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0日漏签0天
路家庄吧 关注:598贴子:2,36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38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路家庄吧
>0< 加载中...

转贴:太极四年行天下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作者:练太极拳的狮子
来源:杨式太极拳吧
我用三年多时间,练出了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练得出的东西,只是因为我找到了练出功夫的高效方法,利用这个太极拳吧,我慢慢分享给大家。
我的方法比较适合成年人。初学太极拳的,学了数年没有感觉,不出功夫的,可以试试,不过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行。在我看来,如果您能练到我每项训练的指标值,应该功夫出来了。
对于自认为已经出功夫的,请您绕道,我不喜欢抬杠,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不认为我的训练方式是唯一出功夫的训练方式,所以请不要用您的训练内容来考校我、质疑我。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来看看《董英杰先生太极拳经验谈》里这一条:“或云练太极拳后,不可举重物,不可用蛮力,此则未必尽然,未学太极拳,一身笨力,全体紧张,既学太极拳,全体松软,筋畅气通,务必练去全身紧张,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因松软之后,笨力变为真劲矣。昔人谓笨力称之曰膂力,其力在肩膂之间也。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也。故笨力为本钱,松软是用法,用得其法,小本钱可做大事业,不得其法,本钱虽大,事业无成也,故得太极拳真理以后,举重摔角,拍球赛跑,随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依编者愚见,各种运动,不如多打几趟拳。 ”说得够清楚了吧?为了生活,打铁的、拉纤的,一身蛮力,没关系,照样可以练太极拳,但作为一项训练,举重摔角、拍球赛跑,还是免了吧,“不如多打几趟拳”。


2025-05-10 05:42:19
广告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三位老师姓吴,吴文鑫,场子在杨浦公园里一个靠边不起眼的地方。当吴老师跟我一搭手,我脑子里立刻闪现了杨澄甫宗师的那段文字:“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这是我第一次在推手中有这种感觉。
原来世上真有这种东西啊!
那天回家,虽然两臂酸得连开车握方向盘都难,但心里那个高兴啊,就像海盗觅到宝藏了一样。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现在的理解,掤劲就是顶,如果你只会用肩、手臂的力量往前扛住对方,那就只能称呼为顶;如果你不需要肩、手臂的力量,能把脚底的反弹力量调到接触点上阻止住对方,那就可以叫掤,这个力量在身体的输送过程中,会在各关节、肌肉消耗,消耗得越少,掤劲越大。绝大部分成年人,身体各关节部位已经不在最合理位置,关节已经开始僵硬,一遇外力,肌肉又自然摒紧,所以推手时只能用肩臂之力扛着,那就只能叫顶。传统的推手训练方法一开始是可以用力的,这有好处,好处是,练不出高深功夫的话,至少能学会擒拿、摔跤。但有坏处,坏处是,很多人可能会顶一辈子而找不到真正的掤劲。现代社会,学会擒拿、摔跤其实也有用处,可以去做城管。
还有一种对掤劲的理解,认为身体结构摆对了,能在静态扛住对方的力就是掤劲。所以训练时,会把学员各个部位摆到位,一试,很灵,推不动、也拉不动,据说是有根了。小的我也会玩这一招,跟我一位好朋友学的。这种训练方法以易太极为典型。后来小的我发现,用这种训练方法也是有机会练出高功夫的,不过估计几率不高,能比0高一点,为什么,我以后探讨拳架时再谈。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再来给掤劲一个我的定义:掤劲就是调整身体,把接触点所受之力,放到脚底,得到从脚底反作用力回到接触点的能力。对的,掤劲并不是一种什么力啊、劲啊的,它是一种能力。接触点受到的力只能传到肩部,肩部跟对方顶抗了,推手时你的肩部就会酸痛;接触点受到的力只能传到腰部,腰部跟来力顶抗了,推手时腰部就会酸痛。关于局部肌肉为什么酸痛,我就不多解释了,毕竟这不是在上运动生理课,大家只要知道是这样就可以了。
