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聚吧 关注:46,119贴子:405,171

法学院非法本生——毕业七年后过法考的历程回顾(万字干货经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一次性过了法考,感觉有不少心得,特别想分享一下经验,积攒人品。
出成绩后,开始着手写,可能刚写完近10万字的硕士论文,也可能确实想说的很多,
不知不觉就写了一万多字。
感觉还有很多要说的。
网上有很多经验帖,多如牛毛,我考过之后再看,质量层次不齐。
反正我是想写一篇比较全面、贯穿整个法考过程的经验,帮助大家认识法考是什么,大体如何复习,复习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会经历怎么的心理变化,再帮大家打打鸡血,文中还有我的一些小的人生感悟。
昨天在“法考吧”发了全文,第一次在贴吧发长文,因为图片格式和网络问题发了半天。
好不容易发成功结果被删帖了,再发一次,看到有不少人回复和关注,但今天再一看直接删帖禁言!
真的可惜我的付出了,一个法律人的贴吧,竟然如此不以事实为依据!为什么不读一遍看看我再说什么?
这里我事先申明一下,不管我说什么,请注意我的中心思想是——不鼓励大家报班,即使买课也尽量少花钱!
所以,不管我说什么,请注意,你联系上下文看,请首先排除我让你报班的观念。
如果觉得内容还实用,建议收藏到你过了法考,然后告诉我结果,我可以分享你的快乐。


1楼2019-12-27 14:58回复
    本文不是单纯的经验帖,有复习干货,也有个人经历,可读性可能强一些。本人掌握的信息有限,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按别人说的对的来。文章分四部分:
    一、个人情况及对法考的判断
    标签:0基础+在职脱产读研+3个月
    因为我又是在职,又在脱产,所以复习经验相对适合学生和刚工作几年的在职考生借鉴。
    我的成绩210+114。
    我老家内蒙,2012年毕业于山东某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一听法学院,好像和零基础不沾边,事实上,我们是毕业前院系调整,把我们专业划给了法学院。但是我身边的很多同学是法本,有的在大四、有的在毕业后陆续通过司考。所以有来自他们的影响,有身为法学学士对这个证的向往,还有这个证的现实价值,多年以来都让我暗下决心,拼搏一次。
    毕业后参加工作,基层工作非常忙碌,挑灯夜战,2017年以399分考上研究生,在职脱产读研。2018年司考改革元年,几个司考一直没过的大学同学,当年齐刷刷拿证。我仿佛嗅到了机遇,也强烈萌生出实现宿愿的勇气。如能通过法考,还将对我有两项重要收益,一是为研究生生涯增添靓丽的一笔,二是对我的工作调动有直接帮助。我相信,充实的生活能带来快乐,突破舒适圈才有意外收获。
    从08年读大学到现在共11年的时间里,学历学位证不算,我拿到11个国家级资格类证书。尤其大学期间,差不多每学期考取1~2个证书。考证可以让我接触到一些新的领域,促使我保持一种学习状态,让我坐下来还能学得进去。几个证考下来,备考经验是相似的。社会上考证不同于学校里考试,学校里考试要尽量高分,与你竞争的都是学生(年轻人)。社会上的考试,及格过线就行,过线就领证,有证就相当于一块儿敲门砖,参加考试的人比较复杂(学生占一部分)。


    6楼2019-12-27 15:59
    回复
      法考就属于一种社会考试,就像我大学时候花两周准备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现在国家已经取消该证)性质一样,他只是法律资格考试,他的定位就是一种法律入门级的考试,试题本身难度不会太大,不然门槛太高——我们这些法律小学生怎么入门——如何能迈得进去?如果法律证也像会计证分初、中、高级三级——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我认为,法考就是初级,是一名普通的涉法工作者(比如身边的警察叔叔)都应该具备的一个证,此证没有那么神圣、那么高不可攀,他应该就在我们身边的人当中。我们应该首先从战略上藐视他!
      再要明确的就是,作为一种社会考试,要有及格过线就OK的心态。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抛弃一切多余的复习量,把一切时间精力像“过线”聚焦,而不是像满分聚焦!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坚持往下学,学完所有科目,掌握常考的知识点,做近年的典型真题,不用学的太深!难点、费时间的知识点不要深入,没必要,反正最后及格就行。想深入钻研等你考过,慢慢学。


