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吧 关注:206,166贴子:2,915,494

【记录贴】从今天开始,把听过的每一张摇滚专辑进行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lz因为去年6月份接触到了平克·弗洛伊德,被其深深打动,决定开个帖帮自己记录一下听摇滚专辑的感触,不定期更新,望广大吧友建言献策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01 15:12回复
    lz是摇滚小登,平时住校听的也不多,老滚迷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帮忙发在评论区,lz有空就会去听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01 15:14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01 15:56
      收起回复
        pf入坑的话,那就不得不听前摇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01 16:09
        回复
          @箭由手中飞 兄弟,你评论是不是被吞了,我这看不到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01 16:25
          收起回复
            我是电台头孝子😋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1-01 16:31
            回复
              私心推荐一下自己喜欢的乐队,my chemical romance
              可以从the black parade这张专辑开始听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01 17:59
              收起回复
                以前我也干过,更新不过来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1-01 20:26
                回复
                  1.来自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愿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发布于1975年。
                  《闪耀吧,你这疯狂钻石》(Shine On Your Crazy Diamond)是本专最精彩的华章,前奏由键盘音色引进,吉尔莫的吉他独奏与其相衬,然后以四个音符作为动机,引入了由远至近的鼓点,打破了之前的沉寂,是此曲的一个小高潮。之后的部分是鼓,键盘,吉他三者的合奏,吉尔莫哭泣般的solo更是将忧郁体现地淋漓尽致,似乎有对前任主唱席德的呼唤,也有代入席德,将他的痛苦由音乐所呐喊出来。solo结束后,乐器们极短的沉寂似乎已经钦定了席德的结局。于是进入了歌唱部分,吉尔莫以沧桑的声线唱出轻柔的两句歌词,紧接其后的是女和声与吉尔莫呐喊出了此曲标题“闪耀吧,你这疯狂的钻石!”,如此重复两遍后,再由沃特斯以几近崩溃的嗓音主唱,呼唤着席德,希望他能够再度闪耀。再接下来加快的鼓点与意犹未尽的萨克斯独奏结束了此曲的前半部分。
                  之后的两首《欢迎来到机器》(Welcome To Machine)与《抽根雪茄》《Have A Cigar》围绕着贝斯手沃特斯对唱片工业的批判。《欢迎来到机器》里,合成器音色与吉尔莫动情的演唱交相辉映,歌词讲述了男孩对于摇滚明星的梦想,但是结合主题与编曲来看,男孩的结局也可能是被邪恶的唱片工业所吞噬。沃特斯希望别人不会“在此”,为了不让他们看到“机器”的贪婪本质。《抽根雪茄》则更为轻快,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俏皮而又充满侵略性的演唱不来自于弗洛伊德的任何一位成员,而是和他们共事的罗伊·哈珀,因为吉尔莫不赞同歌词的观点,而沃特斯似乎也提议让他唱。歌词更富有冲击性,尾奏吉他更添一笔浓墨重彩。然后solo音质忽然下降,像是由收音机所放出。再调转了几个台后,本专标题曲前奏显现,还是以收音机的炒豆音质播放木吉他的独奏,随后接上了清脆的另一把吉他声,似乎是在与收音机那把的合奏(也许暗示的是席德与吉尔莫的接替)。随后进入了主歌。我个人认为《愿你在此》最为精彩的部分在于歌词:“我们只是在鱼缸里迷失的两个灵魂,年复一年地游曳。”相信也是大伙最喜欢的歌词,沃特斯所呼唤的,同样是已不在此的发小席德。最后此曲消散在了不知何时刮来的风中。
