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战争61914吧 关注:5,912贴子:95,958

回复:巨坑:欧陆战争6:1914全将领科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Seminario=塞米纳里奥(1834-1879)【秘鲁海军将领,被认为是秘鲁海军的标志性人物,南美太平洋战争中的英雄。因他对战败敌人的仁慈而被称为“海上绅士”。】青年时他跟随商船游历各个大洲,19岁进入海军,成为军官候选人,以后经过多次退伍、入伍和升迁。1874年,他成为秘鲁海军舰队指挥官。1879年战争爆发后,他带领舰队展开破交作战,袭击智利海上补给和通讯线路,并炮轰了智利港口,迫使智利进攻推迟六个月。在一次战斗中,他不仅下令营救落水船员,还归还了敌人的物品。他率军突袭了安托法加斯塔港,但却礼貌地要求敌人在开火前弃船,在被包围后全身而退。这些行为为他赢得“海上绅士”的称号。1879年的安加莫斯战役中,他指挥舰队与智利海军近距离炮斗,被穿甲弹击中阵亡。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直到今天,他的席位仍保留在国会中,每次会议开始时,他的名字都会被点名,所有国会议员都会以“在场”的方式回应他。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1-11-03 22:14
回复
    Muhammad IV=穆罕默德四世(1803-1873)【1859-1873年的摩洛哥苏丹,积极参与军事改革,抵抗西班牙军队的进攻,终因国力衰弱而失败】他是前任苏丹之子,1844年8月法军打败了摩洛哥军队后,1845年他以军事首领身份开始改一系列军事改革,请奥斯曼军官训练欧洲样式的团,在菲斯设立由叛变法国军官管理的军校,聘请甚至亲自参与对欧洲工学和科学的教科书,把摩洛哥军队送到直布罗陀和埃及训练。1859年即位后,西班牙对摩洛哥发动了战争,要求扩大休达殖民地的领土,穆罕默德四世拒绝后,西班牙海军炮轰了丹吉尔并登陆休达,摩洛哥军队奋力抵抗但无济于事,最终被迫支付一亿法郎的巨额赔款。在失败的失望和西班牙条约沉重的财政负担之后,穆罕默德四世逐渐退居幕后,献身于数学、几何、天文学、诗歌和音乐等学术活动,把政治事务留给其他人处理。
    Yusef=尤瑟夫(1882-1927)【1912-1927年的摩洛哥苏丹,在位期间摩洛哥政局动荡,他无能为力】在1912年,他的兄弟签署了让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的《菲斯条约》,随后退位,尤瑟夫登上苏丹之位。在位期间政治动荡,不断发生反对法国和西班牙的起义。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酋长克里姆的起义,起义军一度建立起里夫共和国。为了确保安全,他把首都从菲斯迁到拉巴特并保持下来。他和法国、西班牙合作镇压了起义。1927年他死于尿毒症。
    吐槽一波,征服里e社把这俩苏丹标反了,尤瑟夫在1865,穆罕默德在1914和1917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1-11-03 22: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Casado=曼纽埃尔 麦克拉斯 卡萨多(1845-1937)【西班牙陆军将领,第146任波多黎各总督,他先后在古巴、加那利群岛、波多黎各担任职务,在美西战争中以承认波多黎各自治换取当地人民参加民兵,最终被美军击败。】他17岁就成为一名中尉,1863年到圣多明各,从1865年到1875年4月,他再次驻扎在古巴。他于1875年回到西班牙,1894年8月到加那利群岛。1898年1月17日,他被任命为波多黎各总督和波多黎各西军总司令。随着美西战争的爆发,他宣布戒严令,决心抵抗美国军队他宣布:“我们的旗帜不应在眼前消失,波多黎各万岁,永远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万岁。”他希望给予波多黎各自治来确保波多黎各人继续忠于西班牙王冠.然而,他几乎没有军事资源来抵抗美国的入侵,他只有8000名正规军和700-900名志愿者(波多黎各民兵),海军只有368人,于是他很快战败。在战败后,他于1898年10月16日离开波多黎各,回到西班牙。他在西班牙内战的第二年去世。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1-11-03 22:16
      回复
        Nunez=努涅斯(1824-1869)【西班牙海军将领,在1865-1866的钦查群岛战役中作为西班牙的总司令,他对秘鲁和智利海岸发动多次袭击,突袭了瓦尔帕莱索港和卡拉奥城。他也是第一个驾驶铁甲舰环游世界的人。】出生于加利西亚的比戈。1842年成为一名军校学生,在1866年西班牙与秘鲁、智利之间的钦查群岛战争中担任西班牙舰队在太平洋的总指挥。他炮轰并摧毁了瓦尔帕莱索港,在炮轰卡拉奥城时他遭到秘鲁海防部队攻击,九次负伤。当美国驻智利公使基尔帕崔克得知门德斯·努涅斯将要炮轰瓦尔帕莱索港之后,他请求美国海军指挥官约翰·罗杰斯准将攻击西班牙舰队。努涅斯的回应非常经典:那我将被迫击沉美舰,就算只剩一艘船我也会继续炮轰瓦尔帕莱索。西班牙、女王殿下以及我本人都坚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卡拉奥战役是钦查群岛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战争结束后,他驾驶“努曼提亚”号铁甲舰到达菲律宾的马尼拉,然后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前往里约热内卢,最后回到伊比利亚半岛的港口卡蒂兹,他耗时两年七个月,完成了第一次铁甲舰环球旅行。1869年,他因负伤过多的并发症去世,为了纪念他,西班牙海军有四艘战舰以他的名字命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1-11-03 22:16