      7楼2019-12-27 16:02
      回复
        大家都说法考考出来的成绩不是你的真实成绩,他是一种排名类考试,根据你的成绩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结合当年法考的计划通过人数,划定一条分数线,再按这条分数线计算出比例,这个比例乘以你的真实分数得出公布给你的成绩。
        论坛上管这种操作叫做司法部放水,因为很多人的真实成绩没有及格,但乘以比例防水之后就可以及格拿证。即使有放水之说,这都是公平的,因为给所有考生加分的比例是相同的。
        我非常赞同蒋四金的判断,他认为法考改革后,司法部为了完成2020年持证人数实现突破的既定目标,会加大考试的通过率,也就是划定的分数线会相对偏低,放的不是涓涓细流而是难得一见的洪水。
        2018年和2019年的法考都体现出这样的特征。明年就是2020年,基础差,没时间复习的同志们,尽量把握住司法部这次放洪水的机会。留给我们的机会不多了。改革后,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人规定只有法本法硕之辈可以考法考。那么,再过些年,参考的新人比例会越来越大,我们这些在职非法本怎么和这些年轻人、而且是经过系统法律教育的年轻人抢排名?想想就顿时气馁。


        8楼2019-12-27 16:03
        回复
          现在和我们抢排名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去了法考考场你就会发现,什么人都有。别人说一件见闻,你不相信,是因为你经历不够。不知道首都在哪儿的大有人在,即使你认为微信点赞、复制粘贴这么简单的事儿,不少有手机的人还不会。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当人群的基数足够大之后,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和人都有。法考报名的60多万人,有在校的学生、刚工作的年轻人、有孕妇、产妇、全职带娃的妈妈(可能是好几个孩子的妈妈)、有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有身体疾患者、残障人士,这些不同年龄层次的、有工作没工作的、各行各业的、男的女的考生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奇葩事情,导致其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甚至考试当天耽搁到不了考场。
          客观题考试的时候,我们考场就有不少座位空着,交了报名费没来考试,论坛上有人反映个别考场三分一的座位空着。有人说60多万人,走进考场的只有45万左右,你看看这种场外淘汰率多么高。这45万人,一个月之后能走进主观题考场的有20多万,也就是说你顺利考完客观题考试,再幸运地PK掉一个对手,就可能突出重围进入主观题阶段。
          20多万人考主观题,怎么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能领证,也就是你再侥幸干掉两个对手,你就能金榜题名拿证。这样分析下来,你看看你和你的对手比较,是不是还是比较有优势?不做炮灰其实并不难。我手机公众号里本月推送了一篇今年盲人过法考的真实事例,我很佩服这位身残志坚的考生,很励志。


          9楼2019-12-27 16:06
          回复
            二、法考准备
            (一)一些常识
            1.报考条件和时间节点
            法考改革以前叫司考,被誉为最难的三大考试之一,含金量也比较高。改革后的报考条件可以在喜马拉雅APP上听蒋四金的音频,讲得很细。
            法考备考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比较好。
            6月初司法部网站客观题考试报名、缴费,各地缴费金额是不同的,有些考生户口在政策放宽地区,那么恭喜你可以享受超低的分数线,网报时记得选上自己可以受照顾。报名所在地的司法局一般就是最后的领证地点。

            9月左右客观题考试,全部机考,只有一次通过机会,客观题上午、下午各一场,全部机考,判卷很快,一周出结果,一般公布成绩当天的零点就可以查到。
            通过客观题考试的考生接着网上主观题考试报名,现阶段可以选择机考和纸质考试,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主观题考试。主观题只有上午一场,两年内有两次通过机会。
            11月底出主观题考试成绩,一般公布当天的8点出成绩,手机上查很方便。
            12月初,出主观题成绩一周后办理网上申请法律资格证,需要填写一些信息,确认后会显示“已网上填报申请”。其中几项问你有没有某某种违规,都写“无”。

