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0日漏签0天
怀仁吧 关注:333,309贴子:6,446,96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怀仁吧
>0< 加载中...

走进怀仁市城堡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怀仁堂主
  • 金沙江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走进怀仁市城堡
原创 王茂盛 朔州市长城学会 2023-12-22 20:03 发表于山西
明正德《大同府志》所列怀仁堡寨有:怀仁县城、怀仁堡、赵麻堡、第三祚堡、长安堡。除以上5座城堡外,大同前卫又续设夯土军堡47座,分别为干河屯堡、赵家寨堡、刘晏庄堡、黄昏城堡、大要屯堡、上花园屯堡、友宰村堡、南家堡、西段庄堡、柳东营堡、盐丰营堡、罗家庄堡、周家堡、南息村堡、小石寺村堡、沈家庄堡、吉家庄堡、王银庄堡、善利村堡、榆林村堡、上希庄堡、北山屯堡、艾家庄堡、利仁皂堡、小村儿堡、秦城村堡、姜女村堡、安家堡、白庙堡、庙峪口堡、晏头村堡、龙花皂堡、利家庄堡、嬷子城堡、裴家庄堡、水磨头堡、雷家庄堡、贵人村堡、上深井村堡、瓮城口堡、阳和坡堡、北信庄堡、上里店堡、米家庄堡、麦皂村堡、石山子堡、碾窑山寨。同时,由怀仁县续设夯土民堡42座,分别为圪塔头堡、四老沟堡、白垛村堡、赵马寨堡、李八庄堡、黎家寨堡、西井村堡、何家堡、要集堡、芦子口堡、半截桥堡、南安庄堡、曹四老庄堡、海子村堡、闪家砦堡、小寨儿堡、安七疃堡、赵家疃堡、刘晏庄堡、黑里寨村堡、北窑村堡、鹅毛口堡、夏石庄堡、边家店堡、石家庄村堡、小白村堡、盐房营堡、南家堡、东作庄堡、陶家寨堡、三台岭村堡、小峪口堡、南辛村堡、北辛村堡、新庄子村堡、日中城堡、田家庄堡、孟家庄堡、上南头村堡、清水村堡、安大庄村堡、白家村堡。之后,怀仁县又创修土堡2座,分别为草地村堡、长罗寺堡。
经过田野实地勘察,除因区划调整,部分堡城已不在现怀仁境内外,现存古城堡(包括古城堡遗址)共40座。

