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吧 关注:17,049贴子:214,909

回复:莉莉学拳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能写出自己的经历,功德无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都是有心去改变自己的健康而慢慢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同道之人,只有能包容万象的人,才能寻证其道,与楼主共勉之!


72楼2016-08-12 16:42
收起回复
    楼主年纪轻轻,思维敏捷,言语利索,心思深沉细致,实为难得。我有时候感觉太极拳女的可能比男的学得快。没有用过大力气,整合起来容易,太极拳是一种体悟、脑悟的“东西”,更像是一种经验学科。分享的非常好,感谢楼主的经理和文采。


    IP属地:河北73楼2016-08-21 16:43
    回复
      查了下日期。从根据脊柱附近小肌肉调整到今天大概 2个月20天。脊背后面出现一条漂亮的沟。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成形了。脊椎也非常灵活。感觉身子轻松。很开心。


      74楼2016-08-21 19:12
      回复
        打过乒乓球就知道了,别看不起女选手,回过来的球超轻,一点都接不上力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6-08-24 22:08
        回复
          秋天了。脑袋变得硬圆。真的在变滚圆。而且最近偶尔有踢墙踹树的脑残冲动。作为一个女生有这种暗黑想法很无语。这些应该是人阳气增加反应。


          83楼2016-09-19 16:23
          收起回复
            今天去公园打拳。很老很老的老师傅。估计应该80了吧。很喜欢指点人。 然后正式开始打拳。感觉他有些斗拳的心思。吓得我赶紧装忘动作。打完立刻走人了。
            消遣的东西也能生出名利心。真怕他气出个好歹。
            所有内家拳。只要心有欲念。都不会入门。
            大家选师傅一定要注意师傅的气色。身材。 比如今天这个老爷爷好大的肿眼泡。这样的人绝对是不能跟的。 无论他架势多么花哨。嘴功多狠。 跟了不仅是浪费时间还会学错拳伤身体的。


            85楼2016-09-24 10:59
            收起回复
              9月后。我早起去公园习拳。如今快月底了。感觉跨根跟大腿似乎一体了。浑圆修长。不好表达。不是腿变胖。而是腿变实变美。 今人体质多上实下虚。太极拳可让我们上虚下实。
              我对教拳毫无兴趣。从前做助教时候。经常打师兄。 骨头错位。不打怎么迅速反应出来该调整呢? 我师兄以前是部队的老头了。很是喜爱这种直接挨打教学法。 事后给师兄解释这是为了他的骨头正位请他谅解。他不仅理解反而直接想出钱请我业余教他。立马回绝了。无意为师。
              昨日见一少年认真学拳。师傅就是嘴讲。光手上比划。就是不纠正他的脚。 脚不对。必伤膝盖。带着腰椎错筋。不要说劲气神三者传导了。能不练伤骨头就万幸了。 少年浓眉大眼。颇有天赋。眼生生要毁在这师傅手上。很是惋惜。
              所以我今天来发这个帖子。是希望初学拳友不要走弯路。 鉴别师傅窍门很简单: 不在于衣表。不在于嘴手。 能修你拳架。能先从重视你的脚。骨头。入手的才是你要跟的师傅。
              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我就没有。自己看了骨骼学解剖学。自己纠正架子。现在打拳感觉也不错。身体反馈也是走在正路上。


              87楼2016-09-26 11:24
              收起回复
                国庆长假。最近几天好好温习了拳。感觉体内有许多竖条气柱在努力变长。有些的气柱子长的很快能头到脚。有些很慢。 我不知道它们想干啥。但我从逻辑上思考。松沉静透必须有这个过程吧。


                88楼2016-10-06 11:09
                收起回复
                  你的悟性不错👍


                  来自iPhone客户端89楼2016-10-08 20:50
                  回复
                    南京天气从国庆就一直不好。 昨早才可以练拳。体会到了新的感觉。腰带着全身。没有头颈。没有脚跟膝盖。行拳只是只有后腰那一块。如裘皮大衣。提毛一抖。后腰一动。全身都动。四通八达。很是舒服。而且一呼一吸。 回到腰才从腰发出。 腰就像个好几层立交桥的感觉。意可以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小指头。小脚趾都有通路之感。 练完有体内热水澡之感。
                    练完又开始饭量大增+爱肉模式。
                    分享:习拳之人不要求快变化。 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顺其自然是最快的路。它通了。自然感觉就水到渠成。着急不过是妄念。 而且变化是多层次。 我以前也很注意腰椎缝隙。但那种灵活是表浅的。跟现在腹腔内感觉完全不同。 一点点变好。循序渐进。才是正道。


                    92楼2016-10-18 09:03
                    收起回复
                      尾闾,就是尾骨,小尾巴啦:









                      94楼2016-10-22 13:04
                      收起回复
                        @莉莉130612:其实我说;女性开胯比男性容易是有根据的,你不见10个女人有9个走路是甩屁股的,就是小女孩也有走路屁股一甩一甩的,左脚着力了屁股(文雅点叫臀部)往左边一送,右脚着力了往右边一送,只是幅度不同罢了。而男性5%有这种情况就很多了。不是我下作专看人家屁股,只是喜欢观察哦。
                        这左右甩动的动作决定了胯部的松紧啊!当然也有腰部,其实跨、腰就是一体的,一活均活,一僵均僵。一松均松,一紧均紧。
                        呵呵。。。谬论,见笑。


                        95楼2016-10-24 11:15
                        收起回复
                          我的学拳日记,(qxwang老王1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84076995


                          96楼2016-10-24 13:03
                          回复
                            今天周日去公园打拳。队伍自然增加人。 谢天谢地。中国人内向害羞不喜主动。我还是有清静的。加上模样太年轻。老人家们更不好意思开口。我只管好好打拳。 就是很遗憾他们即使跟着比划也模仿不来。 流动的内家拳无法抄袭模仿。所以那么多人玩长拳慢打也是为了大众能跟的来。
                            要记录的是。今天打拳三分钟后。心口窝一股气无法阻挡。从下往上冲。吐出两口痰饮。 那些小气柱有机会就像冲开病灶啥。不打针不吃药。就能这么排浊。太极拳真心好。


                            98楼2016-11-13 09:26
                            收起回复
                              嗯,说的很实在。楼主的无私分享让人佩服。我也是自己捏架子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16-11-18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