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吧 关注:535贴子:1,696
  • 6回复贴,共1

《竹山词》浅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 言
前年八十翁马鸣齐先生自费出刊了他的《走近蒋捷》一书,今天甴他编辑的蒋捷词及佚诗浅析又将付印,从心底里真诚祝贺。
马老先生十足的韧劲和钻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象。他从教师岗位退休之后,与九十翁周坤生先生(无锡五中退休教师)一起研究蒋捷,如痴如醉十数年,查找家谱,游历实地,跑图书馆.不厌其烦,严密推理细致考证成果丰硕.可谓至真至诚.可敬可佩.堪称“蒋捷迷。”
这本带方便的口袋书,《竹山词》共辑录了南宋末年著名词人蒋捷九十三首半作品,得来不易。先是依据《四库全书》“文渊阁”印影本辑录,又与我国词学大家唐圭璋教授所编《全宋词》两相比照,相异处于每首之末作出说明,不仅如此,他还为每首词写了浅析。倾注了大量心血,尤为可贵。此举无疑给读者正确理解词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阳羡词发端于蒋捷,被誉为“长短句之长城”为宋末四大词家之一,这是我们宜兴的骄傲。马
老先生编成此书后,信任于我个,故而有幸参与《浅析》的校阅。当我提出甴荆溪诗社出资印刷的想法后,欣然允诺。能与马老师一起,继承和弘扬国粹,不负我“诗词之乡”美誉。能为宜兴的文化建设奉献一份赤城之情,我们深感荣幸。
再次感谢马老先生的信任与厚爱。
吴开荣于慕苏斋
二零一七年春日
注:作者为宜兴市荆溪诗社社长与楹联学会会长。


1楼2018-11-12 08:38回复
    一、《竹山词》浅析说明
    南宋蒋捷所作的《竹山词》一卷,收录在《四库全书》之中,本文录自台湾故宫博物馆珍藏的“文渊阁”版印影本第1488冊531——560页。现在宜兴图书馆里也有珍藏此《四库全书》“文渊阁”版的影印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宜兴图书馆4楼去翻阅。
    一般读者接触到的是唐圭璋主编的《全宋词》里面的《竹山词》。经过校对,发现其中文字有些出入,现在以《四库全书》“文渊阁”版记载的《竹山词》原文为依据,唐圭璋主编《全宋词》的《竹山词》下称“唐版”,词文中出现加粗的字,就是与唐版有出入或不同的地方。特此标明,仅供有兴趣的读者朋友阅读参考。
    附加说明一点的是蒋捷所填词牌,与一般的相同词牌比较,其中有的句数和字数不一致,这在《四库全书》《竹山词》的《提要》中已提出,特此说明。
    编者


    2楼2018-11-12 08:39
    回复
      11、解连环·岳园牡丹
      妒花风恶。吹青阴涨却,乱红池阁。驻媚景、别有仙葩,遍琼甃小台,翠油疏箔。旧日天香,记曾绕、玉奴弦索。自长安路远,腻紫肥黄,但谱东洛。 天津霁红如昨。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万叠花愁,正困倚、钓阑斜角。待携尊、醉歌醉舞,劝花自落落。
      浅析:牡丹唐盛长安,宋兴洛阳。词人以牡丹隐喻北宋南迁而来。又从牡丹花的衰谢引发故国之思。此词应该在《寿岳君选》之后,词人得知常州沦陷,国破家亡在即的作品。上阕写牡丹被恶风吹乱红池阁的衰败之景。下阙以“听鹃声度月”来发泄亡国在即的内心忧伤。最后只能用“待携尊、醉歌醉舞,劝花自落”进行自慰。
      注:原文末句“自落”,“唐版”为“自乐”
      12、永遇乐·绿阴
      清逼池亭,润浸山阁,云气凝聚。未有蝉前,已无蝶后,花事随逝水。西园支径,今朝重到,半碍醉筇吟袂。除非是、莺身瘦小,暗中引雏穿去。 梅檐溜滴,风来吹断,放得斜照一缕。玉子敲枰,香绡落翦,声度深几许。层层离恨,凄迷如此,点破谩烦轻絮,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
      浅析:这是词人在南宋灭亡前夕的哀叹声。上阕用暮春景色来反衬元军第一次占领常州后,虽然被姚訔等收复,但是政局仍然不稳定。下阙词人通过“斜阳一缕。玉子敲枰,香绡落翦,”联系起国破家亡的残局难挽,为宋室江山即将倒塌而哀叹。
      注;原文“润浸”。唐版为“润侵”;“斜照一缕”,“唐版”为“斜阳一缕”。
      13、花心动·南塘元夕
