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5,524贴子:14,638,518

回复:【天风环佩】追忆先生—《溪山琴况文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溪山前辈的文每次读都颇有感慨。


IP属地:湖南143楼2014-05-07 14:05
收起回复
    我可以拿镇楼图当签名档么?


    144楼2014-05-07 16:25
    收起回复
      顶,希望大家都能 理智,多学习


      145楼2014-05-07 20:55
      回复
        奈何卿年华烟去,留稚子徘徊无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14-05-07 21:05
        回复
          支持,老吧主的逝去实在太可惜,天妒英才么?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8楼2014-05-08 22:11
          回复
            七、国家级公祭操作方案
            以下提出五场国家公祭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方案,此方案有待不断完善和调整细化。
            (一)、天地自然祭
            时间:每年冬至日
            公祭地点:北京天坛
            组织方:中国国家公祭公益基金会
            主祭人:中国国家公祭主祭人
            公共服务提供方:北京市政府
            主祭:昊天上帝(即“天”)
            配祀:地、日、月、星辰、五岳、四海等
            祭器玉帛牲牢笾豆之实:在明礼基础上简化。
            主祭人祭服:衮冕
            建议参礼公众各着传统民族服饰。如汉族穿汉服(宜玄端、深衣等礼服),少数民族穿各自民族服装。
            仪程(在明礼基础上简化)
            ①、斋戒
            ②、省牲器
            ③、有司陈设
            ④、迎神,燔柴再拜
            ⑤、奠玉帛
            ⑥、进俎
            ⑦、三献
            ⑧、饮福受胙
            ⑨、彻豆
            ⑩、送神
            ⑾、望燎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53楼2014-05-10 21:22
            回复
              八、一般公祭(非国家级公祭)的组织原则 除了上述五种国家级公祭以外,现有所有的公祭活动皆归入此类。首先,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应对全国现有公祭活动进行全面清理,取消明显缺乏价值的公祭活动。 建议一般公祭的组织原则为:
              ①、前述七条公祭通用原则。
              ②、由非政府的、公益性的专门民间机构组织。这一机构应是专业研究公祭对象文化,从事相
              关文化促进事业有突出贡献的权威机构。
              ③、公选主祭人。主祭人应该是对相关文化有深厚感情和造诣,在该领域德高望重,有重大贡献的人士。
              ④、海内外捐款作为公祭资金主要来源。
              ⑤、公祭地的地方政府不直接参与公祭活动,只提供外围的公共服务支持。
              ⑥、公祭仪程应有历史依据,采用传统祭法,加以适当调整。
              ⑦、一般公祭的规模应小于国祭,参礼人数(含表演者)一般应在千人以内,最多不超过两千人,负责公共服务的警察、消防等人数在300人以内。

              会弹古琴的汉子最赞啦~女同袍们给你们发福利咯~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56楼2014-05-10 21:26
              回复
                赞个,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14-05-10 21:33
                回复
                  么么哒。。。来逛逛留脚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14-05-12 13:28
                  收起回复
                    赞!顶!我看了六七个小时才看了一半T_T不知道多久才看完。不知道你们看过没.带基友@YUN水月 @小葫芦笛 晴晴老婆~


                    来自手机贴吧159楼2014-05-12 22:19
                    收起回复
                      楼楼来更新啦啦啦,近期体育、实验、微机、口语考试都要开始了,今天更完可能要好久才会再更,如果其他亲也有文集可以接楼楼的帖更,但不要发重复哦,按着时间顺序发,谢谢!
                      同时也谢谢照片里的各位同袍提供美图!
                      关于公祭祭典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些公祭祭典名目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方案认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和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法规规定,传统祭典的保存,依据传统祭典而进行谨慎调整的祭礼形态(而非鸣炮、献花篮、穿西装三鞠躬等做法),更符合非物质遗产“忠实保存”和“活态传承保护”的精神。
                      九、特定少数民族的民族性公祭
                      许多少数民族同胞有本民族特有的公祭,如壮族公祭壮族始祖布洛陀、瑶族公祭瑶族始祖盘王等。这些公祭活动,已经成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应继续依法保护这些文化形态的传承,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同胞民族公祭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华夏祭礼复兴之“公祭”方案完)


