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嫔妃既是夫妻又是君臣,不可能像寻常百姓那样随时想见就能见到。
皇后虽为后宫之主,但是无皇帝召见也不能自己去见皇帝,但享有皇帝在皇后寝宫留宿的特权。
所以在相处模式上,皇后和妃嫔只有在得到通知召见后,才可前去见皇帝。若没有召见,大部分时是不可以主动去找皇帝的。当然,有些个例除外。这些个例深受皇帝恩宠,拥有走宫的权力。既然说的是个例,那么必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清朝临幸妃嫔的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在晚膳时期左右,敬事房的太监会将各个嫔妃的绿头牌拿到皇帝面前,让皇帝进行选择,在皇帝选择之后,就进入了第二步“背宫”。是指妃嫔由敬事房太监从偏殿背至寝殿。别看皇帝拥有选择权,但是整个过程还是需要被控制的。为了不让皇帝过度沉迷后宫,因此荒废朝政。所以如果时间过长,在门口候着的太监就会适当提醒皇上,若是皇上不听劝,那么他们就会背诵圣祖训,以此劝诫皇上。
特殊的恩宠——“走宫”: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只是大多数嫔妃被临幸的过程,那么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个,绝对可以称之为独特的恩宠。因为除了皇帝特别准许的女人之外,普通妃嫔是完全不可以如此的。这种方式,也被称之为走宫。那么什么叫做“走宫”呢?实际上就是妃嫔可以自由出入皇帝处理政事的房间。当然,这也是有要求的。由于皇帝处理政事的房间严禁妃嫔进入,也使得妃嫔必须采用女扮男装的方式进入房间。妃嫔进入房间后,可以陪皇上聊天下棋等等,像这种独特的恩宠,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不得不说,“走宫”实际上是一种妃嫔荣获恩宠的良性循环。毕竟皇上和自己的妃嫔之间既是夫妻又是君臣,所以大多数时间是见不到面的。如果皇帝不主动提出临幸,那么可能几个月才能见到皇上一回。可若是拥有了走宫权力,那么见皇上的机会,自然要多得多。当然,由此也会形成一种循环,让受宠的妃嫔荣宠不断。
走宫代表人物:
第一位,董鄂妃,她前所未有的走宫特权就是顺治给定的,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前面定祖训的顺治皇帝的那位宠妃(严重怀疑顺治是为了让自己清净的宠自己的爱妃才定的

)。
最后一位,光绪的珍妃,珍妃绝对可以算作清朝末期出名的宠妃。她与光绪皇帝之间的爱情极其真挚。两个人如胶似漆,处理政务批阅奏折时要在身边,吃饭时在身边、还要用自己的筷子喂她,珍妃没轿子坐就陪她走,陪她赏花,陪她下棋,陪她练字作画,知道她喜欢稀奇的物件就给她送去,知道她喜欢摄影就陪她一起照相,总是召见她侍寝,不是让珍妃走宫或去养心殿就是自己往景仁宫跑。所以并不是珍妃霸占着光绪,没有皇帝召见谁也见不了皇帝,都是热恋中的皇帝陛下自己要这么做的啊!他把所有的柔情和陪伴都给了珍妃,满心满眼都是她,爱一个人的所有身心精力都给了她,哪还有余力给旁人?这样的盛宠岂不妒杀了珍妃?
奈何他们两个都生错了时代,在风起云涌的清朝末期,虽空有真爱,光绪皇帝手中却无法把握真正的皇权,最终导致他们二人下场都极其凄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可深陷爱情中的两个人又怎能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