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是英雄吧
关注: 5 贴子: 333

  • 目录:
  • 个人贴吧
  • 8
    东汉晚期至蜀汉早期,巴蜀土著豪族势力发展至顶峰,一呼百应,敢与地方政府、与大规模的起义军相抗衡。如中平五年(188)蜀中爆发了以马相、赵祗为首的“黄巾”起义,攻占雒县(今广汉),捕杀州刺史后攻下成都、武阳(今彭山)等地,短期内发展到十余万人;马相自称“天子”。面对义军,官军节节败退,几无抵抗能力。但犍为豪族贾龙却率家兵,多次击败义军后,又召集溃散的官吏、军队等,最后消灭了义军(《刘焉传》)。刘璋接任益
    samuelkao 11-7
  • 10
    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失败后,天下三足鼎立的局势形成,孙权执掌的吴国表面上接受朝廷的册封,向中央称臣,实际上谁都明白其已成为割据一方的独霸势力。而最让曹操头疼的,也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刘备集团的成势,赤壁战后得已占据荆州,基础初稳,大势渐成。 最大隐患终于羽翼丰满,成为真正的心腹大患。和孙权的韬晦不同,刘备集团采取策略更让曹操寝食难安。而刘备集团的成势令曹操最顾忌的原因有二: 一,刘备本人的能力。对
    2-26
  • 10
    公元217年,曹操帅部攻破汉中,遣军还邺,留夏侯,张合诸将守汉中。        此时,刘备引军5万于公安附近,以抗东吴,闻曹操破汉中,一日几十惊,看来对刘备来说,天快塌下来了。        慌忙令伊籍说吴,割长沙,桂阳,江夏三郡于吴,中分荆州,乍一看,好象又能维持和平了,但是为关羽身死无蹶遗奠定了基础,且吴国对荆州是每欲鲸吞,虎视耽耽,这从吕蒙驻守陆口也能看出一丝端倪。   &nb
    6-10
  • 1
    关羽守荆州的时候,诸葛亮指导关羽的策略是"北据曹操,东和孙权"。      北据曹操是理所当然,不提也罢。东和孙权就有些含糊不清了。      孙权的战略一直很清晰。那就是"和"的前提,必须是保证东吴不受蜀国的威胁和制约。不论孙权是否野心勃勃想一统天下,还是无心进取希望偏安江东。荆州都是必须要得到的军事要地。在战略上,东吴的目标只能是荆州。      然
  • 0
    蜀汉后期进行了两次主要的军事活动,一是平南蛮,二是北伐。这两者的关系密切。      在当时的蜀汉,文臣对诸葛亮不去理会魏、吴的威胁,劳师远征南蛮很不理解。他们以为"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只须遣一大将讨之,必然成功。"      然而马谡却言:"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
  • 0
    贾诩是三国中最有胆识的谋士。      吕布和王允在洛阳杀了董卓,消灭了牛辅部队,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惶惶不可终日,打算解散部队,夺路逃窜。      这个时候,贾诩跳了出来,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竟然建议李傕
  • 0
    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
  • 2
    一 、诸葛亮休士功农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        三国之中,蜀汉国力最弱,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割据政权,从规划立国蓝图,到人蜀建国开创帝业,以至偏安益州一隅而与魏、吴两国鼎立争雄达四十余年,是同诸葛亮智慧才能和鞠躬尽瘁的实干精神分不开的。他之所以要北伐,其目的就是要打破魏强蜀弱力量悬殊的严重局面。荆州失守后,蜀汉政权唯有益州一地,在国小民贫的情况下,又不断对外用兵,从章武元年刘备发动大规
  • 0
    1》刘邦从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西北部》,当时的楚地进攻秦地,建立西汉 2》刘秀从南阳进攻长安,也是从荆州北伐胜利,建立东汉 3》朱元璋从江东进攻大都,也就是从扬州北伐胜利,建立大明
  • 7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相国曹参后代,小字阿瞒,任丞相,魏王。      曹嵩,字巨高,曹操父,夏侯惇叔父。灵帝时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      曹腾,字季兴,嵩养父,中常侍大长秋。      曹德,操弟。      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琬,昂继子,丰愍王。      曹廉,琬子,丰愍王。      曹安民,操弟子,
  • 6
    一出祁山      228年正月,诸葛亮的首次北伐终于开始了,以赵云、邓芝部万人为疑兵,作出蜀军 主力出斜谷攻郿的假象,从而成功地把魏军在关中的主力曹真部十万大军拴在了郿县。而 自己则率主力约五万人攻下祁山。蜀军号令严明,兵锋所至,魏凉州的南安、天水、安定 三郡叛魏降蜀,开局算得上形势一派大好。      关于三郡的叛降,按照《魏略》的解释是这样的:“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 死,数岁寂然无