                  最后一曲是《闪耀吧,你这疯狂钻石》的后半部分,由贝斯引进,带着些许的不安,这种不安带给了其他的乐器,接着在加快的鼓点中,吉尔莫再次solo。把曲子又一次推向高潮,这段solo我觉得是弗洛伊德最流露真情的solo,你可以停到不安的情绪涌上心头,最后爆发于演唱不分,但也消散于这部分。后来的部分几乎全由键盘和鼓所主导,比起之前的部分,情感相对缓和了不少。幽魂般的音色若隐若现,但它和之前的曲子一样,也会慢慢地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本专最开始出现的音色,它构成了本专的最后部分,做到了首尾呼应,缓慢的鼓点与小调看似要拉下本专的帷幕,但在最后,莱特似乎又演奏出了集富救赎感的乐句,让人感到温暖,可能是对于席德的寄托再次涌现。最后结束。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05 13:25
                  收起回复
                    大伙们我又回来了,下周考完期末就可以放寒假了,到时候每天都会正常更新,说到做到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10 18:16
                    回复
                      2.来自中性牛奶旅馆(Neutral Mike Hotel)的《在远渡重洋的飞机上》(In The Aeroplane Over The Sea)
                      这张专辑是lz去年最爱的专辑之一最开始感觉很枯燥,歌词也很晦涩,所以听着听着想弃了,但是我坚持听到器乐曲《愚者》(The Fool)的时候,被深深震撼,一种悲壮包含其中,第一次听感觉像影视剧里航海家出征的BGM,后来知道此曲所代表的是葬礼。
                      《荷兰,1945》(Holland,1945)更是顶级,在一段简单的扫弦后的进鼓配上失真,这种粗糙的美感占据了整张专辑的基调,可谓是一绝。
                      最喜欢的一对组曲《鬼魂》(Ghost)和《无题》(Untitled),把整张专的情感爆发到最高点,卷走了上一首《哦,姑娘》(Oh,Comely)的沉重悲伤,也许暗示着一种释怀。(安妮的死去)在《鬼魂》的尾奏部分,更是一盛大的葬礼,管乐器,锯琴旋律欢快异常,这里我自己是这么理解:管乐代表双头男孩,而锯琴代表安妮,双头男孩在《愚者》早已死去,而与安妮的《鬼魂》与前面的《愚者》呼应,这也许暗示着他们在天国的重逢。《无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种纯粹的欢乐,这首曲子上,我和B站up主象语先生保持同样看法,真的是一场婚礼。(大伙可以看他解读越洋飞机的视频)
                      最好哭的一首来了:《双头男孩(其二)》,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把吉他弹唱居然也能唱出如此温暖的旋律,与之前的欢乐和悲伤都有所不同,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温暖,温暖地让人想哭,双头男孩和安妮终于能重逢,尽管他们已死去,仍依偎在一起。还有就是词作我也觉得是本专最催泪:“在我的梦境里,你是那么活泼,当你我嘴唇相贴,又是多么甜蜜。我深爱着眼圈开满鲜花的你。当你已准备好,能否与我共度余生。”
                      不行了,写着写着我真的要哭了,总之神专无需多言。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1-10 21:35
                      收起回复
                        3.来自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艾比路》(Abbey Road)
                        我好几次看见有人说不理解《艾比路》好听在哪,感觉不管从哪看都挺一般的。
                        坦白说,我第一次听也是这种情况。毕竟五十多年前的专辑了,听感有点代沟总是正常的,但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那是因为它身上总有能够跨越时间,至今仍能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我结合我自己听这张专辑的情况,希望给一些还是get不到的吧友们一些通路。
