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吧 关注:2,890贴子:23,138
  • 12回复贴,共1

鲁迅评《儒林外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应当是吴敬梓有意为之。主干云云,非不能也,而不为也。重要的是作者如此这般处理的效果及缘由。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1-07 00:10回复
    这正是此作的重大特色,而非缺陷。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1-07 00:12
    回复
      但这部作品的文体毕竟是章回小说,并且不是演义类的历史小说,即便是演义类的历史小说,也可以有主干。确定主干似乎更在于作者的处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1-07 22:42
      回复
        由于鲁迅先生本身的创作实践及其成就,其眼力所及,对此作品不带褒贬的客观陈述应该是中肯且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将其作为一个缺点对待,我认为尚须斟酌。也就是说作为一部章回小说,为何吴敬梓有意去其“主干”。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1-07 22:53
        回复
          莺脰湖拔秀、莫愁湖吟诗、泰伯寺大祭如果是“聚”,加之更多的旁逸斜出的“散”,那么“聚散”就是传统书写组构方式的重要对子。一如《水浒传》,甚至《红楼梦》。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1-13 01:58
          收起回复
            并且结构方式的“聚散”与内容的“聚散”也与“缘起性空”的佛教思想多少有勾连。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1-13 02:21
            收起回复
              虽然《儒林外史》的出发点是抨击八股取士制度,崇尚以礼规范世人。但正如其它传统文学作品那样,天道循环及人生如幻的感悟常常隐现于字里行间。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1-20 02:59
              回复
                如果以现代小说的写作手法作为切入视角,《儒林外史》也许具有意识流写作的特点……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2-02 00:31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2-05 23:44
                  回复
                    陈寅恪先生就《再生缘》结构,旁及传统小说之论述。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5-02-05 23:46
                    回复
                      再,夏志清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第六章《儒林外史》有较为详尽的品评。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5-02-06 13:27
                      回复
                        陈寅恪先生不仅指出了传统小说结构的不足,并且暗示了缘由……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5-02-07 22:41
                        回复
                          传统好简、厌弃复杂理论建构的思维取向不能不说是长篇小说布局、结构总体偏弱(较之西方文学)的主要原因。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5-02-08 13: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