      春入南塘,粉梅花、盈盈倚风微笑。虹晕贯帘,星球攒巷,遍地宝光交照。涌金门外楼台影,参差浸、西湖波渺。莫天远,芙容万朵,是谁移到。 鬒鬓双仙未老。陪玳席佳宾,暖香云绕。翠簨叩冰,银管嘘霜,瑞露满锺频釂。醉归深院重歌舞,雕盘转、珍珠红小。凤洲柳,丝丝淡烟弄晓。
      浅析:此词是描写临安元夕的欢乐盛况。上阕描写元夕夜景的繁华灯火璀璨辉煌;下阕转写人物在佳节宴饮、歌舞等通宵达旦的活动。通过人们欢快的情调,讴歌太平盛世时,人们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这应该是亡国前逗留杭城时的作品。
      注:原文的“莫”与“容”,可能古文中“莫”与“暮”、“容”与“蓉”是相通的。
      14、金盏子·秋思
      练月萦窗,梦乍醒、黄花翠竹庭馆。心字夜香消,人孤另、双鹣被池羞看。拟待告诉天公,减秋声一半。无情雁。正用恁时飞来,叫云寻伴。 犹记杏栊暖。银烛下、纤影卸佩骊。春涡晕,红豆小,莺衣嫩,珠痕淡印芳汗。自从信误青鸾,想笼莺停唤。风刀快,翦尽画檐梧桐,怎翦愁断。
      浅析:上阕起句梦醒的秋夜,以拟待告诉天公,让无情雁,减秋声一半,来描述夜伤孤零的耳边景,彰显其凄凉孤独的心境。下阙以梦醒后的回忆。“风刀快,翦尽画檐梧桐,怎翦愁断。”抒发秋夜怀人之愁情,来突出主题《秋思》
      注:原文标题《秋思》,唐版无标题。
      15、喜迁莺·暮春
      游丝纤弱。谩着意绊春,春难凭托。水暖成纹,云晴生影,芳草渐侵裙幄。露添牡丹新艳,风摆秋千闲索。对此景,动高歌一曲,何妨行乐。双燕又窥帘幕。 行乐。君听取,莺啭绿窗,也似来相约。粉壁题诗,香街走马,争奈鬓丝输却。梦回昼长无事,聊倚阑干斜角。翠深处,看悠悠几点,杨花飞落。
      浅析:上阕以梦说事,对暮春景物的描写,笔调细腻入微,楚楚动人。“风摆秋千闲索”的“闲”字,值得深思。下阙以梦说事,有消极的伤春叹老之感。似有抒发亡国的隐痛。
      注:此词在唐圭璋的《全宋词》中列为附录。
      喜迁莺·改前题
      游丝纤弱。谩着意绊春,春难凭托。水暖成纹,云晴生影,双燕又窥帘幕。露添牡丹新艳,风摆秋千闲索。对此景,动高歌一曲,何妨行乐。 行乐。春正好,无奈绿窗,孤负敲棋约。锦幄调笙,银瓶索酒,争奈也曾迷着。自从发凋心倦,常倚钩阑斜角。翠深处,看悠悠几点,杨花飞落。
      浅析:此词是又改前题,在“唐版”《全宋词》中列为正文。而标题又改前题说明是在前首之后。在下阙的“孤负敲棋约”与“自从发凋心倦,常倚钓阑斜角”这些对暮春到来叹息的词句又不似早期欢乐明快的格调。这里收录两篇,其内涵读者自可比较领会。
      16、昼锦堂·荷花
      染柳烟消,敲菰雨断,历历犹寄斜阳。掩冉玉妃芳袂,拥出灵场。倩他鸳鸯来寄语,驻君舴艋亦何妨。渔榔静,独奏棹歌,邀妃试酌清觞。 湖上云渐暝,秋浩荡,鲜风支尽蝉粮。赠我非环非佩,万斛生香。半蜗茅屋归吹影,数螺苔石压波光。鸳鸯笑,何似且留双楫,翠隐红藏。
      浅析:这看似咏荷的词章,上阕拟人手法把荷花比作仙女,人仙共聚入佳境,虽未言梦,而实在是描述梦境。下阙通过“半蜗茅屋,且留双楫”来描写词人居舍的简陋,那是词人在苦中作乐。显示其甘愿清贫而誓不仕元的决心。
      17、水龙吟·效稼轩招落梅魂
      醉兮琼瀣浮觞些。招兮遣巫阳些。君毋去此,飓风将起,天微黄些。野马尘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驾空兮云浪,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 月满兮西厢些。叫云矣、笛凄凉些。归来兮为我,重倚蛟背,寒鳞苍些。俯视春红,浩然一笑,吐幽香些。翠禽兮弄晓,招君未至,我心伤些。
      浅析:贫穷的稼轩的瓢不慎摔破,仿《楚辞·招魂》格式作《水龙吟·招魂》再题瓢泉。蒋捷又效稼轩体为落梅招魂。也以“些”字作语尾,此词的题材新颖,看似为梅花招魂,实则在痛斥元军残忍的同时,更为祭奠抗元英烈而作。
      注:原文“归来兮”,唐版无“兮”;“吐幽香些”,“唐版”“吐山香些”
      附:《水龙吟·题瓢泉》和《水龙吟·招魂》
      题瓢泉:“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招魂:“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原字残,从吴讷本、元刊本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18、瑞鹤仙·红叶
