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吧
关注: 2,126 贴子: 75,315

敬爱神仙缅怀大师

  • 目录:
  • 明星
  • 1
    咚咚锵 李遥岑   1954年,我看了中国京剧院杜近芳和叶盛兰主演的《柳荫记》,一下就被杜近芳秀美的扮相,甜脆的歌喉,动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迷住了。于是我成了中国京剧院一团的忠实观众,只要有杜近芳新排的戏,不但我自己去听,还买30张团体票(那时票价是1.20元一张,我每月工资90元,等于花去我收入的三分之一),送给医院的同事们。有的能收费,有的就白送了,因为我希望她们也能去欣赏杜近芳。朋友们笑我是义务宣传员和推销员
  • 1
    咚咚锵 松声   故武生之宗师杨小楼,在武生中可称绝无仅有人物。因为杨的唱、念别具韵味,虽说是俞派传人,而杨又兼其家门遗传,唱工清越,念白沉着,如《连环套》之黄天霸,俨然是武将身份,接旨见彭公之做派形容尽至,如实有其人。演剧表演可谓刻画入微,《战宛城》之张绣,闻兵卒抢去其婶与使女春梅,脸上有种惊愤神气。斥退家院,即拟前往曹营窥探动静,见门将言道:“丞相尚未起床”,已复知此中暗昧,立持镇静态度。求见后
  • 33

    广告
    02:12
  • 1
    蠖公  余叔岩年甫四十,即息影菊坛,舞台生活为期甚短,黄金时代不过十年,享名以后所演多习见之戏,予素嗜余戏,遇有较为冷僻者恒往观焉。
  • 1
    蒋锡武  早就听说石挥有一篇《与李少春谈戏》的文章,神往久久!只要想想,一个是“话剧皇帝”,一个是多才多艺的京剧艺术家,在一起“谈戏”,不用看就知道该有多么精彩。如今有幸读到了,果然是精彩纷呈。他们谈得很多,我的感受随之也很多,其实,这篇“谈戏”之文,不仅谈到了他们的多年演剧心得,而且深入到了余叔岩,更深入到了余的许多不同凡响之论。这里仅就余及余的某个方面谈点体会;因又联想到一点实际,正可结合起来说
  • 4
    石挥  这不是一篇谈什么戏剧艺术的理论文章,只是凭记忆所及录下一些私人闲谈的小事情,深望所谓剧运大仙们不太介意。  李少春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
  • 2
    王叔养  从清代到民国,堂会戏很是兴盛,除去皇宫里传差唱戏外,各王公大臣以及旧民国的军政官僚和富商财主等户,遇到生日、满月、结婚的时候,经常约戏班到家里或饭庄子演堂会戏,藉以助兴。
  • 2
    李少春  我们应当感谢日本歌舞伎剧团给我们安排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戏剧,使我们了解了日本歌舞伎的风格。我虽然只看到了这三个节目——《劝进帐》,《口吃的又平》(《倾城返魂香》),《双蝶道成寺》,可是我已经觉察到日本的歌舞伎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在我写这篇短文之前,我诚恳地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再看到一些精彩的节目,使我们能够进行更多的学习。
  • 1
    京剧晚安 1950年6月,李少春率先同叶盛章参加国营剧团,将自己挑班的“起社”,同叶盛章创建的“金升社”并入新中国实验京剧团。1951年,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他任京剧实验工作团第三团团长。1955年1月,中国京剧院(国家京剧院前身)成立,他任一团团长,此后便形成了以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为领衔主演的表演艺术家群体。1958年春, 李少春大师又完成了一个空前杰作, 在短暂的时间里他极成功地上演了现代京剧“
  • 33