怀仁城
正德《大同府志》载:“怀仁县城,洪武十六年(1383),指挥桑桂因旧城(怀仁堡)增筑。永乐九年(1411),指挥于忠重修,周围三里零六步,高三丈,壕深一丈。旧有东、西二门。成化元年(1465),守备指挥姜裕增修月城二座。”万历《怀仁县志》对成化以后怀仁县城的修葺作了补充:“嘉靖三十四年(1555),县侯殷宗虞、守备景希贤因旧帮修,高三尺,阔三尺,南、北添工字墩二座,邑举人魏经纶撰记。隆庆四年(1569),因大虏逼城,县侯刘邦彦、守备叶继文增高大墙四尺,女墙俱用砖。万历元年(1573),因那吉内附,俺答纳款,部院大臣乘暇请命,奏讨内帑银两,议用砖石包修,示下县侯宋完、守备王卿纠工运石,市炭烧砖,厥工未竟,迁去。万历二年(1574),新侯杨守介、守备邸然,失心协力,多方劝相,委省祭郝禄、百长马栋等率众督修,用石垛基,高三尺,厚三尺五寸,砖高三丈八尺,厚七层,根阔三丈五尺,顶一丈八尺,女墙高六尺,阔三尺,东西月城亦皆砖包,高二尺,根阔一丈四尺,顶阔八尺,城门二座,东曰‘宝泰门’‘柔远门’,西曰‘西宁门’,各上覆大楼二间,东扁‘瞻日拱辰’,西扁‘戢内宁外’,北面工字墩建元帝祠,南面工字墩建魁星庙。四角台各置楼三间,东面敌台二座,南北敌台各一座。城垣周围七百三十七丈九尺,池深二丈,阔数丈,水深数尺,外壕深二丈,阔三丈,外益品窖三层。前礼部主事、本县典史郭子直撰记。东关墙土筑,高二丈,根阔一丈五尺,周围四百余丈;西关墙土筑,高二丈,阔一丈五尺,周围三百余丈,每关门各二座。”奠定了怀仁县城的规模,由安东中屯卫后千户所护卫。光绪《怀仁县新志》载:“安东中屯卫后千户所,掌印千户一员,军政巡捕一员,掌百户印十员,指挥千户五员,指挥百户五员。”
明代怀仁城为大同镇72城堡之一,属大同守道轄井坪路管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怀仁城“东至西安堡三十里,南至应州城六十里,西至鹅毛口二十里,北至大同镇城七十里。”“当三云之中,黄花岭峙其前,三台岭拥其后,及有镇海、㠠峪,足称胜区。”由安东中屯卫后所守备,所领见在官军三百七十八员名,马五十一匹,火路墩一十九座。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怀仁城
清代初期,怀仁县城拓基于外,内留古城一道门,址犹存。之后,屡加修茸,增修了东、西关城。光绪《怀仁县新志》载:“至咸丰三年(1853),发匪入平阳,远近戒严,知县肖钰补葺完善,邑司训裴日章记其事。居民四千户。东关墙土筑,高二丈,根阔一丈五尺,周四百余丈。今关墙坍塌,唯余南、北二关门,上胥建阁,居民三百户。西关墙土筑,高二丈,阔一丈五尺,周三百余丈,关门三座,今圮。唯西面关墙尚存,居民一百八十三户。”

光绪《怀仁县志》中怀仁县城池图


  • 怀仁堂主
  • 金沙江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清代,怀仁营驻防怀仁县,属助马路参将管辖。设都司一员,后改守备,雍正十年(1732)改为都司佥书。咸丰五年(1855)仍改设守备。马战兵三十九名,内外委一员,额委外委二员,步战兵二十三名,守兵一百名。马三十八匹,内营马三十四匹,官自备马四匹。”并设神机库、演武厅、将台各一座。
饱经沧桑的怀仁城,因岁远年湮,痕迹微存,已不见当年的恢弘气象。


怀仁城遗址1:《怀仁古韵》系列照片(安孝文提供)
怀仁城遗址2:《怀仁古韵》系列照片(安孝文提供)


谷川联行(南京)信息科技
怀仁园区租售厂房,工业用地信息等服务。怀仁园区专业运营团队,全程服务,无忧发展
2025-05-10 11:18广告
立即查看
2025-05-10 11:18:01
广告
  • 怀仁堂主
  • 金沙江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怀仁堡
明正德《大同府志》载:“怀仁堡,在(大同)府城西南八十里,永乐九年(1411)筑,周围三百五十五丈八尺,高二丈七尺,壕深一丈七尺。”为黄土夯筑,时属大同前卫屯军堡。
赵麻寨堡
位于新家园镇赵麻寨村内北部。正德《大同府志》载:“赵麻堡,在(大同)府城南一百十里,永乐九年(1411)筑,周围一百三十丈,高三丈,壕深一丈五尺。”光绪《怀仁县志》载:“赵麻寨土堡……距城三十里,居民八十户。北堡隶大同。”为黄土夯筑,时属大同前卫屯军堡。原有南、北二堡。

赵麻寨堡现状
堡平面呈矩形,坐西朝东,东西64米,南北61米,周长250米。现遗存东、西、南3面堡墙、1座东城门、3座角台。堡墙为黄土夯筑,夯层厚0.15~0.20米,底部残存最宽处6.30、顶部最宽处2.2、最高11.7米。砖券拱门,有残留券石。角台均凸出于墙体外,西南角台保存较好,底部南边长9.15、向南凸出墙体5.23米,西边长8.51、向西凸出墙体4.4米,残高12.2米,夯层厚0.16~0.2米。东门南侧有马道,宽1.6米,可通顶。
第三作堡
明正德《大同府志》载:“第三祚堡,在府城南一百一十里,土堡。洪武七年(1373)筑,周围一百三十丈,高二丈七尺。”光绪《怀仁县志》载:“第三作土堡……距城六十里,居民五十六户。”为黄土夯筑,时属大同前卫屯军堡。

