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0日漏签0天
郭德纲吧 关注:970,154贴子:15,720,90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47回复贴,共4页
  • ,跳到 页  
<<返回郭德纲吧
>0< 加载中...

都来说说说眼中的角儿们………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朱时茂的姐姐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都来说说说眼中的角儿们………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朱时茂的姐姐是我小学辅导员,因为这位老师,八岁结缘相声,从九十年代自己胡学胡练,跟某位半专业老师学过山东快书,跟北曲相声系的学生打过交道,也跟专业院团跑过龙套,对外号称相声评书京剧票友三门抱,目前也在喜马拉雅上说书,算是郭先生说的是在忍不住起义了的那种票友。
从马三爷到侯大师,从所谓的主流到非主流,听过的相声无数,不过我岁数大了(奔四了),很多桥段记不住了,别考我,04年入坑德云社,算是铁杆老钢丝,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机会蒙祖师爷赏饭,没机会和德云社的这群哥们儿们磕头换命;
贴吧初来乍到,一起聊聊心里德云社的角儿们,人间不值得,德云社值得,就是开个贴看看有没有志同道合的一起来研讨一下,毒粉勿扰,我粉的是郭先生的德云社,比较熟悉的还是云字科和鹤字科,九字霄字没那么熟,大家一起聊聊,算是纪念下德云社陪我走过的日子和青春…
(本人任何评论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向我心中的角儿们致敬)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主流和非主流(一)
我一直觉得郭先生说的非主流最早只是潦倒困顿时的调侃,我最早听到这个说法还是05年初次听说德云社的时候,那时候我在某大型企业里混饭(上班比较早),大型企业有工会,工会会组织各类活动,尤其是地方知名企业,正好那年年会,请了专业老师来辅导,当时有个小孩儿和我岁数差不多(后来知道他是北方曲艺学校相声班的),聊了差不多大半天,包括天津相声的一些故事,他说他们在街上音像店看见放姜大师的相声,直接买来把光盘撅了踩两脚,啐一口的;
回想当年主流相声也不是没辉煌过,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主流还是很风光的,八九十年代的春晚上,语言类节目很多,马季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笑林李国盛等等,那时候电视也少,也不是天津北京这种城市,哪管什么传统还是新段子,只要是相声就听,尤其是天津台有个节目(节目名都记不得了,各种老先生各种段子,真是喜欢的不得了),拿着本子一边听一边记,可惜手没有人家嘴快。
九十年代相声就越来越少,电视上也少,也没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听到,对于主流相声的看法改变还在郭先生出名之前。
大概是99年或者2000年前后吧,央视首届大红鹰杯相声大赛,看了全程,有的朋友也许还有印象。小子那时候还是十六七岁,第一次看这种大赛,在评委评分的过程中,真真切切的能感受到相声行里那种门派之见,那种各个专业院团,师承背景的成见,真的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我记得没错的话,那年的第一好像是杨议先生(一个关于舞蹈的段子,底是跳大神),杨少华老先生那么大岁数还是参赛选手(好多年后才知道原来这爷俩师承被圈里人质疑),我那时候在学校还有个搭档(学校活动的那种票友),那年大赛有一对小年轻上台,说的段子是马三爷的从十点钟开始(一字没改),该响的包袱一个没响,干干巴巴麻麻咧咧的和背课文一样,我那个搭档说水平还不如我们这路外行,后来评委打分前,大概是侯二爷(隐约记得他是主持)说这位逗哏演员是刘宝瑞先生的外孙子,最后评了个三等奖,多少年后听郭先生那个闹相声大赛的段子,我真的是放声大笑和得了神经病一样。
我看过的相声大赛有两届,第一届大红鹰杯,第二届迎客松杯,从那之后就很少再看主流相声了,那时候郭先生还没出名,还在小园子里苦打苦熬,也就是那时候我作为一个相声迷,真的觉得相声亡了,后继无人。
大赛上的相声,春晚上的相声,都是歌颂农村,歌颂四个现代化,歌颂下岗再就业等等等等(不是说不该歌颂时代,只是用相声来说真的是不伦不类,不三不四),我记得那两年的相声大赛基本就是竟演,然后各种相声知识问答,然后评委亮分,最后颁奖环节,评委展示(就是那年第一次看侯耀文先生和师胜杰先生演了一出学评剧,师胜杰唱海棠红,侯先生在台上是真的哭出来,那个尺寸劲头至今回味),然后基本上得奖的演员就开始拜师。
隐约觉得好多主流相声演员都是在相声大赛上才拜的师,但是那时候感觉就已经是姜大师一家独大了,我印象特别深的还有那年大赛上苏文茂先生在评委席某段相声打分的过程中全程黑脸,也不知道为啥,我猜可能也是门户之间有些外人不知道的事情吧。
(未完待续,想到哪里说哪里,持续更新,欢迎讨论)