当你有能力把来力传导到通过胯部到达大腿(这里的胯部指骨盆中国传统里腰胯概念是模糊的),神奇开始出现了,这时候推手时对方就觉得你力量很大,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么!大家可以试一下,在一个坡道上往上推一个车,没有坡道就在家里推一下墙,放松两臂,腰部不要顶,哪里在出力?一般人这个时候就是大腿在出力了。如果你能自如地将接触点的受力传导到大腿,同时大腿出现抵抗之力回到接触点,恭喜你!刚整之劲开始出现了。这就是柳印虎的理解。刚整之劲容易吗?容易那再试一下用刚整之劲摸一摸蚊帐,这不是我出的题哦,是孙禄堂前辈出的。
郝月如、杨澄甫前辈是这个东东吗?我认为还不是。还要怎么样?继续往下传导,过膝关节、过踝关节,目标:脚底。
好了,不说遥远的事情了,掤劲作为一种能力,怎么训练,大家跟据我上面的解释自己先思考一下,我以后再谈。其实,不管我说的对不对,只要我的说法能引起您的思考,我觉得我就没白说。
有朋友要求我说说为什么大家练不出来,答案很简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练得不对。这也不是我说的,是李雅轩前辈说的。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那怎样才能练对呢?我再摘录《董英杰先生太极拳之经验谈》第二条、第三条:(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讥,故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能如何,但勤能补拙。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46楼
不知道读我帖子的朋友有没有练拳之前先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练完有什么感觉的话也可以分享一下。
我来说说搂膝拗步怎么练。如果可以,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腰椎到尾椎有过骨折、大病初愈的病人,对,就是苏师傅那时候的状态。说不定还被医生恐吓过:小心别再弄坏了!这个时候搂膝拗步怎么打?是不是时时刻刻关注着曾经骨折的部位,小心翼翼不敢让那个地方受力?好,刻刻留意在腰隙!至于怎么样才能不让这个部位受力,大家先自己找找,我在拳架篇中会提到。两腿怎样走?是不是战战兢兢不敢用力?对!放松两条腿,特别是支撑腿要放松。
有人告诉过我们要放松两条腿吗?有!杨澄甫宗师在其《太极拳练习谈》中说:“ 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起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这里的“强”应该是“犟”字,说白话一点:肌肉不要摒。
董英杰前辈提到的神到、意到、形到,如果你能够按我说的这样打搂膝拗步,就做到了神到、形到。那意到呢?神到、形到是修理自己,意到就是用来修理别人了,自己没修理好是没法修理别人的。我在后面会提到意到的训练方法,现在大家还是先修理自己吧。
有位朋友,昨天回我的帖子,问到练拳自然放松的问题。我在这里顺便提醒一下,放松没错,自然其实容易误解。要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用力,习惯成自然,你平时都感觉不到,所以哦,如果按我推荐的训练方法,练拳之初,可能一点都不自然哦,而且还放松不轻松呢。有思想准备的朋友接着往下看,没思想准备的朋友就当故事看。
对了,这里再额外提一下《太极拳十要》。我学拳之初,学的是正宗嫡传,《十要》我是很当回事情的,练拳至今,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十要基本都是功夫出来之后的体验或表现,习拳之初,真不必太当回事,还是先想想怎么放松两条腿吧。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昨天我的帖子发出后,没什么反响。不知道是我说的东西跟大家所知反差太大,大家有点懵,还是大家都在练搂膝拗步呢?我这个搂膝拗步的重点在于您得全神贯注在自己的腰椎、骨盆以及两条腿。
如果觉得太难,我再给大家降低点难度,把两条胳膊放下来,就那么两边垂着,对!练拗步不搂膝。反正郑曼青前辈说过:太极不用手,用手非太极。我们练的时候先把手扔一边,步子练好再说,走这个步子的时候,还是要小心,别再弄断腰椎啊!