                        最开始想听《艾比路》,是因为看到张惠妹和方大同都在演唱会上唱过《一起来吧》(Come Together),觉得好听就去听了,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马路专我也早有耳闻,所以当时听的时候抱了过高的期望,就是这样才会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才get到这张专辑
                        当时前半张都听不下去,感觉旋律真的好老土。想想打算也就弃了。直到某一天,楼主坐动车回家时,不知为何又想听听《艾比路》,就这么放下去听睡着了,那时候也快到站了,当我终于出站的时候,响起的的是《太阳出来了》(Here Comes The Sun)的前奏,当时就震住了,感觉就这一小段,把我奔波的疲惫感都给弹走了乔治清脆悠扬的演奏和歌声让我神清气爽,那时候感觉这首歌就是纯粹的好听,吉他好听,唱歌的也好听,没什么好说的,我觉得老土的旋律,忽然间就像破土而出的萌芽般将我治愈了。
                        之后又一次被治愈到,是在《某些事》(Something),某次打开这首歌,不知怎的就被乔治写的前奏吸引住了,感觉就像现在的很多的流行歌曲一样,用一段抓耳的吉他弹奏引入,可是乔治在五十多年前写出的旋律却不比现在的流行音乐要差,而且很快就进了主歌,本来我是对这种淡情调的歌不是很感冒,可是我被间奏的独奏给吸引住了,我第一次觉得电吉他也可以这么温柔,不得不说乔治真乃神人,不愧是流行音乐史最伟大的情歌之一。
                        再后来的《麦克斯威尔的银锤》(Maxwell's Silver Hammer ),《哦!亲爱的》(Oh!Darling),《章鱼花园》(Octopus's Garden )都是很有奇思妙想前旋律朗朗上口的歌《我要你(她是如此沉重)》(I Want You(She So Heavy))更是牛逼,长达八分钟的迷幻布鲁斯真是太上头,而且每一段都有极为象征性的演唱,近乎撕裂的演唱把情感色彩进一步加深。令人不安的尾奏在白噪音中消失,然后《太阳出来了》,让人也不禁地舒坦下来了。
                        后半部分,有简短但深情的《因为》(Because),我觉得不输《某些事》,也有诙谐有趣的《你从不给我钱》(Octopus's Garden ),之后就是更为有趣的《太阳王》(Sun King),《吝啬的马斯塔德先生》(Mean Mr Mustard ),《聚乙烯帕姆》(Polythene Pam),《她从浴室窗户进来》(She Came In Through The Bathroom Window )组曲,也是无脑的好听上头,直接听就完了。再提一嘴:乔治编的吉他真的好听。
                        到了我最喜欢的了:《金色梦乡》(Golden Slumbers )组曲,光是前几个钢琴音符出来,我就觉得温暖,泡的沧桑的歌声更是有如父亲在哄睡般的好听,感触最深的一次是天黑的时候坐公交去学校,看着前面一片黑蒙蒙,但是暖色的路灯又在前方照亮道路,这时候管弦乐响起,真觉得暖意涌上心头啊,之后的《承担重负》(Carry The Weight)和《结束》(The End)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家说《结束》的三人solo是在直接列侬他们的采石乐队时期,没想到又是个令人感慨万千的首尾呼应
                        我觉得艾比路真的是披头士的集大成之作了,各种风格大混杂。披头士四人都有各自的高光时刻,展现出了他们在音乐理念上的成熟。《艾比路》的封套至今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打卡圣地。但它最伟大的地方,莫过于它曾经记载着音乐先驱者们所讴歌的,那个令人神往的音乐黄金时代,而时代的回音至今仍未磨灭。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11 00:41
                        收起回复
                          4.来自电台司令(Radiohead)的OK电脑(OK Computer)。发行于1997年。
                          风格:另类摇滚/艺术摇滚
                          这张是不是大伙的叠来的,不得不说就这口另类,我第一次听的时候也溜大了,要我个人的感触来说,就像是来自外太空的专辑,至少在某些曲子气质真的给了我这种感觉,各种合成器和电子音效的应用,科幻小说感简直拉满,光是在气质上已经是相当优秀的专辑。
                          第一首《安全气囊》(Airbag),本来我是不太喜欢听这首的,直到后来我发现这首是这张专里我唯一能完全理解的(),讲述的似乎是一场车祸,但是因为安全气囊,所以平安无事,所以“在一个星际爆裂中,我回来拯救宇宙。”我最开始还在揣测这意识流是要表达啥,现在看来可能是汤姆约克出车祸出的幻觉。