    广告
    02:06
  • 1
    寻找李少春 你要颠覆一个GJ吗?最好的办法就是挑唆和支持他的臣民造反。对付叶盛兰的办法就是叫富连成科班的成员和叶氏家族的亲友反水背叛。
  • 1
    潘伯鹰  吾友张君伯驹,以贵公子为名下士,掉鞅词坛,回翔艺苑者,且四十年。生平真赏有在,取径绝高,即之温然,吉人辞寡。近岁尤罕交游,豹雾自隐,长居故都,间一南下,亦惟知交数人与相过从而已。日者,伯驹忽复与谢稚柳居士相过寒斋,偕饮市楼。因观其行笈宋人书画。
  • 2
    吴晓铃  许多戏曲演员到了后台,扮好了戏,在出场之前,常常是习惯地要喊上几声,听听嗓子在家不在家。内行把这种办法说得很有风趣:“试试哨儿灵不灵。”据我看来,这种办法很好,有道理,合乎科学。这正如同工人在开始操作之前要进行对于机器或工具的检查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避免临时发生故障,措手不及。
  • 2
    韩希白  经常有人提出:南派京剧或称海派京剧为什么到4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更大的发展,或者说是进入衰落时期呢?这里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历史学上的专用名词一一“停滞”,“停滞”可以理解为缓慢发展和渐趋衰微。
  • 1
    松原刚 丛林春/译  我在北京、天津和上海访问了几所戏剧院校。他们并不认为“京剧”带有封建色彩而加以否定,相反,却把它当作民族遗产的瑰宝而加以维护和继承,对这种旺盛的精神面貌我很受感动。在北京,我重新认真地参观了中国戏曲学院的课堂。我明白了,戏曲学院原来就是京剧大学。
  • 3
    张延华 观众对中国京剧院最大的希望和要求,就是多演戏、演好戏,让那些在观众印象中已经已翘熟悉了的演员多和我们见面。
  • 7

    广告
    02:00
  • 2
    哈杀黄  名须生余叔岩于月之六日续弦,在平同兴堂举行婚礼。不佞前往典贺,爰将其堂中花花絮絮,未见于日报者,写实《北画》。  叔岩久未出台,外间于其一切,言人人殊。叔岩是日二时莅止,着蓝单衫、青马褂,架茶色眼镜,面虽清矍,而神采奕奕,喜气洋洋,形成贺客视线集中点。
  • 2
    孙家斌  本文想就一些人指责“京剧的唱念听不懂”,主张把京剧的唱念改成“京字京音”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 2
    朱家溍  多少年来,报刊上常常有些“梨园轶事”、“梨园掌故”一类的小品文,甚至更早一些,清代末年文人的笔记一类的书上也有谈戏的文字,所叙述的故事固然有属实的,但其中不少似是而非,或张冠李戴,甚而至于无中生有,这些文字都是辗转误传而来。
  • 0
    新早安京剧 票房弊病:四字经 【注意:是有的,不是全部】 1.总想多唱,不看时空。不顾他人,过瘾就行。没完没了,夜半歌声。 2.声称没空,来去匆匆。来了就唱,不听不等。没空莫来,无需犯众。 3.别人唱时,他不消停。废话连篇,声如洪钟。本无教养,缺少德行。 4.尖团不分,字辙不清。板眼不准,内涵不明。哭戏笑唱,令人心痛。 5.唱的不对,反赖琴声。胡搅蛮缠,歪理据争。铁嘴钢牙,死不认同。 6.声称行内,乾旦坤生。自吹自擂,顶高
  • 1
    翁偶虹  余叔岩从学谭而自创余派,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旧时学艺有“偷艺”之说。余叔岩为学得谭鑫培的艺术,每逢老谭演出,常自杂于三五友好内,窃而学之。众人各抱一角,或记谭氏唱腔,或记谭氏念白,或记身段神气,或记场上部位,归来互相印证,再聆再记,务求其全。同时吊嗓练功,不遗余力,终至创立了余派艺术。  余腔并非标新立异。它是在谭腔大成的基础上,殚心竭思,掘奥发隐,使声腔音韵进一步达到了高度醇美的结晶
  • 1
    倚虹阁主 余叔岩生前只收两弟子,一为李少春、一为孟小冬,少春之余派作风,则不如小冬之精纯,缘小冬之艺,多由叔岩亲为指点,少春则不然,投入余门墙后,仅有《战太平》《定军山》等靠把戏经叔岩略为拆改,故演来大都离开余派旨。
  • 24

