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影随行吧 关注:199贴子:1,105

回复:问道烟霞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有讨论,为什么目的修道?
计划中的目的和欲望的目的是不同的练功,当然有个机划,准备向哪个目标前进。或治什么病,这个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和实际条件调整的。
欲望的目的,就是我们修道的根本缘由吧?为何要修道?这个往往有个懵懂到清晰的过程,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吧?
就我现在而言,是内心的自由与归属感,心灵挣脱枷锁,越来越明澈的感觉,身心合一的微醺,漫漫道途,莫名其妙的的吸引着我。


89楼2012-12-19 19:42
回复
    一方面,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不满意,懈怠心消退得很慢,就像从泥泞里拔出双腿,泥泞的吸附力很大。
    现在尽量每天打坐两个小时以上,在加动功。
    此外,入静的感觉就像找开关。
    好像在黑暗中摸索电灯开关的感觉,那些根器好的可能一下就找到了,我则是摸索很久。。。。。。。
    开关打开以前的状态可以用语言表达,如恬静。开关打开后真正的入静,却无法表达。
    像是心静和气足到了一个共振点,这就是气功师常说的传说中的功态吧?开始是偶尔进去,现在频繁进出。进去后,因故要出来会很费劲。前进吧,问霞!突破顽空与散乱。
    


    90楼2013-01-10 21: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嘻嘻。。。。。。。。。。。
      觉得刚开始杂念像大人,入静的心像小孩或者婴儿。
      大人一个拨浪鼓或一个棒棒糖,就把小朋友骗走了。
      但是俗话说,愁养不愁长。不知不觉中,小朋友长大了,入静的心变成有主见的大人,而杂念呢?变成啰啰嗦嗦的怪蜀黍,翻来覆去老三样,一点意思都没有。忽悠谁啦哈!
      所以,杂念神马的,这时很轻松的,一抹就抹去了。坚持,来一次抹一次,就像擦挡风玻璃似得。几次后,就进入很好的状态。天地一片清明。光感也来了。有时身心整个儿定住,等等。。。。。。。


      91楼2013-01-17 21:42
      收起回复
        平时生活工作中最稳定的是恬然忘忧
        仿佛胸中涌出的甘泉
        如果说城市就像一个灵性的沙漠,这甘泉就是在滋润着我的身心。
        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停留时间越来越悠长。
        繁忙的工作生活事物中,依旧携一袖悠然的情怀。
        纵然洞彻世间一切真理,也不如此刻,一杯清茶入口,恍惚回到童年。


        92楼2013-01-20 20:31
        回复
          平时的另一种情况是肚脐后微微跳动,心就自然的落下去,只是这种状态,会有酸酥麻等感觉在肚脐后涌动,影响工作,会让人很想打坐,但是外部条件往往不允许。
          以前是个内向的宝宝,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怎么会和人交流。
          现在,即使和不投机的人在一起。心中清清凉凉的,好像有一种自然的智慧流淌,随意的交谈着,不急不缓,毫不费力。然后,宾主尽欢。


          93楼2013-01-20 21:34
          回复
            因为根器差,有好多年都是若存若亡的练静功,每天半小时,有时还断更,不过好歹是一直坚持着。
            直到。。。。多年以后,忽然开窍了一样的,开始进步了。
            现在属于一个正常的气功修炼者,每天一般是打坐两三个小时吧,尽量加动功睡功或站桩。
            由于打坐需要一大块整段的时间,有时实在抽不出来,就做动功和睡功,只是那样会不舒服,如果两天如此会难受,三天。。。。。。难以忍受。
            看到大道自然这个词,忽然想到,我们在网上,怎么个大道自然法呢?
            我觉得,网络,就是写字交流的地方。就是我们没机心的随缘聊聊,所修所证也好,家长里短也好,世界大事也好,或者灌灌水更好。。。。。。原本就是自然。
            就我来说,心性好写字,就干脆在这发挥自己之性情。把平时不能和同事亲朋分享的心得说道说道,亦一乐事也。


            94楼2013-01-21 19:57
            收起回复
              遇到电信做广告撒赠品,得了几串念珠,没事就玩玩,觉得这样很有派头。
              不过现在,掐几圈,就会进入一种类似一念不生的状态。世事如风,心湖却平静明澈。很奇怪的感觉,一边做事一边平静着,外事是气体,内心是液体。
              小孩不听话时,掐几圈,就像关机重启,火气全消。
              不止是掐念珠,自从上次散步中突然静住后,平时生活工作中,经常有动中静的状态出现。世界越来越奇妙了。


              95楼2013-01-27 19:59
              回复

                所谓佛道同归
                一般都把“归”理解为未来,因为未来可以一样,所以现在更可以一样。
                挺拗口的,不知表达的清楚不?
                NO!
                这归不就在俺们的脚下么?
                源于同一个清静的源头,一个没有佛道之别的先天元神,这是根,是归。我才不会为未来遥远的事物闲扯淡瞎操心,往生虹化或飞升是不是去同一个地方,关我这小小慕道者何事?我关心的是现在,如果共通,就在现在当下去发现。
                当有了元神和佛性的区别,就已经在不归路上。
                大路千条
                奈何要走这不归路。。。。。。。。。。。。。。
                所有的路源于一个起点,流淌着共通的血脉和核心,能明白共通的道理,是为理悟。
                所有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坚持走下去,贯彻到底,名为实修。
                这么说吧,我觉得,佛道面对修行之路的基本态度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做到以同样的态度面对不同的道路。这样的人,能真心承认道路的不同。尊重不同的道路。而不是生搬硬套,强求一致。
                由根而生
                枝条千万
                各有所长
                各有各缘
                所谓互参,是在自己实修体悟的基础上,汲取各家对自己有益的营养。
                并没有啥,长处短处的概念。
                有区别心,这就像看山看水,区别得自然而然。
                没有区别心,因为没想过,谁长谁短。
                只是放松自然的走着自己的道路


                96楼2013-01-27 1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