终南山吧 关注:475,176贴子:741,306

回复:道门指引----隐仙派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结前篇所感
上面那么长的文章能看下来也不简单,可以说善者也不为过。
其实能完全看下来,一个字都不放过,注意力都是在文字上,细细绵绵,通篇下来,好像也没打什么其他妄想,只关注在这篇文章上。最后长出一口气,哦,看完了,好像也没记住什么,至净而无所得,但又好像一切皆得,清楚地了达所有要旨,这个才是最好的境界。如果是这样,远远比胡思乱想,乱谈是非好很多,比去评判法门的高低,正邪好很多,不如静心读经,专注自己的事,总会得到利益。
怎么利益呢?有三步。
一,专注的去做一件事,就是止,也就是正,就是无为。打铁能悟,磨豆腐能悟,拜佛能悟,看经能悟,听人讲话能悟,一心被人打也能悟,悟处处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开悟的机缘,关键能不能止,能不能歇,仅此而已。
二,做事时不要先用自己强加的以前知见去了解,而是先认真观察所看到的事物,然后自然的静静的去审视,就是观,也是守中。
三,当你能静静观,不带杂念,唯有一念清楚看文章的来去,慢慢精气神就不会因为七情六欲所损耗,也能聚了,心也能更加清净平等了,本心无所不知的智慧也能慢慢开启了,自然显现摄受一切妙德。所以炼丹参禅有那么难吗,没有那么难,多花点时间,只要当下止而能观心,在何时何地都是在用功。
总结三教主要经典的道理与方法,都是一样。
致中和
抱中守一
止而观,观而止
都是返心而寂照,只要放下一切做下去,总有一天能到达究竟解脱的彼岸。
凡心不死终无道
偷心不死终无悟


65楼2019-10-31 18:06
收起回复
    入手禁忌----信心篇
    昨日有位道兄这么说:“自清末至今,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
    对于这句话的,去判断谁说的,是不是事实,其实没什么意义。凡有修者只需要明白,生而为人返转娑婆,无非是为修行解脱,免除生死轮回而来,今日便又有了一次积累功德,广行道业,究竟解脱的机会。打个比方说,在无法用人身修行的地狱等三恶道里待久了,偶然被放出来岂不是要欢喜努力,庆幸又可以接着以前的功课再续修行之路了,肯定会拿出百分之一百,乃至二百,一千的努力,拼了命的下苦工,以求解脱生死,免得再去三恶道里受苦。
    圣人常言:信乃一切功德母。不管入世出世,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