2025-05-10 01:29:46
广告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叛徒”们的水平(一)
估计写这个题目可能会挨骂,但我就是个年近四十的老*丝,在百度别人的帖子里也没少和人喷,骂就骂吧,你骂我我骂你,天道因果,人伦常理。德云社出叛徒我一直觉得是历史遗留问题,就像郭先生说的,当年在大栅栏狗都没一个的时候,一群人要活着要吃饭,总不能头场二场都是怹一个人盯着吧,毕竟德云四老1.0版本都是些退休的老先生。总得有点年轻力壮的撑撑场面。
04年到05年的老视频里,见过高晓攀,有曹金,何伟,比较可怜的是岳岳那时候就是搬桌子,捡场。二爷那时候还未成年,童子音儿,那时候我泡在网吧里跟着视频学太平歌词,还学了一段王二姐思妇的莲花落。
潘云侠(潘伟):最早走的一个,也算是老粉心中比较意难平的一个,就是因为这个小孩真的是有灵气,那时候看过一段视频,视频时间可能是03年左右,相声剧的《吃元宵》,三哥孔云龙还是能垫一两句话,曹金还忘词,何伟还磕巴的时候,那个孩子就能伶牙俐齿的说大段台词,真是惊艳,可惜后来早早的退出,网上也有林林总总的说法,我个人是不信的。
郭先生老说是张文顺先生让他收八科,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其实我个人觉得张先生和郭先生就是仿了富连成的做科,那时候相声圈万马齐喑,未来在哪谁也不知道,有条件收这么几科,能把火种传下去,毕竟做科学徒和学校里的教法不一样。
学校里会讲相声历史,相声理论,但是怎么教也教不出舞台经验和舞台感觉,可是平地抠饼对面拿贼,靠的不是理论,是真刀真枪的实战。
我这么传统的人,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我家祖传八辈五是中医,看看舌苔号号脉我就能开方子,可是没学历没文凭没资质,也看不懂CT心电图的单子;可是你毕业于中西医结合大学,会看化验单会背的下本草纲目,可是你也没接触过几个疑难杂症,这恐怕就是学校和学徒的根本区别。
由此可见,最早的几个学徒(扫地擦桌子喂狗帮师娘奶孩子的一波),要么是师娘的远房亲戚(曹金,潘伟,二爷),要么是家里打定主意要学这个(烧饼),要么是类似我这种二半吊子海青(何伟,高晓攀),要么是走头无路想赌个前程(岳岳,三哥)。
我眼中早期的德云社就是这样的一个草台班子,上上下下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那时候谦大爷都没常驻,因为郭先生不敢让他来,怕耽误他前程,谁能想到这么一个漏风掉底的小船儿能成为今日乘风破浪的巨舰?我是没想到的,估计当事人也很意外,所以后来当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叛徒”就出现了。
之所以我不相信网传的那些潘云侠(潘伟)退出的说法也就在这里,德云社惨淡经营,朝不保夕,老先生们不过是退休发挥余热,谁有闲心和一个小孩为难呢?
举个例子,我就是一个下岗再就业的工人,摆摊被城管掀了摊子,我天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明天能去哪打个短工挣点饭钱,回家了我儿子问我要学费,买复习资料,这种情境之下,我会伤心叹气,会闹心,说话会态度不好,可就算拿孩子撒气也变不出豆包,何苦来由?何况网传的说法还那么花哨,于情于理都很难说通。何况那还是人家的孩子……
潘伟当年有灵气,但是水平就很难说,毕竟走的太早,就好像早年看高晓攀也是浓眉大眼,这两年可是越发油腻了……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叛徒”的水平(二)
德云社第二波出走的就是徐德亮和王文林这两位,零几年的时候也没觉得这两位水平多高;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优酷土豆整合后很多老视频已经无据可考,但是涉及郭先生的老视频是多的(小园子里台下观众拍的那种);但是专门给这二位录视频发网上的就寥寥无几,主观猜测难道这二位上台观众就撂下手机去厕所了?
那可真是句句话说在尿点上,所谓的徐德亮文哏如何好,我是不太认可的,德云社没有太好的文哏,郭先生的风格也不是偏文哏的感觉,帅卖怪坏,郭先生起码占到帅卖坏,他不够怪,早期作品也都是小人物的那种风格,和文哏不太挨着。
我心目中文哏最好的就是老祖马三爷和苏文茂先生,但是老祖马三爷是那种穷酸的感觉,苏先生是偏潇洒一些,有很多人说刘文亨先生很好,我确实没听过,没资格评论;
文哏的风格个人觉得需要稳重的台风,徐德亮嗓子偏尖,音色没厚重感,观众不入情景(饼爷也是这方面吃亏),王文林先生的量活真心不严实,该托的地方托不住,自己动不动就在台上笑得像个老窝瓜一样。
至于王文林先生,李菁退出,其实源于相声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捧哏跟着逗哏走,否则就是裂穴拆火。一般来说,捧哏逗哏遇到要看缘分,比如我当年在学校,我是捧哏,我那个搭档是逗哏,后来从学校出来,大家各奔东西,我就再也没有过搭档,所以杨九郎认哏这种事其实在我看来很正常,二爷要真是废了,九郎估计也没有再干的心。
少马爷也是如此,先和谢天顺先生,再和杨少华先生,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裂穴,宁可自己教一个口盟的黄族民先生,都不再和别人做搭子。
