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吧 关注:8,544贴子:240,310
求助

回复:如果光绪深爱的人是隆裕皇后,结局会怎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至于珍妃是不是盼着光绪只爱她一人,我觉得其实珍妃不用盼,因为事实就是载湉只爱她一人。至于吃醋,她很可能就不是一个爱吃醋的人,因为在不在意一个人和吃错并没有必然性,正因为不爱吃醋才招人喜欢,因为皇帝需要的是一个善解人意、为他设身处地的着想、可以给他温暖的人。隆裕就是很鲜明的例子,光绪开始还念着表亲的情意心虚的躲避,后期就因为她的妒嫉和醋意变成了厌恶。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4-07-26 21:24
收起回复
    皇后为后宫之主,是一国之母,更是乾坤中的坤,坤代表着大地,大地是万物之母、可以宁静的包容一切,无论向地里撒下什么种子都可以结出果实。所以身为皇后要具备坤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心胸宽广,容纳百川。
    光绪不喜欢她,并不仅仅是因为容貌,更多的是她德不配位。虽然没得到皇帝的爱也没夫妻之实,但得到了后位,任何嫔妃的孩子都要称她为嫡母。人活着可不仅仅为了爱情,还有责任,坤宁,在于宁。委屈的觉得皇帝不喜欢自己,可是你总是伤害他的心上人,让他怎么喜欢你?她不明白,男女之爱强求不得,可是亲情血脉却谁也改动不了。结善缘得善果,结恶缘得恶果。善者大智慧,智者不漏锋芒;恶者大愚蠢,愚者剑拔弩张。
    她也没想过,政治婚姻,不仅仅是她自己委屈,载湉也很委屈,二人是平等的。如果她能看透这些,愿意善良的处事,载湉可能也不会那么排斥厌恶她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4-07-27 09:28
    回复
      可惜啊,隆裕空有年长表姐的优势,却无年长者的智商,天之骄女的大小姐拉不下架子像姐姐一样待弟弟,希望皇帝宠爱有加的哄自己。
      就好比姐姐不是陪弟弟玩儿,而是想让弟弟哄自己,看到弟弟和别人玩的很开心,因妒嫉就去伤害那个和弟弟一起玩儿的人。
      当然可能慈禧也会给她一些压力嫌她抓不住皇帝的心,但是事在人为,如果她不是把责任推给光绪和珍妃,暗下里找光绪摊牌:你做做样子到我这里来,否则我们三个人都不好过。我想光绪也不会不顾及她的体面。但她被爱情和妒嫉冲昏了头脑,想不到这么多,想到的只有一味的报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24-07-27 10:42
      回复
        人都有被人爱的愿望,可是被爱的决定权取决于别人;人也都有爱人的权力,决定权取决于自身,但是用什么方式去爱是自己选择的。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理智,不要跨过善良的底线选择伤害。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24-07-27 11:10
        回复
          没有绝世的容颜,也没有独立而配位的德行,既没得到载湉的爱也没得到载湉的敬重,最终也没守住清朝的江山,是非成败转头空,隆裕真的是既可怜又可悲还可叹!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4-07-27 12:02
          收起回复
            瑾妃是一位好姐姐,她和天下所有的姐姐一样疼惜自己的妹妹,她和珍妃是在这宫墙之内彼此唯一的亲人。虽然没被光绪宠爱,却因为妹妹受宠而备受牵连,受了很多的委屈。她得的甲状腺疾病和常年憋屈生气有关,看她照片上胖的像是一种病态的胖。珍妃遇害后她擦着泪水偷偷祭奠,在隆裕过世后才在井旁为妹妹设立灵堂,满怀深情亲笔题写了“怀远堂”的匾额挂在灵堂门上,才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吊唁妹妹。怀远——怀念着远在九泉之下的妹妹,她一直都在心里疼爱着妹妹,她也想保护好妹妹,只是自己人微言轻,面对强权根本无力自保,更别提保护已成为众矢之的的珍妃,妹妹遇害她心中悲痛却不敢表露。她时常带着自己的侄女去祭奠妹妹,让妹妹看到她和家人还惦念着她。
            年少时,面对载湉这样身份尊贵温润如玉的美少年谁会不动心?但也明白两情相悦强求不得。随着在宫里待久了,看到妹妹的遭遇和自己的遭遇,看到隆裕的一生,她深深的知道入宫成为皇帝的女人有多心酸、知道这深宫中暗藏的杀机和凶险。所以她坚决不让自己娘家的后人再入宫嫁君王,时时教导侄女不要卷入政治,唐怡莹后来也的确不负瑾妃的厚望,从不踏入政治。是啊,嫁给王爷的确比嫁给皇帝自由,最起码是性命无忧。
            瑾妃感念妹妹对载湉的一腔痴情,所以写下“精卫通诚”,同时也惋惜载湉和珍妃相爱却难相守、有缘却无分、生离又死别,所以当她获得权力后将妹妹和光绪帝在同一天下葬于清西陵,以此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再后来也将自己葬在了妹妹的陵墓旁,她已尽力为妹妹做了自己能做的,死后也陪伴在彼此的身旁。
            这对姐妹花真是验证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4-07-27 17:41
            收起回复
              慈禧杀珍妃的时候就没想过日后给载湉留活路,政治角逐是残酷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24-07-29 08:00
              收起回复
