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狂吧 关注:463,236贴子:5,395,368
  • 4回复贴,共1

【狂吧吧刊81期】各省各地区的气象特点及灾害概况。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气象科普的第三期,还是第四期了,忘了。
气象知识,在生存方面应用很广泛,生存狂的三大主题:应急、户外、末世。
气象在前两个领域做用很大,至于末世,凡是气象因素造成的末世,那都是灭世级的了,气象知识没什么用了。
气象知识在生存、求生方面的应用:
1、应急、救援、防灾、救灾:预警和应对极端气象灾害,估算灾情和后果。
比如2019年台风利奇马的收尾阶段,灾情达到动态平衡,进出基本一样,但是来了个强对流,防汛抗旱指挥部出来预警,一个强对流为什么会惊动防汛抗旱指挥部?因为灾情正在动态平衡中,而不是彻底没了,一点点降水就可能打破动态平衡,之前的努力可能前功尽弃。
2、户外:包括跑路、荒野求生、穿越、上山、露营:
先不说有多大作用,至少能能深刻认识和预见气象、天气因素的风险性,预防、应对、躲避突发的极端情况,根据风力、湿度估算体感温度,这两点都是很重要的,极端情况下能保命。
(1)比如在户外,不要只看纸面上的数字温度,那个可能连参考价值都没有,你得根据当时的湿度和风力来估算体感温度,以制定相应的应对低温的策略,户外最常见的死亡因素还是失温。
(2)一些户外突发的气象事件:如强对流、小溪变山洪、短时间四季转换。
就拿2021年2021年5月22日的“白银马拉松事件”来说,那个地区,那个海拔(赛道基本在2000米左右),那个季节,强对流活跃时期,从主办方到运动员,如果有人能预见风险的话,说不定就没那么惨了。
再比如去年4月的“广东肇庆越野事件”,天气预报都报了有强对流了,还一个个不当回事。这纯粹是不重视,没有深刻认识山区气象事件的危险性。
当然,有些人说没用,你怎么不说是你没用。
户外的各种具体风险,以及具体案例,可以看我之前发的【狂吧吧刊31期】。

而且里面有个喷子‘电脑linux’,问我是不是当过消防员,就在25楼问的,我明确说“没有”,到头来又咬我“冒充消防员”也是他,真是莫名其妙。


IP属地:山东1楼2025-02-12 10:02回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研究气象学的资料和工具,立体地图和专业教材,想学习气象,先学习地理。
    教材是某大学农学院的《气象学》,想给我挑刺的,麻烦你也买本一样或者更高级的资料,要不就发扬你们“一窍不通质疑专业”的优良作风。上面放的是我在救援队的臂章和编号,意思是业余兼职第90几号队员。
    说明(叠甲):
    1、我是纯理论派,没在外省长期生活过,我对山东以外地区的认识,肯定不如你们当地的,还需要你们指导,发现错误请轻拍。
    2、以省级行政单位为单位,并不客观,因为省界是人为划分的,有些省份之间区别并不大,反而是有些省份存在多种情况,有可能几个省一起写。还有就是直辖市就没必要单列了,京津和河北一起写了,上海就归入浙江了。
    3、觉得气象没用的,请直接无视并左转就行了,请高抬贵手,不用您回复“没用”,你省事,我也省事。




    IP属地:山东2楼2025-02-12 10: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第一章 总论:
      研究气象之前,一些必须知道的常识和理论。
      一、气象对我们的影响,无非天气、气候,具体到个人感受,就是温度、湿度、降水、风力、结冰。
      二、影响气象、气候、天气的因素很多,如: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包括海拔)、纬度、洋流、阳光、气压、副热带高压,而这些因素也是有些互有交叉,互为因果。
      三、影响个人温度感受的因素:气温、风力、湿度。
      1、风力造成的体感温度骤降叫做:风寒效应。
      如威海在今年1月某天,预报纸面温度为-5度,当时风速18,风力为8级,结果体感温度居然为-20度,低温超过沈阳的温度。

      2、湿度造成的体感温度降低,叫做:湿寒效应,又叫水寒效应。
      中国天气做的湿度指数表:

      四、强对流:划重点,记住这一个,是户外及城市常见快速型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甚至其他自然灾害里也有他的身影,如台风一般也会伴随无数强对流,尤其是台风墙里面,时时刻刻在发生强对流。
      这是一种天气系统,为中尺度天气系统,常见现象有:风、雨、电、雹(这4个都是小尺度天气系统)。
      由于尺度小,速度快,变化灵活,很难精确预报。
      如:
      1、“白银马拉松事件”,就是高海拔地区发生了强对流。
      2、“郑州720”这个世纪水灾,除了台风的水气,强对流也是幕后黑手之一,无数个强对流单体被激活、联通。
      3、去年把人从家里吹下楼的南昌大风,又是强对流的原因,现象单一,只有风,没有雨电。


      IP属地:山东5楼2025-02-12 14:48
      回复
        挂个神论:
        原帖里,这位“@柳下漱石 ”大神,追着楼主不放,每个楼层都质疑一下,最后忍无可忍,@我了。
        这家伙质疑:雨和冰雹能同时下?质疑点是重量和温度不一样。
        乖乖,哪怕是小孩子,也知道冰雹是夏天常见吧,而且冰雹是强对流的一种表现,强对流主要有“雨、风、电、雹”四种表现,雨和冰雹一起下,再常见不过了。没文化就不要那么多好奇。
        还有,重量不一样,不能同时下吗?没听过自由落体?物体下降速度和重量有关吗?不会又是重量大,降落速度快的那种文盲逻辑吧?要常识没常识,要文化没文化。


        IP属地:山东6楼2025-02-13 08:16
        收起回复
          那个质疑“雨和冰雹重量不一样,不能同时下”的“@柳下漱石 ,你确定你上过小学4年级?



          IP属地:山东7楼2025-05-02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