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吧 关注:678,598贴子:6,962,062

转 对《饥荒》这款游戏的评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由游戏记者:托马斯之颅,首发于游戏葡萄 | 有判断有前瞻的游戏行业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22 08:58回复
    二楼自己的。楼主是从《知乎》上看到的这篇评论文章,觉得写的非常好,很有深度,因此特来跟大家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22 09:01
    收起回复
      一 我觉得饥荒不只是一个小型的休闲游戏,它有着许多生存大作难以企及的深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22 09:03
      回复
        两年前,PC上,我的Wilson曾经存活了几百天。
        他能通过放风筝和轮流压制的技巧,无伤摧毁一个两层的蛛巢;也能让猪人、鱼人和牦牛互相残杀,自己渔翁得利,在三只鸡蛋上跳舞。他铸就了石头砌成的高墙,开垦了成片的农场、移植了草地和果树,铺上了奢华的地毯,还养了狸猫、高脚鸟和乌鸦作为宠物。基地当中,武器、防具和工具填满了几个箱子,灯火熠熠生辉,还有好多复活祭坛:“逝者不死,必将再起,其势愈烈。”
        但他从没笑过。
        “生命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很明显,在这片没有社会的旷野,Wilson找不到可以彰显自我的缘由。他或许曾欣喜于火堆旁小高脚鸟的诞生;雪夜中,他的心或许也曾为瑟瑟发抖,簇拥在火堆旁边称他为“Friend”的猪人柔软,可前者长大后会无情地与之为敌,后者则会在月圆之夜变成怪兽:饥荒世界中,一切都只是资源和风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永无止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22 09:04
        回复
          (猪人和Wilson一起在火旁取暖)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22 09:05
          回复
            和许多肩负伟大使命的游戏主角不同,Wilson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本身,一切看似宏伟的目标,其实只是为了在世界中继续存活而必要的方法。Wilson没有社交,他一直在为我一个人表演自己生存的方式,这种表演当然有人定胜天的志气,却也透露着一股宿命的悲哀。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为存在做了他所理解的注释。有两种方式能让自我实现存在意义的不朽:加法和减法。前者需要为自己贴上无数的标签;后者则需要明心见性,找到自我与他人间真正的差异。Wilson和大多数人一样,迷失在生存和欲望当中,只懂得加法的意义。他存在的方式,或许只是建造越来越庞大的基地,搜集越来越多的物品,然后修筑他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壁垒,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抵御死亡的入侵。在这一过程当中,他竭尽全力去表演和争取,却只能得到注定的结局。
            我们何其相似。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22 09:06
            收起回复
              二,饥荒为什么是款好游戏?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22 09:07
              回复
                二,1, 成熟的风格和思想内核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22 09:11
                回复
                  成熟的游戏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往往掺杂着制作人想表达出来的哲学主题,也决定了游戏的深度。
                  有人说,《饥荒》的美术风格之所以为人称道,是因为受到了蒂姆·伯顿黑色幽默审美的启发。在低亮度、浓重阴影和低饱和度的基调上,人物两头身的漫画画风不拘一格,和节奏明快的小调BGM一起,构成了一种荒诞与真实并存的风格。技术和魔法并存的设定也强化了这种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0-22 09:12
                  收起回复
                    (精神归零的主角被自己臆想出来的暗影怪兽杀死,一旁的科学仪器也被雷劈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22 09:13
                    收起回复
                      游戏的叙事一样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宏观而论,纵向的时间轴,抑或说四季的变化与昼夜的更替固然构成了最为稳定的时间维度。而在中观的冒险过程中,饥荒世界的背景也会通过一些道具甚至彩蛋展现出来:由机械守护的地毯,上面有着大理石雕塑和传送器零件,似乎是旧世先进文明的遗铎;随处可见的骷髅旁边,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资源甚至农地;森林中的墓碑中安放着谁的灵魂,又是经何人之手得以修建?种种细思极恐的细节,彼此并无直接的交互,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甚至在微观层面,每个人物在检查各种物品和进行各种动作时,也会说出不同的语句,这些碎片化的内容共同建构出了一个个彼此迥异的人物。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融合,既增添了叙事的深度和广度,又进一步渲染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氛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0-22 09:14
                      回复
                        (死去的前人留下了一根冰魔杖和一件保暖背心。周围的猎犬头骨仿佛述说着搏斗的痕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0-22 09:15
                        回复
                          (一封信,或能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0-22 09:16
                          收起回复
                            游戏一旦形成自己的美学和叙事风格,那便有了艺术的影子。倘若还能隐藏一些三观在其中,水平就更会达到新的高度。饥荒把“人都是要死的”观念发扬到了极致,主角容易死,经常死,一定会死,而且死了就啥都没了。作为典型的生存游戏,《饥荒》中的人物具备饱腹、生命和精神三项数值,任意一项跌落,主角就离死不远了。数值的跌落速度会越来越快,不定期前来袭击的猎犬也会越来越多。此外,黑夜、寒冷、火灾……种种条件一旦达成,主角也会迅速死亡。若没有复活祭坛,那一切都只能重头再来。而这种对意义虚无的怀疑和轮回式的宿命,正是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等待戈多》与《百年孤独》的思想内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0-22 09:16
                            收起回复
                              (开头动画中的穿越机器。Wilson的衣着和神态颇有上个世纪拉丁美洲的韵味,而拉美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之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0-22 0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