第三作堡现状
第三祚,今谓第三作。第三作堡周围一百三十丈,约合433米;高二丈七尺,约合9米。位于金沙滩镇第三作村内南部,高程1085米,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东西117、南北116米,周长466米,面积13572平方米。现存主要遗迹有部分堡墙、东北角台1座、北墙马面1座,内有后期所建殊胜寺1座。堡墙为黄土夯筑,夯层厚0.15~0.18米,墙体底宽7.84、顶宽2、残高3~12.6米。角台保存较好,平面呈矩形,斜向凸出墙体,顶宽2、残高10.24米。马面平面呈矩形。寺院坐西朝东,两进院落。
西安堡
位于海北头乡西安堡村中。堡平面呈矩形,坐北向南。堡墙四围轮廓明显,现有堡门2座、瓮城2座、角台4座、马面2座。明正德《大同府志》载:“长安堡,在(大同)府城东南五十里,土堡。周围二百二十四丈,高二丈,原四门,今存二。为黄土夯筑,时属大同后卫屯军堡。
光绪《怀仁县志》载:西安堡“距(怀仁)城三十里,居民六十五户。”原为西安驿站堡,创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嘉靖三十八年(1559),堡废于兵燮。隆庆三年(1569)设操守。万历三十一年(1603)砖包,建大墙四百余丈,高三丈,堞高六尺,池深一丈。门二:南曰‘金汤’,北曰‘镇朔’。”内有校场、官署。北门原有修建碑,由都司佥书、都指挥云中孙应武作记。到清代,怀仁县知县王度重修,隆庆三年(1569)仍设操守,原额官军一千三百一十五员名,除节年淘汰,实余官军六百六十三员名,俱本堡守备统领;顺治时,原额官兵锐减到一百名,归怀仁守备,后仅设铺司兵十名,专递东路公文,咸丰四年(1854)奉文裁撤。
明代西安堡为大同镇72城堡之一,属大同守道轄井坪路管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西安堡“东至瓮城驿五十里,南至应州城六十里,西至怀仁城三十里,北至大同镇城六十里。”嘉靖三十八年(1559),堡废于兵燮后,于嘉靖四十年(1561)再建土堡“周二里一百步,高三丈五尺。万历二年(1573)砖包女墙,二十八年(1600)砖墁堡顶、甃砌水道……设操守一员、把总一员,所领见在官军二百二十九员名,马一十四匹,止管火路墩三座。本堡虽不隣边,然隶云中之南、雁代之北,地方平漫,虏骑易驰,有警烽火一举,羽书四至,盖传宣必经之地也。”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西安堡
经现场考察,堡墙内部由黄土夯筑而成,外部砖砌,现仅存夯土墙,高程1007米。墙体最高处近13米,最低处近4米。东墙余250多米,西墙余240多米;南墙余230米,北墙余250米,面积6万多平方米。堡门置于南、北墙体中。门外有瓮城,均开东门。北瓮城东门基础为3层条石砌筑,拱门为砖券三伏三券形,门洞内宽3.63、外宽4.32、内高4.15、外高6.34、内进深2.5、外进深10.15米。北门西侧有马道,可通部。角台均凸出墙体。马面2座,设于东、西墙体上。

西安堡现状
西安驿,原建在圪瘩头堡,设驿丞1员,驿亭1所。嘉靖间知县徐琰改设东关,寻复,迁去,驿站圮废。万历二年(1574)知县杨守介复移建于西安堡城。
光绪《怀仁县志》载:“东城,《辽史•地理志》:太祖与晋王李克用会于云州之东城,又曰恒安镇。今谓之东城是恒安,奉义即东城。而怀仁在其西,疑即今之西安堡也。故谚曰:先有西安堡,后有怀仁县。”西安堡为“东城”之说有待作进一步考证。


