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46贴子:412,725

回复:陆游其实不及元稹情深善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佬,我记得你关于陆游主战的主张有过一段评价,但现在好像找不到啦?“主战爱国、主和卖国”的论调大概就是从南宋开始真正深入人心的,但我认为到了晚清,这种观点本该有所改变了。这不是让人做投降派,更重要的是让统治者认清国家实力和国势走向以后做出理智的决定。中法战争的主和派认为中国既打不过法国、越南更不值得保护,主战派却拿出祖宗家法和道德大棒积极言战,结果甲申易枢让主和的实干洋务派失势,南洋水师也寄了。再往后的甲午战争、庚子国变还是没变这套活,更让中国万劫不复了。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普遍觉得敢打就能赢、就算爱国,至于什么代价,似乎动动嘴不上税,从来不在考虑范围内。这种情况绝不是中国所独有,可到底谁爱国、什么又是爱国,却是始终变化、模糊不清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3楼2024-07-22 12:21
回复
    这剧是不是丑化文官了?看你说的“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明文官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可是剧里那帮文官还有河南罢考生员我是真反感,有事说事别装逼。不就是官绅特权利益受到损失那点屁事么?可是他们却唱高调口口声声至圣先师给自己贴金,我就是看不惯他们装模作样的样子,文人为什么都是这种自命清高的德性?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样坦荡一点不行吗?那么装做什么?看到那个丑(呵呵)逼考生捧着孔子牌位的时候,装得我都想连孔子牌位都一脚踹过去。田文镜也是进士出身吧?怎么不像他们那么装?还有李绂,虽然科举舞弊坚持原则值得肯定,但是他迂腐守旧老顽固脾气又臭又硬,关键是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仅仅是政见不同,连一个晚生后辈刘墨林都容不下。正如剧里雍正说的那样,刘墨林仅仅替田文镜说了几句公道话,就遭到文官集体孤立党同伐异。要知道,雍正赐死李绂,刘墨林还替他向皇帝求情,虽然政见不同,刘墨林还是很尊敬这位前辈老师的。可是李绂呢?作为一个前辈老师,半点容人之量都没有,还在那里好像清高孤傲得不得了的样子拒绝刘墨林的送别酒,恐怕他们口口声声的至圣先师都不会如此气量狭小吧?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36楼2024-07-22 12:37
    回复
      回复“阿良良木翼”:
      我以前说过,陆游属于口头抗金派,平时把抗金、主战的口号喊得山响,韩侂胄真的被他们忽悠得去发动北伐战争,最后输个精光,韩侂胄本人也被砍掉脑袋,首级送到金国去谢罪。陆游等人不说给韩侂胄鸣冤叫屈,反倒一个个忙着划清界限,纷纷斥责韩侂胄为奸佞。这就一点也不好玩了。相比之下,辛弃疾作为山东忠义、归正人,他是真的跟金人打过。在韩侂胄得志的时候,也没盲目吹捧,在韩侂胄被砍头以后,也没说他什么坏话,底色是比陆游强很多。陆游的名声其实主要受益于他的文笔绝佳、能自吹、会营造人设,不论是陆游的抗金忠臣形象,还是“钟情前室”的痴情男形象,实际上都是一支笔塑造出来的。就如同陆游自诩对唐婉的深情,还不如赵士程,更不像元稹那么老实。另外,“主战爱国、主和卖国”,这个观念其实是形成和固化于明代,但依据却是南宋的战和之争。在南宋时期,煌蒂会因为战、和不同主张,一会儿褒岳飞、贬秦桧,一会儿褒秦桧、贬岳飞,秦桧身后追赠的王爵也是几夺几复。直到明代才彻底将秦桧钉死为卖国贼。这样明人也就把“主战爱国、主和卖国”这个观念固化下来。直到明末,明知道打不过强敌,也不敢正大光明地议和,导致腹背受敌、彻底覆灭。到清末类似的情况再次重演,甲午战争、庚子国变也都近似如此。


      IP属地:四川137楼2024-07-22 21:09
      回复
        回复“花开半夏”:
        文官相当于先秦时期的士。士是最低级的贵族,跟天子、大夫、诸侯最大的不同,就是士没有自己的封地,不能依靠领土过活,只能学得文武艺,通过效忠于天子、大夫、诸侯来谋求富贵。所谓“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讲的就是武士为封主当护卫,文士加班加点为封君出谋划策。到了后来的皇权时代,士人的晋身途径也就成了“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而优则仕”。如果没有一点本事,帝王凭什么雇佣你?凭什么给你官做?所以整体来看,文官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还是要高于宗室、外戚、宦官、酷吏之流的,因为人家就靠这个混饭吃。这当然不是说文官没自己的私利,没自己的阴暗面。只是说跟帝王、宗室、外戚、宦官、酷吏相比,各自的阴暗面不过是彼此彼此。相比之下,还是文官相对更守规矩一些,因为文官没有掀桌子的资本,除了身上有点文化、有点本事之外,啥都不是,煌蒂一把刀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他们杀个干净。如果是换了帝王、宗室、外戚、宦官、酷吏,大概率是吃相更难看。《雍正王朝》这个剧的倾向是帝王是好的、文官是坏的,这种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式的两极化思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蚊割遗风,让人不舒服。实际上,文官闹再凶,他们也都是煌蒂任命的。有时候他们跳出来闹,在煌蒂面前就跟撒娇哭闹差不多,虽然觉得心烦,但未必认为值得痛下杀手