                稗官野史和小说都可以任意推断发挥,可以把想象的事情说成真的。而正史都是史官记录后存放在朝廷规定的特定地方,否则都是稗官野史。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4-07-31 21:32
                回复
                  官修正史——
                  中国的修史成就卓著,是因为官修正史制度的建立。每个朝代的正史都要由下一个王朝来修订,正史可以理解为某一朝代的整个历史。既然是整个,那么意味着修正史的时候,整个朝代是已经灭亡了的。
                  这样才能完整的记载上一个朝代的历史。而且朝代没有灭亡,很多东西都不能修订,利益关系, 有些事情无法定性,这就类似盖棺定论,只有人死了,才能相对完整客观的评价。因此,王朝没灭亡前,只能记录历史,修订都是灭亡后下个朝代的史官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客观、完整的评价。
                  而官修正史也承载着历朝历代史官们的艰苦撰述和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奋力前行的可贵气节。《左传》里讲了一个故事,齐国有一位女子叫做棠姜,肤白貌美,齐国国君光(齐庄公)喜欢上了她,两个人暗通款曲,因为这个女子是有夫之妇,他的丈夫就是齐国的重臣:崔杼,这件事被崔杼发现了,于是派人杀了齐庄公。齐庄公死了以后,崔杼对负责记录史实的太史说道:“你就写齐庄公是病死的。”这个史官叫伯,他如实地记下了这段历史:“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十分恼怒,命人将伯推出去杀了。 伯的二弟仲就任新的史官,面对竹简,他依然从容地记录:“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一看跟伯一样,勃然大怒,于是,仲也被崔杼杀了。伯的三弟叔就任史官后,面对两个哥哥的后果,他仍作出了一样的选择,竹简上记录下的依然是:“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就这样,叔也同两位哥哥一样,被崔杼杀害。 季是伯的四弟,看到三位哥哥的结果在前,他依然坚持了史官的原则,如实地记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拿着书简对太史季说:“你的三个兄长都死了,只剩你一个还不爱惜性命,如果你更改他们写的内容,我就赦免你。”太史季回答说:“依据事实直接记载,是史官的本职。为了生存放弃职责,还不如一死。即使我不记载,天下必定还有其他能记载的人,不记载不能够掩盖相国的不好,只不过是徒增笑柄,只有请相国杀了我吧!”崔杼感叹道:“我害怕国家社稷覆灭,不得已才这么做的,即使你如实记载,天下人也一定能体谅我。”于是把书简扔还给太史季。太史季捧着书简出来,快要到史馆了,遇到南史氏正要来,太史季问他原因,南史氏说:“听说你的兄弟都死了,恐怕会掩没五月乙亥日发生的事情,我因此拿着书简来了!”太史季将自己写的书简给他看,南史氏才告辞离开。
                  正因为有那么多一身正气的历任史官,不惜牺牲性命也要记录历史真相,与强权斗智斗勇,太史兄弟三人接连赴死,只为留下历史真相,才凸显出官修正史的可贵!正史是我中华弥足珍贵的瑰宝,更体现着华夏民族的气节与美德!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清朝历史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全书共有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
                  全书包括整个清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清史稿》接续了二十四史的纪传体正史体裁,分本纪、志、表和列传4个部分,把清朝统治296年间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囊括其中。是唯一记载清朝历史的官修正史。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4-07-31 21:33
                  回复
                    清史稿·列传·卷一·后妃中对珍妃的记载
                    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贵妃女弟。同选,为珍嫔。进珍妃。以忤太后,谕责其习尚奢华,屡有乞请,降贵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沈於井。二十七年,上还京师。追进皇贵妃。葬西直门外,移祔崇陵。追进尊封。
                    首先降贵人的原因有两个:1 忤太后(忤:违逆;违背。);2 谕责其习尚奢华(习尚:风气)。翻译过来就是1违背了太后2正式的批评警告珍妃喜欢奢华的风气,多次乞讨请求,被降为贵人。第二年,仍然封为珍妃。而后面“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沈於井。(沈:同“沉”)”则直接说明珍妃被沉井是因为慈禧太后。后面记载:追进皇贵妃。葬西直门外。进封了皇贵妃连葬于崇陵的崇妃园寝的待遇都没有,更加说明珍妃的被害。清史稿全篇都没有关于珍妃卖官鬻爵的记载,只有从侧面暗示珍妃是被慈禧害死的记述。
                    如果说只是违背了慈禧的意思和喜欢奢华的风气这两点,再怎么也罪不至死吧?我想整个清朝论奢华败家慈禧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吧?挪用军费3000万两白银过生日导致甲午海战全军覆没,就连乾隆也是自叹不如啊。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4-07-31 21:36
