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奢侈
这几年,清明节都回老家。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和我一样,千里奔赴,在老家获得安慰和能量后,又重新启程。返回的时候,妻子带了一些杂面,一小袋是玉米面,一小袋是豆面。
前几天,妻子用玉米面蒸了馒头,还用豆面擀了面条。玉米面馒头和以前一样,森森丽丽地,有点拉嗓子。豆面面条也和以前一样,确实好喝。
我小时候,豆子比较金贵,一般用来换豆腐,打豆油,不太舍得用豆面擀面条,有一年秋天,豆子刚下来,我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三大爷,父亲的三哥,蹲在门口,端着碗吃面条,喊着我的名字,说给我们也留了,让我们尝尝。那是我第一次吃豆面面条,用咱老家话说,叫筋营的,滑溜的,确实好吃。那次,见到三大爷奢侈了一回。
小时候,父亲在家里不做饭,母亲做啥他吃啥,从来都不嫌,一年夏天,大蒜刚下来,我们菜地里也种了辣椒,中午从地里回家,父亲说,今天中午,我有点馋,我自己炒一个菜,你们谁都不要给我抢。只见父亲洗了一把辣椒,剥了几头蒜,洗干净,炒了一般辣椒炒蒜瓣,炒好后,父亲拿着两个馒头,也蹲在门口,吃的很香。
这两件事情,我一直记得。父辈们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就这样忙碌了一辈子。

这几年,清明节都回老家。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和我一样,千里奔赴,在老家获得安慰和能量后,又重新启程。返回的时候,妻子带了一些杂面,一小袋是玉米面,一小袋是豆面。
前几天,妻子用玉米面蒸了馒头,还用豆面擀了面条。玉米面馒头和以前一样,森森丽丽地,有点拉嗓子。豆面面条也和以前一样,确实好喝。
我小时候,豆子比较金贵,一般用来换豆腐,打豆油,不太舍得用豆面擀面条,有一年秋天,豆子刚下来,我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三大爷,父亲的三哥,蹲在门口,端着碗吃面条,喊着我的名字,说给我们也留了,让我们尝尝。那是我第一次吃豆面面条,用咱老家话说,叫筋营的,滑溜的,确实好吃。那次,见到三大爷奢侈了一回。
小时候,父亲在家里不做饭,母亲做啥他吃啥,从来都不嫌,一年夏天,大蒜刚下来,我们菜地里也种了辣椒,中午从地里回家,父亲说,今天中午,我有点馋,我自己炒一个菜,你们谁都不要给我抢。只见父亲洗了一把辣椒,剥了几头蒜,洗干净,炒了一般辣椒炒蒜瓣,炒好后,父亲拿着两个馒头,也蹲在门口,吃的很香。
这两件事情,我一直记得。父辈们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就这样忙碌了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