                          接着的一首《偏执狂机器人》(Paranoid Android),从前奏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么抓耳的木吉他和鼓槌的敲击能不听下去也是神人,从这首开始,汤姆的人声演绎不得不说,我惊叹于他居然能用人声唱出这么病态的声音,对比其他摇滚乐队的主唱的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支离破碎。在乐器的演奏和汤姆的吟唱下,那种偏执中的不安会在大脑中充盈,合成器念白似乎也细思极恐:“我可能是个偏执狂,但我不是机器人。”
                          然后主歌拍子交替,开始由贝斯主导危机四伏的riff,电子音效和“La la la”地吟唱,可能暗示着歌曲里的偏执狂正在一步步变成机器,歌词攻击性也上来了。然后大伙们觉得最爽的部分来了,突然间极为愤怒的电吉他突进,还有呐喊和质问的歌词:“你怎么不记得了?你怎么不记得了?你怎么能不记得我的名字。”侵略性又一步加强。然后在一段强烈的solo后,愤怒的偏执狂停止,转而悲伤,把情绪又一次拉向极端,若隐若现的人声吟唱,以及一些我不明就里的歌词,构成了这段的核心。最后还是在与上一段愤怒的solo一样的段落里,戛然而止的结束了这首歌,相信大伙跟我一样听完后劲大,我觉得这是我听过最有冲突性的长曲,不管从哪个方面剖析,都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建议大伙去看看叨叨冯的视频解说这张专辑)。
                          3.《地下思乡的外星人》(Subterranean Homesick Alien)不得不说这首真是把空灵感拉满了,歌词塑造着一个人类与外星人共存的小镇,而外星人在这个地方似乎为天理所不容,他们想回家,变得急躁。从加快的拍子和撕裂的唱出“焦躁”(uptight)可以看出。主人公在第二段主歌倾诉着自己的愿望,他希望外星人能够把他带上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而当他美梦成真,想要向朋友们倾诉时,却不被他人所理解,也变得和外星人们一样急躁,逐渐淡出的吉他已经零星点点的电子音效,也许暗示着主角已离开地球。
                          《离去的音乐(献给一部电影)》(Exit Music (For A Film))。整首曲子充斥着令人窒息般的压抑,很长一段只有一把原声吉他在弹奏,汤姆不加修饰的演唱更显荒凉。而随着歌曲推进,杂音四起,可能是歌词里所暗示的那些与主角对立的人们。而如今主人公与他的恋人终于逃离(或是已经死去),于是在鼓点加入后,更加凄惨的的副歌到来,电吉他不合常理的演奏让人心头一紧。主人公似乎是在哭泣,为自己哭,但又像是如歌词般所描述的,在嘲讽着所有依附着这个冷血社会的人们,并诅咒他们与这个社会一起窒息而亡。
                          最爱的《失望》(Let Down)终于来了,这是我最爱的一首,这首歌真是反映了当下社会里不停奔波的人们真实的心理状态,虽然调子比起前面几首,算是相对缓和舒服。但是歌词不免透露出一种令人麻木的悲伤。人们乘坐交通工具不停奔波,日复一日的工作使他们失望,至于失了什么望,我想大抵是梦想,以为工作能给自己带来想要的,没想到是反过来被这样的生活所碾碎,像只小虫。第二段主歌的演唱和鼓点明显变得明亮,而更为明亮的歌词显现:“总有一天,我会长出羽翼,就像一场化学反应一样。”看来人们还没完全放弃希望,仍在绝望中苟延残喘。接着就是间奏部分,一把孤单的电吉他吉他演奏着重复的乐句,但是另一把电吉他不规则的演奏,带来了新的色彩,贝斯也显现出来。汤姆则是不停的吟唱着“再次失望”,而后这一切消失,零星点点的电子音效密密麻麻地凑齐,反复演奏,暗指每个失望的人。最后一段主副歌到来,到这里能不哭的也是神人了,耳机两个声道里,汤姆分别演唱了以假声主导,饱含柔情的段落以及能明显听出急促和顽强的歌声。二者所代表的也许都是希望,但假声唱出的也许是哭泣,另一边唱出的是泫然欲泣的顽强。在最后一段副歌结束后,以间奏出现的电子音效作为尾奏,原声吉他的扫弦结束此曲。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1-11 12:31
                          回复
                            接上:
                            《命运的执法官》(Karma Police)这首歌歌词尽显讽刺之色,以第二人称视角,讲述了一场又一场荒诞的案件:发出不正常声音的男人,留着元首发型的女子。以及主副歌交替的段落(这个部分的钢琴是不是借鉴了披头士白专的《性感的莎蒂》)。情绪迸发于后半部分不断重复的“我迷失了自我”,这段说的是谁,可能是命运的执法官,也可能刚才胡乱立案的人。