    【奇遇人生】综艺第一期的就是讲信心的力量,一个70的老人,骑行全国,骑行全世界,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十年如一日,没有停歇,没有放弃,完成所有的目标。也许有人会想,客观事实摆在眼前,老人70了,体力不如壮年了,世界很不安定,特别是国外,这样做很难很难。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如果一开始就怀疑自己的体力能力,害怕骑行过程会怎么样,被途中危险所吓倒,那么老人根本就迈不出第一步,就如同一起陪骑的嘉宾一样,仅仅骑行了一天,第二天因为身体的脚痛腿酸,最后放弃了要去征服所有路程的信念,不得不对自己说,我做不到,太难了。但是事实上一个70岁的老人却做到了,每天照样骑行,每天奔波在向目标前进的路上,靠的就是一个-----信念!
    骑行老人有几句话很经典,很值得我们这些,已经对解脱失去信心而心生麻木的人,被事实吓倒而畏缩不前的人,带来许多警示。
    老人这样说:
    第一句--------骑行,骑的是人生路。
    第二句--------一件需要百分之一百的信心才能完成的事,如果只拿出百分之十的信心来做,那肯定是无法完成的。但是如果能够拿出百分之二百的信心,那么成功一定绰绰有余,绝无失败的可能。
    可以这么理解,人生是什么?人生是无数个阶段拼合而成的路,靠的是每天不停的完成任务,在追赶中,在行进中,完成好每一天要完成的任务,绝没有妥协,绝没有偷懒,否则一旦松懈下来,停下来一天,乃至停下一刻,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就会不停地放弃,不停地妥协,直到最后想要完成的目标,不得不夭折,人生就变成了一个失败的人生。
    就像修行者,只要有一世停下来修行,断了解脱的缘,那么想要从新接上就是难上加难。因为你不知道就因为这一次的中断,导致了陷入三恶道的危险,也许要经过千年,亿年的折磨,无数次无缘于修行的轮回,到最后早已经忘了何为修行,早就没有了了脱的初心了,解脱路更加遥遥无期了。
    所以,最后节目中陪骑的嘉宾因为偶尔的不自信,一念的失去信心,放弃了一天,接着放弃了整个骑行路程,最终没有陪着老人骑完所有的路,没有达到最后的目的地,成了一次失败的骑行,一件遗憾的事。也许这一段历程,嘉宾从开始就没有拿出百分之一百之信心来做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仅仅发起了百分之十的信心而已,对这么长骑行历程是畏惧的,怀疑的,一旦给内心设定了这样的紧固,打退堂鼓那就成了必然,放弃也成了必然,其结果必定是失败。
    故说,得道者凤毛麟角又如何?
    那是别人的事,别人的想法,我们只管做好每天的任务,完成好每天的功课,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故说,末法又如何?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们每天只要不间断地拿出百分之二百的信心去努力修行,不疑神疑鬼,不左顾右盼,不失望,不妥协,不放弃,那么,成功的机会永远不会等于零,失败也慢慢远去,不复存在。


