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
31《后汉书集解》(后文省称“集解”)一书乃是王先谦所作,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初三(1899.3.14)致信于缪荃孙,言“先谦又为《后汉集解》一书,业经写成初稿,尚待辑定”[见于《艺风堂友朋书札》],然此并非真正之肇始,葵园尝作《后汉书旁证》,今存稿本,格式乃引文段而旁注,其中引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周寿昌《后汉书注补正》、何焯《义门读书记》、刘攽《东汉刊误》、四库全书版《后汉书》附考证、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等,尚不能
-
24一楼献祭
-
19有没有大佬考证过,在三国史料中,“军”是一个实指的军事单位,意味着一定的编制和规模,还是也可用于虚指。于禁的“七军”是什么概念? “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曹仁这里的“诸军”又是什么概念,跟他后来只有几千人是否矛盾?
-
4
-
81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评曰:夫两军对垒,不示敌以虚实,此战之
-
3像曹操,司马懿,诸葛亮不用说,这种调兵遣将的统帅打仗时一定是负责最高级的指挥,那么像姜维王平,郭淮孙礼这种战场上的武将,他们这类战场上的武将也是需要指挥的吗?一般来说对阵指挥和战局指挥的差别一在什么地方?
-
28结合最近的阅读,对交州州治及刺史、郡守的变化做一个梳理,较少码字,水平不高,随时弃坑,欢迎讨论。时间限定在中平元年(184年)之后,到东吴交广分治为止。
-
5
-
206首先,我才疏学浅,很多书还没看过,有些因题材方向,比方文学,我根本不打算阅读,对那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 其次,我打算简介近三百套我看过,且认为是有点价值的才分享,有些看过但不屑一提的,不会介绍。维基与百度、书本简介目录,这些能找到的资料,我不打算著墨过多,只谈我的读后感、诸本分析比较优劣、如何入门等。个人的读报告,就肯定是主观,有些书可能赞过了头,有些书可能贬至不在这里介绍,求轻喷。 最
-
2权游里所有有头有脸的家族都有箴言,像史塔克的凛冬将至,兰尼斯特的听我怒吼,提利尔的生生不息。三国里面,印象中也就是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个现状。那么,三国的这种大型家族,是否有传承箴言呢?
-
7市面上三国志的版本挺多的,像找一个既全(不是选节)的,文字又好懂(我拍阅读理解能力不够想要好读懂一些的)的,求教买那个版本的好。 另外就是那些早年间出的或是现在已经绝版很难卖到的那些就不用推荐了,推荐了我也买不到。
-
251l
-
20亲属:(仅列举一些三国志有记载的) 爷爷: 1.张陵(沛国)张鲁爷爷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 父亲: 2.张衡(沛国)张鲁父亲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
-
8
-
2791、黄盖有在219年之前任武陵太守的记载 2、诸葛亮督三郡不包括武陵 3、215年吕蒙取三郡 也没有武陵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210年到215年之间的某个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武陵成了孙权的地盘,直到湘水划界后才又归了刘备?
-
39尽管很多学者说蜀锦在蜀汉时期得到发展,但实际论据却经常含糊敷衍过去,最常用的便是“决敌之资,唯仰锦耳”此句,按《秘府略》卷868布帛部三下锦条引《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若南方大种夷侯来诣,及吴王求锦者,乃承诏出之其小种夷及市买,一切不宜用锦。 诸葛亮此段全文意思显然并不是说“锦”在蜀汉时期得到了发展,相反,按章武元年人口九十万,后又经夷陵之败,此时生产力的倒退是显然的,反映到蜀锦
-
6最近在写论文,写到了三国虞翻这个人物,于是翻开了《三国志》想要了解一下他,结果发现有一长段裴注看不懂,怕理解有错误,所以想要向各位大佬求助。就在卷五十七,吴书十二处,只需要虞翻部分的就好,求求了
-
533大家说起袁绍手下良将为什么都只提颜良文丑,而不提张合高缆?荀彧对颜良文丑的评价是“一勇之夫,一战可擒”,然而张合高缆能力显然比颜良文丑高多了。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
5047
-