  • 8
    在赤壁大战后,刘备集团组织了四次大规模战役,前后是入蜀战役,汉中战役,荆襄战役和猇亭战役。这四次战役除了第一次入蜀战役是为了获取刘璋之益州,最后一次猇亭战役是对东吴背盟偷袭荆州的报复性战役外,汉中战役和荆襄战役都是对曹操所发动的。而这两次战役,先后在东西两端进行,汉中战役获大胜,斩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获得汉中,而荆襄一战初期关羽俘曹军数万并曹军名将于禁,关羽威镇华夏,如不是被吕蒙偷袭,也可说是战果赫赫
  • 3
    传说中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到了周朝成王时,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分天下为九州,其中“正西曰雍州”。到了秦始皇,天下被分为三十六郡。到了汉朝,郡县被细分扩充数目,周时的各州被恢复也有所增添。汉改周时雍州为凉州,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此地在西,太“凉”了。           按《后汉书,郡国志》东汉有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交州共十三个州。  &n
  • 2
       234年姜维33岁,病逝军中的诸葛亮安排好后事,蜀军虽然逃过了魏军的追击,却免不了自身的内讧。           内讧的双方就是杨仪和魏延,两人颇具才干,也都生性高傲,互相都瞧不起,此二人的不和诸葛亮在世之时就已经闹得享誉中外。诸葛亮一死,如孙权所预料的那样,无人能压制二人,内讧终于爆发为公开对抗。      杨仪急着回成都接替诸葛亮的职位(他想当然而已),魏延则坚持自己接手
  • 3
    243年十月,蒋琬迁徙到涪县,这个消息传到吴国时却变了味。           当时诸葛恪在皖城(吴庐江郡治所)不断派出细作想要谋取寿春,司马懿听说以后就挺军至舒县(属魏庐江郡,已靠近吴境),孙权马上将诸葛恪后撤到柴桑(属吴豫章郡)。      这时步骘、朱然向孙权说,      “听从蜀地回来的人说,蜀国想要背弃盟约,与魏通好,多作舟船,修葺城郭。司马懿这次出兵南下,蜀国不但
  • 3
    对蜀国政局认识还不够深刻的卫将军姜维,只是一心准备着继承诸葛丞相的遗志北伐。           在247年,益州境内的汶山郡平康夷人(*注下)聚众反抗蜀国(*注十三),姜维率军队前往平叛,这个益州内不协调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了(*注十四)。      *注上,汶山郡内少数民族众多,号称“六夷、七羌、九氐”,平康夷也不知具体是何种民族。           益州境内的夷人叛蜀,可雍
  • 3
    253年的春节,费祎在汉寿为新的一年到来和群僚聚会。           不知这个时候的费祎在想些什么,他从成都到汉寿已经一年有余,这期间终于可以开府治事,任命自己的属官了。           吴国那面,孙权虽然去世,10岁的孙亮即位,但是辅政的诸葛恪把吴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位诸葛丞相的侄子出手不凡,十月252,征集数万民工迅速修好巢湖东兴堤,并在两端分别筑城有千余驻军,这个地方就
  • 2
    前任费祎的突然遇刺,使姜维措手不及的站到蜀汉军政的前台,于成都政事一窍不通的卫将军姜维只接掌了外围的军队。      对军事兴趣不大的刘禅只想在倍受压抑的成都解放自己,既然诸葛亮遗命接班的蒋琬、费祎相继故去,之后也无人被指定接班,这蜀汉政令就可以彻底归我阿斗;军队嘛,卫将军指挥就是了。           在没有记载的怀念前费大将军的哀痛中,姜维收到了吴国太傅的消息。吴国使节李衡
  • 3
    如果东方的诸葛恪看到姜维这样迅速的行动,不知道是该高兴盟友的积极还是该懊丧姜维的盲动。           不过,51岁的诸葛恪比姜维也强不到哪去。(253)三月出兵的吴军在淮南游荡,四月(*注下)二十万大军又返回来围攻合肥新城,合肥只有牙门将张特率领三、四千人而已。司马师听从虞松的建议,五月遣太尉司马孚督中军赴前线,命令镇东将军毋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等人不得与吴军接战。      *注上:
  • 4
    254年      洛阳十月换了新皇帝,边境大员们也都知道了消息。           督扬州军事的镇东将军毋丘俭却坐立不安起来,他和二月事件的李丰、夏侯玄私人关系相当好。司马师将几无牵连的夏侯玄也构陷同谋,这位镇东就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地位来。      毋丘俭早年历任荆州、幽州刺史,曾跟随司马懿攻灭公孙渊,后来大破高句骊国,因功迁左将军,调往豫州领豫州刺史,随后升为镇南将军。后
  • 3
    256年八月,上邽败退的姜维返回成都。           十二月,吴国派来了使者。颇受打击的姜维又得到一个消息,吴国的孙宪与将军王惇谋杀孙綝,事觉,王惇被杀,孙宪被令自杀。      (就这事啊?你们孙丞相这才辅政多长时间?这都第几次谋杀啦?第三次了吧,哎,又不是什么北伐的事,有什么好通知的。——哦,对不起啊,原来你们又换人了。没看清没看清,见谅,见谅,同喜,同喜,咳—这都哪跟那呀
  • 5
