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吧 关注:8,544贴子:240,336
求助

回复:如果光绪深爱的人是隆裕皇后,结局会怎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然也许会有不正常的人会喜欢未成年女孩儿,比如恋童癖的变态或者饥渴难耐的强奸犯,而正人君子的光绪显然不可能是这类人。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4-07-13 09:28
回复
    而以光绪当时不满17周岁的年龄,不要说是在古代还没到弱冠之年,就是现代恐怕很多人生大事也是要父母做主的,很多高考志愿不都是父母帮着参考报的吗?所以我个人认为,是不是光绪自己选的珍妃很难确定,是否在选秀时一见钟情也很难说。我更相信是慈禧和光绪共同选的三人,光绪对慈禧意见做主要参考。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刚进宫时13岁的珍妃很招人喜欢 是可爱的小青梅,而渐渐长大后如花似玉的珍妃则是光绪心上的挚爱之人,无人可及!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4-07-13 10:07
    收起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07-21 05:12
      回复
        这世上最深情的告白,并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想你”,帽子上的珍珠,胸前的十八子,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我想你”。
        这世上最长情的相守,并不是我对你说“与子偕老”,而是即便生死相隔,我也如孤鸿寡鹄一般独自守候。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4-07-21 05:37
        收起回复
          人间纵有千百媚,唯独你是情所钟。
          朝朝暮暮相思苦,只因相思已入骨。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4-07-21 05:39
          回复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4-07-21 05:40
            回复
              清朝历代皇帝信奉的是藏传fo教,中国历史上也唯有清朝皇帝是上朝时帽子上顶着fo牌,以此时刻警醒自己的心口意。在故宫的雨花阁四楼有三尊双身佛(就是密宗的男女双修)和一些相关的东西,年轻皇帝的婚前启蒙教育就是在这里自学成才的。清朝皇宫对皇帝有非常严格的祖训,是不可能用宫女来试婚的,宫女根本见不到皇帝,必须回避。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4-07-25 08:39
              回复
                清朝皇帝不仅不能碰宫女,连晚上住宿自由都受到限制,清朝的规矩是皇帝可以召妃嫔侍寝,但是侍寝结束后,妃嫔必须回自己的寝宫,而皇帝不能留宿,更不能去妃嫔的寝宫住宿,住宿的话皇帝只能在自己的寝宫或者去皇后的寝宫。
                其实这条皇帝不得在妃嫔寝宫住宿的规矩还得追溯到明朝的明世宗嘉靖皇帝身上,在明朝嘉靖皇帝之前,皇帝晚上想在哪个妃嫔寝宫住宿是不受限制的。
                由于嘉靖中期发生的壬寅宫变事件,嘉靖变得更加多疑不再信任别人,他开始独居西苑潜心修道。他为了避免后世子孙再有自己这种遭遇,于是定下来这个规矩,而清朝承袭的是明朝的制度,清朝统治阶层认为这条规矩很不错,确实可以防止皇帝沉迷于女色,所以这条规矩也被保留下来。顺治皇帝又在嘉靖皇帝的这条规矩上制定了皇帝身边不得有宫女服侍的规矩,杜绝了皇帝随意宠幸宫女,也避免了皇帝沉迷女色。此后清朝历代皇帝都严守这些宫廷规矩。按照清末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的宫廷规矩,他就写到过在清朝宫廷中的宫女主要是服侍后妃这些女主,皇帝起居必须只有太监服侍。宫女在宫廷中活动办事,必须得两名宫女同时行动才行,清朝的宫廷规矩是禁止宫女单独在宫中活动。按照溥仪的回忆他在13岁时向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去请安,当溥仪进屋之后,服侍瑾妃的宫女就必须主动退到屋外,只留下一位年老的嬷嬷服侍瑾妃与溥仪说话。从溥仪的回忆就能看出来,清朝的宫廷规矩有多么严苛,连13岁的小皇帝都不许与宫女接触,就是为了防微杜渐。清朝皇帝如果想宠幸宫女,必须是由内务府或者皇后再或者皇贵妃推荐侍寝才能纳其为妃,而且皇帝宠幸宫女时必须由内务府统一备案登记才行。所以清朝的宫廷规矩在明朝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严苛,清朝的皇帝晚上不仅住宿不能自由,宫廷规矩的约束还更加严苛。清朝的皇帝很不自由,宫廷之中规矩繁琐复杂,皇帝也得按照规矩来,虽然规矩对皇帝束缚得很厉害,但是还没有哪个清朝皇帝敢冒着违反祖制的名头擅自更改宫廷规矩。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4-07-25 08:56