    69楼2019-11-02 12:1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入手禁忌----障碍篇
      树立了信心,明确了目标,规避了邪见,就可以按照返心寂照【止观,抱中】的方法来取证本心真我了,就可以下苦工实修了,就像全真初祖王重阳一样,绝缘自立死人墓,专心切入,也可以像其他祖师一样,住山闭关,不近世俗,一心用功,摔个教,起来不拍土,不擦身,接着用功,甚至于搽鼻涕的功夫都没有,就这么专注的用功,成就开悟自然非常快的,这一生就可以悟道,若是做不到这样,很多人就要几世,百世,乃至无数世来完成第一步开悟见本心真我。
      当然,在悟道的道路上,障碍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的障碍大部分来自于修者本身的障碍,也有来自于外在的障碍,但主要还是自身心性的问题。一切法唯心现量,大部分障碍皆是修行者妄执业境所表现出来的无自性障碍,如是不能堪破,就是实打实的阻碍,一旦理解缘起性空,内外缘起的障碍自然自灭,故说凡有所住,便入邪道。亦说,凡欲修行证道者,魔必来考。一旦求证之心生起,内外的相应的境缘自然数数生起,即覆盖本心真我的污染,业力,因开始向心内观故,翻江倒海而出,在平时处在较粗的定境或境缘里,大部分无法感受,也只有深入清净,开始观心时,万业迸发,就是考验你功夫的时候了。
      故,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开悟一定会要经历的三关,即初关-----重关-----末后关。也就是张三丰祖师说的,先性后命----立命达性-----性命圆融,如此之三关与前面的三关,都是一个意思。也只有确实按照这样的步骤来修行,开悟才是最快的。再切确的说,【不破初关不住山,不过重关不闭关,不达末后不了了】。
      再明白的讲,破初关不是开悟,只是明白了苹果的样子,只是你还没有尝到苹果的味道,没有真我的真实体会。只是方向找到了,目标确定了,路子找对了,不至于在住山时,胡思乱想入了邪道。详细的讲:道心有了,道理明白了,然后通过慢慢住山,把心性稳定下来,既是所谓的炼己,也是三丰祖师讲的第一步,先性后命,努力去欲平心,巩固道心,愿力,住山隐居就是心性的初步修炼。可以这么讲,一个连孤独寂寞还暂时忍受不了的人,是没有机会去取证下一步的,很多人偏向于结伴而行,难忍寂寞,那是没有体会到孤独的好处,历来行者皆孤独,在孤独中享受道果。
      既-----先性后命,初关之明理初解。
      在住山的过程中,等你能忍受孤独,心性稳定,无惧无畏的时候,接着需要把命根立起来,因为命不立,性难见。怎么讲呢。命者身见色定也,在没有能力达到形神俱妙的境界以前,凡人修行一定脱离不了五蕴及色身的束缚,痛了饿了,这里堵那里塞,虽然是缘起的结果,虚而非真,但是如真实一般觉受灵知,给真心制造障碍,暂时难于摆脱。所以我们要借假修真,身体有病,经脉不畅,元气不生,精气神不足,我们就要试着去满足它,对付它。
      怎么立命?长养精气神,聚集先天真气,打通大小周天,甚至于要贯通中脉。通周天是色身圆满的基础,通中脉那是开悟的基础,所以有中黄直透一门,就是直接从直指开始,切入开悟之门。等你身体不在影响心理,清净之力自然有所增长,又具备了色定三昧力,在定慧之气能入住中脉的基础上,勤勤用功,绵绵不断,功夫下足了,开悟唾手可得。
      即-----立命达性,闭关之明心。
      在达到明心之境界时,本心之体自然无疑,心生无住,全然行走于中道之中,法喜充满,自由无碍。但是明心以后还有一关要过---末后关,即三丰祖师讲的,性命圆融,不执于命,也不执于性。性命之别,性命之见一概净却,无有一法可得,无有一佛可求,一仙可证,以日常中时时见真常,刻刻见真性,真性妙用,洒脱自然,不与佛为侣,亦不与魔为伴,生死如空中云,涅槃亦如水泡影。
      即----性命圆融,末后之见性。
      真如是:
      青青草头亦是般若,
      笙箫歌吠无非涅槃


