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483贴子:6,156,014

开个记录贴,讲一些我的读书感悟和日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4-25 13:25回复
    欢迎记录读书随想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25 14:35
    回复
      我最近在读弗尼吉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这是一本意识流派的小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曾经读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前两卷,后来也因为这部巨著是在是太长了,没有时间去读而放弃(将来有时间是一定要读完的)。但是我本人对于意识流小说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就选了伍尔夫的小说来读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4-25 15:57
      回复
        意识流小说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其中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去体会和感受。我最初读《追忆似水年华》时,对于意识流的魅力并没有认识。但是,当普鲁斯特在第一卷的最后抒发感慨时,我终于体会到了意识流之美妙,感觉到那种无法言说的文字带来的美感。可以说,这种在书中、书外无处不在的“美”吸引了我。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4-25 16:08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25 17:31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4-25 19:11
            回复
              书里面很多都是在心理层面的刻画和描写,只有一小部分是真实世界的。这就是意识流吗?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4-26 16:40
              回复
                今天读了读科学类的杂志,还是要丰富下自己在科学方面的知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4-27 16:02
                收起回复
                  这个研究是真有意思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4-27 16:45
                  回复
                    书中的拉姆齐先生的身份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书中对他的心理感受也常常涉及到他的思考。我觉得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读者去思考。
                    \他呆若木鸡,站在开满了天竺葵的石瓮旁边。他同自己:在十亿人之中,究竟能有几人,可以达到 Z? 当然,一位希望渺茫的队长,可能会如此自问,并不叛离他以往经历的征途而坦然回答:“也许只有一个。”在一代人中间,只有一个。如果他不是那个人,他就该受到责备吗?如果他己经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已经毫无保留地竭尽全力,是否还要受到非难?他的声誉能够维持多久?是否可以允许 一位垂死的英雄,在他瞑目之前想一想,此后人们将如何来评论他?他的英名也许能延续两千年之久。而两千年又意味着什么?(拉姆齐先生凝视着篱笆,讽刺地问道。)如果你从山顶上遥望那虚度的漫长岁月,它到底又意味着什么? 你脚下踢到的那颗石子,也会比莎士比亚活得更久。他自己的微弱光芒,会不很辉煌地照耀一两年,然后会融合在某个更大的光芒之中,而那光芒,又会再融合到一片更加巨大的光芒中去。(他的目光向篱笆中间,向虬蟠错杂的枝桠中间望去。)\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4-28 15:38
                    回复
                      多读多体会,感受书中文字带给我们的触动和其本身的魅力。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4-29 15:36
                      回复
                        今天就放五一假了,上乒乓球课!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4-30 17:22
                        回复
                          伍尔夫在《当灯塔去》中经常用“他”和“她”去指代人,这在叙事风格上是很突出的。这个“他”可以是拉姆齐先生也可以是班克斯其他人,“她”则指代拉姆齐夫人、莉丽等女性。虽然“他”和“她”在一段中会出现很多次,但是读来并不会让人局的混淆,当你阅读时你会很清晰的分辨这个“他”或“她”到底是谁,明确此时是谁的心理想法。此外,在每一小段的结束和下一段的开始,作者会使用很巧妙的方式将人物视角进行转换,达到一个顺畅平缓的过渡效果。
                          在人物上,通过不断的心理世界的描写,人物的性格也逐渐的显现。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温柔善良、风姿卓越,主要配角拉姆齐先生求实、严酷等。不同人物的观念从不同的角度相互补充,更是有一种全面完整的效果。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5-01 21:15
                          回复
                            今天上午到了植物园,在自然之间,心有所感。一路上,遇见了一位写生的老奶奶,看见了拍结婚照的新人,到这里更多的是亲子和老年人。自然与绿色使人放松,古人的寄情于山水应该更是悠闲惬意。人生也许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读法。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5-02 11:27
                            回复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象征手法格外的突出。作者经常用象征暗示来表达人物的主观的感受,同时又给读者一种朦胧、扑朔迷离的感觉。小说中的许多象征反复的出现去塑造人物性格,当你在读到一些象征的词语时,这是在写谁是一目了然的。
                              《到灯塔去》的标题也同样具有象征意义。以第一部分“窗”为例,这是全书最长的一部分。“窗”是一个用以沟通内外的框架,一方面第一部分的场景被窗户分成两部分,室内是拉姆齐夫人和拉姆齐先生、塔斯莱等人的对话,室外则是拉姆齐先生的自我思考、莉丽和班克斯先生的交流等情节,“窗”将室内外的事情相结合,连接故事;另一方面,“窗”是拉姆齐夫人的心灵之窗,各种人物和事件由“窗”从外向内传递给夫人,在意识层面做出描写,“窗”也给了夫人一个由内向外的洞察,去观察其他人的思想情绪,这和夫人本身的性格品质又紧密联系。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5-03 1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