                            《更健康,更幸福》(Fitter Happier),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作为过渡曲完整了专辑概念,机器合成的声音诉说着各种生活方式,可能暗示着的是各种将人的生活机械化的条条框框。
                            《竞选》(Electioneering),爽就完了,牛铃打出的节奏集富趣味,还有标志性的riff也占据了主导地位,比起前面的曲子硬核了许多,但是歌词我也没法多做解析了,毕竟我确实对政治不了解,我无脑爽听solo就完事了。
                            《走投无路》(Climbing Up the Walls),前奏光是鼓点都洋溢着失真,真给人一种大雨倾盆的感觉。这首曲描写的是精神病人(或是治疗精神病人的可怕医生),冰锥治疗法更是让我闻风丧胆。第二段主歌歌词透露出一种文字的恐怖谷:“所以今晚将孩子锁起来,在橱柜里蒙上眼睛。”不难看出精神病人的世界该有多么绝望,更绝望的是有更为疯狂的医生,让人如坠冰窟。最让我惊叹的还是伴随着弦乐的吉他solo,不安,慌张再到绝望,直到最后还在重复着那句歌词“你走投无路。”,当然也可以是“爬上那堵墙”,我觉得两个翻译都相当的好。
                            《没有惊慌》(No Surprises),我觉得与《失望》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麻木的绝望,但是《没有惊慌》明显表现的更疲惫一些,从汤姆慵懒的唱腔就可以看出。以及清音电吉他和钟琴构成了整首歌的基调,也许是一首摇篮曲(说实话我自己睡前偶尔也听),情感色彩比起之前的歌淡了不少,也许正是这首歌想表达的“没有担忧,也没有惊慌。”可正是这样的生活也是奢侈,所以无言的悲伤在我心头爆发。最后的段落,主人公似乎还在寄托着什么“多么漂亮的房子,多么漂亮的花园,这里没有担忧,也没有惊慌。”
                            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第一次的错误理解,当时我在学校用的MP3听,所以没有歌词看,我以为“No Surprises”指的是没有惊喜,以为这首歌唱的是不再充满刺激的生活,还把“Such a pretty house”(多么漂亮的房子)听成了“Sunshine pretty ugly”(多么丑陋的阳光),以为呼应了这首歌的主题,还为我的伟大理解得意()
                            《幸运》(Lucky)的灵感来源于波黑战争,关于这场战争我了解不多。所以这首歌也是我最听不懂的一首,不过这首在演绎上也是相当顶级,尤其是汤姆那句“那会是多么美妙的一天”给我听爽了,以及那似乎命悬一线的尾奏也是我反复听的,这首如果是描写战争的话,可以说是相当贴切了。
                            《旅客》(The Tourist)终曲到了,这首给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人生的旅客。节奏相当缓慢,迎合着副歌的声嘶力竭的歌词“嘿,老兄,慢点吧,再慢点。”告诉着我们慢点,像主歌歌词那条狗狗一样,去看到那似乎存在的火花。而第二段主歌给出了回应:当我超负荷运转时,我就能看见火花了。也许暗指的就是透支生命,在歌曲的最后,“叮”的音效,拉下了本专的帷幕。喜欢看日本动画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音效是用在哪,没错,就是死亡(点名喜多),旅客唯一的终点就是死亡。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1-11 12:32
                            收起回复
                              5.来自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籓篱之钟》(Division Bell)。发行于1994年。
                              风格:艺术摇滚/前卫摇滚
                              这张是沃特斯离开乐队后的第二张专辑,寂寞称是“《愿你在此》之后最有平克·弗洛伊德味的专辑”。这也是我仅此《愿你在此》和《月之暗面》最喜欢的专辑。虽然没有了水爷犀利的歌词和专辑概念,但是这次寂寞和里克好好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弥补了前几张专的空缺,尤其是编曲上味道简直正到不行