      72楼2019-11-03 17:18
      收起回复
        入手指引-------性命篇
        修真的路上,明知性命之理,尤关重要。可以这么说,见本性真我是成就极果的第一步,即性功贯穿整个修行之历程;甚至于包括命功的修止,也必须在性功的配合下来进行。总结的讲,修证都离不开心的作用,一切法之初,真心之所显,所现;心之真妄,内外之别,可以导致安性立命的不同。
        正如钟吕传道集所言:向外所修,离观而修,以妄逐妄,难得真悟,如符咒,胎息,入定,坐忘【无记】,守意,搬运,等等都是心外求真之法,离开了观心闻性之道,如沙煮饭,错在前,后定无果。
        这里就不得不讲,古人大德讲的,真我真性每日在六根门头放光,刻刻在起作用,处处在给你面前显现,但是为什么我们不知呢,与它不能相应呢?原因很简单,如释迦如来所说,执着妄想的缘故。无明分别导致执着,越执着则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则烦恼越多,烦恼越多则习气惑业越重。所以正因为习气惑业,阻碍我们向心内观,清净心难于生起来。故如佛门所讲的,断见思惑业和尘沙随眠惑业,才是修证圆满的根本,当然第一步是先要悟道,明心见性,破除惑业之无明,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断除所有惑业,去完善,圆满本心真我,直至达到极果。
        认识这些道理,知道了性功所以为何,知其所以然,方利益实修。不然阴差阳错,一辈子苦苦追求,苦苦下苦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到最后方向错了,白忙一场,根本与了生死一点关系都没有,岂不是冤枉与可惜。正如虚云老和尚说的:宁可千日不悟,也不可一日错功。人之报身区区几十年,吃饭睡觉工作就已经花去大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本来就少,且又不是出家人那么脱俗,哪有那么多时间来浪费,眼前一晃,已入黄昏,行将就墓,欲回头已来不及了。
        再讲命之基,讲命之前,说说命怎么来的。命就是四大【地水火风】之身与心【识】相结合的色身,也叫报身,在凡就是业力受报之身【五蕴色身】,在佛在仙就是法性清净报身,圆满无染之身。凡夫报身是各种善恶业力的集合体,每个人因自身的善恶业力多少不同,自然造成所报身体,美丑,高低,大小等等不同。已经见性圆满,达到极果的佛,仙,因本心无染真我之自然显现,故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显现的报身完美圆满。众生虽有本心佛性,本也具足一切相好,只可惜迷失本心真我,被妄想习气所遮盖,一时难以显现而已,需努力悟道修证才能显现。
        色身之生起。自本心初,静极必动,所谓阳极必衰,阴极必盛。众生之真我本清净,只可惜有业力在,业力所牵,在与有缘父母之相应中入胎,以自身业种之识【污染之真心】与一点父母一阴一阳之精血业种相合,四大集合。精血一生,经脉依附而生,始成心包,进而继续采纳阴阳之气,由清净之气和业力之气为根,出生隐现,显密的经脉。在显就是血管,毛孔等,在密就是从中脉开始出生,依附而生左右脉,再生任督二脉,再各自出生遍布全身的所有经脉。
        据药师经所言,人从初生到20岁止,完善具足长成72000条经脉,便入成年。刚入成年也是经脉开始死去的时候,每天死两条经脉,一年死720条,100年死完所有经脉,必死无疑。人现在的共业报身,不出意外,平均年龄120岁,像虚云,梦参,张至顺,等等皆是120岁左右。只要不过分消耗,不被七情六欲,疾病恶恼所累,经脉按照自然的死亡速度,都能活到120岁。120岁是本世界的命数,天命难违,要想延长寿命,首先就要减缓经脉死亡的速度,保持经脉畅通才能无病,虽然可以减缓衰老的速度,可得阶段长生,但依然逃不了命理之中,情理之中,预料之中。故唯有改命方是究竟,需修行证果,脱三界,离生死。
        故命功之初,炼气是初级,炼形是中级,炼神是高级,形神俱妙之性命共修是最高级。人身有病,色老身衰,无力行道,自然需从炼气开始,集聚元精,然后就是炼形炼神,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炼虚合道。形神俱妙的真实,必须建立在悟大道明心见性的基础上,以本心真我为统领,常住真心以不变,俱妙方能实现,否则未悟者,偏失方向者,只得个阴灵,飞升,虹光,尸解,皆不在圆满之列。故说悟大道何其难,大福慧,大丈夫方能具备,无有随便就能证得的。故知化清风,得大自在,自由来去,非上上根不可。
        证道之路,艰辛非常,九九八十一难必不可少。但难归难,心向极果之心依然不可缺少,一世一世之功也不能少,苦苦积累,急急行进,踏入正道,总有成就的一天。


