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 I=阿尔伯特一世(1875-1934)【比利时国王(1909-1934),比利时的战争英雄,他面对德国的威胁毫不退缩,亲临前线作战,连妻子也在前线当护士】阿尔伯特一世生于布鲁塞尔,在青年时代受到文化和军事教育。他的社交技巧让他成为欧洲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阿尔伯特交游广泛,在各地求学学习政治和经济相关课题。1898年和1919年,他两度访问美国。1900年阿尔伯特去非洲的比利时殖民地比属刚果;他的伯父利奥波德二世因为对比属刚果的残酷剥削而在历史上恶名昭彰。在考察回国之后,阿尔伯特向政府提出了改善刚果人待遇和加紧修建那里的铁路的要求。1909年利奥波德二世去世后,阿尔伯特一世继承了王位。在1913年访问柏林期间,获知了威廉二世皇帝的战争计划。他立刻通知法国政府,并于1914年7月31日向威廉二世递交一份私人信函,声明比利时将严守中立。然而威廉二世无视阿尔伯特一世的警告,于1914年8月3日命令德军侵入比利时。阿尔伯特一世立即命令比军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比利时的顽强抵抗减缓了德军的推进。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伯特一世与比利时人民并肩作战。一战结束后,阿尔伯特一世积极参与国家重建,并于1919年请求协约国集团废止1839年伦敦条约。欧洲列强曾在该条约中确认了比利时的独立,但同时又把中立国家的地位强加给她,使比利时在入侵面前显得格外脆弱。作为阿尔伯特一世努力的结果,伦敦条约在凡尔赛和约中被废止了。阿尔伯特一世鼓励发展工业和建立远洋商船队以恢复比利时经济。1934年,阿尔伯特一世在登山时遇难。他的长子利奥波德三世继承了王位。
Gerard Leman=格拉德 莱曼(1851-1920)【比利时陆军将领,列日要塞守备官,被比利时人民视为英雄】他是一名炮兵队长的儿子。他进入了布鲁塞尔的军事学校并且成为了该军校的教授。在普法战争期间,他曾在比利时观察团服役。1882年,他成为军校教学人员,作为学校的负责人,他对军事事务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此期间,他负责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的军事教育。1914年1月,他被任命为比利时列日要塞的指挥官以及比利时第3师的师长。他决心尽可能地阻止德国的进攻,于是动员了超过18,000名工人准备在列日周围建造防御工事。在比利时首相访问期间,他被告知这些项目可能会损害比利时的中立性,但他不为所动,并回答说:“如果战争爆发,比利时将会感谢我。如果战争未至,那你们可以革除我的职务”。1914年8月,德国的艾米赫将军在德军兵临列日之前传唤他投降。但勒曼将军拒绝了,最后堡垒遭到了德军的袭击,列日战役爆发。艾米赫将军的部队最初无法突破他的防御工事,当在他们使用大贝尔塔炮后,他们才成功地突破列日要塞,莱曼因轰炸而被震昏,他被德国人从隆鑫堡的残骸中救出,之后关押在德国的战俘营中,直到1917年,由于身体欠佳,他被遣返到瑞士。为表示尊重,他被允许保留他的佩剑。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比利时,被比利时人民视为英雄。他于1920年去世,享年69岁。
Ceuninck=阿曼德 休尼克(1858-1935)【比利时陆军中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比利时战争大臣,对伊瑟之战与第二次伊普尔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是陆军参谋,并承担了动员和部署军队这一繁重又有技巧性的任务。1914年9月6日晋升为少将,他被任命为第18混编旅旅长。9月9日,当该部队在安特卫普周围行动时,他接管了该旅的指挥权。他积极参与作战行动,并自认为是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领导人。他在德军开始进攻安特卫普时将部队转移到利泽尔堡-普乌尔要塞地带。当向伊瑟河撤退的命令下达后,休尼克少将和他的军队被包围,掩护向西撤退的师的侧翼。随着军队的全面撤退,他把他的旅转移到迪克斯莫德,在短暂的休整后,他被调动到利泽尔地区,在伊瑟运河上组织防御阵地。在伊瑟河战役中,比利时的两个掷弹兵团和休尼克旅的炮兵进行了猛烈进攻。协约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后,休尼克占领了奥斯特克区,1914年12月4日,他重新占领了迪克斯莫德。1915年1月5日,阿尔伯特国王任命他为陆军第6师师长,4月22日,第二次伊普尔战役爆发。战斗结束后,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和霞飞将军拜访比利时军队,并授予休尼克荣誉军团勋章。1915年8月20日他升任中将,随后于1917年8月4日被任命为战争大臣,接替查尔斯·德·布罗克维尔。然而,休尼克并没有退出战场。他竭尽所能为军队配备一切必要的物资装备,使之保持最佳状态。1918年11月22日,在所有政府官员返回比利时后,休尼克被解除了职务,成为了德占区第4师的高级军官。1919年,阿尔伯特国王授予他利奥波德勋章,到了1920年,他成为国际联盟比利时裁军委员会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