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僧人的声音让无尘莫名地感到熟悉,仿佛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
夕阳西下,明澈望着远方的云海,忽然开口:"无尘,这十年来你一直在寻找阿赖耶识难转的原因。今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阿赖耶识最难转化的原因,不在它的深浅,而在于..."
整个山顶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就连晚风也停止了呼啸,好似天地间都在等待着这个改变众人认知的秘密...
"而在于修行者总是在与自己对抗。"明澈长叹一声,"就像那位裁缝,他以为练剑是在克制杀心,其实是在延续执念;那位渔夫倒酒赎罪,看似在消业,实则是让愧疚更深地扎根;那个疯僧以为疯癫是放下,却是另一种执着。"
无尘浑身一震。十年来看到的一切景象,在这一刻突然串联起来。
明澈继续说:"阿赖耶识就像那口古井。人们总以为通过持戒、禅定就能将浑浊的水过滤干净。却不知道,越是用力过滤,污浊就沉得越深。表面的清净,不过是暂时的假相。"
"那该如何是好?"无尘急切地问。
"你还记得那位老修行者吗?他每天苦行,却放不下那把断剑。不是他修行不够,而是他越想忘记,那段记忆就扎得越深。这就是阿赖耶识的特性——你越想改变它,它的根就扎得越牢。"
明澈指着远处的云海:"你看这些云,有人想抓住它们,有人想驱散它们。但云自有聚散,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阿赖耶识也是如此,它不是用蛮力就能转化的。"
无尘若有所悟:"是不是像那口古井,不去刻意搅动,浑浊自然会沉淀?"
"这只是第一层。真正的关键在于,人们总是把阿赖耶识当作敌人,想要改造它、净化它、转化它。却不知道,正是这种对抗的心态,让转化变得如此困难。"
明澈站起身,看着漫天霞光:"阿赖耶识本来就是清净的,就像天空本来就是晴朗的。云的聚散不会影响天空的本质,念头的来去也不会改变心的本性。"
"所以,真正的转化不是改变,而是认识。不是对抗,而是接纳。当你不再试图改变阿赖耶识,而是完全地接纳它、了解它的时候,转化自然就发生了。"
这一刻,无尘感觉自己多年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原来,他们一直在走一条错误的路——越想转化,就越难转化;越想改变,就越难改变。
明澈继续开示:"那位老渔夫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用二十年的倒酒来赎罪。因为真正的忏悔不是惩罚自己,而是理解并接纳自己的过错,然后自然地改变。那个疯僧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用疯癫来掩饰内心的愧疚。"
"看看那些云,它们不执着于自己的形态,所以可以自由地变化。阿赖耶识也是如此,当你不再执着于改变它的时候,它反而会随着你的觉知自然转化。"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直指修行的核心。多少人穷尽一生,都在与自己的阿赖耶识对抗。他们以为持戒越严,修行越苦,转化就越快。却不知道,正是这种对抗的心态,让阿赖耶识变得更加顽固。

就像那口古井,如果你用力去搅动它,想要让它变清,反而会让污浊翻涌上来。但如果你只是静静地观察,让它自然沉淀,清净自然显现。
明澈说:"真正的修行不是改造自己,而是认识自己。当你完全地认识并接纳阿赖耶识的时候,它的转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就像阳光照到冰上,不需要用力,冰自然就会融化。"
听到这里,无尘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年来,那些看似精进的修行人反而没有真正的进步。因为他们都在用对抗的方式修行,越修越紧,越修越苦,最后把自己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
明澈最后说:"阿赖耶识难转的奥秘,不在于它有多深,而在于人心总想抓住什么、改变什么。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发现,转化原本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夜幕降临,山顶的云雾渐渐散去,露出一轮明月。无尘看着这轮明月,突然想通了一切。就像月亮不会因为云的聚散而改变,阿赖耶识也不会因为妄念的来去而失去它的本性。
四十年后,已经年迈的无尘来到秦岭山脉深处的古刹,见到了印明大师。他说出了这个困扰佛门千年的答案:"阿赖耶识最难转化,不是因为它的深浅,而是因为人心总在与自己对抗。真正的转化,是在完全的觉知和接纳中自然发生的。"
人们终于明白,阿赖耶识的转化,原本就像云开见月一般自然。只是人们常常被自己的执念遮蔽,看不见这个简单的道理。
人心本自清净,无需对抗,无需强求,这才是转化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