                      160楼2014-05-14 13:57
                      回复
                        世界各民族的成人礼丰富多彩,形式殊异。它是一个人类个体完成“幼年走向成年”过程的社会性确认仪式,正如有人所说,成人礼“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通过简单或者复杂的仪节,成人社会对一个刚刚越过成年门槛的孩子的成人资格、能力进行检验和确认,由此,一个新的成人即获得社会性的认可,获得各种成人权利,承担起各种成人义务。
                        有学者将世界各地的成人礼按礼仪形式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1、标志型——以某种物化或在身体上留下痕迹作标志的“成人礼”仪式。比如在世界许多民族中仍然存在的染齿、文身,古吴越在额头纹刺,高山族也是纹额。
                        2、拔除·毁伤型——早期女子初潮后立即实行隔离、破身等仪式,现在则有“割礼”等遗存。菩托库多人在下唇和耳轮上塞进巨大的栓子,爱斯基摩人的男子则在下唇中两口角所穿的孔中塞进骨片、象牙、石子、木片等物。澳大利亚土著也有以在鼻子中穿进木条、骨片作为成人标志等。
                        3、考验型——通过各种磨难来考验参加“成人礼”者的仪式。如拔牙、凿齿、烟熏、鞭打、割痕等。瑶族男孩长到十五六岁,即要举行“度戒”成人礼,接受诸如“上刀山”、“过火炼”、“睡阴床”、“跳云台”等近十种危险考验,就是一种典型的考验型成人礼。火地岛的锡克兰人也是以带着面具的“魔鬼”对参加“成人礼”者进行恐吓。潘格威人则用毒蚂蚁叮咬和有毒植物扎刺等方式来考验参加成人礼者。
                        4、装饰型——在成人时进行某种点缀装饰以象征成人的仪式。如汉民族的冠礼、笄礼。裕固族的“帐房戴头”等。
                        5、象征型——以替代物或某种仪式来表达成人的“成人礼”型式,其目的是通过物化或仪式,象征性地表示成人。如纳西族等民族中实行的“穿裙礼”、“穿裤礼”,彝族的“换裙”礼,南美亚马逊亚瓜人的“流头礼”。

                        (哈哈哈穿着直裾健步如飞打电话的汉子,好嗨皮的感觉哦)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63楼2014-05-14 14:02
                        回复
                          当然,很多成人礼仪都有多种型态的混合和交融,难以进行绝对的区分。如汉族的冠礼,既有装饰、标志的涵义,也是一种仪式性的象征。
                          为什么汉民族会选择冠笄之礼作为民族成人礼仪的样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华夏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早已越过了蛮荒的文明星火阶段,汉民族极重身体肤发的完整,认为它们“受之父母、不得毁伤”,所以,拔除、毁伤型的成人礼仪在华夏民族文化中没有存在的土壤。考验型的成人礼仪,对于在自然条件低下而又艰苦、危险的环境中生存的原始氏族来说,非常必要,而汉民族居于中原之地,已创造出了稳定丰臾的农耕生活形态,自然也不适合举行“过关斩将”式的危险的考验仪式。汉民族选择了将成人社会最核心的要素:华(衣冠)与夏(礼仪)投射于将要成人的孩童身上,汉民族的成人礼,可谓“‘华夏’启蒙之礼”、“‘华夏’教育之礼”。通过独特的加冠、加笄的仪式,给初成的成人上了一堂“华夏之义”的文化教育课。
                          成人之礼,实际上是成人社会给予新的成年成员的礼物。有什么可以给他们?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回答。对于华夏民族来说,“衣冠”与“礼仪”是最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也是民族所能给予孩童的最重的礼物。仪式之前,孩童无须束发、未有首服、不着礼衣,天真烂漫也无须行礼,然而经过了庄重的占卜祭告,确定了仪式时间,经过庄严肃穆的整套礼仪之后,孩童束发加冠、着华夏礼服,行止仪节皆要遵从华夏文化规范,华夏民族对于新的华夏成员给予了庄重的文化接纳。
                          故此,作为衣冠上国与礼仪之邦的华夏民族,选择了将“衣”与“冠”,“礼”与“仪”作为我们民族的成人仪式,这就是“冠礼”与“笄礼”。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64楼2014-05-14 14:03
                          回复
                            虽不明,暂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8楼2014-05-15 14:00
                            收起回复
                              在此拜读老吧主文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9楼2014-05-15 17: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