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吧 关注:2,811,710贴子:58,575,116

2019年日本秋季耳机祭,纯个人向游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秋风萧瑟,着一件单衣已经略显单薄的时候,中野秋季耳机祭也如期而至。耳机祭前的东京已经在台风和冷湿气气团的夹击下,渡过了一个难熬的潮湿10月,进如11月后,天气难得的开始放晴,耳机祭也恰逢11月的2号和3号在日本召开。
本次耳机祭的会场任然是中野站前的サンプラザ酒店,抵达会场已经接近11点半,急匆匆的赶赴15层的Fitear DC 的发布会。


直播码字,写得慢多包涵。


IP属地:日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9-11-04 11:22回复
    本次Fitear的明星产品自然是Fitear的 DC,这是一款集合双动圈+静电单元的混合耳机。DC继承了泰坦和Air2的双动圈结构(同轴同向排列)和Est上积累的使用静电单元的经验,所诞生的一副对于Fitear来说“集大成”的混合耳机。发布会上,社长从Fitear耳机发展的历史,从纯动铁耳机到圈铁混合,再到静电和动铁的结合,再到DC这款动圈+静电的新产品,Fitear耳机们呈现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IP属地:日本4楼2019-11-04 11:32
    收起回复
      作为展会的主角,下面让楼主来说说Fitear DC这款耳机。虽说这是DC在公开场合首次露面,但对于楼主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因为作为内测用户,楼主从8月初就已经拿到了自己的DC私模。从拿到手但现在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楼主已经对DC有了足够的了解,现在借游记帖来简单的描述一下DC的声音,声音以外的东西以后会为DC单独开一贴,这里就不赘述了。


      IP属地:日本5楼2019-11-04 11:57
      回复
        楼主参加内测时提前得到的DC私模,包装比正式版的简陋很多。

        随耳机搭配的是一条漆包线012,也就是之前pure的配线了。

        这是009aqua,和社长py来的DC测试线,还没有售卖的打算。线材和009一样,贼硬,具体声音会在DC贴中单独提

        这次展会上也有展示009aqua,虽然不卖。


        IP属地:日本8楼2019-11-04 12:03
        回复
          先来说说DC的外观,DC因为要在短导管结构导致空间不太宽裕的腔体内塞入两个9mm的动圈单元,同时还要放入体积不小的静电模块,所以导致耳机腔体对比Air 2要整整厚上一层,已经和楼主的泰坦差不多厚了。耳机通体黑色,面板和腔体都没有其他颜色可选,颜值上可以说是Fitear耳机中最难看的。配线默认012,别看名字感觉哼高端,其实和togo335的013一样都是漆包线,典型的降级线,搭配上去声音一言难尽。与寒酸配件相对的是Fitear DC高昂的售价,税后24万2千日元,在Fitear自家塑料腔体耳机里面已经力压MH335sr的23万9千日,成为“旗舰”。当然还是比不上接近30万的泰坦就是啦,毕竟只是塑料腔体。



          IP属地:日本11楼2019-11-04 12:13
          回复
            下面来说说DC的声音,先来一个概括,Fitear DC是一副名副其实的水桶耳机,它的素质惊人,几乎可以适应任何曲风任何录音质量的音乐。DC拥有泰坦一样硕大的声场,乐器的定位准确。低频的下潜和回弹的力度堪称恐怖。中频人声完全不同于近几年喜欢走清亮路线的Fitear耳机(比如Air 2,泰坦,aya之流),而是重回了MH334时代的厚声,贴耳的路线,这不免让我这个334的老粉为之心动。高频方面,因为加入了静电单元,所以导致高频的细节极为丰富,同时因为静电单元的特性,不会向之前泰坦和Air 2 上负责高频的动铁某些歌曲会有齿音,整个耳机显得与其单元数不相称的高素质,高密度还有一体感。
            当然说了这么多优点,缺点还是要讲讲的,DC最大的缺点就是其非常难推且挑前端。首先是难推,社长自用的DC在spkm的2.5口下需要开到110,我非常担心他会聋掉。其次是挑剔前端,现在已知能推好的只有艾利和最近两代旗舰的2.5口,还有金砖的4.4口,一些卖4万多的国砖上面DC反而更变得特别难听。第三点自然是Fitear家的老毛病了,配线是大难题,现在DC最合适的配线任然是之前给Air 2 开发的α4x,今后应该会慢慢再给DC折腾一根专属的配线。