        回复
          Duke of Tetuan=莱奥波尔多 奥唐内尔(1809-1867)【西班牙陆军将领,第一代泰图安公爵,做过国务部长、战争部长,且三次担任西班牙首相,在1859年的西班牙-摩洛哥战争中,他指挥西军在泰图安取得了对摩洛哥军队的胜利,被封为泰图安公爵。】他生于加那利群岛,后来成为自由派的坚定支持者,1844年前往古巴,镇压了成千上万的古巴人,引发大屠杀。1856,1858-1863,1864-1866,他三度担任西班牙首相,他当权时的政府努力吸引外国投资,以改善西班牙的铁路基础设施。然而,他没有让西班牙取得很大的经济增长。他是帝国主义政策的支持者,主要目的是扩大西班牙在非洲的领土,特别是在法国在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取得成功之后。1860年,他指挥36000人的远征军进攻泰图安,在炮兵和海军火力的支援下这座城市于2月6日陷落,他因功被封为泰图安公爵。1866年因为他镇压内乱的残暴行为,遭到西班牙女王解职,1867年去世。
          de Olano=德 奥拉诺(1808-1886)【西班牙陆军将领,作家、政治家和军官,参加过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和西班牙-摩洛哥战争】他是委内瑞拉出生的西班牙作家、政治家和军官,曾在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和西班牙-摩洛哥战争中作战,1847年他短暂担任过商业、教育和公共工程部长。他参加了摩洛哥战争决定性的一战泰图安战役,他指挥炮兵压制了摩洛哥军队,给泰图安城内的摩洛哥人造成巨大损失。在文学上,他是一位浪漫主义的作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21-11-03 22:16
          回复
            Rocadas=罗卡达斯(1865-1926)【葡萄牙陆军将领,1908-1909年任澳门总督(在清朝他的名字被翻译作“罗沙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指挥安哥拉的葡萄牙军队抵抗德军的入侵】1907年在穆菲罗战役中,他指挥2000余名军队打败了当地两万奥万博人,平息了安哥拉的pl。作为殖民地行政长官,罗卡达斯担任过澳门总督(1908-1909)及安哥拉总督 (1909-19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维斯·罗卡达斯担任葡萄牙驻安哥拉南部部队的指挥官,领导他们在安哥拉南部作战,抵御入侵的德军。战后,他参与谋划了1926年5月28日政变,支持科斯塔。他原本要在新政府任职,但在政变前一个月病倒死亡,因此没有领导政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21-12-02 23:58
            回复
              Carlos I=卡洛斯一世(1863-1908)【葡萄牙国王,1889-1908年在位,在位期间葡萄牙政局动荡,经济极度依赖英国,殖民地常常暴动,最终在1908年被刺杀身亡。】卡洛斯一世的统治十分严厉。在他执政时期,葡萄牙在政治上与经济上都依附于英国。财政状况继续恶化,曾两次宣布破产。这些事实使他在国内很不得人心,并直接导致国内反对力量要求废除君主制。卡洛斯一世的应对手段是在1907年任命若昂·佛朗哥将军为首相,以镇压反对派的活动。但是葡萄牙国内的动荡气氛并未平息。1908年2月1日,当卡洛斯一世与长子、葡萄牙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布拉干萨公爵路易斯·菲利佩乘车通过里斯本大街时,遭到枪手伏击,两人均身亡。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21-12-03 00:00
              回复
                Jan Smuts=扬 斯穆茨(1870-1950)【南非陆军将领,1919-1924年和1939-1948年两度担任南非总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带领南非军队进攻德属西南非洲和德属东非,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他出生在南非科隆角,毕业于剑桥大学。1899年的布隆方丹会议上,他带领南非代表团且他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判破裂后,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他做了一名突击队军官。1902年的谈判中,他为南非赢得了未来的自治权。