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阜平台在历史中,真的是可能的么?
由上一章,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阜平县得名,是因为县城所处的地理和区位特点而来。因村得名这种说法是非常荒诞可笑的,不值一驳的。

如图,阜平台大致包含范围
请问:阜平城不叫阜平,那应该叫做啥?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阜,是一个古老的文字。以阜命名地理山体,也是一种古老的、普遍的做法。比如曲阜的命名,比如阜城的命名。这类名字的命名,大致在春秋和西汉时期比较盛行。
所以,我推断,我们阜平台出现的年代,大致也在这个年代。甚至会早于这个年代。只不过阜平台周围,地处深山,人口极为稀少,开发很晚,不为大众所知罢了。
且看:
https://tieba.baidu.com/p/6074317162?pn=2&red_tag=1697047746注意:44楼。
很明显,五岳真形图,是五岳的鸟瞰图。这些图并不是随意乱画的。其中,泰山和现在的等高线高度符合。古北岳恒山,是我们阜平县的水系图。
当时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网上还搜不到更多的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岳真形图,是黑白色。因为它被雕在了石头上。实际上它还有其他颜色,表示道路和山体。
明代东方朔《五岳真形图序》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
请注意,这里出现了【阜】。
《汉武内传》“太上道君,下观六合,瞻河海之长短,察丘山之高卑,立天柱而安于地理,桢五岳而拟诸镇辅,……乃因山源之规矩,覩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周旋逶迤,形似书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书形秘于玄台,,,
请注意,这里又出现了【阜】。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太上老君俯视大地,看河有长短,测山有高低,盘曲回转,这些都被“制象”“书形”,变为真形图,秘藏于玄台。
这是一本宣扬和神话道教的书,意思是太上老君在天上飞,俯视大地,画成了图。说白了,就是道士们经过多年甚至多代人不懈的测绘,画成了五岳地形图,用于出入、利用五岳,方便修炼罢了。
也就是说,至少在这本书中,古人很明确的指出了,道士们曾经详细测绘过五岳,当然包括古北岳和我们阜平。而且北岳一定是重点,因为北岳是道教最重要的道场。
和本文有关的是:【阜】是他们测绘的重点之一。因为两本书都明确提出了:陵回阜转、陵阜形势。
那么,阜平台【如上图】的【陵阜形势】是什么呢?平。所以叫【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