            12月中下旬各地开始办理实地申请,需要带着最初网报准考证上那个照片(2寸),身份证和本科毕业证,各地具体带什么看各地司法局的通知。
            来年三四月份就可以拿到司法部长签名的那个黑皮大证书啦。

            这些小事,就不细说了,经历一遍都知道了,具体考试时间时长可以参考我的准考证。


            法考客观题卷一满分150,卷二满分150,不需要分别过线,两科总分过180视为合格。主观题满分180分,全国线108。


            12楼2019-12-30 15:44
            回复
              2.考试科目和形式
              ①客观题,顾名思义就是选择题,分单选(50道*1分=50分)、多选(35道*2分=70分)和不定项选择(15道*2分=30分)。
              上午卷一考:刑法、刑诉、行政法、宪法、法理、法治理论、国际公法、法律职业道德、法制史
              下午卷二考:民法、民诉、商经、劳保、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环保法
              别被这一串吓到,法考的复习量本来就超级大,不过,后边那些小法,都是两三天就能学完一门。
              ②主观题,并不是所有的法都适合出大题,因为他还没那么重要、值那么多分。
              改革后的出题模式是,第一题法治理论的论述,
              第二题刑法案例,
              第三题刑诉(监察法)案例,
              第四题民法、民诉还有商法结合的案例,
              第五题行政法或商法的选做题(只选做一道,多做也不多给)。
              因此,三国法和一些小法在这个阶段不用复习,就算以上所考的法律部门能出大题的考点也相对有限,不用害怕。


              13楼2019-12-30 15:46
              回复
                (二)前期准备
                1.预防伤病
                不管你多么需要这个证,还是健康最重要。长时间的高强度的伏案学习,要注意预防颈椎疼、腰椎痛、痔疮、眼睛酸胀、脱发等身心劳累引起的疾病。尤其在职的、年龄大的同志们,身体一不小心就是一个病。
                预防疾病,可以使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学习,我后期学得太猛,考完客观题腰就不行了,特别耽误复习,根本坐不住。建议大家从淘宝上买一些神器,桌椅一定要舒适,椅子要护腰,能给腰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坐垫不要太软,男的容易得精索筋脉曲张,买个防蓝光的眼镜。当然,适当运动是必须的,倒走对腰好,隔段时间就起来活动下脖子和腰,拉伸一下,多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女同志自己根据情况做好自我保护。
                2.软件推荐
                法考采取机考的形式后,听课、做题、模考、查找资料离不开手机和电脑,但是不需要多高的配置,有的人结合平板使用,比手机看起来清楚、比电脑用起来灵巧,还挺不错的。
                开始法考复习后,尽量把无关的软件都卸载掉,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干扰。
                这里,我推荐几款APP,个人感觉对考试有帮助。
                ①微信肯定要留着,关注些公众号;
                ②喜马拉雅APP,里面可以免费听很多老师的讲课音频,而且可以倍速听;
                ③百度网盘APP,电脑端也可以下载,找资料的神器,开通几个月的会员,能享受些更实用的功能;
                ④QQ留着,可以加入一些免费法考群,相互督促学习分享资料;
                ⑤觉晓教育APP,有免费的模考、免费的练习题、速记本功能,主观题阶段的电子法条比司法部的还好用,还有里面可以看帖子,有人分享内部资料,有些很搞笑的心情大家可以互动;
                ⑥微博,有人说关注老师们的微博能及时了解最新消息,我没用微博,担心自己自制力不足,刷热搜分心。
                3.推荐公众号
                和微博的效果类似,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尤其是考前信息量很大。
                建议关注以下几个公众号:
                ①司法部,考法考怎么能不关注司法部呢?及时get权威通知、查考试成绩;
                ②司考411,和蒋四金、觉晓教育是一回事,蒋四金创办的觉晓教育,觉晓教育的官方公众号是司考411,发的每一篇文案我都会去看,虽然有些文章拉人报班,但本身含金量很高,既有心灵鸡汤,复习指导,又有资料分享,还有准确的小道消息,极力推荐!
                ③free资料大师,里面不定时分享各大法考机构的内部资料,有个百度网盘就能下载,完全免费,基本涵盖所有知名法考老师的课程资料。
                ④高甲伴你过法考,为什么关注这个,因为向高甲能压住刑诉的题。


