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升平咸鱼俱乐部吧 关注:114贴子:7,962
  • 7回复贴,共1
【抖盐】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12 17:17回复
    1、 除夕
    宋代过年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角子”为饺子一词的词源。饺子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物。古书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已盛行吃饺子,文献说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当时的饺子是连汤一块儿吃的,叫做“馄饨”,至今仍有此种吃法。
    宋人过年都要饮屠苏酒,这种风俗在宋代很盛行。屠苏是一种草名,有这种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过年饮屠苏酒正好相反,却是从最年少的饮起的。
    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据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其中,飞上天空才爆响的二踢脚爆竹,包含了现代火箭技术的基本原理,令人惊叹。王安石《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可以算是过年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之一了。
    除夕之夜,人们要守岁,宋人席振起《守岁诗》写道:“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宋代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爆竹便响彻天空,便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同僚亲朋之间拜年互贺新春更是免不了的,有趣的是,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因为亲戚朋友太多,时间不够,本人不能亲自前往,就让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往别人家,也算是拜年了,周煇《清波杂志》载:“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


    IP属地:福建2楼2019-11-16 21:30
    回复
      (嵌了金箔的红纸触手平滑细腻,城南晨记的纸张素来造得好,得亏我早与石郎前往购置,不然该买不到啦。狼毫挥走落下“福”字,我将红纸举起唤身后准备炮竹的人来瞧)
      “石郎你看我写得这字如何?”
      @石迩-


      IP属地:福建3楼2019-11-16 21:43
      回复
        (自是很满意他的回答,尤其这声夫人唤得甜蜜,却佯作不满嗔他一眼)
        “敷衍。”
        (搁下狼毫将“福”推给他)
        “你去寻个地方贴起来,要睁眼便能瞧见的地方。”


        IP属地:福建5楼2019-11-20 23:49
        回复
          (我从前倒真没发现石郎还有这般油嘴滑舌一面。有趣。)
          (抿着笑意)
          “那你贴好了啊,要是哪日我醒来看不见福字――”
          (一顿,抬眸觑他,颇有几分威胁之意。)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1-26 16:57
          回复
            “呸!”
            (乜他一眼,实在没忍住屈指高高扬起朝他额头轻轻敲去)
            “——你一天都想些甚么呢,没个正形儿。”


            IP属地:福建9楼2019-12-25 20:20
            回复
              (兀的教人捉了手,拗不过他,顺势倾身将他抱住,埋在他怀中瓮声瓮气威胁他)
              “他年岁小玩心大不也正常,晔哥儿若成了书呆子我饶不了你!”(话落还煞有介事抬手往他腰侧捏一把,暗地里报他嘲笑我那年爬树之仇。)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1-08 16:52
              回复
                (聆言忍俊不禁,抿着唇收紧环住他腰的手)
                “贫!”
                (将重量放心尽数交予他,眨了眨有些困意的双眸)
                “随他罢,我倒不盼他出将入相,他过得快乐才是最紧要的。”(声儿愈低,轻推推他)
                “我困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1-08 1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