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佛说四十二章经》
-
6三圣令秀上座问曰:“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石头作沙弥时参见六祖。”秀曰:“不问石头见六祖,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教伊寻思去。”秀曰:“和尚虽有千尺寒松,且无抽条石笋。”师默然。秀曰:“谢和尚答话。”师亦默然。秀回举似三圣。圣曰:“若凭么,犹胜临济七步。然虽如此,待我更验看。”
-
14僧问南泉道:“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为甚么三世诸佛不知有?”师曰:“未入鹿苑时,犹较些子。”曰:“狸奴白牯为甚么却知有?”师曰:“汝争怪得伊。”僧问:“和尚继嗣何人?”师曰:“我无人得继嗣。”曰:“还参学也无?”师曰:“我自参学。”曰:“师意如何?”师有偈曰:“虚空问万象,万象答虚空。谁人亲得闻,木叉丱角童。”问:“如何是平常心?”师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曰:“学人不会,意旨如何?
-
10师与仰山玩月次,山曰:“人人尽有这个,秖是用不得。”师曰:“恰是倩汝用。”山曰:“你作么生用?” 师劈胸与一踏。山曰:“!直下似个大虫。”自此诸方称为岑大虫。问:“本来人还成佛也无?”师曰:“汝见大唐天子还自种田割稻么?”曰:“未审是何人成佛?”师曰:“是汝成佛。”僧无语。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甚么?”
-
12僧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师曰:“大德岂不知道,真诵无响,真听无闻。”曰:“恁么,则音声不入法界性也。”师曰:“离色求观非正见,离声求听是邪闻。”曰:“如何是不离色是正见,不离声是真闻?”师示偈曰:“满眼本非色,满耳本非声。文殊常触目,观音塞耳根。会三元一体,达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无佛亦无人。”
-
3将元知讷禅师所说十种修行法门摘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问曰:未审宗门,以何法治心? 曰:以无心法治妄心。 问曰:人若无心,便同草木。无心之说,请施方便。 曰:今云无心,非无心体,名为无心。但心中无物,名曰无心。如言空瓶,瓶中无物,名曰空瓶,非无瓶体,名空瓶也。故祖师云:汝但于心无事、于事无心,自然虚而灵、寂而妙,是此心的旨也。据此,则以无妄心,非无真心妙用也。从来诸师说做无心功夫,类各不同,今总大义,略
-
83黄龙祖心室中常举拳问僧曰:“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唤作甚么?” 莫有契之者,丛林称之触背关。
-
25师一日于雪中卧,曰“相救!相救!”有僧便去身边卧,师便起去。问:“如何是赵州一句?”师曰:“老僧半句也无。”曰“岂无和尚在?”师曰:“老僧不是一句。”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
9师因至庄所,庄主预备迎奉。师曰:“老僧居常出入,不与人知,何得排办如此?”庄主曰:“昨夜土地报道,和尚今日来。”师曰:“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觑见。”侍者便问:“和尚既是善知识,为甚么被鬼神觑见?”师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饭。”
-
23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云:“台山路向什么处去?”婆子云:“蓦直去!”僧便去。婆子云:“又恁么去也。”其僧举示师(赵州)。师云:“待我去勘破这婆子。”师至明日便去问台山路向什么处去。婆子云:“蓦直去!”师便去。婆子云:“又恁么去也!”师归院谓僧云:“我为汝勘破这婆子了也。”
-
6洪州泐潭神党禅师,僧问:“四威仪中如何辨主?”师曰:“正遇宝峰不脱鞋。”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滔天。”
-
5月又问:“如何是陀罗尼?”师指禅床右边曰:“这个师僧却诵得。”曰:“别还有人诵得否?”师又指禅床左边曰:“这个师僧亦诵得。”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师曰:“大德岂不知道,真诵无响,真听无闻。”曰:“恁么,则音声不入法界性也。”师曰:“离色求观非正见,离声求听是邪闻。”曰:“如何是不离色是正见,不离声是真闻?”师示偈曰:“满眼本非色,满耳本非声。文殊常触目,观音塞耳根。会三元一体,达四本同真。堂堂法