        74楼2019-11-04 15:08
        回复


          76楼2019-11-05 15:55
          回复
            楞伽经典
            【楞伽经】云: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死,是名为不取。
            今世后世,尽十方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处。


            77楼2019-11-05 16:27
            回复
              吴云青老人-----------《无极老母十捎书》
              诗曰:
              红麈繁劫乱如麻,荣华富贵不可夸,把书捎与皇胎子,忙舍红尘归故家。
              歌曰:
              一次把书作,為娘泪如梭,娘的儿都在,苦也苦海波。
              饭来娘少吃,茶来娘少喝,狠心的男女,不也不想我。
              二次把书捎,為娘泪号啕,小娇儿一齐,下也下东郊。
              听您在东土,日夜把心操,叫為娘不由,发也发煎熬。
              三次写书笺,為娘泪涟涟,娘的儿齐困,苦也苦海边。
              三灾一齐陷,八难在面前,叫為娘心中,何也可得安。
              四次写书篇,為娘泪不干,不该拿血酒,迷也迷心猿。
              鲜血当酒饭,哄醉我女男,娘如今自把,自也自埋怨。
              五次写书单,為娘泪双悬,想起了娇儿,心也心不安。
              蟠桃吃不完,仙酒饮不乾,您何必东土,受也受可怜。
              六次写书章,為娘泪汪汪,早晚间还记,儿也儿模样。
              肉皮白面像,生得貌堂堂,做為娘咋样,不也不悲伤。
              七次写书函,為娘湿衣衫,想起了娇儿,发也发谋乱。
              白日饭不餐,夜晚睡不安,小娇儿何日,到也到面前。
              八次写书长,為娘泪两行,黄昏时立在,大也大门上。
              依门依閭望,不见儿还乡,叫為娘掛肚,又也又牵肠。
              九次把书捎,為娘泪珠飘,小娇儿您把,娘也娘忘了。
              也曾把书抄,也曾把书捎,娘的书累累,传也传东郊。
              十次写书带,為娘泪满腮,谁把我儿女,叫也叫回来。
              婴儿左边站,姹女右边排,也免得為娘,哭也哭哀哀。
              婴儿不归家,為娘实无法,娘寤寐只想,小也小娇娃。
              书信写完了,无有人来捎,又扯来弥勒,下也下东郊。
              弥勒把书拿,為娘泪吧吧,您与他就说,娘也娘想他。
              婴儿见弥勒,接手把书拆,您随著弥勒,一也一同回。
              今辈响晨鐘,再听娘叮嚀,以法则行持,保也保安寧。
              要您三皈精,要您五戒严,要子午卯酉,归也归路钱。
              要您断尘缘,要您断钱财,断尘缘心要,铁也铁石坚。
              不该為尘缘,不该為女男,尘缘的儿女,无也无道缘。
              娘开娘天门,你避你地户,各人的性命,各也各人顾。
              富贵把你拴,名利又来缠,这酒色财气,迷也迷心猿。
              光阴似箭过,不过百岁多,转眼间就要,葬也葬山坡。
              心猿牢拴锁,意马紧系著,把红尘美景,一呀一刀割。
              要把凡尘丢,还要断死路,断死路六根,一呀一齐收。
              六根一齐收,尘缘自然丢,免在那四生,六也六道游。
              六道不去游,口腹皆宜周,借口腹四生,免也免结仇。
              戒杀放生逃,诵经冤孽消,冤孽债全凭,善也善功消。
              学大根大苗,不怕大风摇,遇磨难守死,这也这一爻。
              酒色财气烟,一刀要斩断,把功名富贵,不也不于贪。
              莫把名利染,来把您心拴,红尘福谁能,享也享百年。
              下元劫运险,水火风灾连,您性命凭何,能也能保全。
              看看三灾临,五魔紧随跟,怕连累佛子,与呀与仙孙。
              男女迷的深,万劫难翻身,娘才把大道,传也传你们。
              明智大根人,需把觉路寻,莫负娘慈悲,一呀一片心。
              传心加法传,唤醒眾女男,普渡些缘人,早也早回还。
              普度佳期临,有缘得相亲,万不可错过,这一这缘因。
              所以孔子曰,朝闻道妙音,纵夕死可以,成也成真人。
              灵明时存心,养精化元神,借假体才能,修也修真人。
              修练精气神,此事容易狠,无价宝岂肯,让也让别人。
              红尘看不穿,不能消孽冤,看不破进道,依也依枉然。
              缘人智慧显,遇道心朗然,无根子当做,异也异端观。
              真心把道练,度己度人缘,功圆满同上,九也九重天。
              邪苗与恶种,一风扫干净,把善男信女,超也超天庭。
              叮嚀再叮嚀,您要遵道行,十捎书莫当,过也过耳风……