这玩意就和结婚找对象一样,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离婚呢?劳神劳力,二婚还要再找机会再看缘分再磨合。
我三十岁因为个人原因,只身来北京北漂,目前还在北京漂着,徐德亮和王文林作为北京台某些节目的嘉宾,隔三差五串场,某次在北京景泰厂做一个线下的鉴宝节目,大概是16年左右,我去凑热闹,近距离看到过这二位,王文林先生依旧像个破风扇一样仰脸朝天的哈哈而笑,至于徐德亮,我只能说面相真的不讨喜,有一种尖酸的神气。
还有一件事,当年在徐德亮离开德云社的前夕,网上曾流出过他在小园子里的演出音频,其中对郭先生,张文顺先生诸多抱怨,当时郭先生应该是带着一群人去外地商演了,那段音频我有幸听过,措辞之尖酸刻薄,近乎骂街,令人齿寒,不知道有没有老钢丝对这件事有印象……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叛徒”水平(三)
其实吧,我真不爱说何伟这个人,毕竟老粉对他怎么回事很熟悉,据网上考证,他是北京某区某中学曲艺兴趣班的成员(这个背景和我就差不多了),因为德云社票价几块钱的时候,他天天在那窝着,后来张文顺先生建议郭先生收了他。
何伟的台风真的一般!很一般!绝对很一般!他擅长柳活(学京剧,老生还是有点东西的),但是整个人在台上的感觉就是特别格愣,我不知道哪位登过台,就属于一上台手没地搁脚没地放,心里发凉脑袋发烫那种。
按说他的舞台经验应该不至于和我这种校园文艺汇演的水平一样,但是我一个票友都能看出他在台上的毛病,可以对照现在的小角儿们(比如岳岳,伦哥,堂良),何伟的台风就是很不舒服,比如学哑语,胳膊腿的开合,眼神表情,就是一个字——过。尺寸劲头都别扭。他嘴快,脑子有时候跟不上嘴,李菁又属于慢慢来的风格,听他们的相声真心觉得别扭。
为什么过去讲三分逗七分捧,大家可以参考郭先生谦大爷,郭先生张文顺先生,和郭先生李菁,郭先生早年分别和他们一场过,这里面的效果闭着眼睛听十分明显。
据说何伟是因为也是戏迷,所以当年很受郭先生喜欢,公道的说,他学老生马派,有点滋味,其他的基本就完了。
他曾演过学京剧(学四大名旦),唱腔,嗓子都不行。也是因为嗓音的原因,加上气口,他的相声听起来会莫名的觉着累,在一定程度上说,部分云字科的资质其实不如鹤字科,也是当年实在没人,加上云字科跟着郭先生的日子确实够长,那时候先生也有功夫给他们挨个调教归置,所以会产生一些错觉,这种错觉不仅让观众觉得还不错,也让他们自己觉得还不错。
去年和某位京剧票吃饭,聊起来相声京剧里面的一些事情,这位京剧票是天津人,京剧河北梆子两门抱,河北梆子正经有师承,和西河大鼓艺术家艳桂荣也有很多渊源,胡琴古琴样样精通(这么一比我就是个棒槌)。
当时和这位大神级的票友吃饭聊天,他说他认识何伟,也打过交道,评语原话是:京剧有点功底,人性有点次……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叛徒”水平(四)
这个话题可以说这么多,也是打心里心疼郭先生,德云社来来去去的人不算少,最伤先生心的当属曹金;
讲到曹金,我喜欢从所谓的田爷开蒙讲起,现在百度曹某人,还是01年由田立禾田爷开蒙,但是这里面有个行内的问题,在我个人看所谓开蒙根本啥也不是。
田爷八十年代就到北方曲艺学校任教了,苏文茂先生的高徒刘俊杰(春晚和赵炎说《找毛病》的那位)是北曲颂说部的主任(相当于讲声专业的教务主任),再之前颂说部的主任是刘文亨先生。举个例子来说:田爷的辈分,好比是编写九年义乌教育人大教材的人。
如果鲁迅参与了教材编写,我念小学一年级正好用了这本教材,我也可以说鲁迅先生是我开蒙恩师?那如果这么算的话,我的开蒙恩师恐怕可以把鲁迅老舍巴金莎士比亚李白杜甫一网打尽。
田立禾田爷八十年代入北曲任教,可以算得上桃李天下,但是这个和摆知拜师根本是两回事,田爷也不会否认,也没法否认,因为可以说但凡是个八零后说相声的都可以算田爷开蒙……
说完曹金给自己贴金,我再来说说曹金的表演风格,网上很多曹金的拥趸说什么曹金是唯一得了郭先生真传的,说这个话的人我只能说:对不起,您真心不懂相声……(不服可以喷我了)
相声演员讲究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表演风格也有四大类帅卖怪坏,比如侯宝林大师就占帅,老祖马三爷占的是卖怪坏,天津相声占坏的不少,郭先生也是个中高手。
曹金的风格是坏的分支,行话叫狗气,也叫犯犬,赵新敏先生的大公子,杨少华老爷子的老搭档赵伟洲先生号称一代狗王(这不是骂街,是对表演风格的认可)。
但凡逗哏身上表演出那种市井气,撇着大嘴,横挑鼻子竖挑眼,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样子就可以称为犯犬。
郭先生的西征梦,我字系列,大字系列,都是很明显的犯犬的风格,但是曹金的狗气往往掌握不好火候,就开始撒狗血,而且这种时候又要提下他的搭档,我们看郭先生犯犬的时候,谦大爷有时会在旁边幽幽的垫一句,能让包袱响在自己这,这样郭先生就可以缓一下,不会把这种犯犬的劲头一直抻下去。
所以老先生说三分逗七分捧是有道理的,壮壮能接住少爷,九郎能接住二爷,大黄能接住小白,九良能接住堂主,尺寸一缓,捧逗之间会心一笑,观众情绪也可以顺缓,继续下一轮三番四抖;