-
3昔报恩慧明上座,有新到僧,问曰:“近离何处来?”僧曰:“都城。”明曰:“上座离都城到此山,则都城欠上座,此山剩上座,剩则心外有法,欠则心法不周,说得道理即住,不会即去。”僧无语
-
13五祖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
-
8文远待者在佛殿礼拜次,师见以拄杖打一下曰:“作甚么?”者曰:“礼佛。”师曰:“用礼作甚么?” 者曰:“礼佛也是好事。”师曰:“好事不如无。”上堂:“正人说邪法,邪法悉皆正。邪人说正法,正法悉皆邪。诸方难见易识,我这里易见难识。”问:“如何是赵州?”师曰:“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
7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敲床脚。僧曰:“秖这莫便是否?”师曰:“是。”即脱取去。
-
10漳州三平义忠禅师,福州杨氏子。初参石巩,巩常张弓架箭接机。师诣法席,巩曰:「看箭!」师乃拨开胸曰:「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巩弹弓弦三下,师乃礼拜。巩曰:「三十年张弓架箭,只射得半个圣人。」遂拗折弓箭。后参大颠,举前话。颠曰:「既是活人箭,为甚么向弓弦上辨?」平无对。
-
9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曰:‘尸在这里,人在甚处去?’一女曰:‘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曰:‘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具足,惟要三般物,一要无根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叫不响山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有。’女曰:‘汝若无此,争解济人?’帝释罔措,遂同往白佛,佛曰:‘憍尸迦,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
-
1皓月供奉问:“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槃也未?”师曰:“大德问果上槃,因中槃?”曰:“问果上槃。”师曰:“天下善知识未证。”曰:“为甚么未证?”师曰:“功未齐于诸圣。”曰:“功未齐于诸圣,何为善知识?”师曰:“明见佛性,亦得名为善知识。”曰:“未审功齐何道,名证大槃?”师示偈曰:“摩诃般若照,解脱甚深法。法身寂灭体,三一理圆常。欲识功齐处,此名常寂光。”
-
10隆兴府黄龙道观禅师,上堂曰:「古人道,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你诸人为甚么从朝至暮,诸法不相到?」遂喝一喝,曰:「牵牛入你鼻孔,祸不入慎家之门。」
-
4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祇见略彴。”师曰:“汝祇见略彴,且不见石桥。”曰:“如何是石桥?”师曰:“度驴度马。”曰:“如何是略彴?”师曰:“个个度人。” 后有如前问,师如前答。又僧问:“如何是石桥?”师曰:“过来!过来!”
-
1《维摩诘所说经》节选 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于我不应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
-
11开堂日,李王与法眼俱在会,僧问:“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学人知是出世边事,到此为甚么不会?”师曰:“会取好。”僧举头看师,又看法眼,乃抽身入众,法眼与李王,当时失色。眼归方丈,令侍者唤问话僧至,眼曰:“上座适来问底话,许你具眼,人天众前,何不礼拜盖覆却?”眼摵一坐具,其僧三日后吐光而终。
-
3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墙外底。”曰:“不问这个。”师曰:“你问那个?”曰:“大道。”师曰:“大道透长安。”问:“道人相见时如何?”师曰:“呈漆器。”上堂:“尸弟若从南方来者,即与下载;若从北方来者,即与上载。所以道,近上人问道即失道,近下人问道即得道。”
-
12禅师嘉定府月珠祖鉴禅师,僧请笔师语要。师曰:“达磨西来,单传心印。曹溪六祖,不识一字。今日诸方出世,语句如山,重增绳索。”乃拍禅床曰:“于斯荐得,犹是钝根。若也未然,白云深处从君卧,切忌寒猿中夜啼。”
-