              80楼2019-11-05 19:07
              回复
                开经展脉
                圣人言:吾有身,大幻也。
                吾辈轮回生死,逃脱不了,避免不了,皆因失本心,因无明故,故有妄我;有妄我故,故有欲念;有欲念故,故有淫欲;有淫心故,故有幻身。如是无明不破,真我不得,前后左右必定被幻身所禁,生生地把一个圆圆道种,禁于幻身皮囊之中,真灵出不得,真我现不得。
                人之本性,淫欲最深,在六道流转生死,皆是淫欲心在起作用。比如说流转人道,在投胎以前,皆是先见到的一对男女交媾之相。为什么会有这种场景出现呢,皆因淫欲心不断,与之相应的境界必然是淫欲相,再配合相应因果缘分,分别心一动,善恶取舍,厌男转女生,厌女转男生,始入胎种。
                自然转身其它道的轮回,也不过大抵相同,只因淫欲薄厚,所显镜像不同。淫心最盛,如火炙热,便是地狱;淫心最薄,如光柔和,便是天界。故淫心不断,尘必不可出,修仙证道,修佛得果,那是万万不得。
                不管是佛家还是道家,持戒禁欲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离贪嗔痴三毒,远离各种欲望是第二步,只有真的做到凡心死透,再来说修行,入真门,才有点意义,否则如空中楼阁一般虚无缥缈。吴云青老人在九品丹功的第一阶段里讲到,第一品,性灭心如灰,凡心必须死透,否则后面的筑基,总也难得。
                本来人出生之前,纯阳之体,经脉皆通,直至出生以后,凡心妄动,本来具有的72000条经脉,因贪嗔痴三毒引发的业障,污染之气入住经脉,就开始慢慢形成堵塞;业障越重,堵塞的越多,经脉运行的更加不畅,以至于疾病繁生,机体衰老,寿命缩短,是业力使然,更是命数所致,因果所牵。
                故如何修,无非如此,心死道活,性在首位,方筑基可期,修行可得。
                故借假修真,反其道而行之,颠倒中行颠倒,凡有耗损,我保守;凡有失精,我保精;凡有气亏,我聚集;凡有堵塞,我通畅;凡有神散,我凝神;凡有污染,我清净。
                故开经展脉之道,始于心死如灰,离欲断念,保精养身,培补先天,深入定境,阴阳交合,水火既济,始成精气,充全身各处枢纽穴位,历七七之期,九九之数,久久用功,自然贯通诸脉,筑入门之根基。


                83楼2019-11-06 11:3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经脉之道
                  经脉之道,借假修真之道,皆因我执难破,智慧难生,故助于练气炼形炼神,阶段渐次深入禅定,相应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直至破除幻身所执所想,妄心妄境灭尽,得离无明烦恼习气,入灭尽定,证果跳脱三界。
                  贪嗔痴慢常不近,
                  平欲静心自生浆,
                  化作精气布诸穴,
                  常行禅定不放松,
                  二六时中亦无缺,
                  七七四九一反复,
                  贯通百脉乐似仙,
                  便成百日筑基功,
                  若人心染难清净,
                  谈根说基难成行,
                  色字头上一把刀,
                  刀刀封住修行路,
                  名利场中十堵墙,
                  墙墙隔断修真途,
                  看破放下第一件,
                  时时用功效果现,
                  荒废懈怠总缺失,
                  七七之路苦无限。


                  84楼2019-11-06 11:53
                  回复
                    借假修真
                    常说借假修真,而不说借真修真,假在何处?真在何处?假,假在身,假在有我想;真,真在心,真在有真我。根基差别,有人只认假,有人唯识真,浅深不同,造作各异。
                    对于根基好的,说真谈妙,借真修真,如【道德经】,说真说顿,直指闻性之道。若是说假,岂是区区五千文所能详尽。
                    对于根基差的,说假讲法,借假修真,如【内丹诸经】,说假说渐,开显经脉之道,火药之道,循颠倒之道,还归本生,婴儿之始;遵炼化之道,还归本初,一气先天,直至升起灵知,原来无一身可得,皆是如幻如梦一场,进而舍假归真,入真实相,万法归一,无一法可得。
                    借假修真若有真行,到最后自然明白,什么是缘起性空,什么是凡有缘起必有空相,什么是凡有业报皆归虚无。凡有执着,妄想纷起,认假入迷,就成了修着修着,痴痴的搞驻颜,搞长生,搞人我去了,深入五欲而不能自拔。
                    归根结底,不管是借假修真,还是借真修真,都是以打开心结为目的。打个比方,一个怨气很深人,一件事想不通,某日一个好友苦苦相劝,反复开导。直到怨深之人,听到感动处,心动处,豁然开朗,顿时心结大开,悔悟不已,错了错了,何必何必,发起我再也不记恨啦的感叹,顿时心情愉悦,全身舒畅,远离执念,得诸清净。
                    故说心结一旦大开,执着之心不在复现。
                    故知,圣人一句话就可以打开学人的心结,只要对机,对根,解脱就是一句话的事。故知佛陀一本经讲下来,有无量佛子依不同根基,证初果,或证二果,或三果,乃至四果解脱,乃至五十二菩萨阶位的各种果位。
                    故知,一切圣贤因无为法而不同,无为者心法,观心之法,所有法门归一之处。寂静观心禅坐乃唯一成就之道,离此心门,心外求法,无有是处


