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536贴子:6,156,374

开个记录贴,讲一些我的读书感悟和日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4-25 13:25回复
    我最近在读弗尼吉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这是一本意识流派的小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曾经读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前两卷,后来也因为这部巨著是在是太长了,没有时间去读而放弃(将来有时间是一定要读完的)。但是我本人对于意识流小说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就选了伍尔夫的小说来读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4-25 15:57
    回复
      意识流小说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其中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去体会和感受。我最初读《追忆似水年华》时,对于意识流的魅力并没有认识。但是,当普鲁斯特在第一卷的最后抒发感慨时,我终于体会到了意识流之美妙,感觉到那种无法言说的文字带来的美感。可以说,这种在书中、书外无处不在的“美”吸引了我。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4-25 16:08
      回复
        书里面很多都是在心理层面的刻画和描写,只有一小部分是真实世界的。这就是意识流吗?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4-26 16:40
        回复
          今天读了读科学类的杂志,还是要丰富下自己在科学方面的知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4-27 16:02
          收起回复
            这个研究是真有意思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4-27 16:45
            回复
              书中的拉姆齐先生的身份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书中对他的心理感受也常常涉及到他的思考。我觉得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读者去思考。
              \他呆若木鸡,站在开满了天竺葵的石瓮旁边。他同自己:在十亿人之中,究竟能有几人,可以达到 Z? 当然,一位希望渺茫的队长,可能会如此自问,并不叛离他以往经历的征途而坦然回答:“也许只有一个。”在一代人中间,只有一个。如果他不是那个人,他就该受到责备吗?如果他己经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已经毫无保留地竭尽全力,是否还要受到非难?他的声誉能够维持多久?是否可以允许 一位垂死的英雄,在他瞑目之前想一想,此后人们将如何来评论他?他的英名也许能延续两千年之久。而两千年又意味着什么?(拉姆齐先生凝视着篱笆,讽刺地问道。)如果你从山顶上遥望那虚度的漫长岁月,它到底又意味着什么? 你脚下踢到的那颗石子,也会比莎士比亚活得更久。他自己的微弱光芒,会不很辉煌地照耀一两年,然后会融合在某个更大的光芒之中,而那光芒,又会再融合到一片更加巨大的光芒中去。(他的目光向篱笆中间,向虬蟠错杂的枝桠中间望去。)\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4-28 15:38
              回复
                多读多体会,感受书中文字带给我们的触动和其本身的魅力。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4-29 15:36
                回复
                  今天就放五一假了,上乒乓球课!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4-30 17:22
                  回复
                    伍尔夫在《当灯塔去》中经常用“他”和“她”去指代人,这在叙事风格上是很突出的。这个“他”可以是拉姆齐先生也可以是班克斯其他人,“她”则指代拉姆齐夫人、莉丽等女性。虽然“他”和“她”在一段中会出现很多次,但是读来并不会让人局的混淆,当你阅读时你会很清晰的分辨这个“他”或“她”到底是谁,明确此时是谁的心理想法。此外,在每一小段的结束和下一段的开始,作者会使用很巧妙的方式将人物视角进行转换,达到一个顺畅平缓的过渡效果。
                    在人物上,通过不断的心理世界的描写,人物的性格也逐渐的显现。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温柔善良、风姿卓越,主要配角拉姆齐先生求实、严酷等。不同人物的观念从不同的角度相互补充,更是有一种全面完整的效果。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5-01 21:15
                    回复
                      今天上午到了植物园,在自然之间,心有所感。一路上,遇见了一位写生的老奶奶,看见了拍结婚照的新人,到这里更多的是亲子和老年人。自然与绿色使人放松,古人的寄情于山水应该更是悠闲惬意。人生也许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读法。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5-02 11:27