3真定帅王公携诸子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曰:“不会。”师曰“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尤加礼重。翌日令客将传语,师下禅床受之。侍者曰:“和尚见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军将来,为甚么却下禅床?”师曰:“非汝所知。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因侍者报大王来也,师曰:“万福大王。”者曰:“未到在。”师曰:“又道来也。”
-
0
-
4赵州行脚时,参谒临济义玄,赵州问(卍续一四八·一二七上):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临济答以: “恰值老僧洗脚。” 赵州欲更近前作听闻状,临济乃谓: “更要第二杓恶水泼在!” 赵州便退下。
-
8师与文远论义曰“斗劣不斗胜。胜者轮果子。”远曰:“请和尚立义。”师曰:“我是一头驴。”远曰:“我是驴胃。”师曰:“我是炉粪。”远曰:“我是粪中虫。”师曰:“你在彼中作甚么?”远曰:“我在彼中过夏。”师曰:“把将果子来。”新到参,师问:“甚么处来?”曰:“南方来。”师曰:“佛法尽在南方,汝来这里作甚么?”曰:“佛法岂有南北邪?”师曰:“饶汝从雪峰、云居来,祇是个担板汉。”问:“如何是佛?”师曰:“殿
-
1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入道要门。此心门者。三世之佛祖。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一乘法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门。一切诸法。无有缺少。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更无别心。心无形色。无根无住。无生无灭。亦无觉观可行。若有可观行者。即是受想行识。非是本心。皆是有为功用。诸祖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 如华严经中。文殊童子。化五百童子。发菩提心。唯一人。善财童子。达
-
1所谓念佛三昧者。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曰佛。如睡梦觉如莲花开。为令有情返照回光。净念相继久久纯熟。惑尽障除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悟此觉性。 内无能念之心。外无所念之境。能所两忘生佛无二。故曰念佛。 ——摘自《庐山莲宗宝鉴》
-
2当初初信佛法 特别敬仰佛陀的道德 世尊拥有三界中超胜的慈悲心 普度众生 能够听闻佛法 我觉得是一种荣幸 我很感动 本来六道受苦很可怕 而幸有佛菩萨大慈大悲弘扬佛法利乐众生 我觉得应该珍惜 一般人不信因果 被业障缠覆 很容易就下恶道受苦了 而中国社会又经过文化大革命 如今好不容易佛法又流通起来 信佛法的佛弟子 应该好好珍惜佛教 以身作则 不要存门户之见 各宗各派都是佛法的五颜六色 都能利益相关的有缘众生 都是好的 善男子善女人
-
12池州灵鹫闲禅师,上堂:“是汝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与蛇画足。”时有僧问。“与蛇画足即不问,如何是本分事?”师曰:“阇黎试道看。”僧拟再问,师曰:“画足作么?”明水和尚问:“如何是顿获法身?”师曰:“一透龙门云外望,莫作黄河点额鱼。”仰山问:“寂寂无言,如何视听,”师曰:“无缝塔前多雨水。”僧问:“二彼无言时如何?”师曰:“是常。”曰:“还有过常者无?”师曰:“有。”曰:“请师唱起。”师曰:“
-
2很多的人 非常傲慢无礼 对人缺乏礼貌 总是以恶意揣摩别人 出言不逊 诋毁侮辱 一点都没有慈悲仁和之心 素质真的是很差的 而且这些习气毛病带到佛教修行中来 就会给别的师兄带来伤害 自己的下场也是成魔并且以后堕落恶道 我是发心求生极乐世界的 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
8我因为以前请了一套占察轮 发觉这个轮子中间不是正方形的 是长方形的 而且比较小 不如法 (价格260) 所以前几天花了219(不含运费)请了一套官方店铺声明制作如法的占察轮 进行了占察 我因为前几天又心脏难受 所以我占察了发病的病因 得轮相 146 观所患非人恼 后来我又占察 每天早晚各读诵心经9遍 驱除非人附体 这方法是否对治 得轮相 158 观所疗非对治 最后我又占察 读诵咒文 大宝广博楼阁随心咒(嗡 玛尼 达利吽 帕特) 驱除附体是否对治 得
-