但是我们看曹金,他在这犯犬,旁边的刘云天很多时候是接不住(我个人觉得未必接不住,有可能是不敢接);捧逗要么是一头沉(逗哏为主),要么是子母哏(类似饼四那种风格),从性格和生活习惯也是如此,逗哏如果强势,我做捧哏必然要四平八稳,否则就闹。好比两口子过日子,女人脾气急,男人就要不急不慌,要不然就得打架;但是男人也不能太窝囊,该锦里藏针的时候就要锦里藏针。
为啥我听曹金说相声总觉得刘云天怕他呢?因为刘云天很多时候该垫的话垫不出来,唯唯诺诺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曹金的舞台感觉就有点飞扬跋扈,这样的配合乍看也许还看不出来,但是时间长了,对双方其实都不好。
我个人一向觉得,虽然台上和台下不是一种风格,但是从性格色彩来说,台上有时候是可以看出台下的为人处世的,郭先生虽然近年来都是拿谦大爷找乐,但是怹对谦大爷的那种尊重是提现在骨子里的,曹金何伟在这方面都看不出来,对自己的搭档感觉不到该有的尊重,相声搭档之间不仅仅是同事关系,很多时候会有超出合作关系的友谊,这就是近几年饭圈所谓的CP感,诸位可以脑补一下,曹金和刘云天有所谓的CP感吗?完全感受不到。
老祖宗总说相由心生,如果说曹金台下是谦谦君子,你把我炖了我也不敢苟同,侯耀文先生说郭先生一路辛酸走来,势必言语之中带着意气,但是近年来郭先生的舞台风格越发的圆融,如果说郭先生早年言辞凌厉,那么我对曹金的评价就是他是骨子里那种睚眦必报,锱铢必较,功利也许可以 但是格局毕竟小了点。
这里再补充一点,因为最近五六年一直在北京,其实想去剧场听相声不难,但是一次也没去过,何伟的星夜相声会馆,曹金的听云轩票价都很便宜,不过这两个人自打破墙而出之后,我在电视上看见他们两都换台。郭先生是我心中高山仰止的存在,按照曹金开蒙的那套说法,郭先生是我授业的恩师(起码我心里这么觉得,虽然我就是个票友海青),没有郭先生,我学不会太平歌词,学不会门柳。在贴吧里看到有人说想穿越回去嫁给先生,如果真能穿越,我宁愿去给先生当儿徒,哪怕是和叛徒拼命。
之所以一上来先聊“叛徒”,是因为网上有不少人把早期离开德云社的人的水平吹得忽悠忽悠的,所以我还是想从我个人的观点聊一下,后面再聊聊有几位我觉得比较遗憾的人。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那些年有点遗憾的人(二、赵云侠)
记得我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时候,有点功夫就泡在网吧里,那时候姜大师的中国相声网似乎还健在(现在还有这个网站吗?不清楚了),还有个京剧OK的网站,再就是评书网,十五六岁半大小子,学习不好,爱这些传统艺术爱的和什么似的。
也就是那时候学的背贯口,报菜名,八扇屏我是背过的,地理图开粥厂实在没学会,到如今八扇屏我大部分也都还给了岁月(因为没老师),八扇屏里有一折叫糊涂人,我眼中的德云社里也有这么一位糊涂人,我真是觉得这位真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第一次看赵云侠的演出视频,大概是06—08年左右,具体不记得了,当年好多视频都是在线看,也没地下载没地存(我二十多岁才用上自己的二手电脑,后来硬盘坏了,连同全本丑娘娘还有很多资料化为乌有)。
第一次看见赵云侠好像是在德云社某个专场里,赵云侠张鹤伦还有谁,也许有家谱上那个欺师灭祖的缀鹤雄?反正是四个人群口,用不同的地方戏学唱沙家浜。当时觉得这个哥们活还是满瓷实的。
郭先生把侠字给了他,当时想到的就是潘云侠,郭先生对他的期望如何不得而知,我作为一个老粉,对他的期望还真是不低,因为那时候二爷倒仓,张文顺先生身体不好,徐德亮王文林退出,小字辈里一直不喜欢何伟,岳岳还没崭露头角,突然出来这么一个台风稳健的,真是蛮开心。
而且老六和李云杰一场,李云杰眉眼之间和已故去的笑佛儿唐杰忠老先生有三分神似;后来的事就尽人皆知了,这位六哥,三进三出德云社,到现在搞得不温不火,是在是个糊涂人。
相声这种艺术追根溯源,是草根江湖的艺术,正所谓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八大门,既入江湖内,就该带着点江湖意气,这位六哥折腾了这么几下,算是把自己的那点观众缘败干净了,最近这两年开始佛系,可是做人佛系,做艺不能太佛系啊,艺术风格内敛自然是好,可是舞台上看起来就不洒脱。
这可能也是我们八零后的通病和痛处,年少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为天地在肩,长缨在手,可以长歌纵酒,挥斥方遒,结果人到中年,****,要为五斗米折腰,又要在狗血鸡毛的日子里闪转腾挪,我们都以为自己是那个披发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到后来才知道,不是我们看轻了世界,是我们看高了自己。
现在偶尔能在三宝或者岳岳的专场上看到老六在那里垫场,人还是那个人,段子还是那些段子,看看老六赵云侠,再看看自己,有些遗憾,有些叹息,毕竟我们都老了啊。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那些年有点遗憾的人(三、李菁)
提起大眼儿板子李,我觉得是真遗憾,李菁先生也算是德云社的创业元老,早年间郭先生的段子里说的很清楚,当年的北京相声大会就仨人,他和张先生说个对口,李菁出来唱段板子,他再出来说个单口,李菁和张先生再出来说个对口,一个下午场就这么惨惨淡淡的熬过去了……
