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标准的农历写法:1、双纪年:帝号纪年(嘉庆十年)+干支纪年(乙丑年);2、月不用干支(十二月);3、日用干支(乙未日)。这一天是立春,但不是乙丑年的立春而是下一年丙寅年立春。丙寅年立春跑到乙丑年,这不是传统历法中一个常见现象吗?怎么会误解成以立春为岁首呢?如果它以立春为一年的开始,就不应该写“嘉庆十年乙丑”,而应该写“嘉庆十一年丙寅”。如果以立春为岁首,就不存在羊年的立春跑到马年的现象。只有以正朔为岁首的农历,才存在这个现象。
5,有以立春为岁首的历法吗?
有没有一种历法把立春列为一年之首呢?有的。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曾经出现过纯阳历的历法,即由北宋著名学者沈括所创立的“十二气历”。十二气历根据太阳视运动来编制历法,完全不考虑月亮运动。它把一年分为12个月,参照节气定月:立春为1月1日,惊蛰为2月1日,……大寒为12月1日。月亮的朔(不可见)和望(满月)也在历法中标注,但只是一种附加信息,帮助人们预测潮汐。然而,沈括创立的这个十二气历并没有被皇家采纳。
除了沈括的十二气历之外,在中国历史上还实际存在着一种类似的“准历法”,这就是由命理家(算命先生)们在编写八字时采纳的特殊历法方案,现代有些人称之为“干支历”或“节气历”。命理学家算命首先要掌握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和时辰的天干和地支,所谓年柱(年干和年支)、月柱(月干和月支)、日柱(日干和日支)和时柱(时干和时支),一共是四柱八字。
命理家的年柱与农历的干支纪年不同。后者把正月初一定为一年之始,前者把立春定为一年之始。
命理家的月柱与农历的月份也不同。命理家的月份是按照类似十二气历那样的方式划分的,即按照节气不按朔望月来确定月干支,没有闰月。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同是,农历每年12个月,正好跟12地支相配,因此,并无设置天干的必要。命理家为了凑足八字,所以人为规定了月天干。由于存在闰月,农历里面被迫让闰月和头一个共享同一个干支,这样干支纪月实际上是不连续的,没有什么历法意义,因此,通常的农历纪月时只用数字,不用干支。
命理家的日柱与农历的干支纪日是一致的,只是起算时辰不尽相同。比如,立春日不是从子正(午夜12点)起算,而是从立春那一刻起算。农历规定一日由子正起算,而命理家往往从子初(午夜11点)起算。
命理家的时柱与农历的时辰不尽相同。一天12个时辰是人为划分的,目的就是跟12地支相配,因此时辰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