                14楼2019-12-30 15:48
                回复
                  (三)资料准备
                  1.报班发资料
                  市面上比较有名的法考机构有厚大、指南针、瑞达、众合、华旭、某机构等,我人在天津,还见到过当地的法考机构在考场外发传单。有那种全封闭的培训班,价格比较昂贵,吃住在酒店里,请来老师讲课,有专门的班主任带班,有严密的复习计划。大机构大多还是采取网课的形式,提前录下来做成视频,卖给内部报班的学员。
                  我是零基础开始复习,除了知道法考大名之外,再就傻呵呵啥都不知道了。当我五月份下决心报考的时候,时间已经很紧张了,自己心里没有一点底。我打电话给我一个去年刚考过的同学,问些法考情况。他帮我分析了一遍,认为我复习时间还够,如果觉得自制力差的话就报班,随后他向我推荐了某机构。我们大学关系很铁,对我的事情他非常上心,他立马帮我联系了一下某机构的客服,结果人家班都报满了,要想报的话只能等几天报突破班。随后一问价钱三千多,我有点舍不得了,我每个月还着房贷,单客观题报个班就3450,过不过线还是个未知数。
                  接下来,我按照我以往社会考试的备考经验,开始充分了解法考,通过百度、公众号、喜马拉雅听课和几篇优秀的经验分享帖,了解到近几年确实是个机遇,越来越想考。我不想研究生期间混的还不如我读本科上进,单纯追求硕士毕业就行。听了几节蒋某某的免费课,觉得他的声音和讲话的思路我听的挺明白,再三斟酌,加上老同学在一旁加油打气,一口一个“你一定能行,你绝对没问题”。结果很快得出了:我有到目前为止100%的过证应试能力,我计划考的资格证全部都考过拿到手+通过本科和工作后两次考研经历,我养成了长时间自我学习的能力+我最近三个月可以每天拿出全部时间搞法考+法考不能光听别人说,通过了解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你跳一跳、努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报班,我通过的可能性有90%以上=既然这样,花3450就能换个证,我感觉心里就能接受了。同学接着和我把复习计划就大体商定下来了,我完全听他的建议,等客观题开班的时候,他用他的某机构号帮我购买了内部冲刺班。
                  所以我客观题阶段是采取报班的形式,所有复习资料来自内部班发的纸质和电子资料。这时候一台打印机就很必要了,很多纸质版的资料,还有在某机构模拟考试、错题、记笔记导出的PDF格式资料,我都习惯打印出来看,考试越临近,资料的含金量越高。