前面说那些,包括王文林走,其实心里都没啥感觉,唯有李菁离开德云社,是真觉得遗憾,江湖代有新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何伟曹金自打离了德云社,无论是专访还是做节目,其心其行都堪称小人。
李菁算是一股清流,没什么抱怨,也可能是因为他性格温吞使然。前面说李菁台风慢,托不住何伟那个快嘴,其实如果李菁一直在德云社,有可能是太子太保也未可知。
毕竟高老板总教习和栾怼怼总队长做了一场,高老板配爱徒,太子怎么说也该和李菁这样的元老一场。
这里倒不是说闫壮壮量活不好,毕竟壮壮现在和少爷也算是珠联璧合,要知道当初可是少侯爷配少爷,奈何少侯爷不爱上台只爱开车,可能也是老侯家看惯了相声圈子里的是是非非,一直觉得少爷的谦逊通透受了不少谦大爷,少侯爷他们的影响。
这些年给郭先生量活的,谦大爷堪称珠联璧合,张文顺先生也算相得益彰,李菁虽然和这二位不同,他和郭先生一场的时候也算别有风味。
曹金配刘云天有欺负老实人的嫌疑,前文说过,他的言语性格里看着就是那种张扬的架势;何伟配李菁,足见得当年何伟有多得宠。
前两年李菁去参加烧饼的婚礼,坊间传闻,还真有点“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架势。可是估计当事人心里也明白,李菁终究是不会再回德云社了。
李菁如果还在德云社,起码也是倒二的身价,和高老板也堪称旗鼓相当。现在李菁在星夜相声会馆不知道是什么地位,星夜相声会馆在京城一场票价,百八十块,走的亲民的路子。每逢看到星夜相声会馆的海报,总会生出百感交集的感觉。
要没有十年前那场危机,少爷可能还不会下定决心辍学下海,二爷,堂主,这些小角儿可能还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脱颖而出,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的微妙。
今天是清明节,全国都在哀悼疫情中逝去的英雄和同胞,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无法回头。
李菁虽然在影视圈综艺圈也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午夜梦回,不知道他会不会怀念当年在德云社的那些岁月,就好像初恋的故事,就算她已经嫁为人妇,生儿育女,若是有一天在街上相逢,又能有什么话说呢?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哪怕如鲠在喉……


2025-05-10 01:23:46
广告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老是提示敏感词啥意思?又不说那句敏感?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说我眼中的那些角儿——栾云平
前面啰啰嗦嗦说了些关于主流啊叛徒啊遗憾之类的,可能有人要说我也不过是拾人牙慧,其实德云社已经这么多年了,但凡是个老钢丝都能看出一星半点,只不过可能很多人不喜欢出来冒泡而已。
话说岁月穿梭催人老,太阳佛三道金光就把人来熬(此处十分想唱两句);一晃先生已经收到霄字科了,不知道现在的德云女孩们都是怎么入的坑,我是当年先生的《论中国相声五十年》入的坑,当时真的是惊为天人。因为两届相声大赛给我的阴影比较大,零三年零四年前后我还给北京相声邀请赛写过本子(自然是收到一封未入选的挂号信),后来去才听说起那时候人家只收官方团体的,根本不带着票友玩(当然,核心还是我没那个水平,此处应该加粗加黑画重点)。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听到郭先生的相声五十年的时候,真是和我知道的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进行印证,从此就彻底拜服。
好像又扯远了,还是说回总队长,总队长的嗓子和单口大王刘宝瑞老先生有五分相似,尤其是蛤蟆鼓,斗法,君臣斗这些老录音。而且总队长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劲头,可以说可爱至极。
我虽然没上过专业学校,但是以我对捧哏的理解(因为我当年也偏捧),我觉得总队长的捧哏是可以当做教学示范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那个相声有新人的综艺,先生出题磨蔓儿,看看同一辈的这帮子相声演员的表现,再看看总队长和总教习的磨蔓儿。应了那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总队长为人比较低调,而且作为德云社的职务人,很多精力都在管理演出安排上,而且他的舞台风格是那种十分老派的捧哏风格,所以很多时候对于基本功的呈现外行看不出来,先生说一队都是直眉瞪眼奔着老艺术家去的,此言绝非只是自夸。
现在这些小角儿们,为了炸粘子,为了热闹,也是为了适应现在观众的喜好,表演风格和传统相声大不一样,真正的相声发烧友,看老祖马三爷,看侯宝林大师,包括田立禾田爷,少马爷,快嘴李伯祥先生,这些老派的老先生们,上台,嘴里身上是非常干净的,一点多余动没有,包袱响了也不会拖泥带水。
其实有句话说出来可能比较伤人,我个人认为八成的相声观众都是不懂相声的,其实相声和京剧一样,就是一样的段子,不同的人演绎,听的不见得是哈哈大笑,而是那种细微之处的区别。这种细微的区别才是真正考研演员功底的地方。