                    收起回复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都要经过法官的审判,现代有检察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审判,古代有三法司会审,但无论如何都要有证据!定案的人证、物证、犯罪动机、心理。犯罪成立的条件:犯罪主体(珍妃)、犯罪的主观条件(卖官的动机和心理)、犯罪客体(买官的官员)、犯罪的客观条件(卖官脏银)。因此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关于正史记载,作为清朝唯一官方正史的清史稿作为史证,已经证实了珍妃没有卖官的记载。
                      而且清朝捐官买的都是虚职,就算是光绪亲自卖官也不一定能卖成,不只是因为光绪无实权,而是因为吏部负责文官的选任和升降调补,所以在六部中的地位最高,就和现在的中央组织部一样,是一个专门管理人事任免的部门。清代的吏部虽然不如明代那么显赫,但仍然握有中下级官员的任免大权。而武官由兵部任免。而四品以上官员必须由皇帝任免,光绪还不至于昏庸到将重职官位卖了的地步,毕竟会动国之根本,弄个白痴当重臣,除非他疯了。光绪都做不到的事情,深锁后宫的珍妃怎么可能做到?更何况买官的人又如何能联系到深宫中的珍妃,为保皇室子嗣纯正,后宫嫔妃怎么可能见外人,宫女太监更不可能出宫或见到外人。
                      其次,关于一些稗官野史的卖官传闻(犯罪的主管条件):
                      ①珍妃因常打赏太监宫女,花销大所以卖官。
                      ②珍妃因为想帮助载湉充备军需所以卖官。
                      ③根据胡思敬《国闻备乘》记载:“鲁伯阳进四万金于珍妃,珍妃言于德宗,遂简放上海道。江督刘坤一知其事,伯阳莅任不一月,即劾罢之。”
                      前面曾经论述过,清朝宫规祖训十分苛刻,即使是皇帝也要处处遵守不得违背。为了打赏宫人必定要将钱运入宫里,首先这钱不可能是银票,因为银票像现代的银行存单需要出宫兑换,而且不可能用大数额的银票打赏下人,那么如果是银子,四万两白银体积重量都不小,如何能运进守卫森严的紫禁城?就算是运进来了,这么大体积动静能逃过慈禧和皇后遍布宫中的眼线?这么大体积的银子放景仁宫哪能藏得住?让人一搜一个准,珍妃处处受监视,难道疯了,把这么大把柄授之于人?除非她不想活了(犯罪的主观条件不成立)!
                      第二种说法,把钱运往国库,帮助光绪储备军需,我只能不厚道的呵呵了,要知道一艘定远舰170万两,如果是镇远舰更贵,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要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培养海军费用、军饷粮草、武器弹药,买一个官4万两杯水车薪啊!
                      因为犯罪的主观条件不成立,犯罪的客体(买官的人)和犯罪的客观条件(卖官脏款)真实性存疑,故而犯罪条件不具备,犯罪不成立,珍妃卖官的罪名不成立。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4-07-31 21:43
                      收起回复
                        有句话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还有句成语叫:三人成虎。流言蜚语真的可以杀人于无形。历史上的岳飞精忠报国却被奸臣陷害,莫须有之罪顶污名含冤惨死,死后20年才得以昭雪;袁崇焕文武双全、一身忠骨、碧血丹心,红衣大炮击杀努尔哈赤,却和岳飞一样被奸臣陷害被国君猜忌,凌迟处死于街头,死后150年才因乾隆为其昭雪。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4-07-31 21:46
                        回复
                          软弱无能的傀儡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卖官鬻爵干预朝政的跋扈宠妃~他塔拉氏·珍妃 ?
                          愿以此贴解开重重迷雾,愿以此贴洗净他二人身负污名、沉冤昭雪,愿以此贴祭奠他们在天之灵🙏🏻🙏🏻🙏🏻。
                          化开前世心酸楚,再结来世喜良缘!
                          🙏🏻🙏🏻🙏🏻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4-07-31 22:23
                          回复
                            没有人证亲自证明自己在珍妃处买的官,也没有吏部官员或兵部官员指证珍妃或光绪指使自己参与卖官,也没有在珍妃处搜出脏银作为物证,这些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任何记载,就只是凭口胡说卖官,真的很莫名其妙。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4-07-31 23:40
                            收起回复
                              珍妃和瑾妃真的是捡江西巡抚德馨两个女儿的漏才被选上的吗?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4-08-05 1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