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专著
[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朱东润.张居正大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4]南炳文.“盛世”下的潜藏危机·张居正改革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谢贵安.明实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谢贵安.宋实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三、论文类
[1]王天有.东林党和张居正——兼论东林党的发端[J].学习与思考,1984,2.
[2]王世华.隆庆、万历初年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84,3.
[3]刘益安.略论张居正的改革[J].史学月刊,1984,4.[4]满书德.张居正改革及其历史经验[J].东岳论丛,1987,5.[5]冷东.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J].汕头大学学报,1999,2.
[6]高明强.略论历史上的反改革问题[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何宗美.张居正改革对晚明党争及文人结社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3,4.[8]韩晓洁,政治家的人格与改革的成败—一论张居正改革失败之个人因素[J].长江大学
学报,2004,1.
[9]曾军.张居正改革的辩证法[J].长江大学学报,
[10]单辉.波谲云诡中的同行者——东林党之于张居正改革的矛盾心态探源[J].长江大
学学报,2006,2.
[11]蔡明伦.明代言官和阁臣关系论述[J].西南大学学报,2008,4.
[12]张毅.试论万历年间的“倒张”运动[J].求是学刊,2009,1.
[13]张勇.再论明万历朝党争的起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14]冯明.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2010,3.
[15]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6]段颖惠.六科给事中与张居正改革探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2,4.
[17]刘祥学.论明末张居正评价的走向[J].西北师大学报,2012,6.
四、其他
[1]田澍,嘉靖革新的历史定位[N].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6,12(2).
[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朱东润.张居正大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4]南炳文.“盛世”下的潜藏危机·张居正改革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谢贵安.明实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谢贵安.宋实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三、论文类
[1]王天有.东林党和张居正——兼论东林党的发端[J].学习与思考,1984,2.
[2]王世华.隆庆、万历初年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84,3.
[3]刘益安.略论张居正的改革[J].史学月刊,1984,4.[4]满书德.张居正改革及其历史经验[J].东岳论丛,1987,5.[5]冷东.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J].汕头大学学报,1999,2.
[6]高明强.略论历史上的反改革问题[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何宗美.张居正改革对晚明党争及文人结社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3,4.[8]韩晓洁,政治家的人格与改革的成败—一论张居正改革失败之个人因素[J].长江大学
学报,2004,1.
[9]曾军.张居正改革的辩证法[J].长江大学学报,
[10]单辉.波谲云诡中的同行者——东林党之于张居正改革的矛盾心态探源[J].长江大
学学报,2006,2.
[11]蔡明伦.明代言官和阁臣关系论述[J].西南大学学报,2008,4.
[12]张毅.试论万历年间的“倒张”运动[J].求是学刊,2009,1.
[13]张勇.再论明万历朝党争的起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14]冯明.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2010,3.
[15]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6]段颖惠.六科给事中与张居正改革探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2,4.
[17]刘祥学.论明末张居正评价的走向[J].西北师大学报,2012,6.
四、其他
[1]田澍,嘉靖革新的历史定位[N].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