                  20楼2020-01-06 21:53
                  回复
                    2.买学习包
                    如果你是二战,或者你是一战但对法考的认识比我这篇文章反映出的信息量还多,或者你本身记忆力好加上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那么没必要花钱报班。如果让我再来一次,我还是有点舍不得钱。毕竟身处这个时代,法考资料、免费课程到处都是,只要你会收集资料或者认识像我这样一个偶尔爱管闲事的热心人的话,你都可以免费得到。
                    那么自己复习准备什么资料呢?我觉得按老师准备学习资料要比按机构准备资料好。
                    比如我买淘宝上瑞达的学习包,这样做比较省心省事,买回来定计划学就行,我研究生有个同学就是这么过的。可是瑞达找的老师,不一定都是我们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每个老师都适合我们,所以建议花时间找全自己喜欢的老师,买这个老师的教课对应的资料,也就相当于你给自己组了个机构,语数外各科老师都由自己从全国范围内任意挑选的,其实各大机构也都是这么个组团模式。买好课和教材,再相应的买对应章节的习题书。
                    讲法律的老师水平大都不错,可能法律本身也贴近生活,比较有意思。法考老师大部分主修教学,辅修实务,名校高学历毕业或任教,理论结合实际,听得看得案例也多,案例就是故事,加上幽默的输出,课不精彩都难。有些老师真的就像段子手,有时还有点污,听个课和听相声似的,不时让人捧腹。但我们为了应试,建议大家找一些题外话少一点,干货多一点的老师,一节课能10分钟讲清楚就别10分钟讲清楚再加10分钟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21楼2020-01-06 21:53
                    回复
                      那么选哪些老师呢,网上当然有很多推荐,我也是结合大家的推荐再推荐一下:
                      ①刑法:柏浪涛、徐光华、罗翔、蒋某某。柏浪涛、徐光华公认的好,知识点能交待得很清楚,这点对改革后的法考做题很重要,因为现在的题综合性强,甚至读完题你不知道考点在哪儿,这就需要较好地理解知识点背后的道理,凭一种潜意识快速做题。罗翔是近年新崛起的好老师,年轻有活动力,讲课也不错。我是跟得蒋某某的带读课(边听边看书的一种课),刑法也是我学的比较好的科目,1.5倍速听他的声音,贱贱的还挺有意思,他讲课突出干货,还会教一些做题方法和复习方法,这是因为他本人之前多年带班,各个科目都能讲,备考经验是其他任何老师都无法比的。别的刑法老师了解不多,不妄加议论。
                      ②民法:孟献贵、钟秀勇、张翔、蒋某某。前三位也是大家比较公认的,只选一位跟就行,别贪多。蒋某某在临考阶段讲民法的课挺不错,几个小时就能听完民法,干货十足。
                      ③刑诉:左宁、向高甲。左大舅人送大号“左盟主”,某机构请的是他,他把讲义弄得特别薄,敢于删除他认为不考的知识点,讲课声音也不错,满满干货。左盟主、向高甲都是公认的好。我临考阶段听的蒋某某的,几个小时过一遍。
                      ④民诉:戴鹏。粉丝管他叫“戴老板”,我只听过他的课,学生们挺喜欢他,讲课没毛病,知识点透彻,也是公认的民诉讲得好。临考复习阶段听的蒋某某的,迅速过了一遍。
                      ⑤行政:徐金桂、李佳。行政法和其他部门法有点不一样,需要你有点国家体系的大概认识,知识点比较碎,需要记得小点多,实体法和程序法混在一块儿,学快了容易听不懂。内部班放的李佳的课,刚开始不适应他的声音和讲课,行政法感觉没学明白,后来再回来听他的课,听两遍搞明白了,还是觉得讲得可以,毕竟不是浪得虚名。这样说李佳老师他的粉丝估计不高兴了,作为学生还是希望李佳老师课讲得越来越棒,我个人觉得讲课时候,开头先交待清楚大概的框架,使学生明白整个行政法的体系,每节课结束时再回顾一下这个框架,这节课讲得每个知识点位于框架的什么位置,把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多花时间讲清楚。戴鹏老师讲课的时候很注重把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当堂掌握,可以借鉴。徐金桂大家评价也不错。临考我还是听的蒋某某的课。
                      ⑥商经:鄢梦萱。萱姑公认的好,大boss的讲义能押到题。临考还是蒋某某串课。
                      ⑦三国:杨帆。杨帆全网公认的好,蒋某某也讲的挺明白。
                      ⑧理论法:宋光明、杜洪波、白斌。几个人谁都可以。白斌和我老家那边说话口音很像,讲课也超逗,他能把宪法讲的不那么枯燥。我最后理论法没时间复习,多亏了蒋某某的考前速记课,快速过了遍。
                      我上面所列的诸位老师,是建议大家在基础轮或强化轮要选择这些老师的课,把知识点听明白弄懂,尤其刑法民法听懂,形成一种站在管理国家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法律思维。到最后冲刺阶段,力荐蒋某某的考前速记课,都是他一个人讲,讲所有法。我复习时间太紧张,没时间细致复习第二轮,甚至还有些小法第一轮都没复习完,全部换成他的考前课,一种法也就几个小时,快速过了两遍,才让我有信心上考场。蒋某某的这些考前课是单独卖的,相比内部班的费用,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性价比高。
                      至于以上我说这些老师的课怎么买,QQ、微信和淘宝专门有人做这生意,告诉他你选的老师,他帮你把资料凑齐,课加电子版讲义,小几百搞定。