  • 怀仁堂主
  • 金沙江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翰林庄堡
位于金沙滩镇翰林庄村西,平面呈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80米。墙体夯筑,夯层厚约0.15米。现存西、北二墙,基宽约1米,残高3~5米。有北门遗迹,宽约1米,高2~4米。该堡基本废弃。翰林庄堡现状(张珉摄)

霸王店堡
霸王店堡坐落于毛家皂镇霸王店村中,平面呈矩形,坐西朝东。东西约50米,南北约40米,周长近200米。该堡保存较差,墙体坍塌严重,堡内建筑无存。现存部分墙体和角台。堡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14~0.26米,墙体顶宽1.1米,残高4.12~2.71米。东墙无存,只剩下南、北、西三面残墙,北墙残存较长,约30米。东南、西北2座角台保存较好,东南角台底部东边长10米,南边长9.6米,凸出南墙4.4米,顶部东西4.8米,南北3米,残高13.97米;西北角台底部与东南角台相当,顶部南边长约5米,西边长约4米,北边长约5米,残高近13米。附近有三宝寺庙宇1座。明清时,毛家皂、霸王店属大同县。

霸王店堡现状
日中城
光绪《怀仁县志》载:“怀仁县,贞祐二年(1214)五月升为云州。有黄花岭、锦屏山、金龙山、早起城、日中城,属西京大同府。”又载:“早起城,县南三十五里,安宿疃北,遗址略存,北魏孝文帝筑,土人名‘鸡鸣城’亦曰‘食时城’。《金史·地理志》:怀仁有早起城。日中城,亦孝文帝筑,在今(光绪时)日中城堡南,遗址俱存。《水经注》:武周塞水经日没城南,盖夕阳西颓,征车所薄之故城也。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旧志谓唐云中县城,秦时所筑,未详也。日没城,即今黄昏城,遗址犹存,其地分隶大、怀、山三县。”
由此可知,三城的排列顺序由西而东为:“日没城”“日中城”,“早起城”(即鸡鸣城、食时城)。“日没城”,即今山阴县永静城(初为黄昏城、黄花城、黄华城,清为永宁城)。

日中城遗址(城南为黄花梁)
该城为黄土夯筑,夯土层0.10~0.15米。内有陶片,中有小堡(林业学校旧址)。城内为农田。
《中国文物地图集》:“日中城址(金沙滩镇日中城村西南约400米·汉代·县文物保护单位)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50米,东西宽约400米。城墙基宽6~12米,残高1~4米。墙体夯筑。四面各设1门,北门现存门道遗迹,长约12米,宽约10米。城址中部有夯土台基1座,边长约100米,夯层厚约0.15米。采集有灰陶盆、罐及布纹瓦、瓦当等残片。清光绪《山西通志》载,北魏时曾在此建日中城。当指此。”
有部分学者认为此城为拓跋猗卢所建“南平城”(小平城),由其子六修所守。
日中城堡
光绪《怀仁县志》载:“日中城土堡,距城六十里,居民八十户。”说明日中城村原有民堡。即《怀仁县新志》所谓位于“日中城北,今(清光绪)遗址犹存”的日中城堡。可惜,现已无存。
安宿疃城
光绪《怀仁县志》载:“安宿疃:距城四十里,居民二十五户。北有‘野场’,旧名‘新寨’,光绪三年(1877)以旱荒废。”
《中国文物地图集》载:“安宿疃遗址(金沙滩镇安宿疃村西北约100米·汉代)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0.5米。遗址东部暴露遗迹有圆形封土1座,底径约9米,残高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弦纹盆、罐和壶等残片。”在其附近东方,也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具体地址不确。