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他获得了多个职位,包括战争部长。1914年开始他领导军队在非洲与德军作战,攻入了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迫使德军于1915年7月投降。同时,另一支两万余人的南非军队在他的指挥下进攻德属东非。他在战争期间动员了25万南非人参军,付出了重大牺牲。1939年,他带领南非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他促成了联合国的成立并撰写了《联合国宪章》序言,试图重新定义英帝国与英联邦殖民地的关系,这是他为国际和平做出的贡献之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21-12-03 00:0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Ludwig II=路德维希二世(1845-1886)【巴伐利亚国王,因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被称作“童话国王”,在位期间修筑了新天鹅堡。】1864年路德维希二世登基,在1866年战争中,他错误地站在奥地利一边,让巴伐利亚遭到了战争的打击,因此在普法战争中支持普鲁士,出兵法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巴伐利亚丧失了独立国家的地位,路德维希二世成为一位虚君,他开始追求艺术,下令修建了新天鹅堡、林德霍夫宫等著名建筑,同时是著名剧作家瓦格纳的支持者。1886年,在施塔恩贝格湖畔他莫名其妙地被人发现死在那里。
                  Prince Karl Theodor=卡尔 西奥多王子(1795-1875)【巴伐利亚陆军将领,巴伐利亚王子,普奥战争时的巴伐利亚第七、第八军团司令】他是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连一世和黑森-达姆施塔特公主奥古斯塔·威廉敏的次子,出生在慕尼黑,在1813年参加了哈诺战役,1814年,率领一个师攻入法国西北部,终结了战争。1838年,他成为了野战将军。1866年他作为巴伐利亚第7,8军团的司令参与了普奥战争。
                  Albert=阿尔伯特(1828-1902)【萨克森王国王储,德意志帝国萨克森亲王,作为萨克森军队的一员参加了德奥战争和德法战争】他是萨克森国王约翰一世与夫人巴伐利亚公主阿玛丽埃·奥古斯塔的长子,生于德雷斯顿。阿尔伯特在21岁时参加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反对丹麦人的战争。他在公国军队中是一名上尉。1866年,阿尔伯特指挥萨克森军队在德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反对普鲁士。他指挥的队伍在这场仅维持7周的战争中表现出色。阿尔伯特在柯尼斯堡战役中有力地阻挡了普军的推进。尽管未能改变奥地利最后失败的命运,但阿尔伯特的指挥艺术受到肯定。在1870年至1871年的德法战争中,阿尔伯特率领萨克森军队与普鲁士军队并肩作战。他在格拉夫洛特战役中帮助普军大败法国军队。他随即被任命为第四军的指挥官,这支军队参加了决定性的色当战役和后来对巴黎的包围。在德法战争结束后,阿尔伯特被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授予德国陆军元帅军衔。1882年被英国国王授予嘉德勋章。阿尔伯特在萨克森境内鼓励工业发展和行政改革。在他的统治时期萨克森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典范。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4楼2021-12-03 00:01
                  回复
                    Albert I=阿尔伯特一世(1875-1934)【比利时国王(1909-1934),比利时的战争英雄,他面对德国的威胁毫不退缩,亲临前线作战,连妻子也在前线当护士】阿尔伯特一世生于布鲁塞尔,在青年时代受到文化和军事教育。他的社交技巧让他成为欧洲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阿尔伯特交游广泛,在各地求学学习政治和经济相关课题。1898年和1919年,他两度访问美国。1900年阿尔伯特去非洲的比利时殖民地比属刚果;他的伯父利奥波德二世因为对比属刚果的残酷剥削而在历史上恶名昭彰。在考察回国之后,阿尔伯特向政府提出了改善刚果人待遇和加紧修建那里的铁路的要求。1909年利奥波德二世去世后,阿尔伯特一世继承了王位。在1913年访问柏林期间,获知了威廉二世皇帝的战争计划。他立刻通知法国政府,并于1914年7月31日向威廉二世递交一份私人信函,声明比利时将严守中立。然而威廉二世无视阿尔伯特一世的警告,于1914年8月3日命令德军侵入比利时。阿尔伯特一世立即命令比军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比利时的顽强抵抗减缓了德军的推进。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伯特一世与比利时人民并肩作战。一战结束后,阿尔伯特一世积极参与国家重建,并于1919年请求协约国集团废止1839年伦敦条约。欧洲列强曾在该条约中确认了比利时的独立,但同时又把中立国家的地位强加给她,使比利时在入侵面前显得格外脆弱。作为阿尔伯特一世努力的结果,伦敦条约在凡尔赛和约中被废止了。阿尔伯特一世鼓励发展工业和建立远洋商船队以恢复比利时经济。1934年,阿尔伯特一世在登山时遇难。他的长子利奥波德三世继承了王位。
