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木吧 关注:4,561贴子:19,663
  • 8回复贴,共1

关于巴贡的不严谨小实验报告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玩了十几年各路文玩,这两天第一次听说这个东西,跑到直播间499入了一串,按照我的一贯风格,跟卖家要了点小边角料。
手串到手,这颜色真绝了,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会误以为小叶紫檀或者椰蒂,我拿自己戴的椰蒂和抽屉放了七八年的小叶跟这货合了个影,你们自己看。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4-05 15:39回复
    上手分量类似小叶,气干密度绝对在1.0以上。
    上紫光灯一照,心情有点差:明显发绿。这一般是胶磨导致的,在我玩小叶紫檀那些年,这种工艺是很受鄙视的,因为它只有一个作用:遮瑕,主要是闭合棕眼。这种工艺是很影响盘玩氧化效果的,据说现在仙游那边做珠子的基本都会用胶磨。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4-05 15:42
    收起回复
      不管那些了,这东西最让我好奇的其实还是它的香味。这种植物的学名目前在市场上处于保密状态,“贡木”一词来源无据,很明显是卖家发明的。
      除了文玩,我也玩香道,对《香乘》之类的香方古籍中提及的各种香材也算了解,所以对这个东西,我准备就拿它当香材试试。
      1.打磨。我用400目砂纸和抛光条对小料进行了打磨抛光,整个过程中未见任何香气。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4-05 15:49
      收起回复
        如图:原本毛糙的截面已经很光亮,而且磨得发烫了,但是不香就是不香。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4-05 15:50
        回复
          2.电熏。电熏炉脱胎于隔火熏香的手法,一般用来熏香丸或者沉香,这样的好处是避免烟火气。
          我从150度一路加温到180度,依然未有明显香味析出。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4-05 15:55
          回复
            3.点燃。没办法了,这是最后的手段了。点火后可以明显看到其油脂之丰富,在东北烧过“明子”的朋友可以联想一下。
            小火苗熄灭后,轻烟升起,这下妥了——有香味!而且这味道虽然跟手串本身的味道不完全一样,但是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4-05 16:01
            回复
              总结:这种木料可归类为硬重木,气干密度肯定大于1,能沉水;硬度因为手边没有仪器,感觉能到3000lbf以上;木质致密,导管少而细小,富含油脂,有较淡香气。
              综上:这种木料做文玩没什么问题,有一定可玩性,基本不会像当年的崖柏一样崩盘,就看货源稀缺度和商家讲故事的本事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4-05 16:12
              收起回复
                为了方便新人了解珠子是否胶磨在紫光灯下的区别,我又拍了一个一张照片,可以看到两串小叶紫檀基本无荧光反应,而中间的贡木明显发绿。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4-05 16:30
                收起回复
                  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疑问,会一下子让贡木处于尴尬境地,那就是——南越地带包括东南亚,至少从汉代起就一直是中国主要的红木和香料产地,从沉香到大红酸枝,从檀香到小叶紫檀,在我国历史上有无数的实物和记载,“贡木”如果是一直存在的天然植物,为什么近两千年来一直没有被使用、被记载过?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3-04-19 12: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