1一般人 看别人的开示 一知半解 贻笑大方 开示的意思是说 不能以境界为悟 是说修行过程中的境界 不能被它们错认为开悟 但是不是说开悟就没有任何境界 楞严经说 一人发真归元 十方虚空悉皆消殒 这个就是境界 而且只有发明心地见到本真了才会出现的境界 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你如果当前一念妄念脱落 自性就能现前了 这个现前 是说 能够离相而
-
7大家活在念头的相续之中 如果平时不打妄想了 或者禅定了 也只是妄念不起 而要开悟的话 需要当前的念头能够顿空 脱落 这样就是自性自然现前的当下了 这样才是开悟 而学教理 学禅定 得神通 都没有脱离念头活动 而念佛或者参话头 功夫得力之时 当前的念头就可以一刹那脱落 根尘断 妄想消 自性就刹那现前 就能见到不生不灭的本性 就是禅宗说的破本参 又叫明心见性
-
18阿底瑜伽的本质 见地即是无见,因此心的体性是大空性的广境; 禅修就是无修,因此要让你自己的体验远离执着; 行持就是无有行,因此行持就是远离戏论造作的本然状态; 果是无舍亦无取的,因此果就是大乐法身。 这四句话是我内心真诚的话语,若是与这四句话有所抵触,你就无法了解阿底瑜伽的本质。
-
0师因有偈曰:“万法一如不用拣,一如谁拣谁不拣?即今生死本菩提,三世如来同个眼。”诫斫松竹偈曰:“千年竹,万年松。枝枝叶叶尽皆同。为报四方玄学者,动手无非触祖公。”
-
15广州和安寺通禅师,婺州双林寺受业。自幼寡言,时人谓之不语通。因礼佛次,有禅者问:“座主礼底是甚么?”师曰:“是佛。”禅者乃指像曰:“这个是何物?”师无对。至夜,具威仪礼问:“今日所问,某甲未知意旨如何?”禅者曰:“座主几夏邪?”师曰:“十夏。”禅者曰:“还曾出家也未?”师转茫然。禅者曰:“若也不会,百夏奚为?”乃命同参马祖。及至江西,祖已圆寂。遂谒百丈,顿释疑情。有人问师:“是禅师否?”师曰:“贫
-
2【恭敬他人就是庄严自己!亲近有道之人、远离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是建立品德之基石。只管耕耘莫问收获,是随缘人生的前提。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观自他平等,让智慧与慈悲交融便是成就!🙏🏽🙏🏽🙏🏽】
-
3此所谓离念相者,等虚空界。然因众生,只见得心中妄念,纷纷纭纭,如此之多,其实不知只是一念。今无奈离念纷纭,故古人教人,提一话头做工夫。究之即话头亦是妄念,以但将此一念话头,堵截杂念,归之于一。若穷究此一念深深覰之,覰来覰去,原无起处,本自无生。若一旦了悟一念无生,则永劫情根,当下顿脱,此名为悟,非是别有玄妙可悟也。惟今老居士,做工夫提话头着力处,只看此一念着力,深深追究。忽然看见此一念本无生处,若
-
8理虽粗糙了点,但大致修行方位是可取的,下述正文: 【禅友修行中,出现了清明的状态,心头觉得清清明明、空空朗朗,以为这个就是,这是认错定盘星;以有所得的心,求无所得的法,那是走错方向了。有些人甚至还在等待这个状态的出现,说:哎呀!我上次都出现这个空空朗朗、清清明明的状态,为什么现在没有呢? 错啦,是在你出现清清明明、空空朗朗的时候,你能感受你不执着的心,感受那个能感受的本体,而不是去执着那个空的状态,
-
13龙云台禅师江州龙云台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昨夜栏中失却牛。”
-
15素质差没有慈悲心恶口毁谤的人实在太多 学佛法教理(包括禅宗见地)一知半解的人也实在太多 对的当成错的 错的当成对的 自己没有开悟当自己开悟的 毁谤祖师大德高僧的 比比皆是 我真的觉得这不应该是网络学佛交流的氛围 我想去极乐世界 和佛菩萨祖师大德在一起 还有这个社会上戾气实在太重 以后科技发展到要在人身体上植入芯片 手机电脑都消失 算了吧 我往生了是不会再回来的 但是我欢迎有缘者都往生极乐世界 又可以开悟又就可以和佛菩
-
7新罗国卧龙禅师,僧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甚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猢狲吃毛虫。”问:“如何是潭中意?”师曰:“丝纶垂不到,磻溪谩放钩。”曰:“如何是潭外事?”师曰:“日里金鸟叫,蟾中玉兔惊。”
-
16僧问:“万里无云时如何?”师曰:“青天也须吃棒。”曰:“未审青天有甚么过?”师便打。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面黑眼睛白。”西院来参,问:“踏倒化城来时如何?”师曰:“不斩死汉。”院曰:“斩。”师便打,院连道:“斩!斩!”师又随声打。师却回方丈曰:“适来这僧,将赤肉抵他乾棒,有甚死急!”
-
13问:“返本还源时如何?”师曰:“蟭蟟虽脱壳,不免抱寒枝。”问:“如何是猛利底人?”师曰:“石牛步步吼深潭,纸马声声火中叫。”新到持锡绕师三匝,振锡一下曰:“凡圣不到处,请师道。”师鸣指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