                收起回复
                  我个人觉得,在这样严格的宫规中,光绪不可能是同性恋也不可能像溥仪患有ED,但还是要承认他身体不强壮比较孱弱。理由如下:
                  首先,不可能是同性恋:①清宫宫规祖训苛刻、皇帝从小受到的教育也非常正统。②男同性恋只喜欢男子,对于女子无生理反应(面对女人呈ED状态),现代男同为结婚生子需要吃药才能完成,对女人是躲避的,所以不可能像光绪还招珍妃侍寝。
                  其次,不可能与溥仪一样患有ED:溥仪会被宫女们把身体都玩坏了,主要还在于当时清朝已经灭亡,溥仪虽然还居住在紫禁城中,但是宫廷规矩早已不如清朝未灭亡时那么严苛了,因此这些宫女们才会被小太监教唆去跟溥仪做那些事情,当然她们也都是抱着想获得溥仪宠幸成为宫廷女主的想法。但是光绪不同于溥仪,他虽一生被囚,却一生都在位,从小到大都被管的很严,而且如果和溥仪一样,那么他同样不可能总是招珍妃侍寝,还因此搞得皇后很妒忌。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4-07-25 09:30
                  收起回复
                    皇帝与嫔妃既是夫妻又是君臣,不可能像寻常百姓那样随时想见就能见到。
                    皇后虽为后宫之主,但是无皇帝召见也不能自己去见皇帝,但享有皇帝在皇后寝宫留宿的特权。
                    所以在相处模式上,皇后和妃嫔只有在得到通知召见后,才可前去见皇帝。若没有召见,大部分时是不可以主动去找皇帝的。当然,有些个例除外。这些个例深受皇帝恩宠,拥有走宫的权力。既然说的是个例,那么必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清朝临幸妃嫔的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在晚膳时期左右,敬事房的太监会将各个嫔妃的绿头牌拿到皇帝面前,让皇帝进行选择,在皇帝选择之后,就进入了第二步“背宫”。是指妃嫔由敬事房太监从偏殿背至寝殿。别看皇帝拥有选择权,但是整个过程还是需要被控制的。为了不让皇帝过度沉迷后宫,因此荒废朝政。所以如果时间过长,在门口候着的太监就会适当提醒皇上,若是皇上不听劝,那么他们就会背诵圣祖训,以此劝诫皇上。
                    特殊的恩宠——“走宫”: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只是大多数嫔妃被临幸的过程,那么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个,绝对可以称之为独特的恩宠。因为除了皇帝特别准许的女人之外,普通妃嫔是完全不可以如此的。这种方式,也被称之为走宫。那么什么叫做“走宫”呢?实际上就是妃嫔可以自由出入皇帝处理政事的房间。当然,这也是有要求的。由于皇帝处理政事的房间严禁妃嫔进入,也使得妃嫔必须采用女扮男装的方式进入房间。妃嫔进入房间后,可以陪皇上聊天下棋等等,像这种独特的恩宠,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不得不说,“走宫”实际上是一种妃嫔荣获恩宠的良性循环。毕竟皇上和自己的妃嫔之间既是夫妻又是君臣,所以大多数时间是见不到面的。如果皇帝不主动提出临幸,那么可能几个月才能见到皇上一回。可若是拥有了走宫权力,那么见皇上的机会,自然要多得多。当然,由此也会形成一种循环,让受宠的妃嫔荣宠不断。
                    走宫代表人物:
                    第一位,董鄂妃,她前所未有的走宫特权就是顺治给定的,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前面定祖训的顺治皇帝的那位宠妃(严重怀疑顺治是为了让自己清净的宠自己的爱妃才定的)。
                    最后一位,光绪的珍妃,珍妃绝对可以算作清朝末期出名的宠妃。她与光绪皇帝之间的爱情极其真挚。两个人如胶似漆,处理政务批阅奏折时要在身边,吃饭时在身边、还要用自己的筷子喂她,珍妃没轿子坐就陪她走,陪她赏花,陪她下棋,陪她练字作画,知道她喜欢稀奇的物件就给她送去,知道她喜欢摄影就陪她一起照相,总是召见她侍寝,不是让珍妃走宫或去养心殿就是自己往景仁宫跑。所以并不是珍妃霸占着光绪,没有皇帝召见谁也见不了皇帝,都是热恋中的皇帝陛下自己要这么做的啊!他把所有的柔情和陪伴都给了珍妃,满心满眼都是她,爱一个人的所有身心精力都给了她,哪还有余力给旁人?这样的盛宠岂不妒杀了珍妃?
                    奈何他们两个都生错了时代,在风起云涌的清朝末期,虽空有真爱,光绪皇帝手中却无法把握真正的皇权,最终导致他们二人下场都极其凄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可深陷爱情中的两个人又怎能分开?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4-07-25 10:20
                    收起回复