每次在优酷上看弹幕有人说这段没意思啊,不好笑啊,这种话,我一般只会从心里鄙视他们是棒槌,相声为什么叫相声?容貌之相,声音之声,甚至可以看微表情。
总队长的台风之稳健,连小岳岳都不如,我有时候都怀疑是不是哪位老先生上了总队长的身。可惜现在观众太急躁,巴不得往哪一坐就能笑出来,要知道,老段子都是垫话磨蔓儿入活三番四抖才最后响包袱。比如报菜名,地理图,论拳,这种段子真的不是单纯的炫技,很多时候听相声要的是会心一笑,而不是捧腹大笑。
先生近几年总说自己是相声教育家,先生最大的本事确实如此去,教了一群不是科班的娃娃说相声,还教会了大批观众知道什么是相声。
去年一队封箱,据说总教习和总队长搞出了一个现场点现场排的玩法,这种功底这种能耐,根本不是那些会三段的艺术家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先生,谦大爷他们在我心中高山仰止,要点评他们,我心里实在惶恐,后面慢慢会讲到,同辈人中,总队长栾怼怼是我佩服的第一人,因为在我看来,贯口能背,柳活能练,但是舞台上的尺寸劲头,有时候真的要讲天分。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说我眼中的那些角儿——孔云龙
楼上的兄弟让我说说三哥,其实排着讲也该说到三哥了。三哥是德云社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在德云铁粉里简直是人尽皆知。
众所周知,三哥家里行三所以管他叫三哥,就好像赵云侠家里行六,管他叫六哥,我每次提起赵云侠就有点恨铁不成钢,多少人爱好者票友做梦都想入德云社,他倒好,闹个三进三出(我怎么又跑偏了?都是被老六气的)。
早年间三哥和岳岳在海碗居,一个是迎宾一个是传菜,坊间传闻说这二位当年关系不好,我对这路说法嗤之以鼻,关系不好还能一起入德云社?麻烦八卦也动动脑子好吧?
三哥其实当年口齿伶俐,大眼儿萌萌,一上台很有几分上人见喜的意思,而且当初其他和总队长怼怼一场的时候真的是很不错,本身这哥俩高矮胖瘦差不多,都是平头,一个嘎嘣溜脆,一个慢条斯理,也算是珠联璧合,喜欢老派相声的观众对这种风格比较喜欢,可惜时代变了,太老派太稳当的风格围不住年轻观众,而且三哥离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差那么一点火候。
后来的事众所周知,三哥作死受伤,总队长和总教习搭了伙,而且三哥受了几次伤之后,口齿比当年真心差了不少,上嘴唇那个疤看着就很明显。错过了栾怼怼,丢了闫壮壮,三哥和六哥这些年的风格其实在往文哏的路子上走。文哏这种路子本来就偏传统,什么八大吉祥,双字意,四管四辖,八扇屏,这种老活听着温吞,实际上又吃工,又不容易炸粘子,尤其三哥和云杰师哥一场的时候,云杰师哥本身就是忠厚长者的范,喜欢他们的是真喜欢,好热闹的是真觉得闷。
表演风格这个事其实真的没法说,毕竟从古到今,怎么红的都有,比方说大辈儿高人、师爷谢金,没上有新人之前,那真是一副老先生的架势,可是横竖不红,自打上了有新人,放飞自我算是红了一半,可是网上骂他不叫玩意的也大有人在,这就是一人难称百人心。
三哥打小聪明伶俐,甚得师父师娘喜欢,这方面岳岳就惨了点,按照先生的家风,徒弟要比儿子亲,烧饼看起来那么厉害的东北爷们最怕的是二爷,别人都管大林叫少爷,唯有三哥管他叫胖墩,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徒弟里面二爷和三哥才是真正的混世魔王。这样也就能解释的了不知名黑衣男子那个梗了。
其实二爷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主,据说当年二爷落魄的时候,谁也不找,只找三哥借钱,三哥告诉师娘,师娘这才发了狠死活把二爷劝回来。所以现在的二奶奶们粉着二爷,这么讲起来,三哥倒有一半功劳,要不然,当年二爷退了初心,保不齐在哪卖奶茶呢。
网上有个说法,不知真伪,说是岳岳红了之后,先生问三哥嫉妒不嫉妒,三哥坦言嫉妒,我个人倒觉得三哥的玩心大于名利心,要不然也不至于作出那么许多英勇事迹,我个人到觉得率性的三哥才是最好的。毕竟人生在世,真正洒脱的人并不多,希望三哥一直洒脱下去,永远是那个大眼儿萌萌的少年。
先生有句话:聪明不过帝王,伶俐莫如江湖,这句话我深以为然,我这些年因缘际会,专业半专业的人接触过不少,说相声唱京剧,跳民族舞的,演话剧的,签了院团的,跑单帮的,有门户的,没门户的,但凡做艺的人身上都有一种通透的疏离感。他们和行外的人不太愿意说行内的事。也不太愿意让行外人看破心思。这是因为观众对演员误解太深,演员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粉墨春秋如梦如幻,不对知音不可以弹,也就是因为看的太通透,事事不当真,老辈才传下那句戏子无义的说法。
老先生都说做艺难,因为这条路一点都不快乐,想要练好功得吃大苦(我没吃过苦,所以我这个票友稀松又平常);想要围住观众得疯魔,投其所好;等到苦打苦熬,围住了观众,有点红了,又要招人嫉恨,被行内行外的人骂,就算成了艺术家,活成别人喜欢的那个样子,台下呢?自己的生活呢?隐私呢?所以我真心觉得三哥玩心大点是好事,只要别进医院,职场里也是一样,人过三十天过午,眼看四十,温饱不愁,向上的机会不是没有,可是何必去和那些凝眉瞪眼二十来岁的孩子争长斗短呢?