安宿疃城遗址
云中县城
万历《怀仁县志》载:“云中县城:在县南五十里,今日中城堡南,秦时所筑,遗址尚存。”也就是今日中城南遗址,未发掘。
南彦庄村堡
南彦庄村堡,即光绪《怀仁县志》所说的“南晏庄土堡”。志载:“南晏庄土堡二,距城十里,居民九十户。”当为大型民堡。位于毛家皂镇南彦庄村东部,坐北朝南,高程1020米。
堡平面呈矩形,边长64米,周长256米,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堡墙由黄士夯筑,夯层厚0.13~0.2米。现存部分堡墙,底宽5米,顶最宽处近3米,最高处9.4米。东墙东北角台处残存4米、北墙东段残存38米,南墙有宽3.5米的豁口,疑为堡门。东南角台塌毁,其余3座角台保存较好,其中,东北角台残高11米,顶部东西、南北各近9米,墙体向外凸出近5米。

南彦庄村堡现状

南彦庄村堡坍塌的墙体,夯窝清晰


  • 怀仁堂主
  • 金沙江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寨村堡
大寨村堡位于大寨村北,坐向不明,高程1022米,平面呈矩形,周长800米,面积近40000平方米。墙体黄砂土夯筑,夯层厚0.17~0.23米,顶宽2.5、最高残12米。东墙残长68、西墙206米,北墙近200米,南墙无存。残留角台3座,保存一般,东北角台底宽近15米,凸出墙体8.5米,顶部凸出墙体4.80米;西南角台残高18米;西北角台顶宽7.70米,凸出墙体5.30、残高15.30米;东南角台无存。马面4座,保存一般,全部向外凸出。

大寨村堡现状

大寨村堡部分墙体和角台
温庄堡
位于毛皂镇温庄村北,高程1037米。堡平面呈矩形,坐北向南,东墙长55、南墙长54、西墙长56、北墙长56米,周长221米,占地面积3080平方米,现堡墙、城门、角台、马面等俱存。轮廓明显,四至清晰,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堡。堡墙由黄土和细砂夯筑而成,夯层厚0.14~0.19米,墙体底宽5.63、顶宽2~3.4、残高9.2~13.87米。城门设在南墙,宽5.23、进深5.63米。角台4座,均斜向凸出于墙体,保存较好。东北角台顶宽5.8米,凸出墙体4.7米,残高14.12米,顶部有凹坑,长3.5米,宽1.8米,深1.3米;东南角台顶宽5.8米,凸出墙体4.9米,残高14.54米;西南角台顶宽4.8米,凸出墙体4.3米,残高14米;西北角台底宽13.2米,凸出墙体7.8米,顶宽4.2米,凸出墙体5.9米,残高12.4米。北墙有马面1座,底宽19.4米,凸出墙体5.78米,顶部凸出墙体5.4米,残高13.87米。保存较好。

温庄堡现状
毛皂堡
位于毛皂镇毛皂村西北,高程1033米。堡平面呈矩形,坐北朝南,东墙长74、南墙长80、西墙长76、北墙长76米,周长310米,占地面积5991平方米。现存部分堡墙,城门、角台、马面等俱在。堡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17~0.22米,墙体底宽2.9米,顶宽1.3~1.6米,残高最高点14.1米。南墙中部设城门1座,现为豁口,宽5米。存角台3座,均斜向凸出于墙体。西南角台坍塌无存;东北角台顶残宽5.1米,凸出墙体4.3米,残高13.15米;东南角台顶残宽3.1米,凸出墙体8.46米,残高11.81米;西北角台顶残宽3.6米,凸出墙体1.8米,残高11.6米。马面2座,分别置于南墙和北墙。南墙马面底宽4.32米,凸出墙体4.58米,顶宽3.1米,凸出墙体2米;北墙马面顶宽6.2米,凸出墙体2.4米,残高14.1米。堡内仍有部分民居。

毛皂堡现状
后村堡
位于毛家皂镇后村西0.05千米处,高程991米。堡平面呈矩形,朝向不明,东墙长31米,南墙长23米,西墙长28米,北墙长28米,周长110米,占地面积722平方米。现存部分堡墙、角台。堡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含砂砾。墙体底宽4.1米,残高1.8米。仅存东北角台1座,黄土夯筑,含砂砾,夯层厚0.14~0.25米,斜向凸出于墙体,底宽4.85米,顶宽4米,分别凸出墙体7.1米、2.2米,残高7米。现堡内有临时养殖场建筑。