      缟霜霏霁雪。渐翠减凉痕,猩浮寒血。山窗梦凄切,短吟筇犹倚,莺边新樾。花魂未歇,似追惜、芳消艳灭。挽西风、再入柔柯,误染绀云成缬。 休说。深题锦翰,浅泛琼漪,暗春曾泄,情条万结。依然是,未愁绝。最怜他南苑,空阶堆遍,人隔仙蓬怨别。锁芙蓉、小殿秋深,碎蛩诉月。
      浅析:这是南宋灭亡后,词人借咏红叶,以梦境忆昔怀旧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作品选用多个关于红叶典故的引用,显得丰满深厚,其造语的奇巧,流露出词人挥之不去的故国之痛。
      注:原文“碎蛩诉月”,唐版为“碎虫诉月”。
      19、瑞鹤仙·乡城见月
      绀烟迷雁迹。渐断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背寒壁。放冰蜍飞到,丝丝帘隙。琼魂暗泣。念乡关、霜芜似织。漫将身、化鹤归来,忘却旧游端的。 欢极。蓬壶蕖浸,花院梨溶,醉连春夕。柯云罢弈,樱桃在,梦难觅。劝清光乍可,幽窗相伴,休照红楼夜笛。怕人间、换谱伊凉,素娥未识。
      浅析:这是词人借梦境诉述望月怀乡的愁情。上阕以视觉、听觉、触觉渲染浪迹天涯的孤独、凄凉感。下阙借“柯云罢弈”这美好的仙梦也难觅。以“怕人间,换谱伊凉,素娥未识”来喻改朝换代。流露出词人深深的故乡情和故国情。
      注:原文“琼魂”,唐版“琼魄”。
      20、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层帘四垂也。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 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酹琼酡也。笼莺睡也,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抚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浅析;这是词人在和平环境下,作客东轩翁家作四首寿词中的第二首。虽无题面祝寿应酬的词语,但是上阕却通过景色的描写扣题面“立冬前一日”这个寿诞特定时间进行描写。下阙盖写了祝寿的热烈与气氛。全文用13个“也”字煞尾,显得新奇不俗,这显示他深厚文学的功底。


      4楼2018-11-12 08:43
      回复
        21、瑞鹤仙·友人买妾名香雪
        素肌元是雪。向雪里带香,更添奇绝。梅花太孤洁。问梨花何似,风标难说。长洲漾楫。料鸳边、娇容乍折。对珠栊、自翦凉衣,爱把淡罗轻叠。 清彻。螺心翠靥,龙吻琼涎,总成虚设。微微醉缬。窗灯晕,弄明灭。算银台高处,芳菲仙佩,步遍纤云万叶。觉来时、人在红帱,半廊界月。
        浅析:这一首人物题咏词,是朋友间交际应酬之作。上阕词人以名字进行发挥调侃,下阙又对人物形象进行描述,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炼字的精深,词音的谐畅。不愧为倚声家之矩矱。
        22、木兰花慢·冰
        池阑倚遍,问山影、是谁偷。但鹭敛琼丝,鸳藏绣羽,碍浴妨浮。寒流。暗冲片响,似犀椎、带月静敲秋。因念凉荷院宇,粉九曾泛金瓯。 妆楼。晓涩傍翠罂油。倦鬓理还休。更有何意绪,怜他半夜,瓶破梅愁。红裯。泪干万点。待穿来、寄与薄情收。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
        浅析:上阕词人通过景物画面、人物生活等不同角度来刻画主题“冰”。在下阙用“瓶破梅愁”、“泪干万点”,“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等再来咏冰,表达对故人深沉的思念。犹似在回乡途中舟船遇冰冻受阻发出的哀叹声。
        注:原文粉九,唐版为“粉丸”。
        23、木兰花慢·再賦前题
        渺琉璃万顷,冷光射,夕阳洲。见败柳漂枝,残芦泛叶,欲去仍留。罗帱,少年梦里,正窥帘、月浸素肌柔。谁念衰翁自老,断髭冻得成虬。 凝眸。一望绝飞鸥,宇宙正清幽。漫细敲紫砚,轻呵翠管,吟思难抽。飕飕。晚风又起,但时听、碎玉落檐头。多少梅花飞脑,醉来误整香篝。