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挣着饭,有家有业有兄弟,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总有人对我,说你该这样你该那样,可是我要真是这样那样,吃苦受罪不还是我自己来抗吗?作为一个年近四十的老爷们,和德云社这帮人神交了十几年,我倒觉得三哥现在这样,挺好……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说我眼中的那些角儿——李云天,史爱东,郑好,翟国强,邓德勇,刘喆
这一条帖子把以上这些位老师归了包堆一起说,其实心里挺过意不去的,因为这几位老师包括已经故去的王少立先生,都有一个特点,活好又稳当,但是不温不火。
这几位里有郭先生相声评书快板三门抱的高徒李云天,也有当年跟着孙胖子一起投奔德云社的艺馨社成员(翟国强先生,邓德勇先生,刘喆老师),也有千里迢迢非要跟着郭先生一起干的(郑好老师),也有本来学快板赶鸭子上架说了相声的(史爱东老师)。
这几位先生,或者老师,在传统活这块,都是稳稳当当,他们的特点和表演风格代表了一个相声的时代,一个传统的时代,一个渐渐远去的时代。
不管是故去的双手御子板独步四九城的王少立先生,亦或是当年艺馨社的不求名利敢当绿叶的翟先生邓先生刘喆老师。再或者是认定了郭先生,千里迢迢从东北到京城的郑好老师,或者是把岳岳怼成伶牙俐齿的史爱东老师,包括快板评书相声三门抱的李云天,他们身上那种传统老派的艺人品质真的是十分难得。
相声究竟该是什么样子?是像二爷那样回眸一笑百媚生?还是像堂主那样眼中星辰闪烁?或者是像鹤伦岳岳那样嬉笑之间领人捧腹?或者是像饼四那样现场火爆?过去已去,未来已来,一代观众有一代观众的喜好,一代演员有一代演员的诠释。演员在舞台上用自己的坚守和理解,为观众呈现这门两三百年前的传统艺术,这是他们的谋生之道,是他们的理想与青春,是他们一生的坚守 。观众评判一个演员有时只能简单的用红或不红来评判,这是多么不对等的一种认知。
谦大爷曾在某个专访上说,德云社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孩子们太想红。这个世上有一条叫做幸存者法则的东西,无论哪行哪业,真正站在巅峰上的都不会是多数,那么没有登上巅峰的人又该如何自处?如何面对?
是改辙易弦?还是不忘初心?是坚守还是放弃?如今的观众已不是三十年前的观众,舞台在变,市场在变,也许终会有一天,相声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作为一个票友,一个爱好者,一个喜欢传统的观众,有生之年能遇到德云社,能遇到这些或稳重,或机智,或憨厚,或鸡贼,坚守传统阵地,不愿意把相声说成诗朗诵,甘愿寂寞的演员,何其有幸……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说我眼中的那些角儿——靳鹤岚
这个帖子哩哩啦啦也写了十几篇了,本来只是一时兴起,没想到倒提起了自己的瘾头。可能有人要问我,为啥不写点对岳岳,鹤伦,堂主,二爷,先生的看法。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当红的角儿们话题,曝光率本来就很高,大可以往后再放放,二来我实在怕挨骂,大家都是德云社的死党,不管是票友还是粉丝;不管是看剧场商演花钱的,还是看视频网站白嫖的,终归是对这帮子说相声的由衷的喜欢,万一因为我在这牵强附会的胡扯,再引起什么粉丝大战,打的和热窑一样,我担不起责任。虽然骂街没服过谁,可是那都是骂黑子喷子的时候,自家人怕心软下不去手。思来想去,还是往后再放放,比如要是说先生,我可能得写出十来个段落,从各个方面来说我对先生的敬仰,各种花式彩虹屁。
好吧,闲扯结束,书接正文(我可能也是被先生教坏了,净扯闲白儿)
其实不算头鹤那些位,鹤字科我最欣赏最喜欢的就是靳鹤岚朱鹤松这对,这位靳少爷(有家传的称句少爷)的爷爷是靳金来,靳老爷子的师父是刘聘臣,师祖是李少卿,老祖是裕德隆,裕德隆那可是相声八德门长“瞪眼儿裕子”(这一条线网上都能考据出来,一看就觉得好厉害)。
抛开正经家传,靳少爷和自己的搭档是北曲出来的,北曲号称曲艺界黄埔军校,嘻哈包袱铺,相声新势力那帮小年轻好多都是北曲出来的,北曲作为官方办学的科班,成名成家不好说,基本功绝对是没的说。