                      回复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象征手法格外的突出。作者经常用象征暗示来表达人物的主观的感受,同时又给读者一种朦胧、扑朔迷离的感觉。小说中的许多象征反复的出现去塑造人物性格,当你在读到一些象征的词语时,这是在写谁是一目了然的。
                        《到灯塔去》的标题也同样具有象征意义。以第一部分“窗”为例,这是全书最长的一部分。“窗”是一个用以沟通内外的框架,一方面第一部分的场景被窗户分成两部分,室内是拉姆齐夫人和拉姆齐先生、塔斯莱等人的对话,室外则是拉姆齐先生的自我思考、莉丽和班克斯先生的交流等情节,“窗”将室内外的事情相结合,连接故事;另一方面,“窗”是拉姆齐夫人的心灵之窗,各种人物和事件由“窗”从外向内传递给夫人,在意识层面做出描写,“窗”也给了夫人一个由内向外的洞察,去观察其他人的思想情绪,这和夫人本身的性格品质又紧密联系。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5-03 17:05
                        回复
                          《到灯塔去》的第一部分“窗”以晚宴后的谈笑结束。总体来看,“窗”的结尾是美好的。敏泰和保罗在晚宴前私定终身;晚宴后,拉姆齐夫人帮助三个不同性格的孩子安稳入睡;其他的宾客也都在做自己的事;最后拉姆齐夫人和拉姆齐先生在房间里看书,两个人彼此了解并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对方,关于今天到灯塔去的争论也结束了。第一部分的结尾既与前文晚宴时每个人的心理感受相照应,又在一个舒缓的叙事节奏中将这一部分的故事引向结尾。第一部分只是发生在九月的某一天的下午和黄昏的事,虽然是很平凡的一天,但是通过作者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时间似乎被拉长了。小说中有两种,一种是小说中几乎没有描写的准确客观时间,一种是处于人物心理感受中的意识时间,这种在回忆与感受中存在着。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4-05-04 16:24
                          回复
                            “好像仍是冬天,
                            你已飘然而去,
                            我与这些幻影一块儿嬉戏,
                            犹如我和你的倩影一起徘徊”
                            拉姆齐夫妇的爱情让人羡慕。拉姆齐夫人给他的丈夫以安慰,鼓舞帮助他,同时对他很尊敬。拉姆齐先生严酷又痴迷于追求真理,他需要他人的认可,这正是他从拉姆齐夫人那里获得的,拉姆齐夫人喜爱他的丈夫对真理的追求和伟大的思想。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但是他们相辅相成、伉俪情深。在莉丽、班克斯先生等人眼中是婚姻的象征,同时也改变着他们对于婚姻的看法。
                            在书中,拉姆齐夫人不会对拉姆齐先生说“她爱他。”她从来不会表达她的感情。她只会说:他的外套没粘上面包屑吗?有什么她可以为他做的事情吗?在我看来,爱并不只是说一说,它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关怀与陪伴,爱是细水长流。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05-04 16:43
                            回复
                              “在一个阴暗的早晨,拉姆齐先生沿着走廊蹒跚而行,他向前伸出了胳膊,但拉姆齐夫人已于前晚突然逝世,他虽然伸出了双臂,却无人投入他的怀抱。”
                              “衣橱里几件褪色的衣裙——只有这些东西,才保留了人的遗迹,并且在一片空虚之中,表明它们一度曾经多么充实而有生气:纤纤玉手曾经匆匆忙忙地搭上衣钩、扣上纽襻;梳妆镜里曾经映照出玉貌花容,反射出一个空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个身躯旋转过去,一只手挥动一下,门开了,孩子们一窝蜂涌了进来,又走了出去。”
                              “那年夏天,普鲁难产而死,这可真是个悲剧,人们说;一切,他们说,原来都充满着美好的希望。”
                              “一颗炸弹爆炸了。二三十个小伙子在法国战场上被炸的血肉横飞,安德鲁也在其中,总算幸运,他立即死去,没受到更多的折麽。”
                              “那年春天,卡迈克尔先生出版了一本诗集,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战争,人们说,恢复了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在对环境的描写中时间流逝,拉姆齐夫人去世,美丽的普鲁因难产而死,安德鲁在战争中牺牲,拉姆齐先生再也无法在沙滩中沉思,卡迈克尔先生获得一些成功……当我读到这些时,内心有一种愁苦,在第一部分温柔和善、美丽卓越的拉姆齐夫人逝世,她对于小女儿普鲁寄予的美好婚姻期盼也因普鲁难产而死告终。一切美好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失,当读者读到这里时难免悲伤,拉姆齐夫人的努力似乎一切皆付诸东流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4-05-05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