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31贴子:202,941

【游记】列四郡,据两关——河西走廊(2018年5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偶然的,看到有一个文博单位组织河西走廊的团,线路大致覆盖汉朝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和玉门关、阳关两关,近十年没跟过团的某只头脑一热就报了,接着就被西北地区360度都是地平线的开阔景观zheng服了。回到钢筋水泥丛林整理照片兼带整理思路,发贴在此,要是能给大家写文、做研究提供点参考将不胜荣幸。
以及,很久以前的习惯,首贴感谢百度。


IP属地:上海1楼2018-05-29 13:34回复
    黄河以西,两山夹峙,东起乌鞘岭,西至罗布泊,狭长平直,全长近一千公里,是为河西走廊。

    (西汉时期河西走廊,《中国历史地理图集》)

    (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以及列四郡、据两关壁画局部,甘肃省博物馆展厅布置)


    IP属地:上海8楼2018-05-31 22:38
    回复
      下面可能会有不少历史相关,虽然动员了我很有限的知识储备,也查核了部分资料,但是应该还会有偏差,有不对的请多多指教。
      首先,河西走廊降雨少、蒸发量大,要用水基本靠祁连山融雪,地表的江河湖泉也是靠雪水渗透形成。

      (兰新铁路张掖-西宁段的祁连山)
      其次,整个河西的水资源也不是均一的,从东到西,地表植物逐渐减少,在武威、张掖还能看到树、农田,到酒泉、敦煌就是戈壁、沙漠,汉玉门关外的古罗布泊根本寸草不生,不是土就是砂。
      再者,从时间维度看,河西的水资源在两千年里经历了逐渐减少的过程,有一个关于骆驼城的说法是,根据骆驼城中井深推测,当地的地下水位在最近一千年里面下降了三十米,考古报告没看到,不知道这个说法靠不靠谱。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河西走廊曾经水草丰茂,绿洲面积远比今天大得多,不然逐水草居的匈奴根本不会在这个地方发展出这么多人。
      今天贯通河西走廊的陆路基本是这几条:兰新铁路、312国道、连霍高速。
      看一下由东到西沿线的风景:

      (中国东部山地,植被把山体全部覆盖)

      (黄土高原,可以看到黄河从山地间穿过,这段已经接近兰州)



      (兰新铁路,兰州-张掖)

      (弱水支流,向北入居延,这个已经过张掖,进入酒泉境内)


      IP属地:上海9楼2018-05-31 23:50
      回复

        (连霍高速,酒泉风电基地)

        (河西走廊南侧是祁连山系,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一线,中间所夹的狭长堆积平原即河西走廊一马平川。
        上图是马鬃山,南北两山时有远近,但一路相伴)

        (连霍高速,马鬃山)


        (出敦煌市向西,戈壁和沙丘,白色的立桩标出了原先从敦煌出阳关的道路位置)

        (汉小方盘城,即玉门关外)

        (西出玉门关,古罗布泊地带雅丹地貌)


        IP属地:上海10楼2018-06-01 13:29
        回复
          先到达敦煌,然后从阳关、玉门关,一路向东走。
          玉门关
          河西走廊的诸多玉门关中,汉代建造的是最远的一座,位于走廊的最西端。班超所言“但愿生入玉门关”指的就是这座关隘。现在的玉门关景区门票包括小方盘城(即玉门关)、大方盘城(即河仓城)、敦煌汉长城(当谷燧一段)三个点。

          (玉门关游客中心展出的一个沙盘,当谷燧在小方盘城西约5公里,河仓城在小方盘城东15公里)
          四月底五月初的河西地区,日落要到晚上八点半左右了。所以当我们在下午六点多到达玉门关的时候,天空还很明亮,小方盘城城垣在斜阳中熠熠生辉。

          (小方盘城遗址)
          城开西、北两个门,道路从北墙外经过,通西域。障城东边有墙垣基址残留。西侧有东汉建造的南北向塞墙和烽燧向南连接阳关。北侧是西汉建造的东西向塞墙和烽燧,向西延伸。(所以游客中心那个沙盘在各构筑物距离、方位、障城开门方向等等细节上都做得不太准确)

          (障城东侧构筑物基址)

