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28
-
19
-
117
-
39
-
23
-
2294.5也达到了,上次没骑完的十三山也骑完了 车也换了台子也换了,该定个新目标了 总之先冲击一下300W试试
-
177
-
43
-
398
-
26
-
158上个帖子有挺多问lz怎么练的,更新帖子具体记录训练和平时骑行数据。lz是小骨架体质,目前基础体重在55公斤左右,充满电可加约4公斤。23年8月入的坑,平时就休闲骑,24年开始正式训练。希望能帮到大家#公路车训练#
-
54
-
46在看这个文章的时候,相信各位已经从各处了解到了公路车运动这个东西,就不废话了,今天不谈来处,只聊去路(本文近15000字,涵盖从车架几何学习到实际踩踏几乎全部流程,考虑到串联众多文章,信息量庞大,可供新手持续进阶提升)。 在买车之前,大部分人以为的公路车是酷炫车架,帅气弯把,高框碳刀,超越电驴…… 实际上的公路车是呼吸急促,口腔干燥,肺部灼烧,心跳爆表,肌肉酸痛,汗透衣裤…在新手身上甚至会出现努力抬头看不
-
16在疫情中后期自行车手麻的问题开始频繁出现,变为常见的损伤问题。相比之下,手部麻木和无力的影响并不被许多人重视,甚至不紧张不急切不以为然,仿佛事不关己 疼痛是数种感觉的一种,痛觉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提示存在问题,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疼痛作为警戒,大多数情况下是提示存在问题需要解决,而不是需要忍受。如果觉得任何疼痛忍忍就过去,那就丧失了痛觉存在的意义 麻木意味着整个感觉系统的丢失。感觉系统
-
87准备工作, 两个网站和科学net 1. https://intervals.icu/ 2.工具网站 https://intertools.fly.dev/ 简要流程说明: 1. 登录两个网站 2. 打开工具网站->Tools->Joe Friel's Training Method Importer->页尾的 spreadsheet (打开一个谷歌表格) 3. 按照个人情况填写改表格, 自动生成训练计划 4. 下载训练计划pdf, 或者回到工具网站, 点击最下方 Import! 按钮, 把计划导入到 intervals 里面 5. 在 intervals 里面进行安排 6. (可选) 在 intervals 里面下载计划, 导入到zwift或者码表里进行训练 图示: 1.
-
57我感觉各个训练群里,这个阶段的车友是最积极讨论的。3.0对于有骑行台的车友来说不是问题。4.0以上的骑友,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训练节奏,对各种训练方法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唯独3.0-4.0之间的‘中白‘骑友,或多或少碰到一点瓶颈,显得有点焦虑。总是怀疑自己哪里没练对,训练效率低。而去问大佬只会回答你,4.0有腿就行,多骑不用纠结。 本人功率不高,刚刚达到4.4,训练效率还可以,写一点心得。与各位骑友共勉。
-
35这是老乔在回答别人的疑问:如果我一周只有4-6小时 我是否该进行极化训练还是说以甜区为主 老乔的回答: 首先极化训练一般我们都会选择保持五天轻松骑两天强度的这种规律训练。在这两天强度中,有一天你会进行乳酸阈值(阈值功率)附近的强度,有一天你会选择很高的强度例如vo2max。 时间少就应该选择大量甜区?老乔说你应该把两者的观念结合起来,你需要从如何安排艰难的训练日出发。你会选择两天去骑我们常说的最佳效率点,也就是大
-
154
-
15上一贴 https://tieba.baidu.com/p/8385937281?pid=147488103119&cid=0# 写的是基本的训练类型,健身先健脑,依旧是一些生理或者运动方面的知识点,用以辅助理解运动过程。 东西许多东西并不复杂,只是非相关专业的人平时接触不到,所以按顺序列举一些进阶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如果想更好的训练,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 前期思路是列举一些常见的知识点,不涉及更多更复杂的内容。一定程度上算是复制粘贴,建议善用搜索引擎了解更多。 后期可能会随着