                    Gerard Leman=格拉德 莱曼(1851-1920)【比利时陆军将领,列日要塞守备官,被比利时人民视为英雄】他是一名炮兵队长的儿子。他进入了布鲁塞尔的军事学校并且成为了该军校的教授。在普法战争期间,他曾在比利时观察团服役。1882年,他成为军校教学人员,作为学校的负责人,他对军事事务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此期间,他负责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的军事教育。1914年1月,他被任命为比利时列日要塞的指挥官以及比利时第3师的师长。他决心尽可能地阻止德国的进攻,于是动员了超过18,000名工人准备在列日周围建造防御工事。在比利时首相访问期间,他被告知这些项目可能会损害比利时的中立性,但他不为所动,并回答说:“如果战争爆发,比利时将会感谢我。如果战争未至,那你们可以革除我的职务”。1914年8月,德国的艾米赫将军在德军兵临列日之前传唤他投降。但勒曼将军拒绝了,最后堡垒遭到了德军的袭击,列日战役爆发。艾米赫将军的部队最初无法突破他的防御工事,当在他们使用大贝尔塔炮后,他们才成功地突破列日要塞,莱曼因轰炸而被震昏,他被德国人从隆鑫堡的残骸中救出,之后关押在德国的战俘营中,直到1917年,由于身体欠佳,他被遣返到瑞士。为表示尊重,他被允许保留他的佩剑。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比利时,被比利时人民视为英雄。他于1920年去世,享年69岁。
                    Ceuninck=阿曼德 休尼克(1858-1935)【比利时陆军中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比利时战争大臣,对伊瑟之战与第二次伊普尔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是陆军参谋,并承担了动员和部署军队这一繁重又有技巧性的任务。1914年9月6日晋升为少将,他被任命为第18混编旅旅长。9月9日,当该部队在安特卫普周围行动时,他接管了该旅的指挥权。他积极参与作战行动,并自认为是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领导人。他在德军开始进攻安特卫普时将部队转移到利泽尔堡-普乌尔要塞地带。当向伊瑟河撤退的命令下达后,休尼克少将和他的军队被包围,掩护向西撤退的师的侧翼。随着军队的全面撤退,他把他的旅转移到迪克斯莫德,在短暂的休整后,他被调动到利泽尔地区,在伊瑟运河上组织防御阵地。在伊瑟河战役中,比利时的两个掷弹兵团和休尼克旅的炮兵进行了猛烈进攻。协约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后,休尼克占领了奥斯特克区,1914年12月4日,他重新占领了迪克斯莫德。1915年1月5日,阿尔伯特国王任命他为陆军第6师师长,4月22日,第二次伊普尔战役爆发。战斗结束后,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和霞飞将军拜访比利时军队,并授予休尼克荣誉军团勋章。1915年8月20日他升任中将,随后于1917年8月4日被任命为战争大臣,接替查尔斯·德·布罗克维尔。然而,休尼克并没有退出战场。他竭尽所能为军队配备一切必要的物资装备,使之保持最佳状态。1918年11月22日,在所有政府官员返回比利时后,休尼克被解除了职务,成为了德占区第4师的高级军官。1919年,阿尔伯特国王授予他利奥波德勋章,到了1920年,他成为国际联盟比利时裁军委员会的成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21-12-03 00:01
                    回复
                      Lamarmora=拉马尔莫拉(1804-1878)【意大利陆军将领,担任过意大利王国总理和陆军大臣,是意大利独立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生于都灵,都灵军事学院毕业,1823年从军,在意大利抗击奥地利帝国的独立战争中初露头角,在1848年5月在围攻博尔盖托和皮斯希埃拉战役中表现出色,8月5日在米兰救出了因签订停战协议而被愤怒的群众围攻的国王卡洛·阿尔贝托,同年10月晋升将军,任陆军大臣,1849年镇压热那亚暴动,1855年1月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指挥1万撒丁军队参加围攻塞瓦尔斯托波尔,8月16日在乔尔亚纳桥之战中表现出色。回到意大利后参加了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参加了血腥的索尔费里诺战役,1859年7月加富尔伯爵因拿破仑三世的背信弃义愤而辞职后任撒丁王国首相,他使俄国和普鲁士承认了新的意大利王国,1860年1月任米兰总督,1861年朱塞佩·加里波第解放两西西里王国后,他任国王驻那不勒斯的代表。1864年再次出任意大利首相,1866年与普鲁士缔结同盟条约,6月辞去总理职务,作为参谋长随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参加奥意战争,是战场上的实际指挥官,部队在通过山地的时候运转不灵,被奥地利的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大公各个击破而大败,因为这次失利受到公众指责被迫下台。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的失败使得意大利得以收复罗马,他也重任意大利陆军大臣,1878年卒于佛罗伦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21-12-03 00:04