2025-05-10 05:36:19
广告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知道大家过年几天有没有练拳,练拳前有没有试着走走我说的拗步不搂膝。其实这个动作有另外一个名称:猫步。这个步子我在傅清泉老师拳馆里学拳的时候就学过,刚开始的几堂课,每次上课伊始就走这个步子。不过在那里,这个步子走时两手是叉腰的,显得很有精气神。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初练这个步子的时候,双手不要叉腰,自然下垂着。大家可以体验一下,一旦双手叉腰,很容易肩膀抬起来,胸廓上升。这和太极拳要求相去太远。当然,如果您功夫上身了,叉腰也不会抬肩挺胸,现在我们还是把双手放下来的好。
为了尽可能放松腰部和两条腿,步子也不可能迈得很大,那就小一点,小到什么程度?小到差不多像正常走路就行了。对于没很大用处又很费时间的动作,也要去掉,去掉什么?去掉撇脚、转身动作。只要两脚对于正前方各撇开15度左右,一路走去就是。像正常走路,不是正常走路哦!步子里还是要有搂膝拗步里弓步、重心转移动作的。这个步子有个名称,叫邓氏猫步。这里就要提到我的第三位老师,邓老师。
练邓氏猫步的重点是什么,重点是放松腰和两条腿,怎么放松我后面还会讲,大家先按照自己是个骨折初愈的病人的状态来找找感觉是没错的。我推手是坚持尽可能不用力、尽可能松着腿的,所以我开始跟人推手时就一个字:输。在我练拳三年,其实踏上正确练习道路也就两年的时间,那些练拳6、7年的已经拿我没办法了,而且对方一进攻就失势走人。我想掤住对方,对方就进不来。我知道:我的路走对了。
贴吧里有很多有功夫的老师,如果您能够行拳、推手时松着腿,我们以后还是可以继续讨论下去的。如果您两条腿还没松掉,请您不必再指点我了,我们练的不是同一样东西。我练的是真正的太极拳,内家功夫。如果您以为炮捶软着打就是太极拳,那您也太逗了!
很多拳友喜欢讨论什么是内家、什么是外家,我下一帖也来凑这个热闹。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估计大家看我码字都当故事看了,也没什么人说说是否走了邓氏猫步,走了有什么感觉。以后我就管这个叫猫步了,传统的猫步效率不高,也不容易走对,我后来就没有走过。有不少介绍猫步的视频,走的都是传统的走法,我没有见过走对的。如果大家看见走对的,别忘了推荐给我。
大家都不说,只好我来忽悠。记得那是在10年11月吧,我把猫步琢磨停当,就准备实施。说是琢磨,因为我当时也是按照文字的描述练的,从来没看过视频。其实即使看见视频也得琢磨,远远看去,就一个人怪模怪样地走路,能看出什么啊!虽说当时我家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园,但毕竟脸皮薄,怕人笑话。我斟酌再三,还是选择了一个月黑风不高的夜晚,乘大伙都在吃晚饭,独自去公园了。当时是想找一套夜行衣的,没有。好在平时练拳穿的都是很土的黑色亚麻裤子,再穿一件深色上衣,也就权当夜行衣了。
我本来想先走个300步,结果走了300步以后,回过身,看看回家的路,有点舍不得。反正都这样走过来了,就这样走回去吧。第一次就走了600步,花了2小时45分钟。当时并没有特别累的感觉,只是有点怪怪的,因为有些地方有点酸酸的,而平时这些地方并不会酸酸的。邓老师说过:八卦步100圈相当于800步猫步,100圈是健身的量,200圈才算练武。好在我小学算术成绩好,200/100×800=1600(步)。我天性愚钝,所以相信一句话:勤能补拙。怎么也得1800步才好。1800步走了一个多月。
曾经看到严翰秀写的傅宗文前辈谈太极拳练法中写道:傅钟文先生说,练武是一件苦差事,至于苦到什么程度,他说:“练拳练到坐下不想起来,起来不想坐下,全身像上刑一样难受,必须练到这种程度。”
练武苦不苦,我以后再说。不过我估计老前辈的这句话没什么人真体验过。老前辈习武时间太长,把练功时的感觉都混在一起了。“练拳练到坐下不想起来,起来不想坐下”是我走猫步一个月内就体验到了,那不是肌肉的酸痛,那是因为站起来和坐下的过程中,胯根部酸痛难忍,而在坐着或者站着走路时,根本不难受。现在回想起来,那可能就是中年练拳,效率太高的好处。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种特殊的酸痛也就持续一周不到就过去了,大腿根部这里明显地松掉一点,一个地方松一点,立刻带来大腿肌肉重新调整,接着就是大腿肌肉酸1、2天。当时,快则2、3天,慢则一周,围绕胯这里各个关节轮流酸痛,关节酸痛完就是肌肉需要重新调整引起的酸痛。实际情况我不知道,因为没有X光片前后对照,但感觉上,就是胯这里一点一点松开来了。跟朋友推手时,朋友会惊叹一下:你怎么可以退这么深!