        IP属地:四川138楼2024-07-22 21:39
        回复
          我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离谱,皇帝还怕几个生员罢考?还搞得像多大的事一样。有人说,如果罢考的事发酵闹大了,全国效仿,皇帝就很难办。当时我觉得无语却有点无力反驳。因为剧里雍正也发愁忌惮地告诫弘历,得罪谁也不要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如你所说,皇帝和官绅是相互需要的关系,可问题是,主动权掌握在皇帝手里,松紧可调。资本家会怕打工人罢工吗?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何况,官绅真能那么团结一致?人心真那么容易团结,底层人先就翻身了,然而事实是不管哪个团体,就算整体是利益共同体,但各人也各有心思,各怀鬼胎。所以有人说了,上面根本无惧下面闹事,略施小计就分化瓦解了。幻想全国官绅抱团齐心协力罢工罢考威逼皇帝,想得也太天真了吧?皇帝既然和文官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那主动权就掌握在皇帝手里,更何况你说官绅正税没了特权,可地方税他们依然享有特权。只要考公依然有利可图,他们真会罢考吗?再说了,主动权掌握在皇帝手里,如果真的逼得没人愿意考公了,他不会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吗?现实的血汗工厂劳动力那么廉价,不还是有人干吗?何况官绅只是被剥夺一点特权利益而已,应该依然还享有很多好处,你不考,有的是人考,怕个蛋?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0楼2024-07-23 12:48
          回复
            是的,煌蒂和文官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主动权就掌握在煌蒂手里,幻想全国官绅抱团齐心协力罢工罢考威逼煌蒂,根本就是滑稽可笑的。事实上,煌蒂愿意重用文官士绅,恰恰是因为文官士绅对煌蒂的威胁最小,最不可能联合反抗,真要痛下杀手可以很轻易地斩尽杀绝。如果是用诸侯、将领治国,人家手里有兵,一旦抱团反抗,龙椅真的不稳。如果是用宗室、外戚,人家跟煌蒂有血缘关系,真要动刀子,煌蒂顾念各种亲情纽带,也很难大开杀戒。就只有文官,本身啥都没有,不过是读过几本书,愿意效忠煌蒂,才有了官职、田土。煌蒂说抄家就抄家,说灭族就灭族。这样用起来才放心。除开文官之外,就只有宦官处于这种煌权面前的绝对弱势地位。所以历朝历代的煌蒂都重用文官,很多朝代的煌蒂都重用宦官。诸侯、将领、宗室、外戚则属于煌蒂重点防范的对象。《雍正王朝》这个剧把文官的政治能量抬到几乎跟诸侯差不多的水准,这是根本不现实的