都说生书熟戏,一辈子的曲艺,梨园行(评团调柳四门,不知道请自行百度),演员身上有没有功夫,其实真是一目了然。要不然老先生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天下知道。靳少爷基础扎实,舞台感稳当,当年看到这小哥俩真是眼前一亮。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相声其实也差不多,身上要干净,嘴里要利索,气口,节奏,都有讲究的一套完整的体系。因为德云社历史因素的影响,云鹤两科好的人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半路出家,并没有系统学过相声这套教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同行提起德云社咬牙的原因之一,北曲86年成立,到现在三十多年,三年一届,也有十几届,一届20人,也有二三百毕业生(以上是我随口算得,经不起考究),这二三百毕业生毕业和失业就在一线之间,你德云社整了一帮失学儿童,迎宾传菜,大堂经理奶茶小弟就替祖师爷传道,还红了,杀人父母断人财路,这才是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
所以我们看相声,看德云社,其实真的很尴尬,先生不出世,相声早完了,那么先生是否真的可以挽狂澜于既倒呢?我个人持悲观态度。(这些留到讲先生的时候在细说)
其实在德云社,乃至在相声圈里,诸如靳少爷,师爷少谢他们真的是尤其不容易。
你说都是家传子弟,你现在跟着“行业公敌”去干了,这些七杆子打不着八竿子擦个边的叔伯大爷个个跺脚骂街威逼恐吓(请参照总教习的前搭档挣不上二十块的典故);你说你在家在学校多少年学的是老派的传统相声,现在市场变了,环境变了,观众口味变了,要想突破就得放飞自我,自废武功走出一条前无古人后边可能也没有来者的路;你说你说个传统四平八稳的吧,观众觉得老套没劲儿;你说你玩个新颖谁也没见过的吧,观众嫌你隔应,同行骂你想红想疯了。不红的时候挨骂,红了更要挨骂,扔了家传骂你忘本,坚持家传说你丢祖宗的人!(请参考三爷老祖马小川和京剧谭派大少爷谭正岩)这才是一条从艺路,满腹辛酸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打二十来岁就有人和我说,你应该去德云社,你应该去学相声,我不光没去(实际也是没机会去),我几乎跟身边所有打算学艺术的小孩儿说:别干这个,干啥不吃饭,我见过学美声的干了前台,也见过学钢琴的当了秘书,也见过学编剧的打了零工,就算你是家传,就算你是科班,就算你有门户,真正挨饿的时候,救命的不是梦想,是米饭馒头烙饼炖肉。
本来这篇是想写写靳少爷,不知道怎么就跑偏了,变成了我自己的长吁短叹,往回兜一兜吧。从老派相声的眼光来看,靳少爷在这个年纪有这样的功底是真的好(91年的小孩儿),但是这种老派的风格,想大红是真的有点难,这种难点和瓶颈不光在靳少爷身上,甚至在这一代相声演员身上。
看看当初的大师兄闫宗海就知道,表演风格没那么容易突破,因为这种突破犹如走钢丝;左了,就是封魔外道,右了,难免固步自封,在或左或又当中还要得到观众认可,要不然说做喜剧的容易抑郁。
传统如何继承,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从别的艺术门类里吸取营养反哺相声,甚至如何靠相声养活自己活下去,但是上升到这个层面就是不是我这么一个棒槌票友能去探讨的了。
我只能说,我真心希望靳少爷,乃至德云社更多的同辈人,能够再磨练磨练,找到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这就是一段发自肺腑的便宜话)


2025-05-10 01:17:46
广告
  • 秦蜀烟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实网上很多公众号,自媒体也都张嘴闭嘴的说什么表演风格巴拉巴拉,其实真没那么容易,相声问世二三百年,就算饶上脱口秀,上海滑稽戏(默剧),东北二人转(二人转的搞笑还是主要在垫场里,正经的大戏按照地域分为吉剧辽剧龙江剧),小品,国内国外其实逗人发笑的手段就那么多,作品结构或者表演风格,掐吧掐吧也就那么多,想要搞出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格,谈何容易?
二爷,堂主,靳少爷,龄龙,老秦,长颈鹿高筱贝,德云社这些年的后生们在长相方面也算欺了祖了,一个个长的这么精神说相声在过去哪有饭吃。为啥我实在下不了决心干这个,还不是因为长的好看了点(这句话比较不要脸,一楼那张京剧照是我本人,十五年前的时候也是小鲜肉一枚)。
自卖自夸完毕,还是希望德云社这票演员长长远远的走下去,就算救不了相声,也给后辈留点念想,给祖师爷传道留点火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47回复贴,共4页
  • ,跳到 页  
<<返回郭德纲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