        浅析:这是继上首冰的再赋。上阕描述舟船在归途中遭遇寒流,被“琉璃万顷”、“断髭冻成虬”的恶劣冰雪气候所阻。下阙词人从远望中,再次以“一望绝飞鸥,宇宙正清幽。”来写冰。细敲紫砚,轻呼翠管,苦思抒怀。虽写冰封严寒,实是对归途中苦不堪言的诉述,一唱三叹,充分表露游子返乡迫切心情。
        24、珍珠帘·寿岳君选
        书楼四面筠帘卷。微薰起,翠弄悬纤丝软。楼上读书仙,对宝狻霏转。绣馆钗行云度影,滟寿觥、盈盈争劝。争劝。奈芸边事切,花中情浅。 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柳雨一窝凉,再展开湘卷。万颗蕖心琼珠辊,细滴与、银朱小砚。深院。待月满廊腰,玉笙又远。
        浅析:时代背景:1275年2月上旬,元军攻常,知府赵汝鉴弃城而逃,安抚戴之泰献出城池。常州陷,百姓遭殃。那时正值岳选家寿宴,消息传来,毋需主人发话,寿宴戛然而止。作者未提亡国之事,而以时间点切入,通过“芸边事切,花中情浅”的步步深入,显示词章艺术之美。
        注:原文“悬纤丝软”,唐版为“悬签丝软”。
        25、高阳台·芙容
        霞铄帘珠,云蒸篆玉,环楼婉婉飞铃。天上王郎,飚轮此地曾停。秋香不断台隍远,溢万丛、锦艳鲜明。事成尘,鸾凤箫中,空度歌声。 臞翁一点清寒性,惯餐英菊屿,饮露兰汀。透屋高红,新营小样花城。霜浓月淡三更梦,梦曼仙、来倚吟屏。共襟期,不是琼姬,不是芳卿。
        浅析:上阕以芙蓉城的典故来写芙蓉的盛放。下阙以“臞翁一点清寒性,惯餐英菊屿,饮露兰汀。”餐菊饮露,显示词人虽清贫却清高的人品。再写与曼仙月下梦中相会,“倚吟屏。共襟期。”的一副傲骨,充分展示词人骨子里的清高境界。
        注:原文为清寒性,唐版为清寒髓。
        26、高阳台·送翠英
        燕卷晴丝,虫夅粘落絮,天教绾住闲愁。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 芳尘满目悠悠,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浅析:这是一首送别之作,翠英是谁,未考,不敢妄猜。上阕以通宵话别到下阙的绵绵情意话怀,写尽了别离时痛苦与复杂的难言隐痛。“春也难留”隐指“旧家苑已成秋”,是深痛的伤世之作。
        注:原文“虫夅粘落絮”,唐版为“蜂粘落絮”。
        27、高阳台·闹元宵
        桥尾星沉,街心尘敛,天公还把春饶。桂月黄昏,金丝柳换星摇。相逢小曲方嫌冷,便暖薰、珠络香飘。却怜他、隔岁芳期,枉费囊绡。 人情终似娥儿舞,到频翻宿粉,怎比初描。认得游踪,花骢不住嘶骄。梅梢一寸残红炬,喜尚堪、移照樱桃。醉醺醺,不记元宵,只道花朝。
        浅析:农历正月、十二月没有闰月。所以这里的闰元宵应该是闹元宵。以往“闰”和“闹”之相似。上阕写与故人相遇,下阙以“人情终似蛾儿舞,到頻翻宿粉,怎比初描。”来描述今不如昔,似对南宋灭亡后萧条景象的感叹。
        注:原文“頻翻”,唐版“嚬翻”。
        28、春夏两相期·寿谢令人
        听深深、谢家庭馆。东风对语双燕。似说朝来,天上婺星光现。金裁花诰紫泥香,绣裹藤舆红茵软。散蜡宫辉,行鳞厨品,至今人羡。 西湖万柳如线,料月仙当此,小停飚辇,付与长年,教见海心波浅,萦云玉佩五侯门,洗云华桐三春苑。慢拍调莺,急鼓吹鸾,翠阴生院。
        浅析:这是《竹山词》中唯一专为女人书写的寿词。上阕写接受封赠的荣耀。下阙以西湖春色美景,表达美好的祝愿。词章选用深院、双燕、婺星、花诰、红茵、月仙、调莺、吹鸾,表达主人富贵长寿之意。充满欢乐的气氛。
        注:原文“洗云”,唐版为“洗雪。”
        29、念奴娇·寿薛稼堂
        稼翁居士,有几多抱负,几多声价。玉立绣衣霄汉表,曾览八州风化。进退行藏,此时正要,一著高天下。黄埃扑面,不成也控羸马。 人道云出无心,才离山后,岂是无心者。自古达官酣富贵,往往遭人描画。只有青门,种瓜闲客,千载传佳话。稼翁一笑,吾今亦爱吾稼。
        浅析:上阕赞扬主人有高大的理想与抱负,在改朝换代时期,正确处理进退行藏,坚守民族的大义大节,弃官不从新政。下阙赞扬主人隐匿田园学稼的高尚品格。在借祝寿之际,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与主人共勉。最后以主人的一笑作结。显示双方心灵高度融合且纯真。从中可以看出蒋捷不追求荣华富贵,甘愿清贫而誓不仕新政的情怀。
        30、绛都春·春愁
