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吧 关注:8,122贴子:87,405

回复:【学术资料】张居正反对派群体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四,以古鉴今能够更好地推动政治改革。
张居正改革虽然已成尘封的往事,但它的历史经验和和教训却值得今人总结。张居正改革形成了众多的反对者和庞大的反对群体,这并不奇怪,因为任何一次改革都会出现反对人群,但张居正改革反对派中大量的是其门生,却不得不令人反思。传统社会的师生关系犹如父子关系,一般而言会相互照应,彼此提携。在改革这种重大的历史变革中,张居正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天然的政治势力,帮助和推动其改革,但事实上却形成了其门生几乎一边倒地反对他的情况。中国今天正在深化改革,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参与到改革中,通过减少反对者来减少阻力,是我们研究张居正反对者群体的现实意义之一。


IP属地:天津138楼2024-07-19 17:22
回复
    参考文献
    一、史料典籍
    [1](明)张居正.张文忠公文集[2].红滕碧树山馆1901年本.
    [2](明)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明)温体仁等.明神宗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5](明)焦竑辑.国朝献征录[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5.
    [6]万历起居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7](明)申时行等.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
    [8](明)沈一贯,喙鸣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9](明)张四维.条麓堂集[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0](明)黄景昉.国史唯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明)高汝械.皇明续纪三朝法传全录[Z].明崇祯九年刻本.
    [12](明》陈建.皇明通纪集要[Z].明崇祯刻本.
    [13](明)张萱.西园闻见录[2].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
    [14](明)吴亮编.万历疏钞[2].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
    [15](明)朱吾弼编.皇明留台奏议[Z].明万历三十三年刻本.
    [16](明)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Z].明崇祯平露堂刻本.
    [17](明)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明)孙承泽,畿辅人物志[Z].清初刻本
    [19](明)申时行.纶扉简牍[2].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20](明)叶向高.苍霞续草[Z].明万历刻本
    [21](明)卢上铭.辟雍纪事[2].明崇祯刻本
    [22](明)凌迪知.万姓统谱[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明)孙承泽.畿辅人物志[2].清初刻本.
    [24](明)俞汝楫.礼部志稿[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2].明天启刻本.
    [26](明)顾宪成.泾皋藏稿[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2].《中国基本古籍库》影印稿本。
    [28](明)何瑭.何文定公全集[Z].怀庆府知府贾待问明万历四年刻本
    [29](明)鲍应鳌.瑞芝山房集[Z].明崇祯刻本.
    [30](明)高拱.高文襄公集[Z].明万历刻本.
    [31](明)李腾芳.李文庄公全集[Z].湘潭高塘李氏家祠清光绪二年刻本.
    [32](明)王世贞.算山堂别集[2].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3](明)王樵.方麓集[2].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2].明天启刻本.全书本
    [35](清)顾枢,顾端文公年谱[2].清康黑何硕卿刻本。
    [36](清)梁维枢.玉剑尊闻[2.清顺治刻本。
    [37](清)鄂尔泰等.(雍正)云南通志[2.景印文渊阁四库
    [38](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9](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0](清)查继佐,罪惟录[z].四部丛刊三编本.
    [41](清)徐昌治,昭代芳摹[2].明崇祯九年徐氏知问斋刻本.


    IP属地:天津139楼2024-07-19 17:23
    回复
      二、学术专著
      [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朱东润.张居正大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4]南炳文.“盛世”下的潜藏危机·张居正改革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谢贵安.明实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谢贵安.宋实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三、论文类
      [1]王天有.东林党和张居正——兼论东林党的发端[J].学习与思考,1984,2.
      [2]王世华.隆庆、万历初年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84,3.
      [3]刘益安.略论张居正的改革[J].史学月刊,1984,4.[4]满书德.张居正改革及其历史经验[J].东岳论丛,1987,5.[5]冷东.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J].汕头大学学报,1999,2.
      [6]高明强.略论历史上的反改革问题[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何宗美.张居正改革对晚明党争及文人结社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3,4.[8]韩晓洁,政治家的人格与改革的成败—一论张居正改革失败之个人因素[J].长江大学
      学报,2004,1.
      [9]曾军.张居正改革的辩证法[J].长江大学学报,
      [10]单辉.波谲云诡中的同行者——东林党之于张居正改革的矛盾心态探源[J].长江大
      学学报,2006,2.
      [11]蔡明伦.明代言官和阁臣关系论述[J].西南大学学报,2008,4.
      [12]张毅.试论万历年间的“倒张”运动[J].求是学刊,2009,1.
      [13]张勇.再论明万历朝党争的起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14]冯明.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2010,3.
      [15]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6]段颖惠.六科给事中与张居正改革探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2,4.
      [17]刘祥学.论明末张居正评价的走向[J].西北师大学报,2012,6.
      四、其他
      [1]田澍,嘉靖革新的历史定位[N].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6,12(2).


      IP属地:天津140楼2024-07-19 17: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