    广告
    01:54
  • 1
    王瑶卿  朱先生复昌得沈容圃所画之京伶十三绝小像,先外祖郝君兰田是其中之一也。朱先生询先外祖生平于瑶卿兄弟。瑶卿及弟凤卿,其生也晚,皆不逮事先外祖,顾尝闻先父耀庭君,先母郝太君,述先外祖逸事,因略知其梗概焉。  先父母之言曰,先外舅先父郝君兰田,安徽人也,生于清宣宗道光庚辰岁,以家故,入某科班习为伶,初习老生,当是时,徽地盛行《祭风台》,与京师三庆部所演者,穿插不大相侔,而今日京伶擅长之《借东风》,
  • 1
    李少春  猴年谈猴戏,为应景之作,《立言》编者嘱我猴年元旦日一谈猴戏,原因是我在舞台为演猴人物,演猴者在猴年谈猴戏,较有趣味,固是一番美意,遵命只好一谈,不过所谈均为我本身演猴戏之事,其他不敢道及。  
  • 6
    望昔阁主  近天接到燕京老友的来信,内称谭小培、谭富英在广德楼合演《群英会》,观者踊跃,售出十一成,真可谓戏捧伶,伶捧戏。  小培在是剧中饰前部孔明装傻愚弄鲁肃之态度,及富英之鲁肃忠厚呆板,父子玩笑令人棒腹,后部父子所饰恰相反,由周瑜坐帐起,至草船借箭、火烧箭船止,全剧演出十足二小时,我看了,所以在这里谈谈父子的同行同台。
  • 1
    沈正元   古时帐中宴会,率皆舞剑助兴,寒光霜影,备尽英侠气概,即吾人读阅史书,每至此处,亦未尝不生景仰肃穆之心。《群英会》一剧,扮周瑜者,例在与蒋干饮酒间有舞剑一场,近二三十年,梨园对于此举已不见有,盖小生中能具英凛气概者不可得也。以余所知,昔日穷生之杰才,厥属陆杏林。玩笑多才之小生,则为赵仙舫,至于朱素云,则秀媚中不失英俊气,孙菊仙最钦仰朱伶技艺(曾组云仙班于沪上),金仲仁则满身富贵气,不失为
  • 1
    少若  谭五(小培)为老谭哲嗣,因天赋关系,艺不能出神入化,然于目下老伶凋谢中,小培允称凌霜雪之松柏。余最嘉其长处,即在一生守绳墨,不作“创作”家。
  • 2
    翁偶虹: 风萧萧 昔人称杨小楼为宗师,小楼之艺在武生中,故可称宗师者。杨殁无人敢应斯名,实则今有一老,应尊此称而无人高呼焉。其人为谁?即在“中国”佐梅出演之萧长华也。
  • 13

    广告
    01:48
  • 1
    王永运   卓越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往往有一种征服观众的“魔力”,他独具的精湛技艺,能一下子扣住观众的心灵,虽经悠长的岁月,仍使人们印象清晰而鲜明,难以磨灭。这就是永恒的艺术魅力。杨小楼之于我,正是如此。
  • 1
    迟金声   说起“念白”,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千斤念白四两唱”的老话,可见念白的重要。可是我们有些青年演员往往不重视念白,念白也念得不得法。演唱从来都很讲究发音位置,依我看念白也首先应该研究这一点。很多演员念白不经久,声音发横,缺乏力度,不中听,问题即在此。关于念白的发音位置,老话讲:“要提着念。”细细琢磨这句话,再细细感受的演唱,我们就会察觉到,它和今天声乐理论上讲的“高位置控制”很相似,是科学的
  • 1
    张北江  冯叔鸾早年文章喜讥讽,好谩骂,著有《啸虹轩剧评》,对于伶人均贬多而奖少,以视今日评剧家之善颂善祷,实有天壤之判。独于梅兰芳大加青睐、爱护,惟恐不周,其捧也,无微不至。  乃兄小隐,时方尊谭,且以“尊谭”二字署其斋名,因此伶界前后两大王,一生(鑫培)一旦(兰芳)之故。兄弟互为文章,刊诸《晶报》,各走极端,哗然交哄。虽曰各为其主,不惜大义灭亲,然而忠于伶官,事出捧角,当时士夫不无微词,朋辈为之
  • 3
    何金海 建国以来,短短八年,无论在各方面都取得光辉的成就,京剧艺术也不例外,这是历代所没有过的。事实有目共睹,连帝国主义者也不能否认这些事实,这完全是dang的领导和友好国家的帮助和全国人民在dang的教育下发挥高度创造性积极性的劳动结果。过去我们艺人绝大多数是在沦陷区和国统区,曾有爱国之心未能发挥,过去无多贡献,而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我们就应当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应该的。将来享受
  • 4
    周信芳  我有空的时候喜欢买点书,然而没有勇气称之为业余爱好。因为照我的理解,对某样事情的感情到了爱好的程度,便不简单,含有钻研的意味了。我爱好京戏,也钻研京戏,这我是敢于承认的。但是买书,虽然也有不少年的历史,却始终徘徊门外,未窥堂奥。我演戏了,朋友们愿意来做座上客,对我指教一番,我是竭诚欢迎的。假若有谁要来参观我的“藏书”,就无异是在开我的玩笑。我这一点小小的积聚怎么好见人呢?说得圆滑一些,比
  • 3
    寻找李少春 的确,李少春先生并不是神仙,然而,无论台上台下他都给人超凡脱俗,高深莫测的印象。论年龄,谭富英先生长他14岁,却诚心诚意地要其子元寿拜他为师;马连良校长长他19岁,有一天,他演出时发现竟没有一个学生来看戏,自然很不快,后知道学生都去看李少春的演出,便高兴地说:"对,是应该多看看少春的戏。"他年纪轻,资历浅,何以如此服众呢?因为他确实高人一筹。从李少春对其子宝春的教诲中即可见一斑。与许多从艺
  • 10