        春愁怎画。正莺桃带绿,酴釄花谢。细雨院深,淡月廊斜重帘挂。归时记约烧灯夜。早拆尽、秋千红架。纵然归近,风光又是,翠阴初夏。娅姹。嚬青泫白,恨玉佩罢舞,芳尘凝榭。几拟倩人,付与兰香秋罗帕。知他堕策斜笼马。在底处、垂杨楼下。无言暗拥娇鬟,凤钗溜也。
        浅析:此词中心是春愁,不知写作时间,看似描写思妇盼郞归的心情。又似以思妇隐喻遗民,盼望故国重现无望的悲哀。
        注:原文在词牌名后有“春愁”二字,唐版无;“莺桃带绿”,唐版为“莺背带雪”;“笼马”唐版为“拢马”。


        5楼2018-11-12 08:45
        回复
          41、风入松·戏人去妾
          东风方到旧桃枝。仙梦已云迷。画阑红子摴蒱处,依然是、春昼帘垂。恨杀河东狮子,惊回海底鸥儿。 寻芳小步莫嫌迟。此去却慵移。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
          浅析:这是词人对惧内者去妾的游戏文字。记述封建社会制度下家庭伦理情感矛盾冲突中的一个悲剧。描述男女绵柔之心文笔细腻。
          42、解佩令·春
          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儿、春雨越好。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皂。 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楝花风、尔且慢到。
          浅析:这又是一首眷恋春天的词章。上阕,用不管气候是晴、是阴、是雨,都能绣出花枝红袅的图画来,描写春景的美妙。下阙,描写春天的各种风信,通过“楝花风、尔且慢到”。来道出对春天的眷恋。而有人说,蒋捷在南宋灭亡前,已经觉察到覆亡的危机,词中流露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忧虑之情。真正的含义,读者可以自己去分析判断。
          43、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莫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浅析:这是词人在南宋灭亡后,流落在金华龙游时所作。上阕以“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来描述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下阙以“天不教人客梦安”来诉述内心的酸痛。“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描述时间在不断地流逝,加深对词人迫切返还故里的描述,从中表述词人思乡之切。
          44、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家谱为何日云帆卸浦桥)。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浅析:词人记述客居吴江,在元军铁蹄下躲避兵难的艰苦生活以及无限思念亲人的情怀。上阕经受酸风冷雨摧残的词人,在孤舟内意绪缭乱、焦虑烦燥的心情;下阙以“何日归家洗客袍”来诉述归心如箭的心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以植物色彩变换来描述光阴在飞快流逝,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反映思乡情切。人们称他为“樱桃进士”,是对词中“樱桃”二字真正含义的误会,实则是隐含着游子思乡的心酸与无奈。
          45、唐多令·寿东轩
          秋碧泻晴湾。楼台云影闲。记仙家、元在蓬山。飞到雁峰尘更少,三万顷、玉无边。 金盏倒垂莲。歌摇香雾鬟。任芙容、月转朱阑。天气已凉犹未冷,重九后、小春前。
          浅析:东轩翁,山东人氏。这是词人为他书写的四首寿词之一,也是四首中最早的一首。上阕描述主人从山东迁徙到江苏马山雁门的新居,环境优美,胜过山东蓬莱仙境。用“三万顷、玉无边”来描写太湖水。下阙以“金盏倒垂莲。歌摇香雾鬟”来写寿宴的热烈场面。并且以“重九后、小春前”来交代寿宴的时间。60字一篇寿词,应该是心情好时才能如此精雕细琢而成的。
          46、柳稍青·感旧