                              《集群之一》(Cluster One)拉开本专序幕,弗洛伊德标志性的抽象键盘音色回归。在空灵的氛围下,夹杂着钢琴,吉他,贝斯以及外星人的啾啾鸣声,大家说这首有太空的氛围我认为是相当贴切的。闭上眼睛听简直是漂浮一般的舒适。
                              《你想从我这得到什么》(What Do You Want from Me),这首词作由寂寞老婆负责,描述的是争吵,听感上十分好斗,尤其是寂寞的嗓音比起之前的专辑更加沧桑了,吉他solo还是爽爆,女和声也回归于此专,(有人说这首歌是拿来骂水爷的,但《无尽之河》里面说灵感来源于寂寞和妻子的争吵。)总之是一首味道纯正的慢板布鲁斯。
                              《南辕北辙》(Poles Apart),这首的主题关于就是离开乐队的两名队员:席德和沃特斯,他们分别是第一,第二段主歌的主人公(歌词还是很好看出来的),间奏如同溪流般缓缓流淌的迷幻键盘音色突然变成庄严的管弦乐,可能也在暗示着席德罗杰二人不同时期的平克·弗洛伊德。到了最后一段副歌,鼓点变得急促而明亮,这就是寂寞主导的弗洛伊德风格——集富生命力,当然更有生命力的还在后头。
                              《受困》(Marooned)这首器乐曲曲如其名,电吉他的solo是《闪耀吧,你这疯狂钻石》一样的不安且矛盾,并且还有钢琴作为点缀,进入的鼓点为专辑又添一份色彩,海浪拍打和海鸥翱翔让人有一种日出的感觉。说的就是新生的弗洛伊德,也是我最爱的平克器乐曲之一。
                              《自由的好日子》(A Great Day for Freedom)这首歌描述的是柏林墙的倒塌,两边的联系又起,借此所表达的是人之间的沟通。主歌是灰暗的钢琴与人声的演唱,而伴随着弦乐的副歌则充满希望感。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我还觉得这是梅森打过最好的鼓点之一,还有尾奏solo,在我心目中是平克所有solo里排进前五的寂寞编这种集富感情的solo简直得心应手。
                              《袒露心灵》(Wearing the Inside Out),这是本专仅此《厚望》最喜爱的一首,由里克作曲,所以也充斥着他抑郁时期的痛苦,十分冰冷。歌词更是直击心灵,我光看着都感受到里克的酸楚。弗洛伊德内部人员也对歌词赞赏有加。bridge部分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尽管里克并没有怎么用力地唱,但是却让人感受到那股无边的心酸,因为它袒露了心灵结尾部分个人感觉有几分《天空中的伟大演出》的感觉。
                              《收回》(Take It Back)充满了生机,简直是弗洛伊德未有过的自由奔放。鼓点非常有行进感。吉他solo应和而上。 感觉歌词也很有张力,虽然我也解读不出来什么,但是意境就放在那,感觉不需要解读,大伙也能感受到很多东西。
                              《重返生机》(Coming Back to Life),是上一曲的续篇,第二段主歌运用到了牛铃,为又添几分生机,节奏轻快,旋律动人,我自己很喜欢开车听。非常符合本曲标题《重返生机》,尤其是歌词最后一句的“笔直地向着太阳前进”。我还很喜欢反复听,寂寞的嗓音没想到也可以这么浪漫
                              《保持交流》(Keep Talking)采样了霍金的电脑合成音,歌词一直在强调着一个主题——保持交流。比较有趣的部分是这首曲子的吉他音色特别有趣,第一次听居然真的把我骗成了人唱出来的。
                              《无言以对》(Lost for Words ),这首主讲的是:放下纠葛,敞开大门,但是我的敌人们却永远放不下仇恨,所以只能无言以对。
                              《厚望》(High Hopes)这首终曲由钟声引进,呼应本专标题,充斥着一种生命本身的庄严感。草色更翠,阳光更媚,也许就是生命本身的意义,而无尽之河,也将缓缓流去,永不停息。
                              总的来说我真的觉得这张有了寂寞和里克共同参与编曲的专辑真的不差,变得明亮了很多。这也归功于乐队的制作方法:每个人贡献一点动机,再通过投票来选取并加以制作。
                              寂寞说这是《愿你在此》以后最有平克·弗洛伊德味的专辑绝对不假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5-01-20 1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