            IP属地:日本12楼2019-11-04 12:14
            收起回复
              DC说完,下面来说说发售不就的togo335,土狗335作为MH335dw的公模来说还是在水准至上的,335该有的东西它都有,声底上能也够看到私模335的影子。虽然这次使用了加强版的椭圆形导音管,比之前的土狗334上的原形导音管增大了截面,但任然跳脱不出私模耳机公模化后的几个通病。首先是声音的密度对比私模会小一些。其次便是声场会显得趋于平面,不够立体,声音的包围感不足。最后一个就是声音会显得相对拥挤,导致原本已经不算通透的335变得更糊了。加上原配的013(漆包降级线),真的是感受到了满满的恶意。
              佩戴方面,对比土狗334,已经不是一个次元的了,售价也来到了接近20万日元,说真的,这个价格对于在日本的用户来说完全感觉不到任何吸引力,比私模更高的售价,有一定缩水的声音,对圆耳道不友好的椭圆导音口,降级的配线,实在是找不到买它的理由。
              当然,对比特供中国的togo335p还是良心一些的。


              IP属地:日本13楼2019-11-04 12:28
              收起回复
                近期,艾利和发布了致敬ak100/ak120的新播放器sa700,这次展会上自然也是一定要去听一下的。
                首先是外观,sa700和自己的老大哥ak120/ak120ii的样子高度一致,体积上更加接近后者,但独特的音量滚轮设计很明显是传承自ak120。播放器的外壳也用到了不锈钢制作,身材小巧却显得格外沉手。作为sa700的最大特色,其音量滚轮和ak120一样被上下两段三角形的金属块保护了起来,既有一定的装饰性也起到了一些不必要的误碰(用过ak100的老烧应该能理解之前因为不小心误碰音量滚轮的酸爽)。音量滚轮之外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播放器底部插拔存储卡的地方,sp2k上摈弃了spk的卡托设计返璞归真,本以为以后艾利和会老老实实的沿用sp2k的方案,没想到这次在sa700身上又玩出了新花样,它竟然做了个可以开合的小门儿,好吧,你赢了。背板和之前ak120ii的玻璃背板很相似,但设计语言上却更接近自家的新旗舰sp2k,大部分金属搭配一小片玻璃。






                IP属地:日本17楼2019-11-04 13:07
                收起回复
                  上面说了大段的外观部分,楼主总体还是很喜欢的,但sa700的声音却真的一言难尽。宣传上用了AKM的新DAC---AK4492ECB---。但实际的听感却远没有这块新芯片的名字给人的那种期待。因为时间有限,楼主只用3.5口搭配DC来试听,结果来说,sa700完全推不动DC,不光推不动,控制力也非常一般,整个塞子在它上面显得又闷又糊,得出这种结果当然挑剔前端的DC也要背锅,但同样是3.5口ak380,ak70mkii,甚至sr15上都没有sa700上的声音这般不尽如人意,那看来sa700自生的问题也不小了。根据以往的经验,2.5口应该会比3.5口有不少提升,但是这次迫于试听时间没能试成,展会过后会再去尝试,到时候如果有了新的想法也会及时告知大家。


                  IP属地:日本18楼2019-11-04 13:08
                  回复
                    既然是ak的展台,自然ak的新旗舰sp2k也不能少,这个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评测,楼主也就不详说了,稍微说说自己的感受。首先是sp2k对比spk最大的改变,自然是那颗电流出力的新DAC,体现在声音上就是声音的细节和密度,这两点对于spk可谓是提升巨大,堪称恐怖。即使spk加上背夹的完全体,和sp2k在素质上任然是一耳朵的差异。在保证了高素质的同时,sp2k的调音也没有像一些素质暴力的前端那样的干冷,它还是保持了ak旗舰播放器上特有的特色,听感上非常舒适。如果不是因为44万的售价太过吓人,楼主真的很想退休自己手上的spk。