                      22楼2020-01-06 21:56
                      回复
                        (四)人的方面
                        不耻下问绝对是条捷径。我每过一个证,包括考研,都是先找有经验的人请教,和他聊上一两个小时,再自己查查资料,心里就有底了。所以,最好找个身边考过的人带一下,或者有个一起复习的伙伴,互通有无,相互督促进度。
                        我能过法考,特别感谢我上文提到的大学同学!我俩大学通过学生会认识,两人脾气相投,志向都是当兵,经常聚一块儿喝酒,大学毕业后的经历也有相似的地方。他为了过法考辞去国企的工作,一个人在济南复习,过了之后到重庆一家企业做法务,待遇不错,他和太太也终于得以团聚。是他带我进入法考的大门,在我复习各个阶段和我商量复习计划,在我一次次打算放弃的时候鼓励我坚持,确实,坚持可能真的就是胜利。
                        我们应该有过这样赶公交或坐地铁的经历,要坐的车来了,我们还离站有段距离,如果认为来不及了,也不跑两步争取一下,那肯定得等下一趟。但如果我们争取一下,紧跑几步,很可能就赶上了。我是个不愿等待的人,我看见车都要尽力去追一下,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能赶上。我要说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我的理解是,坚持不抛弃自己、不放弃可能。我的这次法考经历,又一次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在职的同志,和自己的家人也要协商好,我在法考论坛里看到过不少家人不支持的情况。我是孩子刚满一岁,媳妇虽然支持我考,但哄孩子是在所难免的责任,因为没处理好,媳妇也生气还吵过架,耽误了一段复习时间。


                        23楼2020-01-07 22:17
                        回复
                          三、客观题阶段的复习过程和捷径
                          现在回想起那几个月的复习时光,自己一头扎进一个全新的领域,每天看特别多的资料做特别多的题,完全沉浸在新知识当中,觉得充实而美好,每天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天黑,一天天过的很快。但我过后问自己,假如主观题没过,我还会再来一遍吗。可能真的不会了,当时真的很痛苦,真的想过放弃。
                          我的研究生专业是2.5年的学制,比较特殊。到5五月份下决心考法考的时候,论文也进入了关键阶段,这时候抽空在喜马拉雅APP开始听一些刑法。我记得我是5.28号上午报的某机构客观题冲刺班,课卖地很快,很快就被人抢光。刚报班纸质资料还在邮寄,班主任发来电子版的让大家先学着。此时,我正式把所有精力放到法考上。
                          有的人建议先学理论法,某机构的学习顺序偏应试,先从刑、民开始学。
                          某机构APP的课不是你想学就学,都上锁,听完这个课并做完课后练习,才能学下一节课,听完这门课才能听下一门。班主任先推送了刑法课,内部班的课和喜马拉雅上的免费课略有不同,所以刑法我又从头学起。报班后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时间,选多少时间给你推送多长时间的课程,最少的是4小时,因为我论文还没写完,想着先每天学4小时,再继续写论文。但如果你像我一样零基础,那听完课做完课后练习,一般8个小时就过去了,我从来没在6个小时内完成过。我计算了一下课时,感觉自己学不完了,就暂时放下论文,每天拿出10-12个小时学习。我们学校比较特殊,不像地方大学自由,有各种各样的训练、开会、政治学习、打扫卫生迎检、集合开饭,所以这已然是我的全部时间了。当然,比完全在职的同志幸福多了。