            IP属地:四川141楼2024-07-23 15:11
            回复
              比起其他剧来,《雍正王朝》还可以了,《甄嬛传》更离谱,偏偏这种垃圾剧还有不少老残粉吹捧。《甄嬛传》里把年羹尧还搞得像鳌拜那样权倾朝野的权臣一样,雍正灭他还得费点劲。起码《雍正王朝》里雍正灭年羹尧还是展现了皇帝的生杀予夺大权。《甄嬛传》里设定雍正阴险城府狠毒,可是居然被几个女人耍得团团转,不仅被带绿帽还喜当爹,简直是个大煞(蠢)笔大冤种,这也叫阴险城府狠毒,简直蠢到家了好吧?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3楼2024-07-25 12:11
              回复
                你说《雍正王朝》在吹雍正,其实我反而觉得某种意义上在黑雍正。哪怕是《雍正王朝》里的雍正我都觉得弱鸡无能了点,面对逼宫束手无策只会无能狂怒,要不是张廷玉和十三爷救驾,他就完蛋了。而且事后还在朝堂上哭唧唧卖起惨来,如果是帝王权术也就罢了,就像现在很多有钱明星直播带货也喜欢卖惨,如果是真的,我觉得剧里雍正心理都不够强大。更何况,朝堂上那些都是什么人?一帮官场老狐狸,卖惨有屁用?难道还指望他们同情你皇帝?想太多了吧!虽然雍正卖惨的那番话还是让我觉得感动动容激愤了,特别是说到田文镜李卫为推行新政劳心劳力消瘦憔悴天命不久,我还是挺感动的。但那也是因为我还是个尚有热血和良知的平民百姓,可是混迹官场的老狐狸们连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百姓都不会同情,还指望他们同情皇帝?煽情卖惨对早已麻木不仁的老狐狸们有屁用?理性来说,这不是一个帝王该做的,帝王不应该把自己软弱的一面暴露给臣子,当然,装弱权术就另当别论了。反而看你发的历史上雍正批奏折那些话,果然,历史上的雍正才像个帝王。虽然嬉笑怒骂任性恣意,但明显透着帝王恩威并施的霸气和自信强大的内心。剧里的雍正苦逼委屈,内心还有点脆弱,这皇帝真的当得太憋屈了,甚至无能到拿女人奴才撒气。不敢前朝跟年羹尧文臣武将宗亲权贵们刚,跑到后宫拿妃子奴才撒气,真的挺无能的。看看历史上的雍正,若还皮软欺隐,莫想生还北京也,这才像个强悍能干的帝王!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4楼2024-07-25 12:44
                回复
                  《甄嬛传》写的宫斗戏跟乡下财主家后院撕屄差不多,大内禁宫随便进,煌蒂随便绿,堕胎药满天飞,后妃忙着计算绿豆省钱,这个剧中的雍正比光绪都不如。《雍正王朝》吹雍正,但吹得方向跟历史上的雍正截然相反。历史上的雍正根本就没啥委屈苦逼,虽然历史上的雍正确实很勤政,但雍正实际上是霸气十足、快意恩仇、嬉笑怒骂、不恤人言,而且雍正喜欢各种扮装游戏,从汉装书生到洋装猎手,他都扮过,还留下了画像。雍正还颇有艺术审美修养,喜欢清雅素白的官窑瓷器,跟他儿子乾隆喜欢大红大花的农家乐风格正好相反。雍正追求长生不老,痴迷于服食丹药,最后也死于丹药中毒。这些说明雍正虽然不是那种穷奢极欲的昏君,但也会各种享乐且个性十足。不管这些个性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说明雍正是个恣意张扬的人,绝不会委屈自己


                  IP属地:四川145楼2024-07-25 14:44
                  回复
                    《甄嬛传》写的后宫跟历史上的清宫,当然也是完全两回事。历史上的清朝后宫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等级森严、和谐有序的,后妃之间很少有激烈的斗争,大部分时候后妃晋升都是按部就班,枯燥乏味到没有半点故事性的地步。真正研究清代后妃的文章,在描述某个后宫主位时,通常大半篇幅都在讲述她的家世背景,祖先是谁,父兄官居何职,轮到描述后妃本人时,也通常只说她何时入宫,封何职位,何时生皇子某、皇女某,何时晋升某职,最后何时薨逝。后妃之间如何勾心斗角、如何争风吃醋,根本都是空白,事实上在等级森严的清宫也大多不可能。不过,如果照实写,估计没有观众爱看。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就看爱《甄嬛传》这种乡下财主后院撕屄大战的扯淡故事


                    IP属地:四川146楼2024-07-25 14:54
                    回复
                      啊?电视剧这么误导观众的吗?为什么把当皇帝拍得这么苦逼?搞得好像当皇帝是件苦差事,反而当个闲散王爷更享受,明明皇帝也可以挺会享受生活的。还有,没想到乾隆审美挺接地气啊?哈哈哈哈!倒是不装逼,都挺坦率的,比起那种附庸风雅装逼的文人我更看得惯坦率的人。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7楼2024-07-25 15:45
                      回复
                        电视剧只能算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跟真实历史相差甚远,古已有之,又不是现在才有。清代吕熊《女仙外史》写唐赛儿把朱棣打得屁滚尿流,在南京呆不住,滚回了燕京,但真实历史又如何?江户时期日本人编的《国性爷合战》写郑成功率领日军大破满兵,扶南明煌蒂回南京复位,日本观众特爱看,但似乎当时也没有日本人真认为清朝已经完了。同理,这类虚构、戏说的作品,当爽文看就是了


                        IP属地:四川148楼2024-07-25 16:08
                        回复
                          我原本认为乾隆是最会享受生活的皇帝,没想到雍正这辈子过得也挺痛快的。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9楼2024-07-25 16:14
                          回复
                            可问题是,正如有些人说的那样,很多历史剧照实拍就很好看,毕竟很多历史就够传奇的,反而很多编剧瞎几把乱编的剧情狗血恶俗。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50楼2024-07-25 16:22
                            回复
                              雍正虽然寿命不长,在位时间也不长,但雍正没亏待自己,各种精致享受还是在线的


                              IP属地:四川151楼2024-07-25 1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