    258年的春天还没结束,在秦岭的峡谷中有一批垂头丧气的蜀军往成都的路上行进,在队伍里还可以发现有一个面目苍老的将军更是眉头紧皱。           第八次北伐又是失败而归的姜维,开始考虑蜀国内部的反对声音。      作为一个敌国的降将,姜维已经在蜀地生活了30年,面对连续的失败和孤立的局面,不知这时他是否想起当年诸葛亮带着27岁的自己撤退的情景。      这一次在芒水作战时,一
  • 4
    262年秋天,61岁的姜维最后一次(第九次)率蜀军北伐,向陇西郡的洮阳县(洮水北岸)进发。      而邓艾早就探到蜀军的动向据城
  • 5
    在剑阁据守的姜维听说诸葛瞻在绵竹战死,一时间各种谣言传来:      有说刘禅要固守成都的;有说刘禅要往东入吴的;有说刘禅要往
  • 2
    255年九月狄道城解围后59岁的邓艾回到6年前工作过的陇右地区,和以往的习惯一样,邓艾每到一地观察地形地貌,布画军营处所。    &n
  • 0
           三国军团调查(刘蜀篇)             &nb
  • 0
    三国军团调查(孙吴篇)                   &nbs
  • 0
    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趁曹操主力在荆州之机,亲率大军围攻合肥,攻城逾月。曹操在赤壁失败后,赶快回军北撤,派张喜带骑兵救援合肥。孙
  • 0
    魏延该不该死?人各有其看法,也不必强求一律。从罗老笔下故事的完整性及合理性来讲,魏延该死。其责任自身要负八、九成。《三国志》里则把前因后果写
  • 4
    一、合肥在军事上备受重视的原因 三国时期,曹魏与吴、蜀长期对峙,其接壤疆界东起广陵,西达临洮,绵延数千里。曹魏的防御兵力并非沿边境线平均配置
  • 9
    陶谦在曹操来攻之时,抵挡不住,退到郯城死守,总算被他守住。      有谁在郯城助他一臂呢?刘备。      曹
  • 0
    208年 汉建安十三年曹操与孙刘赤壁之战 209年 汉建安十四年 孙权攻合肥之战           &nbs
  • 0
    208年 汉建安十三年曹操与孙刘赤壁之战 211年 汉建安十六年刘备取益州之战 215年 汉建安二十年张郃攻三巴 ,张飞破敌瓦口    &nb
  • 0
    1》张松被刘璋所杀 2》吴兰在汉中之战中被氐人所杀 3》孟达降魏,后叛魏被杀 4》李严因与诸葛亮政见不合,被贬为平民 5》铜雷在汉中之战战死 6》法正
  • 0
    1/庞羲与璋有旧,又免璋诸子於难,故璋厚德羲,以羲为巴西太守,遂专权势。 2/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璋性宽柔,无威略
  • 0
    1》入川后去当汉中太守,益州富裕的地方不过是三蜀,三巴,汉中地区。汉中的地盘很大,     据《后汉书》记载,汉顺帝永和五年(
  • 3
    性别:男      字号:孝直      生年: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      卒年:东汉建
  • 0
    刘备并不因为吴兰被杀、张飞退军,而放弃他的攻取汉中的计划。他自己也已经率领了十万左右的兵,到达前方,向着阳平关进军(当时的阳平关,在今日陕西
  • 2
    “刘备何如人也”? 操曰: “沛郡小辈, 妄称 ’皇叔’, 全无信义, 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也”   瑁曰: ”刘备先从吕布, 后事曹操, 近投袁绍, 皆
  • 3
    《易中天品三国》(三十六) 永安托孤 刘备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永安托孤”,后人常把这看作是刘备的忠厚和对诸葛
  • 3
    易中天品三国(三十八) 难容水火 刘备在永安托孤之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也就是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刘备去世
  • 2
    曹魏第一次伐蜀和魏延西征细节辨析 公元230年(魏太和四年,蜀汉建兴八年)秋七月,对蜀汉的屡次进犯已经不胜其扰的魏帝曹睿,命令大司马曹真、大将军
    3-9
  • 2
    易中天品三国(48)--殊途同归 画外音:汉末大乱之际,在英雄备出的历史舞台上,曹操、刘备、孙权最终一军突起,分别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三足鼎
  • 2
    易中天品三国(41)--以攻为守 [画外音]北伐是蜀国的重要事件之一,魏延则是蜀国后期勇冠三军的猛降之一,而且魏延是坚决主张北伐的,坚决主张消灭曹魏
  • 3
    易中天品三国(40)--祸起萧墙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
  • 1
    2010-03
    3-9
  • 0
    2010-03
    刘璋治益州尚得人心: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作《隆中对》称:刘璋所治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后来,在刘备图谋益州的过程中,刘璋手下有
    3-9
  • 0
    2010-03
    3-9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