                      回复
                        Nicholas I=尼古拉斯一世(1841-1921)【黑山大公(1860-1910)国王(1910-1918),黑山民族英雄,在抗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取胜,凭借高超的外交才能结交俄国与法国,让黑山在战争的阴影中保全自身】曾留学巴黎。1860年继大公位。1862和1876年两次抗击土耳其人,最后取得辉煌胜利。根据柏林会议决定其领土增加了一倍,并成为主权国家。1868年访问圣彼得堡,与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结交,从此俄皇经常向他提供金钱和武器。1910年自立为国王。1912~1913年参加巴尔干战争,但未达到扩大领土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反奥匈帝国失败,1916年流亡意大利。1918年被国民议会正式废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21-12-03 00:05
                        回复
                          Eremia Grigorescu=格里戈雷斯库(1863-1919)【罗马尼亚陆军将领,他是一位胜多败少的将军,在摩尔达维亚南部如同凡尔登一样惨烈的战役中,他的第15师钢铁般的坚守让他的部队赢得“铁师”的称号】率领第15步兵师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罗马尼亚的战斗。1916年8月至9月期间,他驻守在第2步兵师和第12步兵师防守的前线。1916年10月17日,他成功的阻挡了德国军队在摩尔多瓦南部的进攻。这场如凡尔登战役般的战斗令他的部队得名“铁师”。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奥伊图兹军团的指挥官,该军由12个罗马尼亚步兵师、1个罗马尼亚骑兵师和1个俄罗斯步兵师组成。他率领这支部队抵御德国将领冯·格罗克部队的攻击。1917年7月,他率领第六集团军前往罗马尼亚南部,在默勒谢什蒂战役中击败奥古斯特·冯·马肯森指挥的德军,成功地减缓了德军的速度。战斗结束后,格里戈雷斯库被称为“默勒谢什蒂的英雄”。他的胜利在协约国家间广受赞扬,日本大正天皇送给他一把武士刀。他也获得了“勇敢的米哈依”勋章。战争结束后,他于1918年10月24日至11月28日担任了战争部长,随后又短暂地成为贸易部长和工业部长。他于1919年7月21日在布加勒斯特去世,并埋葬在默勒谢什蒂英雄公墓。
                          Cristescu=克里斯泰斯库(1866-1923)【罗马尼亚陆军将领,1913年的陆军总参谋长,为罗马尼亚军事计划的制定发挥重要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里斯泰斯库是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的参谋长,后来被阿维列斯库将军接替。1916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他担任北方集团军司令。1917年6月11日至7月30日,他指挥罗马尼亚第一集团军。战后他协调了罗马尼亚新军队的组织工作。
                          Carol I=卡罗尔一世(1839-1914)【罗马尼亚大公(1866-1881),国王(1881-1914),在俄土战争中的胜利让他被称为“带来胜利的国王”,并在1881年让罗马尼亚彻底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是罗马尼亚近代化的关键人物】1866年4 月,原罗马尼亚大公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扎被推翻,费利佩·弗兰德拉拒绝继任,临时执政的扬·康斯坦丁·布勒蒂亚努随即到德国,要求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支持卡尔王子接受罗马尼亚王位,随即得到了同意。就这样,他来到了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并受到民众和政治家们的欢迎。5月10日,经公民投票,他正式被推选为罗马尼亚大公。上任后即宣布罗马尼亚是一个独立国家。1869年与维德的伊丽莎白公主结为夫妇,并于1870年9月27日生下玛丽亚公主。