                    86楼2019-11-06 14:10
                    收起回复
                      十法界
                      无论是此娑婆世界,还是无论他方世界,是修佛还是道家,以及世间何教何派,其所证所现之因缘法,无不是包含在十法界里面,即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当然在道家所立名字不同,比如说天仙,金仙,天尊。但凡三教所有证果的,具有无碍神通的祖师,高人,绝不疑惑十法界之理,因缘之理,一切唯心现量之理。十法界之中,天仙,金仙,菩萨,乃至佛或天尊,以实证本心真我为目的,直至功德圆满具足,皆同归于一真法界之不生不灭圆满究竟解脱境界。
                      历来凡有成就者,皆是理证圆满,通教与通宗,基本的求道圆满成就框架,无不是了解熟悉。否则,心里没底,方向不清,修到哪里都不知,没师傅又没有善知识领引,修个昏天黑地,修到猴年马月。但凡是修真有得的,有所感悟的行者,基本上自然的发现,一些祖师的取证路程,修行方向,修真理论,与自己同出一辙,翻看往来经典也多有相应之处,丝毫无差,则说明修证之路走对了。
                      故常听好多大德,一些高人这么讲开示,好好修,到时候自然什么都懂了。也就是抱定心法一门,向心内观去,在心性上下功夫,打却一切牵挂,专心长久用功,时候到了,一切的智慧自然会在心中显现,到那时再来细细读经看论,见一句便可知百句,解一理自可通百理,融会贯通,一蹴而就。众生本具本心真我,因妄想而难显,本心真我本就含藏无量无碍智慧,只需深入观心,嵌入真心,智慧自然源源不断而来。如电脑一般,搜索一词,立即可显现无量知识。
                      出世法之一切教授,无量善知识之教授,开启小中大之法门,其最后目的都是相同。像佛门有小乘罗汉果,针对个别行者暂时根基不够,方便施设的法门,为了行者因一时无法切入本心真我,故先使其脱离三界,不受轮回,在此基础上,根基上,再来切入真我,那就快得多,方便得多。故说,道家大德言:解脱三界生死是第一步,在道家也只算是小目标,最后的大目标,无非亦是证取一即一切的本心真我境界。凡是两家在同一高度的大德,其所知所言自然是不差分毫的,换个叫法而已。
                      故无论修证何种大道,修炼何种丹道,参悟何种法门,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取证本心真我,悟道圆满的基础上。离开心门真性之根本法,向外求驰,逐妄妄取,自无益多。故说以狭隘之心,门派之别,带着分别心去修证圆满,只会让自己固步自封,所知法理智慧受限,带有有色眼镜去甄别善知识,只会断了自己的证道之路。故修行人,心要广大,圆融,凡有正理,凡有师训,凡有真法,皆应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利益自身顺利成就一切道果。


                      88楼2019-11-07 11:45
                      回复


                        91楼2019-11-08 11:33
                        回复
                          儒道佛
                          三丰祖师曾在论著里开示了三教的根本,儒家在于阐道,道家在于藏道,佛家在于悟道,相互圆融,缺一不可。