          小饮微吟,残灯断雨,静户幽窗。几度花开,几番花谢,又到昏黄。 潘娘不是潘郎,料应也、霜粘鬓旁。鹦鹉栏空,鸳鸯壶破,烟渺云茫。
          浅析:如题所示,上阕以“残灯断雨、几度花开,几番花谢,又到昏黄。”来展示潘氏成为“静户幽窗”的根由;下阙因“潘娘不是潘郎”,所以“霜粘鬓旁”,“鹦鹉栏空,鸳鸯壶破,烟渺云茫”的下场。
          注:原文标题《感旧》二字,唐版标题为“有谈旧**潘氏”句。
          47、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
          雪飞灯背雁声低。寒生红被池。小屏风畔立多时。闲看番马儿。 新搵泪,旧题诗。一般罗带垂。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
          浅析:这是词人第一次流落他乡后,在返里途中,见到马迹山后发出的感叹。上阕写词人在冬雪之夜的旅途中,站在小屏风畔观看马迹山时触景生情。下阙“新搵泪,旧题诗”旧题诗是指《玉楼春·桃花湾马迹。》“一般罗带垂”是形容消瘦的形体。“琼箫夜夜挟愁吹。”引用伍员江南吹箫雪耻的典故,“梅花知不知。”是以梅花的坚贞,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赤诚之心。
          48、金蕉叶·秋夜不寐
          云褰翠幕,满天星碎珠迸索。孤蟾阑外,照我看看过转角。 酒醒寒砧正作,待眠来、梦魂怕恶。枕屏那更,画了平沙断雁落。
          浅析:这是词人以秋夜不眠作题材的词章。上阕描写云散天开,夜空晴朗的景色,不眠的词人久久地看着月亮过转角。而词中用孤月照我之情态,凸显一个“孤”字。下阙以“梦魂怕恶。”再加一个“恶”字来对应题面。词人又以“平沙断雁落。”来描述失群大雁之孤、伤、愁来围绕秋夜不寐展开。全词充满挥不去的乡愁、解不开的国殇之思。
          49、小重山
          晴浦溶溶明断霞。楼台摇影处,是谁家。银红裙裥皱宫纱。风前坐,闲斗郁金芽。 人散树啼鸦。粉团黏不住,旧繁华。双龙尾上月痕斜。而今照,冷淡白菱花。
          浅析:这是词人从吴江南漂泊到临安所见所闻。上阕的“楼台摇影处”好似酒楼,“银红裙裥皱宫纱。风前坐,闲斗郁金芽。”好似歌女。这是描述酒楼的清闲。以酒楼的清闲来反衬社会的萧条冷落。下阙“人散树啼鸦。粉团黏不住,旧繁华。”“双龙尾上月痕斜,冷淡白菱花”。双龙尾指皇宫的屋脊,续写了南宋灭亡后的京城社会萧条冷落、人去楼空之景,全词描画一片凄凉感受。
          50、小重山·又
          曾伴芳卿锵佩环。西风吹梦断、堕人寰。假饶无分入雕栏。窥妆镜,也令小溪湾。 此地有谁怜。斜阳半卧处、牧童攀。劝花休苦恨天悭。从来道,薄命是朱颜。
          浅析:这是又一篇词人借梦境说事的词章。上阕借梦中人在仙境被西风吹醒掉入凡尘。下阙补写掉落的地方:在“斜阳半卧处、牧童攀”的荒郊野外,无人怜悯之处。诉述不幸的遭遇。最后用宿命论的“薄命是朱颜。”来奉劝世人。以不要痛恨天庭的吝啬作结语,言语苦涩,充满了对元人新政的痛恨。
          注:原文“也令小溪湾”,唐版为“也合小溪湾。”


          7楼2018-11-12 08:49
          回复

            81、玉漏迟
            傅岩叟初如武林纳浴堂徐氏女子于客楼其归也,也贮之所居楼上,而图西湖景于楼壁。
            翠鸳双穗冷,莺声唤转,春风芳景。花涌袖香,此度徐妆偏称。水月仙人院宇,到处有、西湖如镜。烟岫暝,纤葱误指,莲峰篁岭。 料想小阁初逢,正浪拍红猊,袖飞金饼。楼倚斜晖,暗把佳期重省。万种惺忪笑语,一点温柔情性。钗倦整,盈盈背灯娇影。
            浅析:上阕描写傅纳妾徐氏,金屋藏娇,其居室也绘以西湖美景。下阙补写徐氏与友人初识的印象。但不解词人的写作意图,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注:原文“花涌袖香”,唐版此句缺“袖”字。唐版在“一点温柔性”前比原文多个“空格”。
            82、高阳台·江阴道中有怀
            宛转怜香,徘徊顾影,临分更倚苔身。多谢残英,飞来远远随人。回头却望晴檐下,等几番、小摘微薰。到而今、独袅鞭梢,笑不成春。 愁吟未了烟林晓,有垂杨夹路,也为轻颦。今夜山窗,还应梦绕梨云。行囊不是吴笺少,问倩谁、去写花真?待归时,叶底红肥,细雨如尘。