我基本上读过南怀瑾老先生所有的书,甚至还有幸在他生前在太湖大学堂见过他本人。他说过很多话,我基本上都记不住。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他说:功夫,就是正确的方法加时间。我把早期练功体验分享出来,是希望大家不要真把我说的当故事看。如果真当故事看,这一段就算励志篇了。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而太极拳要改造的就是人本身,它把不合理的姿态、动作,通过训练,变得越来越合理。盗用道家一句神叨叨的话,就是:返先天。是这样吗?我不确定。我只知道,有没有太极功夫,你打一段拳我就知道。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谦虚宁静(1级) 271楼
选一段阿邓老师的关于猫步的说法,大家分享一下,再结合狮子老师所讲的练法,大家好好地理解理解,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
“有博友问及猫步的事情,问我的猫步是不是跟杨式太极拳的猫步一样。这问的有水平。
我的猫步不同于杨式太极拳的猫步。
我走的是高架猫步,只要求尾闾中正,象坐在凳上一样,几节腰椎要竖直。
当尾闾完全中正的时候,你的步子不可能迈的大。
量好一段距离,如果你正常走步是一百步时,走猫步大概要一百五十步。当然随着功夫的增加,步子会会慢慢的放大。我最初从我住的楼道里走时,从这边走到那边是一百三十步,现在只有一百步了。
我们平常走路是跌倒法,靠一点惯性,脚向前迈时,带着重心,如果有人下个跘,肯定会摔倒。(跌倒法的名字是个美国的科学家起的,但我没看过他的著作)
而我的猫步是平面法,向前迈步时不带身体的重心,如有人下跘,不会摔倒,我的虚腿可以随时撤回。
杨式太极拳的猫步落脚后要转脚,然后上步。我的猫步不转脚,跟平常走路一样。
虚实一定要分清,杨式太极讲三七。我的是零和十。
最初虚脚要从实脚脚踝处迈出,你看董虎岭的拳架就明白了。
熟练后,这顺序也可以省了,就象走路一样。郑曼青的拳架和褚桂庭就是如此。”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们再来说说猫步。终于有一位朋友问了个问题:腰怎么松?大家想过这个问题吗?是不是大家都觉得这个不是问题?《十要》里面就有松腰嘛!但到底怎么松呢?我们思考过吗?我今天先讲一种方法,四个字:尾闾正中。又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词。那怎么做到尾闾正中呢?在杨家各位前辈的文字里有,不过这里说到了李老师,我们还是来看看武式拳郝月如前辈是怎么说的:“何谓尾闾正中?曰: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正中。”大家走猫步的时候把这个要求加进去吧。不过我事先声明:腰不是一天松得下来的,松下来以后看到别人走路觉得别扭不要怪我哦。


2025-05-10 05:30:19
广告
  • 我爱路家庄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李老师十七岁学拳,跟的又是名师,所以从来不知道膝盖疼这种事。我可是40岁学拳,膝盖疼是一定会碰到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告诉大家,成年人学拳可以看看我的经验。根据我的经验,膝盖痛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动作不对,在实腿转脚时,膝盖和脚尖没有保持同步,时间一长,磨坏了。这种情况只要时时膝盖和脚尖保持同一方向,在身法正确的情况下,应该可以避免。当然了,最好的就是我推荐的猫步,那一路走下去是不转脚的,要少吃很多苦头啊!
第二种情况是胯将要松的那前一两天,膝盖会明显不舒服,应该是这个时候力都吃在膝盖了,不过只要胯一松,膝盖立刻轻松。胯是一点一点松的,所以膝盖是要不舒服好几次的。这种情况更简单,只要把架子提高,或者练习量减小,一两天后就进入另外一个天地了。
膝盖是要一定保护的,把自己改造成刀锋战士也是迫不得已。当然,最重要是因为不认识我啊!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38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路家庄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