1蜀汉官员都有”哲貌”(原文),但都比不上姜维
-
1
-
19这句话的确切翻译,老鬼一直不甚知之。 俺的理解是:不论统御还是所挑选的士兵,都是很勇猛的。 并且,老鬼喜欢往更深层次想,既然用此两句概况赵云和
-
49大致在无为县。但是在“无为县”吧,及“巢湖”吧,发帖问,没人说的清楚。吧里有人知道么
-
17用搜寻器搜索刘表,除了显示其个人基本资料、游戏和文艺作品外,“刘表坐谈”是最多的相关结果之一。这恐怕要感谢“坐谈客”一词的始作俑者郭嘉,比贾诩的“平世三公才;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更损人,他在普通人心中只是一个守境安民有余,毫无野心的汉宗室荆州牧罢了,但实情果真如此吗?恐怕要深究一下。
-
52首先孙破虏讨逆传里没有提孙坚长辈,也就是往上没有当官的,但是裴松注里提到世仕吴和少为县吏,很明显这是标准的寒门出身。然后孙坚以勇武除贼得官,公元172年嘉平元年授盐渎丞,然后困顿基层十二年,历经三县还是个县丞。很显然上面没天线升不上去,家族也不给力给不了帮助 然后碰到黄巾之乱,得到朱儁也是江东人,同时还是个寒门手下没人,所以提拔本地有勇名的孙坚成为军司马(临时职务),朱儁本人的中郎将也是临时职务,但是他有
-
29他和吕布还不一样,吕布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 马超看不上财色,但是无情无义, 为了自己的目的什么都能舍弃。为了拉韩遂共伐曹操,直接说以将军为父。导致全家被杀。后来又与韩遂决裂。再后来发现跟刘备能成事,直接舍弃家小庞德等旧部来投降刘备 自己好友对其一番苦水之言竟遭来杀身之祸。 他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是为了图什么? 曹操当时借路这个导火索让他起兵反曹但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他起兵的原因是为了什么?讨伐曹贼匡扶汉室?
-
3以书属琅邪相臧宣,宣以赵宗中是的五岁男奉昱祀
-
351l
-
11今天在知乎看到一堆人围攻邓艾,说他拿自己兵做京观 “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看这点校后的标点,更像是拿了一部分蜀军做的吧
-
3刘琮去见司马徽,让随从问司马徽是否在家。司马徽正在家中耕作,并回答说:“我就是”。但是从人不相信,并对他大骂:“你个种地的奴仆也敢自称是司马徽。”于是,司马徽只好回到家,梳好头,带好头巾,穿好上衣后再来见刘琮。随从看见司马徽还是原来的老翁,惊恐地告诉刘琮。刘琮起身向司马徽叩头,并向司马徽道歉。司马徽对刘琮说:“您不必这样,我为此感到十分羞愧。我自己耕作,唯有您了解我。
-
4有一些疑问,请各位大佬解惑,谢谢。 《三国志·吴书》版本: 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江表传》版本: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
-
49哪个读音是对的啊?
-
61列侯,都亭侯,XX亭侯,都乡侯,XX乡侯,县侯 可以这么理解吗?
-
119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
-
2我有一个小疑问 《后汉书·孝灵帝纪》:十二月己巳,大赦天下,改元中平。这一年是公元184年十二月二十九 而同样是在《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元年春二月,巨鹿人张角自称"黄天"......这个时间是公元184年二月 此时不应该称作光和七年二月么 还是这一年虽然已经十二月二十九了 但是全年都称作中平元年呢?
-
18???????
-
19最近在网络上浏览,关于选择三国志版本的言论不一,一路看下来最终目光放在 中华书局绿皮本 和 岳麓书院吴金华版本,希望对这两版有了解的网友可以说说,当然有其他推荐的可以提出来,感激不尽
-
0
-
14兹弱冠与同郡圈文生俱称盛德。林宗与二人共至市,子许买物,随价雠直,文生訾呵,减价乃取。林宗曰:“子许少欲,文生多情,此二人非徒兄弟,乃父子也
-
5我于7月6号,看完裴注三国志,想问一下蜀书是不是不太全(据说后汉书蜀书篇幅较全),后妃传里好像没有孙尚香,一共才十五传而且除了诸葛亮以外,其余传记都偏短,偏略。 我是魏书看了两个月,蜀书估计就10不到,吴书可能有一个月时间,至于看书具体深度的话,古汉语词典查不认识的字,然后自己先翻译,最后跟白话文对照,但是一般跟白话文不一样,我都否定翻译后的白话文,因为白话文要么就是忽略某些翻译,比如曹植一些名篇,给曹丕
-
27这次干脆分批发好了,全发完之后再分享文档
-
12吧里的前辈们,能否推荐个裴注有翻译的版本?
-
40
-
5董卓想杀弘农王刘辩,找到弘农王太傅指责他说:”弘农王有病,你竟敢知情不报!"
-
15
-
56历史上有记载,比较出名的。