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吧 关注:10,357贴子:52,124
  • 12回复贴,共1

《伤寒论》阅读结果检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此条一下子就放出来三个方子!
不仅如此,三十条又解释了一遍证因治因,也顺带述说了另一种误治,又牵扯出了另一个方子阳旦汤……。
以两条条文来说明一种误治,全书绝无仅有!况且还都是字数为多的大条文!
那么请问:在“反与桂枝欲攻其表”之前,对于“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些证(集),恰当的正治方子是哪个?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7 14:21回复
    这个问题的正确解答,能够打破中医界对《伤寒论》理解上的【普遍性的常识错误】的【其中一个】!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7 14:3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时间太晚。算了,那就直接上结果吧:桂枝二越婢一汤。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3 22:54
      收起回复
        大家都知道:一条直线上定位只需要一个坐标参数,一个平面上定位就需要两个坐标参数,而空间的定位则需要三个坐标参数。
        而疾病的准确定位需要多少呢?出于医疗安全考虑的话,那自然就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所以中医就要求:四诊合参!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26 18:46
        回复
          运用《伤寒论》来辨证时,若病人是单纯的太阳伤寒、或太阳中风、或太阳温病,相对来说就比较好辨别,因为相关条文都罗列得比较详细。
          但要是【互有交叉】呢?那自然就会比较复杂了,比如这29条……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26 18:56
          回复
            医圣在本条罗列的“伤寒:……(六个证)”,若是思路仅仅只停留在单纯的太阳伤寒或太阳中风那个层面,那必然就会产生抵触:既然前提是“伤寒”,又怎么会有“自汗出”之证呢?或者说既然有“自汗出”之证,又怎么可能是“伤寒”呢?……
            这就是心里还没有【互有交叉的复杂性疾病】的预警性认知准备!
            前面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呢,与此相仿,都是相同的思考境界。
            所以,现实中的疾病是复杂的!……我们没能读懂或没有遇到,就不能去贸然说《伤寒论》的条文是错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26 19:28
            回复
              经过上面的啰哩啰嗦,大家若是都能提高到【疾病互有交叉】的思想高度,那么本条就会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综观六证及“伤寒”,这不就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条所总结的嘛。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26 20:05
              回复
                然后再回思检查一下方证对应、药证对应…………。
                这个思路、这个思考方向,自己【不能原生】出来倒不要紧,我们本来就是在学习仲景医圣的《伤寒论》啊:学习他的辨证思路,学习他的方证对应,学习他的药证对应!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26 20:1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最后再仿照禅语“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来总结一下我的感悟吧:
                  阅读《伤寒论》的三层境界:
                  初层:读证就是证;
                  中层:读证求病因;
                  高层:读证明(天)道(地)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26 20:23
                  回复
                    太阳伤寒能不能够有汗?………
                    这就是2楼提出的“能够打破中医界对伤寒论理解上的普遍性常识错误的其中一个”!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28 08:33
                    回复
                      【检测】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引导大家去重视原文的阅读和自己的明悟(当然了:初期读不懂,那就还是看注解吧)!
                      但是,注解书吧,毕竟经过了注释者的【翻译】,其中错误的多少,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注解者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3-29 09:49
                      收起回复
                        但是(再来一个哈),在仲景医圣之后一千八百年来的整个中医历史上,医术不低于仲圣之大医家,应该有之。但如他这般【理法方药有机圆融】并且能达“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之境界者:再无一人!
                        所以,一千八百年来,无一人能够【不出错误地全释】仲景医圣先师的《伤寒卒病论》!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3-29 10:09
                        回复
                          以前读到27条,看到曹颖甫曹老夫子把“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这句给【纠正】到“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句子前面,还觉得蛮合理的。
                          但是读出29条的【暗中呼应】后,才觉得曹老夫子也没读懂仲景医圣原文原序的深意,纠正得鲁莽了。…………………
                          这两条,多读读,你细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4-02 0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