            浅析:词写旅愁。此词是乡士遭受迫害之后,词人到江阴,欲找陆垕未遇而作。上阕写访友未遇,美好希望落空,笑不成春。下阙“愁吟未了烟林晓”访友未遇彻夜未眠,心里蕴藏的思乡愁绪挥之不去。言外有多少不得已处,读者不可不察。
            注:原文“临分更倚苔身”,唐版为临芳;轻颦为轻频;“应梦绕梨云”,唐版为“□□绕梨云”。
            83、探春令·春怨
            玉窗蝇字记春寒,满茸丝红处。画翠鸳、双展金蜩翅。未抵我、愁红腻。 芳心一点天涯去。絮濛濛遮住。对花、弹阮纤琼指。为粉靥、空弹泪。
            浅析:上阕写女子早春时节作画,心烦意乱,把翠鸳画成金蜩展双翅也未能抵消愁情。下阙暮春时节,女子芳心飞天涯,无奈追随他人而去。表面写的女子,到底是谁的化身,文中没有注明,所以“为粉靥、空弹泪”的含义,无法诠释。读者自可思考。
            注:原文有标题《春怨》,唐版无标题。原文“对花、弹阮纤琼指。”少“旧”;唐版为“旧对花、弹阮纤琼指。”
            84、秋夜雨·秋
            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愁多无奈处,漫碎把、寒花轻撅。 红云转入香心里,夜渐深、人语初歇。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残月。
            浅析:“笳”是北方民族的乐器。这里指元人,具有贬义。上阕闻笳生愁,勾起多少新仇旧恨,亡国后的惨痛记忆难以忘怀,把人折磨得双鬓如雪。下阙写夜宿水驿,夜深人静愁更别。用“雁落影、西窗残月。”结语,诉述亡国之苦。
            注:原文标题为“秋”,唐版为《秋夜》;“西窗残月”唐版为“斜月”。
            85、秋夜雨·春
            蒋正夫令作春夏冬各一阕次,前韵
            金衣露湿莺喉噎,春情不解分雪。宝筝弦断尽,但万缕、闲愁难撅。 长红小白谁亭馆,过禁烟、弹指芳歇。今夜休要别。且醉宿、缃桃花月。
            浅析:上阕“宝筝弦断尽,但万缕、闲愁难撅。”描写心中郁闷愁愫之多,欲诉未诉,情谊断绝,亡国之恨无以排迁,也突出一个“愁”字。下阙写愁因。“长红小白谁亭馆”,初春季节不管谁家的庭院花朵竞放,清明一过都将凋谢。有好景不长之意。“且醉宿、缃桃花月。”以酒解愁愁无奈。
            86、秋夜雨·夏
            髹车转急风吹噎。冰丝松藕新雪。有人凉满袖,怕汗湿、红绡犹撅。 三更梦断敲荷雨,细听来、疏点还歇。茉莉标致别。占断了、纱厨香月。
            浅析:赋夏夜听雨。此词上阕以白藕、红绡、凉风来勾画出一幅夏日纳凉小景。下阙转写听雨。因风而雨,通过凉风夜雨、池菏雨声、茉莉香月,景物清雅,富有诗情画意。尚不解“三更梦断敲荷雨,”的确切含义。
            注:原文“风吹噎”,唐版为“风如噎”。
            87、秋夜雨·冬
            红麟不暖瓶笙噎,炉灰一片晴雪。醉无香嗅醒,但手把,新橙闲撅。 更深冻损梅花也,听画堂、箫鼓方歇。想是天气别。豫借与、春风三月。
            浅析:写寒夜醉酒。红麟不暖瓶笙噎,“炉灰一片晴雪。”炉里只见雪白的灰烬,虽然是冬天,寒夜还没有生炉子,暗示生活的艰辛。下阙以“更深冻损梅花也”,来进一层描述天气的寒冷。这似一幅对清贫凄凉遭遇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生活的艰辛。
            88、少年游·春思
            梨边风紧雪难晴。千点照溪明。吹絮帘低,唾茸窗小,人隔翠阴行。 而今白鸟横飞处,烟树渺乡城。两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无情。
            浅析:此词抒发今昔之感。上阕忆昔,先是回忆过去外界梨花开放洁白如雪的初春时节,户外人在绿荫下面行走,生活温馨。下阙感今,城乡很少见到炊烟,原在不适应在人口稠密地方生活,只能生活水中的鸥鸟。现在可在树上横飞,兵后呈现出一派萧条景象。一贫如洗的他,只有两袖春寒,一襟春恨,连那斜日的光照也暗淡无情。“春思”是在思什么,耐人寻味。
            注:原文标题为《春思》,唐版无标题;“吹絮帘低,”唐版为“窗低。”
