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与方法
1.1 中草药试验材料
挑选具有杀灭鱼鳃上寄生指环虫几种中草药:黄柏、茯苓、百部、苦参、苦楝、贯众、青蒿、槟榔,单独粉碎成末,以20:20:12:15:5:8:12:8的比例混合。将复方进行煎熬,得到不同浓度的复方合剂。材料来源见表1。

1.2 指环虫试验材料
挑选患有指环虫病的规格一致(90±5.0g)的锦鲤80尾。鉴别特征为:镜检病鱼鳃上有指环虫虫体,鳃丝肿胀,鳃盖张开,鳃全部或局部呈苍白色,鳃丝通常为暗灰色,有时病鱼急剧侧游。大量寄生时,病鱼鳃盖难以闭合,体色变黑,离群缓慢独游,不摄食,逐步瘦弱而死亡。材料收集于信阳南湾渔场。
1.3 实验方法
分组:分4组,每组20尾。设5mg/L、8mg/L和10mg/L的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
药液煎煮过程:黄柏、茯苓、百部、苦参、苦楝、贯众、青蒿、槟榔单独粉碎成末,以20:20:12:15:5:8:12:8的比例混合组成复方,分别取10mg、16mg、20mg复方中草药放入2L开水中,浸泡l0~15h,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加热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至剩余0.5L,备用。
试验条件:在每个水族箱(3750px×1250px×2000px)中加入同理制备的复方中药,再加入充分曝气的自来水,分别调整至5mg/L、8mg/L和10mg/L的浓度组,控制水温25℃左右,pH值7.0~7.5。搅拌均匀后在每个缸中投入感染有指环虫的锦鲤20尾。试验6h、12h、24h、1w后分别取活鱼左边第一片鳃上鳃丝,制成玻片,显微镜下观察指环虫的存活情况,并做好记录。
1.4 计算公式
杀虫率=(对照组的指环虫平均数量-试验组的指环虫平均数量)/对照组的指环虫平均数量×100%。
死亡率=(放鱼的数量-镜验时的鱼存活数量)/投放的鱼数量×100%。
2 结果
肉眼观察中草药浸泡效果,锦鲤在5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后,对指环虫的杀灭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太明显,6h后,鳃瓣仍然有一大部分呈灰白色。在8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6h后,可见部分虫体从鳃丝脱落,虫体死亡迅速;24h后,鳃丝上已见不到虫体;3~7d内,浸浴的鱼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在10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对指环虫的杀灭效果十分明显。未用中草药合剂浸泡的对照组,6h后,大部分鱼开始乱窜,呼吸频率明显加快;12h后,3尾鱼死亡,镜检鳃丝出血,布满白色群体,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逐渐增大,鳃全部或局部呈苍白色,鳃丝通常为暗灰色;有时病鱼急剧侧游,大量寄生时,病鱼鳃盖难以闭合,体色变黑,离群缓慢独游,不摄食,逐步瘦弱而死亡。一周后仅有6尾存活,死亡70%。死亡率见表2。
镜下观察中草药浸泡效果,在载玻片上滴洒5mg/L、8mg/L、10mg/L的药液,从感染指环虫的锦鲤鱼体上分离到虫体,用吸管将虫体吸至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的变化。浓度为5mg/L的药液对指环虫的作用比较弱,6h后,发现有较少的死亡虫体,虫体活力减弱不明显。在浓度为8mg/L的药液中的虫体,2h后挤成一团。4h后,显微镜下虫体结构模糊。6h后,虫体结构完全被破坏,细胞质流出并凝固。在浓度为10mg/L的药液中的虫体,2h后虫体结构完全被破坏,细胞质流出并凝固。杀虫率见表3。

3 讨论
中草药类鱼药往往由多种成分和种类配合而成,其药效表现为多种成分融合后的综合作用。中草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成分多样。研究表明:中草药不但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挥发油、苷类、有机酸、鞣质、多糖、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和一些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而且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油脂、植物色素等营养物质。这些成分可以促进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蛋白质、酶的合成,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应坚持“科学配方,对症下药,规范应用”原则,对因病原生物而致病的,也要分清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或真菌类或寄生虫类,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对症治疗。
本试验所用复方中草药是选用针对驱虫和杀菌效果好并具有多种活性物质的中草药,其中百部、苦参、苦楝、贯众、青蒿、槟榔具有较强的抗寄生蠕虫作用;苦楝具有收敛止血、止泻、抗菌的作用,此外,也可作生物碱的解毒剂;黄柏、茯苓可以燥湿清热、抑菌解毒。这些中草药配伍科学,并且试验结果证实对锦鲤观赏鱼指环虫病防治效果明显。
采用8mg/L的中草药合剂浸泡,可有效杀灭指环虫并且不会对锦鲤产生毒害作用。10mg/L的中草药合剂虽然可杀灭指环虫,但对锦鲤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使锦鲤的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在鱼病防治上,传统杀虫药物如敌百虫、硫酸铜等经反复试验,对指环虫防治效果虽然不错,但是具有毒副作用。采用中草药,不仅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不易产生耐药性,且成本低、效果好、无残毒。
目前中草药作为渔药,还处于摸索阶段,对有的药物,其有效成份难以确认,治病的药理尚不十分清楚,使用的剂量没有严格的标准。在实际配伍中,一定要避免相恶、相反,以免两种药物合用后降低原有作用丧失药效,甚至产生毒性,要充分利用相须、相使、相制的关系,使组合方剂中各味药物取长补短,互相协同,提高疗效。应加强对渔用中草药药效、药理的基础研究,制定产品标准和剂量标准,使相关的生产、监察部门有章可循。注意用药对象,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对于不同的鱼类或鱼类不同的养殖周期,用药有时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