后村堡现状
秀女村堡
位于毛家皂镇秀女村中,高程1025米。堡平面呈矩形,朝向不明,东西127米,南北52.5米,周长359米,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现存部分堡墙、角台、马面。堡墙为黄土夯筑,夯层厚0.12~0.19米,墙体底宽5.72米,顶宽1米多,残高最高点14.22米,东墙坍塌无存。有角台3座,均直角凸出墙体。西北角台保存较好,底宽3.4米,凸出墙体4.9米,残高14.15米;东北角台底宽3.9米,凸出墙体2.7米,残高7.7米多;西南角台保存较差;东南角台坍塌无存。马面1座,紧贴北墙,保存较好,顶宽7米,凸出墙体9米,残高15米左右。现堡内仍有民居和少部分建筑设施。

秀女村堡(摄影:张珉)

秀女村堡北墙
边店堡
光绪《怀仁县志》载:“边家店,土堡,距城三十里,居民三十二户,余隶大同。”据村民回忆,边店村原有土堡3座,基本成东北~西南向排列。东北堡附近原有窦家房村,时隶大同县,后划归边店旧村,现无存;中堡,即我们现在看到的,位于旧村南150米,高程1014米的遗址,堡保存较为完整,此即长城资源调中查标注的“边店堡”,我们暂称之为“边店1号堡”;西南堡,处于河中,半隐半现,西、南部墙体浸于水中,东、北部裸露于外,我们暂称之为“边店2号堡”。
边店1号堡(中),平面呈矩形,坐北朝南,周长191米,占地面积2052平方米。现存部分堡墙、城门、角台、水井。墙体为黄土夯筑,夯层0.18~0.25米,顶宽0.8米,残高最高处12.5米。城门设于南墙中部,宽4.6米。角台均凸出于墙体,东北角台顶宽1.9米,凸出墙体1.6米,残高11米;东南角台顶宽8.4米,凸出墙体2.7米,残高12.5米;东北、西北角台现与墙体同高。堡内有古井1口,呈矩形,井壁石砌,长、宽各0.5米。堡内现为耕地。
边店2号堡(西),位于1号堡西南不到500米处,东、西、南三面环水,北墙连通大路,东、北墙体裸露于外。东北墙体较为连贯,东墙残长40米,北墙残长大约30米,高约4~5米。残存角台3座,东北角台距离地面6米,西北角台残高5米,略低于东北角台,东南角台略低于西北角台,西南角台浸于水中。东、北墙体不见堡门,堡门不详。

1号堡现状

1号堡外观

2号堡现状
走近怀仁市城堡(三)补充内容
安宿疃城遗址
据当地人言,“安宿疃”原名“安七疃”,传说“七疃”相连,为“安”氏大型村落。因“宿”“七”近音,讹为“安宿疃”。
光绪《怀仁县志》载:“安宿疃:距城四十里,居民二十五户。北有‘野场’,旧名‘新寨’,光绪三年(1877)以旱荒废。”
《中国文物地图集》载:“安宿疃城址(金沙滩镇安宿疃村东北约2千米·北魏)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80米,南北宽约200米。城墙残高2~3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8~0.09米。采集有布纹瓦等残片。”此地疑为北魏孝文帝“一日筑三城”之一的“早起城”。
《中国文物地图集》同载:“安宿疃遗址(金沙滩镇安宿疃村西北约100米·汉代)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0.5米。遗址东部暴露遗迹有圆形封土1座,底径约9米,残高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弦纹盆、罐和壶等残片。”在其附近东方,也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具体地址不确。
该《图集》又载:“古城地遗址(金沙滩镇安宿疃村北约2.5千米·汉代)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0.4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折沿盆、折腹钵和罐等残片。”
分析《图集》所载,不论“安宿疃城址”,还是“安宿疃遗址”,以及“古城地遗址”,大概都是“七疃”之一。而“古城地遗址”正是《怀仁县新志》所谓的“野场”,旧名“新寨”。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怀仁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