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吧 关注:35,107贴子:242,536

【杂想】楼阁静雨自春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阁静雨自春深
   
薄寒给人迷惑,我的江北小城中,春在到与不到之间。然而连街连陌,花事已然盛大得无可收拾,一枝枝春意沉酣,将末了,风来一阵纷纷落红使人惊。我连年不伤春,今年亦只是心惊,想怎么到这个地步。花事来去,唯是它们自己的须作一生拼,尽今日之欢。并不为君子与佳人。
那伤春的事,是隔帘看一枝花缓缓落尽了,三点两点,愁思牵连。你若看了千顷花树,飞红万阵,吹瓣成雨,怕是起不了什么闲愁的。因为那一瞬间,人世何其华丽庄严。一时心里连感慨亦不起,唯是欢喜叹服。
花落时节。学校活动课,不许学生在教室里,我于是挟着书本去食堂自习,顺路在曲池小桥的花径中走一转,捧一袭落红。上去食堂里,又不晓得这花瓣怎么处理。亏得看见有个朋友早在那伏案,我于是走过去把手一撒道:“花都落了,你还看书。” 浅绛深檀,飞了他满书满页。
   花落,不过是春的告别仪式,它真的离开,往往是在一场雨中。每到暮春我多感慨,大半是为着落雨。垂髫之时,纯稚气,一路欢笑踏过十二年春雨清空。直到十三岁的暮春,无边无际的雨中我遇上后主,劈面邂逅突如其来的哀伤。那段日子深邃难言,因为年少的女子,素来惯会争强好胜,直到懂了一个愁字,才会思想,才会慈悲。即便闲愁,也是一种柔而犀锐的感情,洞穿生命之初的混混沌沌,骤然延出叶脉一般明晰的经络。
   那几天里,我从后主词中被拖出来,出去一个聚会。雨下得昏昏漠漠,我走出来,站在廊檐下。雨声滴沥,寒气透衣裳,我隔着湖水,望进绵密的雨里。湖的对岸有人家放烟火。嫣红一色,盛放、凋零,其大如山如河。然而完全听不见声音,湖水太广了。我拢着衣领久久地立在那里,孤独刻骨。所有的热闹繁华都在彼岸。我在此岸。
   如今,数年已过,读后主词读到写雨,时光倒转,恍然听见彼时淅沥,敲窗。他说帘外雨潺潺,潺潺两个字真是沉重到不能承受。你看世间一切似乎无始无终吧,然而哗的一声,这一生就淌光了。哪里禁得潺潺而去呢?只怕连十方世界都要在雨声里流完了。
   我有畏惧,暮春雨不可听。剥离感太刻骨,人世间幽幽沉沉的心事,一层一层,没有声响地脱落下来,流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失掉回忆的人一无所有,只剩下悲哀是沉的,重有千钧。
   想着昔年半阕小词:“柳系行襟,烟迷野渚,萋萋芳草行人渡。楼阁静雨自春深,书成锦字谁相顾。”离思也有一垂眸间的欢喜,饱满的,温润薄明。而今提起笔来只晓得写“人情薄向欢颜处,冷暖谁相顾。”至此才真是无人相顾,红颜落了剩一把枯骨,支离,向谁谁亦不喜。



1楼2010-05-03 21:29回复


    2楼2010-05-03 23:13
    回复
      • 202.83.214.*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3楼2010-05-04 09:32
      回复


        IP属地:上海4楼2010-05-21 18:53
        回复
          • 218.92.102.*
          这么写落花的没看过哦。还有帘外雨潺潺那一段。顶。


          5楼2010-05-23 19:55
          回复
            美人,你很有才


            6楼2010-05-24 10:07
            回复
              嬛子,久不见你在吧里,偶然发一篇文,倒是足够令我心喜的.
              花事与人情一样,都是不可追的事情.花事盛大或飘零,亦年年不同.
              从后主词到雨词,毕竟已然多年,事情更改亦不是人事所强的.
              人在看不同的书,人也在岁月中迷惘.连平时令人安心的喜好也变得不再令人安全,觉得没有什么是可以抓住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是真正的长随,长念.
              最近我看的,也是唐诗比较多.
              嬛我们都已不似以前.
              宋词这样太哀艳的东西,始终离生活太远.


              7楼2010-07-25 12:33
              回复
                不过,这样的文章,这里的人究竟是不懂得的了.


                8楼2010-07-25 12:34
                回复
                  可惜,实在是可惜.


                  9楼2010-07-25 12:35
                  回复
                    哀艳是两个不同范围的形容词,哀是情,艳是形。诗人下笔,有哀未必须艳,无深情却艳必为俗。
                    唐诗宋词再加典籍无算,乐得读什么便读什么,若读了后主词生出想法,想要说话就来这里。就像某女士说的一样,朋友不需要时时刻刻地念着,一旦忆起觉得温柔,就是朋友。我以为后主亦可类比呢!


                    10楼2010-07-25 12:41
                    回复
                      我倒觉得,"哀艳"这个词,是最适合用来形容宋词的.
                      一味的哀,一味的艳.宋词给人的感觉,外形总是如同张说的华丽腐烂锦袍,内里又是格外伤感春秋的心思.是华丽外套包着含蓄的内心.后来看得多了,虽然知道内心的澄澈哀伤,还是腻烦了外面滚花绣红紫金的外袍.
                      还是喜欢唐诗的邈远高古,清淡.
                      其实如果是读唐诗还算得好了,可惜我如今连唐诗都不怎么读了.<红楼梦>上都有灰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吧,
                      最后说一句,某女士又是谁?


                      11楼2010-07-25 13:03
                      回复
                        哀艳?或许你所读的太片面了。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哀则哀矣,艳否?伤春悲秋,真为春秋否?要多读懂诗人笔底的东西。
                        邈远高古,或可寻于诗三百,古诗十九首,陶渊明等。唐诗不是以邈远高古、清淡为主味的,但既读唐诗,如沧浪说“盛唐诸公,惟在兴趣”,既读他们的诗,也不妨就慢慢养出自己的“兴趣”来。
                        某女士是张爱玲女士。


                        12楼2010-07-25 13:23
                        回复
                          呵呵.艳则艳矣.桐说的自然是杰出之作.那些杰出清灵纯然之作,如易安,后主等,不落俗套,确实不可说艳.我说的是一般的宋词作品,那些没什么名气,也无高明之处的,大部分都是言辞华丽之作.这确实是当时大部分的宋词作品,我说的是常人,不是名家的.当然唐诗也不都是清淡的.我只是偏向说我爱的那一类唐诗罢了.说实话桐依旧犀利,我依旧是那个诡辩丫头.来这里只是抒发一下感慨,没有想要辩论的意思.这里也不少雄辩之人,我本不擅其道,桐就放过我吧.~我老了.~辩不动了~


                          13楼2010-07-25 13:36
                          回复
                            我突然发现某嬛你用的前缀也是<杂想>啊..果然是姐妹同心`~~


                            14楼2010-07-25 13:49
                            回复
                              原来是这位张女士..弱弱地说:其实我也说过灰常类似的话,额..


                              15楼2010-07-25 13: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