-
279
-
121
-
157
-
146
-
15新手经常会求一份运动计划,看似是在问过程,实则多有非常强的目的性,过程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被忽略的。于是许多新手运动教程会直接跳到目的性非常明确,且具有相当运动强度的动作训练当中,或者直接兜售一些不切实际的训练计划。 单关节的孤立动作或许很容易被解释和完成,不过多关节的复合动作就不一样了。如果对许多基础概念不够了解,就会用错误的逻辑得出荒谬的结果。 尤其是出现运动损伤时,许多人选择休息,等症状减轻之后
-
91经过几个月的整理,国内多位著名公路车教练员的共同编写,多位热心朋友的反馈之后,决定在今天将“EDSI公路车训练百科”正式向广大公路骑行爱好者开放。 EDSI公路车训练百科(以下简称“百科”)旨在为广大公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业余竞技车手、专业车手、教练员和行业相关工作人员等,提供全面、系统的公路车训练知识,让业余车手能够快速掌握如何正确进行自我指导,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专业车手、教练员和工作者的一份训练知识笔记
-
11许多人在谈解锁的时候都会说“脚腕发力”“脚腕一扭就开了”,然后更多发明轮子的自行车UP主也借鉴这一说法不断的拍着视频重复着这样的论调。 于是很多萌新抵触上锁的理由又多了一个,毕竟扭脚腕这种事,基本上都跟“崴脚”“扭伤”这种事联系在一起,听着就很不健康,很危险,很反人类,尤其是要在紧急解锁的时候做这么反人类的动作就更反人类了。 “上不上锁”这种事,很多年前就有结论,我不想讨论这种没意义的话题。不过我倒是
-
13在 2021年12月21日 几天前,一位最近感染了Covid病毒的运动员联系了我。他问,当时机成熟时,他应该如何恢复训练。我希望我有一个答案给他,但我没有。我唯一的建议是保守而谨慎地锻炼(我不愿意称之为 "训练")。这意味着他不应该急于恢复正常的训练,应该比正常情况下多休息,同时不给自己施加任何锻炼的压力。我希望他遵循这一建议,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对我们的健康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他的说明让我想知道其他运动员在患有Covi
-
4
-
189贴在就更新,如违反吧规,请吧主删除!
-
14许多人都喜欢讲柔韧性,但没几个人能讲清楚柔韧性是什么,怎么定义,怎么测量,动作与柔韧性之间又存在什么联系。 说起人体一切运动动作的基础,或许很多人会回答是肌肉力量。 诚然,肌肉是动作的动力来源,但动力不是动作。动作是关节活动,是两个关节面之间的滚动与滑动。 能量代谢与肌肉收缩只是带动着关节产生特定方向的活动,这个过程是主动的。 (并非你们口中的大佬,也不是什么运动康复师,或者职业fitter和健身教练,谢谢你
-
36
-
137
-
37一提到骑车,很多人都会说出骑车的好处,什么有氧耐力,心肺体能,下肢力量,减脂瘦身,千篇一律。 不过这样的好处是有前提的,是对那些从来不运动的人而言。 对于那些经常运动,以及有多运动经验或者运动损伤经验的人来说,事实情况往往不是那样。 很多人往往会去维护自己所坚持的运动,甚至对不同的声音口诛笔伐,这样的行为归根结底只是在维护自己的观点乃至尊严,对于客观去认识自己所坚持的东西没有任何帮助。 ——正文开始—
-
41大多数人对于自行车运动的理解就是踩踏(下肢屈伸),就是猛蹬,属于谁都会的东西。认为只要踩踏的力量足够大,车骑的就足够快,就能拉爆所有人,于是顺着这个方向的训练思路就是伸髋伸膝肌群的无限加强 这个思路不能说错误,只能说部分正确,因为忽略了许多底层基础。这也是骑行明明是公认的对膝关节伤害小的运动,却一样有大量骑行受伤案例的原因 踩踏和踩踏也是有区别的,很多人都会讲姿势要稳定,踩踏要顺畅,因为不同姿态设定