                    IP属地:日本19楼2019-11-04 13:08
                    回复
                      接下来说说,AK 的旗舰耳塞T9IE,这个塞子任然是拜亚动力代工,背后写着德国制造,做工不俗,佩戴也舒适。声音偏上盘,低频量小,点到即止,人声相对突出,但没有厚度,属于清亮的那种,高频作为整个耳塞的亮点,延伸较好,乐器声也尚可。但这种相对偏科的调音,楼主是不太感冒的,这里就简单的评价一下吧。


                      IP属地:日本20楼2019-11-04 13:09
                      收起回复
                        Sensaphonics这个牌子对于新入烧的同学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其实这个牌子在那个定制耳机还处于高高在上,要不可攀的年代,已经是当时发烧友们为数不多可选择的三个牌子之一了。另外两个分别是威士顿,和ue,想必不用多介绍。
                        Sensaphonics耳机的特色自然就是它那独树一格的软膜腔体,不同于威士顿的半软膜,整个耳机都是软膜,且柔软度完全优于威士顿定制,也比印象中的5way更加入软。Sensaphonics这个牌子长久以来就一个耳机型号,那就是prophonic 2x,也就是国内老烧们戏称的“软二叉”,即使到了9102年,现在的当家花旦任然是在老2x基础上小修小补的prophonic 2xs,prophonic 2max,和prophonic 3max。但就在今年,这棵老树上终于绽放了新的花朵,也就是本次耳机祭楼主主要的目的之一D2。


                        IP属地:日本21楼2019-11-04 13:11
                        收起回复
                          从命名规则上很容易能看出这是一款两单元动圈定制,使用了两个直径只有5mm的微型单元,腔体自然是柔软的硅胶腔体。半透明的硅胶腔体拿在手上比普通的树脂耳机更加成手,手感上也非常奇特。因为这次的展会试听机并没有公模,只提供了大小两个私模,听感可能不太准确,请各位海涵。
                          总的来说D2是一副非常优秀的动圈耳机,虽然只是5mm的动圈,却把低频做到了非常优秀,量感适中,下潜深,回弹迅速,属于那种久听不腻的低频,因为是全频单元所以,中高频也是有由这两颗动圈发出的,人声比较厚,虽不贴耳,但相当自然,高频延伸虽然谈不上优秀,但还在及格线上。因为没有使用动铁,D2中高频的细节和素质感觉均落后于同门的2xs,但动圈低频独有的律动,使它的声音非常自然温润,加上同样自然温润的硅胶腔体,确实让人心动。




                          IP属地:日本22楼2019-11-04 13:13
                          回复
                            半年前的春季耳机祭,老人家带来了动圈,静电,动铁的混合耳机山黄鹂,这款耳机放在半年前还是一款不错的使用静电单元的混合耳机,但自从拥有了Fitear DC之后再来听这款耳机,半年前的惊艳感已经不会再有了。主要的缺点还是在于低频,这个在之前的游记贴中已有提到,这里不做评价。
                            当然,这次老人家还带来了一副8单元的动铁+4静电的单边12单元混合耳机,名字叫朱鹂来着?虽然工作人员说这个还不是完全体,总之先要过来听了一下。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高素质的动铁耳机,整体是流行调音,人声贴耳,低频一如既往的是动铁那种缺乏下潜的感觉,但素质确实对得起单元数,有一种听大魔王的感觉。但是高频方面,完全没有感觉到静电单元的优势,不知道是因为会场太过吵杂,还是因为朱鹂虽然同时用了4个静电单元,但只用了一个升压单元带来的影响?总之朱鹂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多单元动铁耳机的感觉,相对于山黄鹂强行使用动圈导致低频难以融入耳机整体的声音的窘境,朱鹂确实提示了一个不错的方向。

                            密密麻麻排布的四个静电单元。



                            IP属地:日本23楼2019-11-04 13:14
                            收起回复
                              r2r
                              受朋友之托,去听了乐彼这个使用了全新“DAC”的r2r,整体声音相对自然,但声音的细节却稍显不足,稍稍欠打磨的感觉?


                              IP属地:日本24楼2019-11-04 1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