            89、少年游·秋思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浅析:从“客思满鸥汀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句推断,这是词人蒋捷寓居在竹山时的作品。蒋捷是1296年从 亭迁居晋陵,元军是1276年占领宜兴,差不多二十来年。“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宋亡后蒋捷取号竹山,以号为名。表明忠于宋室矢志不移。这是倾诉内心的遗憾。下阙写时间季节在消逝,国破家亡后的他,经过多年的折磨,心境已经超脱,万缘皆轻。唯一的心愿是把一生的作品谱成船歌,能流传下去就心满意足了。
            注:原文标题为《秋思》,唐版无标题。
            90、柳稍青·游女或刻蒋达
            学唱新腔。秋千架上,钗股敲双。柳雨花风,翠松裙褶,红腻鞋帮。 归来门掩银釭。淡月里、疏钟渐撞。娇欲人扶,醉嫌人问,斜倚楼窗。
            浅析:不解副标题或刻蒋达之意。新腔指胡人的曲调,也意味着国已灭亡,游女才学唱新腔。上阕写游女闲着无事出游,在秋千架上游玩,一场柳雨,风吹翠裙,雨湿鞋帮。下阙“醉嫌人问,斜倚楼窗。”书写游女喝醉归来的疲倦状。
            注:原文标题为《游女或刻蒋达》,唐版无标题。


            11楼2018-11-12 08:58
            回复
              91、霜天晓角·折花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浅析:上阕写主人见到窗外有人在折花后的心理活动,凸显其温厚、善良、大度的胸怀。下阙通过语言表达,“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须插向、鬓边斜。”进一步描写女主人对邻里的关怀与体贴。女主人的形象,正是蒋捷教书育人的理念所为。也是描述在太平盛世,邻里和睦共处的一个美好画面。
              92、如梦令·村景
              夜月溪篁鸾影,晓露岩花鹤顶。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 村景,村景,樵斧耕蓑渔艇。
              浅析:上阕“夜月溪篁鸾影,晓露岩花鹤顶”从写夜景开始,再写晨景,突出农村环境的优美。以“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再次赞赏农村的美景。下阙的村景指“樵斧、耕蓑、渔艇”。上山采柴的樵斧、田间穿戴的耕蓑,以及捕捞的渔艇,这些农民生产的工具。他们勤劳朴实,醇厚亲切,自食其力,没有虚伪欺诈。这些都是词人羡慕之处。也是词人归隐之心的透露。
              93、昭君怨·卖花人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丫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浅析:作者选用日常生活中表现春天的色彩和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作为内容。上阕“担子挑春虽小”写卖花人小小的 担子挑着春天(花卉)走街串巷叫卖。“白白红红都好”写担子上的各种颜色的花五彩缤纷。下阙写少女买花时对花的选择。此词应该是在和平环境下,是那时南宋民间欢乐的缩影。
              注:此词《四库全书》未载,选自唐圭璋的《全宋词》4356页。唐版注:题及上半首原缺,据永乐大典卷三千零六人字韵补。
              94、忆秦娥·阖闾
              山无限。登山试问吴宫殿。吴宫殿是藏深坞,是临清浅。(下阙缺)
              浅析:题咏春秋的吴王阖闾。阖闾城在太湖西北沿岸,无锡与常州的交界处的闾江村,现在仅存一米多高的土丘,是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上阕描写登高眺望吴王宫殿。言外昔日吴国霸业已成无法辨认的遗迹。下阙缺,大概是词人的感叹。
              注:此词《四库全书》中未载,选自唐圭璋的《全宋词》4355页。


              12楼2018-11-12 0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