                          24楼2020-01-07 22:18
                          回复
                            2.民法学起来比刑法感觉难一点,时间控制在12天以内学完。民法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明年出民法典,我别再说错了。但作为一部关系到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我感觉变化不会太大,还是包括总则、合同、债、物权、担保、侵权、婚姻继承等内容。学习方法和刑法一样,听课——做题——记笔记。如果你能听的快点就尽量赶时间,后面的时间真的很宝贵,不然遇到好的资料都没时间看、好的模拟题也没时间做。蒋某某单独发了些专题讲座的课,我赶进度也没时间听。
                            3.刑诉。刑诉开始,就进入程序法的学习,前面刑、民法都是实体法,重理解,需要稍微深入一点,达到理解运用。程序法刚学时会有点蒙,感觉怎么和前面的实体法套路不一样,比如出现刑诉和刑法有啥区别的疑问,现在想来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当时没有法理知识做铺垫,好多知识点比较晕。大家学的时候要有换了门课的心理准备,坚持往下学,学完就懂了,刑法和刑诉就像语文和英语,虽然两门课有相似的地方,但毕竟是两门不同的课。
                            程序法重记忆,如果说分值最大的刑法和民法是考过的基础,那么分值也相当大的三大诉讼法,就是你能否稳稳过线或者得高分的保证。刑诉定好计划,在10天内学完。
                            4.民诉。民诉9天内学完。民诉和刑诉两者很多内容是相似的,先分开学,能记多少记多少。到下一轮再对比着学,特别容易记混。民诉内容包括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法、仲裁法。学习中要注意一些常出大题的重难点,是需要理解记忆的,建议单独摘抄出来写到A4纸上,时不时早上拿出来看一看默写一下,分分钟就能过一遍。一旦有段时间不看,我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容易忘,下次几乎是费时费力的重头学,特别浪费时间。当然,伴随着民法典的到来,建议2020年复习的同学把民法和民诉的复习顺序往后挪一挪。
                            5.行政法。10天内学完。前文也说过,行政法对一些体制外的人学起来有点费事,甚至可能第一遍没学懂。但行政法本身不难,包括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两大部分,考试习惯统称为行政法。里面内容包括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可以看出比较碎。行政许可、处罚、强制相互对比着学,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拿张纸边写边对比着学。
                            所有科目加起来无数的知识点,总分就那么多,所以分到每个科目的分数没有多少,分到每个章节某个知识点更是少之又少,大家可以查一下历练的考点统计,有针对性的搞复习,突破常考点。法律每年都修改,一些新修改的地方也要重点关注,毕竟其他的点可能都考烂了,考官总爱考新增考点和修改的点。


                            26楼2020-01-07 22:22
                            回复
                              6.商知经。尽量12天学完,因为一些个人的事情实际上我只学了5天。我给出的时间都不是最短的学完时间,因为我还在一直写论文,要赶在暑假前给导师交初稿,所以并没有全时复习。在职的可以比我的时间稍微长几天,全时学习的考生要比我的时间短几天。商知经最好有些财经类知识的底子,能学起来轻松一些。商知经包括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知产可以先不学,考前突击。
                              商法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等。法考改革后,商法变得十分重要,尤其主观题阶段,其重要性变的和行政法一样,分值远超过民诉,但知识点远少于民诉,复习起来性价比极高,要重点掌握。
                              经济法包括竞争法、消费者法、金融法、财税法、环保法、劳保法等。我们学校放暑假后,我又在学校多呆了几天赶论文,把初稿交给导师后才回家。这个时候我一合计,感觉自己复习不完了,时间算下来,等到一轮复习完过不了几天我就该上考场了。等你开始复习法考你就知道,凭借一轮复习上考场有多么危险,此时我回去看之前学过的刑民法,感觉十分陌生,三大诉讼法在脑子里像一团乱麻一样搅在一起,根本没有信心上考场。我赶紧又联系我同学,商量该怎么办,接起电话第一句我就说,我过不了了,根本复习不完。剩下一个月的时间,经济法、三国、理论法还没复习,之前学得也忘光了。同学还是让我坚持,帮我压缩复习计划,正好蒋某某这时候及时召开班务会和公众号发文帮助大家分析出我们的优势,说能走到现在已经碾压了多少考生,有多少人进度还没我们快,接下来多做做题、多看看推背图、多抄抄小法、多记关键词,每天提高几分,我们一定能通过法考之类的话,还录制视频手把手教我们记忆方法。这番有理有据的鼓励对迷茫想放弃的我非常关键,事实也证明我并不比别人学的差。所以,我要说的意思还是坚持,适时接受老师或者小伙伴的鼓励,还有哪怕一个月、一周的时间,什么都有可能,不要妄自菲薄、轻言放弃,哪怕你好像一眼看到了结果。


                              27楼2020-01-07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