                          儒者,阐道。阐,开启,开启至善之门的最初教化,皆是因人而开启。只要有人在的社会,一旦人道极恶,不堪忍受的时候,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从心里发起一丝想要向善向乐的愿力。但凡有一人悔改,回头,接着定会去教化其他人向善,就这样反复,风气自然越来越好,自然形成了礼义廉耻孝等儒家正理,并且接着社会慢慢稳定,在人心向善的基础上,人开始向自然探索,又接着向内心求索,便有了道,更有了悟道,传道,修道。

                          道者,藏道。藏,集合,集合了各种技能,技巧方法,皆是无数古人在历史的演变进化中,反复求索,取证,研究,实验,总结而成的各种道理,包含物质与精神的所有道理。如果把大道之理比作一颗大树,道家就像是在很长时间进化里,把所有的枝叶,探究了个遍,方法用了个遍,直到摸到了大树的根,摸到了悟道的根,才完全明白了大道之树的全貌。故道家的修证,集合了无数人辛苦长久摸索的结果,有其独到之处。

                          佛者,悟道。悟,觉悟,圆满地开演了所有宇宙中一切真理。作为与老子同一类再来人的智慧者,先不说其伟大的圆满之处,至少住世讲法了49年,对于所有的道理,以及徒弟所产生的问题,毫无保留地大部分给与了讲解,讲小乘,讲大乘,讲般若,讲方等,讲唯识等等,包含了一切法门,涉及了一切理论,基本上完满的把所有的法传了下来。不去争辩道家和佛家的差别,至少在经典的圆满方面,毕竟是佛陀花了49年的经验,其传道基础自然坚不可摧。相比道家,客观的讲,经典各出大家,各抒己见,非是出于同一觉者所言,难免会在境界上出现偏差,所知所讲,自然有不到位的情况。
                          故说在悟道圆满,求取本心智慧之中,佛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利益广大。而在技巧方法上,原理判别上,道家有其方便之处。特别是命功之修证,即四禅八定的修证,经验丰富,可以相互借鉴。
                          故说,儒道佛,本是圆融,本是一家,名相叫法不同而已。道家在性功不得力,可以向佛家学;佛家命功不得力的,可以向道家学;两家启蒙不利的,也可以向儒家学。只要恪守本分,在力行本宗传教义务的基础上,只要有益于修行证道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博之,采之,利用之,发扬之。真正大道之法,无不是出世法入世法,无不兼容,无不圆融。凡有觉者,为了度脱一切各种根基的众生,必须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方能方便利益教化一切众生,解决众生的一切问题,从各种渠道实证大道,这才是最圆满的教化,最彻底的教化。


                          92楼2019-11-08 21:46
                          回复
                            健肾粥-------请每天吃一碗!
                            每天都坚持喝一碗,不仅白头发不见了,而且皮肤变白皙和光滑,气色也会比原来好了!
                            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其实熬这个粥很简单。
                            黑豆(1小把)薏仁(3把)大米(2把)黑芝麻(1小把)核桃(2个) 红糖,另外核桃也可以换成花生米。
                            以上是两个人的量。
                            每天中午就把这些放碗里泡好,晚上洗碗的时候就开始熬粥,大概10几分钟水变粘稠的时候就可以了,关火,盖上盖子闷。第二天早上加点水,放红糖,热两分钟就ok了!
                            据观察,喝了这个粥三周多以后,人指甲的小月牙变多了,说明肾气足了。另外孩子喝粥以后,脸上开始变红润了,身体变结实了好多。
                            自己好好收藏吧,以后留着用。脸上的一切瑕疵以及衰老的痕迹,都是可以通过强悍的肾脏来抹去的,世界上唯一有能力让时间扭转、青春永在的最强有力的器官,就是肾脏。
                            肾脏不好,极易衰老。修炼从吃素,食补开始,净化和强健身体,打好一个坚实的修道基础。


                            96楼2019-11-09 13:56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97楼2019-11-10 08: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