                      或许唯一可以分开他们两个人的办法,只有生死离别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嗖嗖。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秋意》 清朝·光绪
                      一夕潇潇雨,非秋却似秋。
                      凉风犹未动,暑气已全收。
                      桐叶碧将堕,荷花红尚稠。
                      西郊金德王,武备及时修。
                      写出这样的诗句,他当时的心境该有多么的悲凉!同时也在感叹自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武备兵权,因而导致了失败。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4-07-25 12:00
                      回复
                        红色的荷花正开的茂盛,梧桐树的叶子还是碧绿的却将要落下。
                        荷花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梧桐树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只有皇室和贵族才能种植梧桐树,因此,梧桐树一直被视为高贵和尊敬的象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梧桐树常常被用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在梧桐树下许下永恒的誓言,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梧桐树的树干高大挺拔,树冠浓密繁茂,给人一种高洁的感觉。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梧桐树往往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所以梧桐也是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西郊金德王指的是光绪自己,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在西郊颐和园的玉澜堂,
                        玉澜堂——帝王的监狱
                        开始的时候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后来作为光绪皇帝的寝宫。也是慈禧关押光绪的地方,在这里慈禧把光绪囚禁了10年之久。1898年6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遭到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打压,仅仅103天的变法就被扼杀了。27岁的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在玉澜堂,直到他37岁驾崩,光绪皇帝在这里被囚禁了10年,除了几个太监,就是几只小兔子陪伴他了。
                        为了防止光绪逃跑,慈禧还命令下人,把这里的门全部都用砖砌成了一堵墙,只留下了一个出口,并命令太监把守,不仅如此,还在光绪的头顶上留下了四个字,叫做“复殿留景”的匾额。就在玉澜堂的匾额之上,尤其是上面的一个景字,上面的一个口里没有一横,下面的口里多了一横,有人说为了字迹工整,还有人说慈禧就是为了告诉光绪皇帝,只要有我在一天,你就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景字上面是个口,不是一个日,你就是个傀儡皇帝。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24-07-25 12:58
                        回复
                          所以光绪究竟是被谁毒杀的,必然是不想让他有出头之日的慈禧!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4-07-25 17:01
                          收起回复
                            身处险境,吃醋相比较于活着实在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4-07-26 19:57
                            回复
                              珍妃和光绪忍受着屈辱被囚禁,互相鼓励对方要忍耐着活下去,因为只有活着才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只是天不遂人愿,两个人最终还是凄惨收场生离死别。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4-07-26 2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