          (障城内,整座城是夯土版筑,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可以上到顶部)
          (障城北侧有一高台,向西望,可以看到洋水海子,还有难得的水草丰茂景象)


          IP属地:上海11楼2018-06-01 18:40
          回复
            敦煌境内西汉建造的塞墙的特别之处除历经两千年仍然坚硬异常之外,更在于墙体采用一层芦苇(植物茎秆)、一层砂石层叠夯筑而成。这种材质在历朝历代长城中非常少见,但是切实体现了汉塞因势利导、就地取材的原则,可以说在节省人力和时间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次团队没安排TT 只好拿车窗外一掠而过的汉代烽燧安慰一下自己。

            (从车速、时间和方向上判断,这个大概就是当谷燧)

            (这个大致是墩子湾墩,猜错勿怪)
            河西地区烽燧太多,打开地图,满眼都是叫什么什么墩的地方。


            IP属地:上海12楼2018-06-01 18:48
            回复
              下面贴一下玉门关游客中心展出的东西。

              (首先是游客中心的建筑设计超美的,线条很简洁,光影漂亮,跟环境很搭)





              (墙跟烽燧不是一体的,烽燧、障城、坞、堡之类的建筑位于塞墙内侧,这个在河西走廊的开阔地里是常见的形制,而且一说到汉长城也不一定非要有城墙,有时只是一道壕沟、有时是天然的山脊线在制高点点缀烽燧而已,跟一提到长城就会想到的明代长城,比如八达岭长城不一样)
              (八达岭没去过,找两张金山岭的对比一下。)



              IP属地:上海13楼2018-06-01 19:06
              回复
                阳关
                汉代防御工事在敦煌以西分为南北两支,北支出玉门关,南支出阳关,两关之间,以塞墙和烽燧相连,共同组成汉朝沟通西域的门户。阳关烽燧位于周边的至高点,在公路上就能望到。

                (从公路上看到的阳关烽燧,马队正向半山的瞭望点走去)
                阳关遗址博物馆里有一座沙盘做得挺精致,汉朝在河西走廊建立的城塞体系一目了然。再加上景区方在这里建一座送别亭、那里植一棵垂柳,又建起驿站蓄养骆驼、马匹,像模像样地很有一点边关的味道。

                (阳关烽燧)

                (阳关故址,面积非常大,直铺到视线尽头,相当壮观,只不过流沙壅塞地表啥也看不出来)

                (折柳相送)


                IP属地:上海14楼2018-06-01 19:13
                回复
                  阳关博物馆相关
                  阳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非常好,讲解清晰,说是不要拍照,但是大家还是忍不住盯住沙盘拍了几张的时候也没说什么。少少放两张。


                  (这块展板的编写人不会是卫大将军而且是陆卫青的粉丝吧,画风明显跟其他的将领不一样哦吼吼)


                  IP属地:上海15楼2018-06-01 19:23
                  回复
                    入阳关或玉门关,向东到达西千佛洞,这一处的佛窟最早的开凿年代早于莫高窟,曾经规模跟全盛期的莫高窟相当,但是现存不多了,归敦煌研究院管理。

                    (西千佛洞所在,种了不少树的地方,在下切的崖面上开凿洞窟)

                    (西千佛洞位于党河河谷地带)

                    (西千佛洞)

                    (这一带能有这么多树,大概是崖下有这条党河经过)


                    IP属地:上海16楼2018-06-02 20:31
                    回复
                      西千佛洞继续向东,路南面开始出现沙丘,一直绵延到敦煌市,也就是鸣沙山。敦煌市本身是一块绿洲,鸣沙山在她的南侧。在敦煌市东南,东西向延伸的是三危山,属祁连山支脉。与三危山隔河相望的是莫高窟。

                      (鸣沙山)

                      (鸣沙山景区的生意非常好,骆驼一长串地向鸣沙山顶进发,经常遭遇交通阻塞,照片左边绿色的部分就是敦煌市所在的敦煌绿洲)

                      (坐骆驼或者骑马我觉得还是在阳关比较随心所欲,鸣沙山这里太拥挤了,驼队几乎没什么停下来的时间让人能眺望一下景色、发发呆,都跟完成任务一样拉一圈结束)


                      (月牙泉,在鸣沙山里面)

