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锹天堂吧 关注:9,158贴子:40,884
  • 3回复贴,共1

武士之虫——追溯兜虫的命名根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说兜虫是台湾翻译过来的名字,而台湾的名字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日本玩兜虫最早么,这倒也不稀奇。兜虫的拉丁学名为Dynastini,严格上讲是鞘翅目,金龟子科的一个亚科,通常叫做兜虫亚科,总共有六个属。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2-07 19:37回复
    那问题就来了。
    为何日本人不叫鞘翅虫,不叫金龟虫,偏偏叫“兜虫”?有好事者一查,答案很明显么,日人也很崇洋媚外么,不然就不会自称“东洋”了。英文中说这类虫子叫做“dorbeetle”据说是嗡嗡叫的虫子的意思。(苍蝇不也嗡嗡叫?蚊子不也问问叫?)所以日人就直接音译过来叫做“兜虫”了。不过好像中国人直接音译还比较接近点,dor和兜只差了点发音的口型而已。而日文“兜虫”明明读作“カブトむしkabutomushi”么。日本人英文发音差了点,距离有点远。不满意。
    想起来,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日人其实是以汉唐以降,南宋卫王跳海之前的中华文化正统继承者自居的。这个“兜虫”的名字还是可以做点文章的。
    兜者,兜帽也。几千年前,中国就称呼武士头顶上的头盔叫做“兜”了。秦汉以前称为“胄”,秦汉以后称为“首铠”、“兜鍪”、“兜牟”。具体而言,“兜鍪”指的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头盔,形制较方而短,有用铁片铸成,也有用厚革作的,表面安上铁片,有护耳,较胄轻便灵活,便于作战。《东观汉记马武传》:“身披兜鍪铠甲,持戟奔击”,《夷坚丙志 牛疫鬼》:“见北夫数百辈,皆披五花甲,着红兜鍪,突而入”中间的兜鍪就是说这个头盔呢!连鲁迅同志也写过“虽兜鍪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
    所以,在中国文化里“兜鍪”,特别是汉唐到宋代,就是指的头盔二字。明代后更多称作“胄”。“兜鍪”,金属质感,坚硬。深谙中华文化的日本就直接拿来用,头盔就称作“兜”。从大铠开始,到腹卷,到中下级的胴丸,到近现代的当世具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头盔。日文就叫做“カブトkabuto”。而对应的汉字可以是“胄”、也可以是“兜”、也可以是“钵”。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2-07 19:4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因此,在日本这个崇尚菊与刀的国度,刚刚开始玩赏大兜虫(大型金龟子科甲虫)的时候,大兜虫那威风凛凛的外在观感,立时就让人想起了武士的威仪,武士的甲胄。而兜虫的观赏性又往往在于头角、胸角的变化。因此,日人把武士的头盔“兜”在命名这类甲虫是顺利成章,也是非常贴切,非常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事情。
      靓丽威仪的武士甲胄、威武靓丽的诸大兜虫。不光光是嗡嗡叫的“dorbeetle”,而是从东亚千年历史中走来的武士之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2-07 19:43
      回复
        订正:经虫友指点,文中出现几处错误,特此更正。
        金龟子科应该是金龟总科,Dynastini应该是Dynastinae。
        行文太快,又不是专业科班出身,文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尤其对甲虫生物学的名称知识考证不足,除以上两处错误以外入还有其他错误欢迎虫友赐教指正。
        玩虫玩着玩着有时就想多了,随手记下来发个贴供大家消遣消遣,仅此而已 喜欢就点个赞吧,也算对我辛苦打字的鼓励。
        顺便申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2-07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