4年后小公主不幸去世,从此他们再无其他孩子。由于他在政治上亲德,故在普法战争期间大失民心。1871年的一场革命几乎迫使他退位。但在俄土战争期间,由于他在普列文战役中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重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1881年3月26日,罗马尼亚脱离奥斯曼帝国完全独立,卡罗尔加冕成为第一任国王。并选定他的侄子斐迪南一世为他的继承人,以保证霍亨索伦王朝在罗马尼亚的地位。他被认为是一个被磨练的很严厉的人,道德标准非常高。伊丽莎白王后曾说他“甚至佩带王冠睡觉”。1883年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秘密结盟。他鼓励发展工业,扩充军事设施,但是由于他长期忽视农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酿成了1907年的农民起义。他逝世于1914年10月10日,享年75岁,在位长达48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21-12-03 00:06
                          回复
                            Ferdinand I=费迪南德一世(1865-1927)【罗马尼亚国王,1914-1927年在位,他带领罗马尼亚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坚持抵抗,在胜利后使罗马尼亚领土扩大近一倍】1914年10月,斐迪南继承了伯父的王位,成为了罗马尼亚国王。尽管斐迪南是德国统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的旁支成员,但他依旧于1916年8月27日领导罗马尼亚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站在了协约国一方,尽管罗马尼亚在加入战争后屡遭挫折,并且多布罗加和瓦拉几亚也被同盟国占领,但罗马尼亚依旧于1917年与德军交战,1918年,罗马尼亚被同盟国包围,并于当年被迫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然而,斐迪南拒绝签署该条约。当盟军部队攻进塞萨洛尼基前线时,他们打败了保加利亚,斐迪南也随即下令重整罗马尼亚军队。罗马尼亚也重新加入协约国。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罗马尼亚于1918年将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并入罗马尼亚王国。通过一战的胜利,以及罗马尼亚王国与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之间的战争和俄罗斯内战,斐迪南成为了领土更加辽阔的罗马尼亚王国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罗马尼亚的国内政治受到了由温蒂勒·布勒蒂亚努领导的保守的国家自由党的控制。在特兰西瓦尼亚并入罗马尼亚后,反对党的势力也开始不断壮大,1925年1月至1926年10月期间,反对党的主要党派联合成立了国家农民党。战后,斐迪南虽然通过1921年的土地改革获得了“农民之王”的美称,但他在此期间的政治措施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原先许下的社会与宪政改革相违背。
                            Ioan Culcer=伊万 库尔(1853-1928)【罗马尼亚陆军将领,第一集团军司令,指挥了特兰西瓦尼亚攻势】当罗马尼亚于1916年8月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库尔切从预备役中被召回并得到了第一集团军的指挥权。罗马尼亚参战后,他率军入侵特兰西瓦尼亚,到9月中旬到达锡比乌。但随后由埃里希·冯·法金汉指挥的德军发动反击,罗马尼亚军队不得不撤退。库尔切于10月24日被解除了指挥权。战争结束后,他于1918年1月29日至3月4日担任罗马尼亚的公共工程部长。1923年,他成为罗马尼亚议会参议员。他于1928年去世,被埋葬在特尔古日乌的英雄公墓。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21-12-03 00: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Bojovic=波约维奇(1858-1945)【塞尔维亚陆军元帅,第一集团军司令,他挡住了1914年8月的奥匈第一次入侵塞尔维亚,在德雷纳战役大败奥匈军队,后在塞尔维亚反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了塞土战争,塞保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萨洛尼卡战场取得突破后,他晋升为元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他获得了第一集团军的指挥权。 他的军队在1914年的德里纳战役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设法阻止了奥匈帝国的进攻。 