                      (河西地区的地表水都是靠祁连山融雪渗透地层积聚起来,月牙泉也不例外,月牙泉周边大量用水,地下水位在近百年来下降很快,导致泉水一度干涸,现在主要是采取回灌的方式保持水位)


                      IP属地:上海17楼2018-06-02 20:51
                      回复
                        莫高窟沙尘滚滚的,要参观莫高窟需要事先到官网上预约时间,再根据预约到的时间段前往。不过,莫高窟的壁画色彩鲜明、构图宏大、人物形态生动、衣饰精细繁复;雕塑则惟妙惟肖,人体比例都根据不同视角,充分考虑到视觉差,进行了技术处理,并且,虽然都是泥塑,但肌骨、绢丝、金属的质感表现得相当准确,值得折腾一番前往一看。

                        (莫高窟是不是有扬沙)


                        (莫高窟前面有条非常宽阔的大河,目前枯水中)

                        (崖顶上某时期的残塔)

                        (登上莫高窟最高一层洞窟,对面褶皱很多的山就是三危山)

                        (本地植物青杨)

                        (这张可以看到建筑有木梁,木梁外用芦苇杆和泥沙混合抹一层,然后在用细沙浆抹一层,洞窟四壁基本就是这么抹平了然后开始作画的,塑像的构造基本也是这三个层次)


                        IP属地:上海18楼2018-06-02 21:14
                        回复
                          跟莫高窟隔着那条目前枯水状态的大河的三危山,历来就造了无数的供养塔和寺庙,非常漂亮。





                          (山顶的一座小庙,看上去是很古老的建筑形制了)

                          (另一座峰顶的寺庙,看上去形制更古老)


                          IP属地:上海19楼2018-06-02 21:20
                          回复
                            唐朝的时候,敦煌这里的行政建制叫“沙洲”,如今这个名字在市内的“沙洲夜市”上算是留了痕迹。紧邻沙洲的,它东边的邻居是“瓜州”,这个地名现在还在,叫瓜州县。大致在敦煌、瓜州连线中点的位置,紧邻三危山口,有一座汉代官驿,叫悬泉置,规模很大,出土了几万枚状态良好的汉代简牍,对于研究汉朝行政制度、风俗绝对很有帮助。

                            (沿路的汉代建筑遗构)

                            (这个大概是烽燧遗存的,站在悬泉置就能望到)

                            (褶皱很多、几乎寸草不生的三危山,以及山脚下的悬泉置,目前为了保护遗址以及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暂时都回填了)

                            (站在这个地方,真的能感到“一片孤城万仞山”)

                            (悬泉置似乎是只接待公务,跟几十年前的招待所似的,没有介绍信就进不去,因此就会出现商旅冒充公务人员或外宾到这里蹭吃蹭喝的情况)

                            (遗址似乎是要作为天山廊道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的。这个是开放后的示意图,整个遗址南靠大山,驿站的主体建筑跟山之间还有一道く字形的塞墙;北侧东西向官道从门前经过,向西直通敦煌。到时候应该会把遗留的墙基露出来给大家看)

                            (这个用黑色砂石覆盖起来的就是那道く形的塞墙,从塞墙可以上到山口,此处山口有水流冲击的痕迹,往山上不远处原有泉水,所以叫悬泉)

                            (一丛长在山口的假木贼,显示地下深处仍然有水。背后的山石色彩缤纷,细看红色、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等色彩一应俱全。西北矿藏丰富以前只不过是地理课本上的一个概念而已,真正到了这个地方,才算是体会到了。)


                            IP属地:上海20楼2018-06-02 21:56
                            收起回复
                              悬泉置除了发现一大堆简牍以外,还有最早能追溯到汉宣帝时代的书写纸张(上面有墨迹),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纸张。原件在博物馆里,遗址这里放了展板。

                              下面这个,据称是从倒塌的围墙废墟里挖出来拼起来的。一开始是被漂亮的隶书吸引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四时月令》,前有豳风七月,后有《四民月令》,不论什么时候,攻略这种东西都很受欢迎啊。后来回家对着照片仔细看一遍这个月令,看到“安汉公囗囗大傅大司马囗昧死言”这句……这个《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原来是王莽奏请的啊




                              IP属地:上海21楼2018-06-02 2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