-
92背景: 1、fitting结果: 双侧髂胫束都较为紧张而左侧更严重,右侧臀大肌活动受限,建议多进行主动及被动拉伸,放松肌群 上肢及核心力量较差,建议在家中或健身房做室内无器械自主练习进行体态控制的增强 也就是柔韧性较差,需要多拉伸;力量不足,需要补强腿部及背部力量 2、医学史: 患有甲亢,目前处于药物保守治疗阶段,安静心率90bpm,心率很高,对身体恢复和有氧基础会有一定损害 3、身体数据: 160cm/57kg,阈值心率176,最大心率208,目
-
109
-
26公路车的骑行姿势到底是“屈髋直背”还是“立骨盆弯腰”,到现在还能接着吵个几百楼;也不乏许多萌新初骑车腰酸背痛;或者明明落差很大还要使劲的立骨盆弯腰,使整个后背呈现一个圆润的弧形…… 我见过的大多数人都喜欢去大谈特谈“要做什么”,而聊到“为什么这么做”就噤若寒蝉,我觉得后者的内容远比前者重要。 但公吧一堆黄标大佬不上,只能我这种水平的上了,诸位看官多担待。 —— 先插个小作文,上一版其实是写着玩的,只想
-
114
-
51拉伸的帖子难产了,不过应该记得的人不多,心安理得的继续打游戏。 这次内容较多,分为几何变化,落差,落差误解,买小后果,买大后果几部分,仅涉及理论逻辑部分,同时不提供肉眼飞艇,我不懂不要来问我。另外写的有点嗨,写完看见七千多字,对于几何没兴趣的可以直接往下拉看结论 ——分割线—— 每一次的小车架的争论,关注点都会在前伸量上,争论是加长把立还是缩短把立,这个争论的点默认了车架大小的变化只在于长度上的变化,
-
40最近水贴发现了一些东西的缺失,许多帖子都在讲怎么骑车,很少有帖子讲骑车的人,也造成了许多“人”的方面的概念不清。 当然我啥也不是,没有出众的学识也没有强大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一社会辣鸡,所以也不敢说自己纠正什么传播什么,贴子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学习笔记一样的东西。 ——分割线—— 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是有氧氧化系统,无氧糖酵解系统,ATP-CP系统,最后的ATP-CP系统中文是磷酸原系统。 ATP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
-
18吧里每次谈落差谈尺码,总会提到柔韧性,柔韧性说白了只是关节活动度,只讲这个概念是片面的,因为活动度只是你的身体能够达到一个位置的可能性,而不是达到这个位置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一个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维持足够久的能力取决于这个位置附近所有肌肉的力量。 所以只问一个人身体软不软没有意义,还得问ta具体能软到什么程度,以及在这个程度上能维持多久。 有的人有足够的活动度,但是自己始终到不了这个活动度的极限,必
-
422
-
297
-
495
-
55
-
17非广告,转自迈金官方朋友圈...
-
246玩公路车已有三年了,训练圣经说前两年算新手,这么说来自己已经入门了。第二年开始使用功率计(垃圾单边,不过后来对比迈金,其实蛮准),一直用了两年,市面上的训练书基本都看过,也在功率计群里混过一段时间,总结一下就是:“做适合自己的训练,就能进步。”
-
116本文翻译自乔老的博客。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周,我三次被问到同一个基础问题。问题内容是,在没有功率计的情况下,如何使用心率表来测量强度。问问题的人并不明白为什么提高心率会变得越来越难。我们的假设是,高心率是一件好事情,是么?哎,有些时候,我希望心率表从来没有被发明过,太多的劣质的训练计划,是因为错误的分析了训练数据。最新的问题,是一个教练匿名问的。 问题是: 最近我对一个问题感到非常苦恼,我正在训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