他在战斗中受伤,职位由米瑟斯接替。1916年1月,他第二次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取代了生病的拉特米尔·普特尼克,后者被带到斯卡达尔市进行疗养。 他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918年6月,因为就扩大萨洛尼卡战场问题与协约国部队高层发生争执而辞职。后来他回到了第一集团军指挥官的位置并打破敌人的防线,深入到被占领区。因为他在战争中的贡献,他于9月26日获得陆军元帅称号。1921年,他被任命为南斯拉夫军队总参谋长,并于1922年退出现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时,彼得·波约维奇被年轻的国王彼得二世任命为南斯拉夫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然而,由于他年老,他没有参加随后的战争。彼得·波约维奇于1945年1月19日遭到一群游击队员的殴打,他们强行将他赶出家门。波约维奇很快因伤势过重而死亡。1945年1月20日,他的尸体被一辆马车转移到新墓地,埋葬是私下进行的。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的共产党人宣布,任何试图前往波约维奇葬礼的人都将被逮捕并起诉,以免他被人尊敬。
                              Sturm=斯图姆(1848-1922)【塞尔维亚陆军将领,第三集团军司令,他带领罗马尼亚军队撤退到摩尔多瓦和俄国境内坚持抵抗,给予德奥军队多次打击】他是一个普鲁士人,但他为塞尔维亚效力,作为塞尔维亚第三集团军的指挥官,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塞尔维亚战区的所有重大战役,在德奥联军入侵后,塞军从特尔山和科卢巴拉向寒冷的阿尔巴尼亚撤退。他的军队在卡姆马卡兰战役中战斗,遭受了许多伤亡。 这场战斗后,米洛什·瓦西奇取代了斯图姆第三军指挥官的职位。1916年10月,他以塞尔维亚志愿军指挥官的身份被派往俄罗斯协助俄罗斯军队。 1917年初,他从日本返回萨洛尼卡,参与了协约国接下来的行动。在和平时期,斯图姆留在塞尔维亚并继续保持军队的军衔。 他于1922年在贝尔格莱德的家中去世。他被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并且也被认为是塞尔维亚战争史上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
                              Micis=米瑟斯(1855-1921)【塞尔维亚陆军元帅,参与了1876年至1918年塞尔维亚的所有战争。他在科卢巴拉河战役中指挥塞尔维亚第一集团军大败奥匈帝国军队,令他们屈辱地撤出塞尔维亚,被晋升为元帅,后来他成为萨洛尼卡战场的塞尔维亚最高司令部长官】在1914年的7月危机期间,米瑟斯代理普特尼克的职务。 为了抵御奥匈帝国的入侵,米瑟斯指挥塞尔维亚第一集团军;1914年12月,他在科卢巴拉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导致奥匈帝国军队被羞辱地撵出塞尔维亚。 随后,他被提升为陆军元帅以表彰他为塞尔维亚赢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所做的贡献。虽然米瑟斯参加了1915年至1916年冬季阿尔巴尼亚冬季山脉塞尔维亚军队的大撤退,他仍然支持停止撤退并最终击退塞尔维亚的敌人。 然而他由于过度疲劳未参加彼得一世和其他陆军指挥官在佩奇举行的会议,随后高层下令塞尔维亚军队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撤军。米瑟斯的健康在史诗般的撤退期间因严寒而受到严重影响。 在1916年的萨洛尼卡战场上,他指挥塞军第一集团军,该军在戈尔尼切沃战役中迫使保加利亚军队撤退。在1918年6月战争即将结束时,米瑟斯被任命为塞军最高司令部总司令,并在1918年9月萨洛尼卡战场取得突破时指挥塞尔维亚军队。他的军队生涯并未结束,1918年,他被任命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陆军总参谋长。他在法国养病期间开始写他的回忆录,在这本书中,这位著名的将军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塞尔维亚部队日常生活的现实部分和参与战争的严酷部分,19世纪下半叶开始,塞尔维亚军队面临士兵主要是由缺乏经验的农民组成的严峻现实,而塞尔维亚农民面临包括国家颁布关于土地农民所有权的新法律和参与塞尔维亚政治生活等问题。
                              Bozanovic=博扎诺维奇(1863-1922)【塞尔维亚陆军上将,1913-1914年的国防部长】他先后参加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战争、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7年11月退休。1922年他感染伤寒去世。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21-12-03 0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