    广告
    01:42
  • 4
    京剧晚安 李少春大师的《大雪飘》唱的太有味道了,无人能敌,这种潇洒飘逸,风流倜傥,英雄豪迈的气质就无人能及。更难得是,这段唱腔如此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却又让人回味无穷!李先生凭一曲“大雪飘”雄压百代,唱出了主人公悲凉无奈,英雄穷途末路,使无数人身同感受。李神仙饰演的林冲一腔一调令人销魂,一招一式叫人折服,真的是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1
    张古愚  我对学习京剧流派,有两点意见:一是不要以末为本,二是不要认铁为金。
  • 3
    作者:徐慕云、黄家衡 “倒字”与“飘音’是唱京戏吐字不正,发音不准的一种缺点。平常我们对于“倒字飘音”虽然是在一句话中说出,其实它是两回事。我们现在就先谈谈“倒字”。
  • 1
    寻找李少春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1月17日,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麒派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麒研会)在京成立,麒研会旨在推动麒派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将麒派艺术发扬光大。陈少云、裴咏杰、李莉、赵秀君、郭德纲、王志刚、陶阳等共同出席并见证。 当日,麒派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祝贺演出新闻发布会在此举行。关于这个委员会,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份名单——会长:郭德纲;秘书长:周侗、栾云平;艺术顾问:陈少云、裴
  • 2
    靖宇   伶人演剧,并非一人充当主角,而能应付全剧,设无良好配角,亦必为剧中减色,故配角在剧中亦有其相当重要。通常称配角,不论生旦净丑均名为“里子”,近来多指充配角中之生末而言。如《珠帘寨》中之程敬思,《探母》中之杨延昭是也。故此篇亦只谈“生”饰之“里子”。
    小花猫 4-9
  • 1
    郁文 谭富英   现代之须生首席也,既承家学,复有美质,其所以能红绝一时者,余意有四:1、嗓音清亮、甜润,戏剧一道,本为传声色之艺,“乐取悦耳” 则人尽同情,如唱角嗓音暗哑,虽字正腔圆,亦不能得人好评。2、扮相清秀潇洒,凡唱角将上场而未唱之先,使人注意者,即为扮相,富英雍容儒雅,修短适中,其受人欢迎者必矣。3、做工循规蹈矩,凡生角做戏,宜有含蓄,有时因身分关系,只可点到为止,使观众意会即可,如某某等之演《
  • 42

    广告
    01:36
  • 2
    景孤血  近聆《打金砖》此一剧中,萃有二十八宿,悉露面于台上,每人插一小旗,如梁山泊开山时之泊号,计为:  “亢金龙吴汉”、“牛金牛祭遵”、“娄金狗刘隆”、“鬼金羊王霸”、“角木蛟邓禹”、“斗木朱”、“井木犴铫期”、“箕水豹冯异”、“璧水㺄臧宫”、“参水猿杜茂”、“轸水蚓刘植”、“尾火虎岑彭”、“室火猪耿纯”、“觜火猴傅俊”、“翼火蛇邳彤”、“氐土貉贾复”、“女土蝠景丹”、“胃土雉马成”、“柳土獐任
  • 1
    齐如山、  中国四千余年以来自秦朝统一文字后,而语言总未统一,此为吾民族一大缺点。欲统一语言,以藉戏剧为最近,欲藉戏剧统一语言,尤以中州韵为事半功倍。中国戏剧,大致各省用各省之土语,如河北省老梆子、哈哈腔等,多河北土音,河南吼腔,多河南土音,山东土梆子,多山东省土音,山陕土梆子,多山陕土音,湖北之汉调,多湖北土音;上海之滩簧,多上海土音,以至四川,云南等省,无不皆然,惟昆曲则用中州韵,何为中州韵?
  • 1
    新早安京剧 在谈到京剧的音乐时,常常要提到几个京剧界常用的词汇“板眼”、“上板”、“紧打”、“散唱”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涉及京剧音乐的节拍的问题。在这一讲里就谈谈有关京剧的板眼与节拍:
  • 1
    黄裳  “叫好”在南方曰“喝彩”,或者也是所谓“雅言”乎?这是一种捧场必备的手段。如果角色登台,无人叫好的话,则没有苗头,难为其为名伶了。  
  • 1
    大郎  去年登台之前,翼华告我:抖袖之后,一定要将袖子翻起,不能双袖下垂,便唱起来。
  • 0
    转载 吕铭康工作室 张荣奎(1885年12月30日—1947年2月24日),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京剧文武老生,教师。原籍苏州,生于北京。他是胡琴圣手孙佐臣之婿。其父张文亮是早年入京的徽班演员,后定居京城。 幼入北京小天仙科班,学文武老生,拜师杨隆寿,也受到贾丽川的指导。出科后曾辅佐谭鑫培、杨小楼等。20年代曾在上海天蟾舞台和大舞台长期演出,能戏百出,期间亦曾去南通伶工学社任教。1927年秋受天津永兴洋行买办叶庸方之邀,担任叶庸方的私
  • 31

    广告
    01:30
  • 1
    张古愚 咚咚锵   关羽戏亦称老爷戏。   北京老爷戏只知程长庚演过,其徒汪桂芬也能演《战长沙》与《华容道》。学汪的王凤卿也演过这两出老爷戏,都是朱砂揉脸。
  • 1
    吴小如   《北京晚报》1981年6月10日第四版有一篇报道,提到《文昭关》是“余派”名剧。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 2
    奚中路 我最初与厉慧良先生见面是在1982年,当时厉先生带团到石家庄演出。由于我父亲跟先生学过《钟馗嫁妹》,还帮先生写过剧本《甲午海战》,“文革”前就有很多的接触,所以厉先生到石家庄演出,父亲必然要去探望,这样父亲就带我一起去了。当时我们在宿舍看见了厉先生,因为当时先生刚出狱不久,就带着团队到石家庄演出,彼此都是劫后余生,所以父亲和先生见面,都非常地激动。厉先生当时说:“向老万学习!”怹指的是向李万春先
  • 1
    翁偶虹  《野猪林》的故事,最早演于昆曲的《宝剑记》和《灵宝刀》,京剧第一个排出《野猪林》的是李少春之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演于第二本《水泊梁山》中(第一本《水泊梁山》是《九纹龙》)。李桂春自饰林冲,赵如泉饰鲁智深。为了迎合观众看连台本戏的胃口,在野猪林一场出现野猪——鲁智深预藏林中,把一只卧睡的野猪误认为石,坐而小憩,惊醒野猪,趵起而扑,人兽相斗——虽是一场精彩的舞蹈,但却想入非非了。
  • 0
    寻找李少春 最新消息,据当事人透露,去年11月官宣再婚的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马派传人杜某,今日已与第二任妻子,国家京剧院三团演员,京剧演员郭某珠,正式离婚并领取离婚证,距离结婚时间仅五个月。 据本刊独家获悉,生于1963年的京剧演员杜某,与生于1989年的郭某珠,2024年11月结婚领证当日即分居,随即由杜某朋友圈及短视频平台官宣其再度结婚。官宣当日即因社会各方面评论不良,最终删除一切官宣信息。 具体离婚原因目前尚待当事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春迷

目录: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